東莞: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排名升至第二位

2020-12-22 讀創

一組數據耐人尋味。2018年,37家東莞企業挺進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這一數量在2019年近乎翻倍,變為73家,在全省城市中排名第三,比2018年提升1位;而在2020年發布的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中,東莞上榜企業數量達78家,全省排名第二。

2018-2020年,三年時間,東莞入圍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企業數量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排名從全省第四攀升至季軍、亞軍。數據的背後,蘊含著東莞製造業鮮明的轉型思路和孜孜不倦的轉型實踐。

傳統製造業進入瓶頸,「機器換人」勢在必行

提起東莞的傳統製造業,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鞋子。東莞厚街被譽為「鞋都」,這裡聚集著大大小小500多家鞋廠,生產全世界約60%的成品鞋,在國際市場中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

但是,從2008年以來,東莞鞋業的外部環境逐漸發生變化,以傳統加工貿易為主體的東莞製造業受到衝擊,「機器換人」提升產能勢在必行。看國際循環,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出口刺激不足,讓外貿依存度較高的東莞製造業陷入迷局;看國內循環,國內勞動力成本逐漸攀升,勞動力紅利不可持續,大量代工廠轉到內地甚至國外,受衝擊大的甚至倒閉。

怎麼辦?東莞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2016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5年,東莞制定了「東莞製造2025戰略」,以實施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創新製造、優質製造、集群製造、綠色製造等「六大工程」為抓手,到2025年,實現從製造業大市向製造業強市的轉變。

目前,東莞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206家,全市420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42%。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417家,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傳統優勢製造業和高新技術製造業「兩條腿走路」

由製造大市變為製造強市,需要「發動機」,也需要戰略和方法。

「東莞傳統製造業的體量是龐大的,這決定了東莞不能放棄這一塊。」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說。

東莞的「發動機」是日益優化的製造業和產業鏈結構。在今年9月的「東莞全球先進位造招商大會」上,東莞推介了產業鏈躍升助推專項計劃。這一計劃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扶持、現代服務業引培扶持三大模塊,突出「強鏈」「補鏈」「拓鏈」原則,促進產業鏈向深度和廣度延伸。

對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新材料、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東莞將統籌規劃70平方公裡,以松山湖、濱海灣、水鄉新城、粵海銀瓶四大發展平臺為基礎,選取優質地塊,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布局建設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而對於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食品飲料加工製造業、家具製造業等特色優勢產業,東莞安排約4.8億元專項資金,從產業集群培育、重點企業提質、自動化改造等方面,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兩條腿走路,方能又快又穩。在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借第四季度重大項目建設之契機,發力擦亮「金字招牌」。今年10月,總投資3億元的明亨智能家居項目在橋頭開工建設,這家公司將智能系統帶入傳統家具行業,賦能予家具製造新動能。

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好,特色優勢產業也罷,都需科技賦能,明亨智能家居的例子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沒有先進技術,製造業轉型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019年,東莞R&D經費(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289.96億元,佔GDP比重達3.06%,排名全省第三,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已經超過德國等老牌製造業強國。松山湖畔,散裂中子源、材料實驗室等一批創新平臺不斷建設,東莞成為大灣區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一塊腹地。如今,大灣區已經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平板顯示等多個產值超千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東莞在灣區舞臺上,還將交出更精彩的科創「答卷」。

多而不強,莞企依然有進步空間

記者注意到,東莞「500強軍團」大都排名在榜單100名以外,進入前100名的莞企只有5家。報告提出,深圳企業數量增加最多,增加7家;東莞入選企業數量減少最多,減少5家。這說明廣東製造業100強企業往深圳等城市集聚的趨勢仍然存在。

在「廣東製造業100強」平均營收上,珠三角平均營收461.8億元,東莞為127.64億元;在「廣東製造業500強」平均營收上,全省平均營收100.35億元,東莞為21.56億元,排名全省第10。這些數據都說明了東莞製造存在多而不強的特點,進步空間很大。

林江認為,「多而不強」這一特徵有其存在的現實依據。東莞處於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之間,難免受到虹吸效應的影響。

「大灣區不是單獨城市的單兵作戰,而是聚合各個城市的優勢資源,形成協同發展態勢。立足東莞本地,企業成長空間是有限的。但在大灣區背景下,東莞主動服務好廣深融合,發展空間就得到擴大。東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需要轉變思維,立足東莞,服務廣州、深圳和大灣區建設,開拓新的發展天地。」林江說。

新聞來源:東莞日報i東莞

審讀:譚錄崗

相關焦點

  • 「東莞軍團」持續進位,78家企業入選「廣東製造業500強」
    78家企業入選「廣東製造業500強」,首次位居全省第二「東莞軍團」持續進位東莞共78家企業入選「廣東製造業500強」,超過廣州佛山,首次躍居全省第二。近三年來,東莞宛如一匹「黑馬」,入選「廣東製造業500強」的企業數量,從2018年的37家增至今年的78家,排名從2018年的全省第四增至今年的全省第二。東莞被賦予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任,與深圳攜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 「十三五」品質東莞建設成就巡禮|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出爐,東莞升...
    2018年,37家東莞企業挺進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這一數量在2019年近乎翻倍,變為73家,在全省城市中排名第三,比2018年提升1位;而在2020年發布的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中,東莞上榜企業數量達78家,全省排名第二。
  • 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發布 65%入選企業來自深莞佛穗
    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呈現三大特點:  從發展質量上來看,廣東製造業 500 強營收規模持續增長,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數量增至30家,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從地域分布上來看,65%入選企業來自深莞佛穗,珠海、佛山入選數量增加最多,進一步向珠三角核心區集聚。
  • 2020廣東製造業企業500強 深圳上榜企業最多
    羊城晚報訊記者王丹陽、孫綺曼報導:11月26日下午,由廣東省製造業協會、廣東省發展和改革研究院、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主辦的「2020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暨廣東省製造業500強企業峰會」在中山舉行。
  • 2018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名單發布
    文/夏雨為了推進信息化與廣東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11月27日下午,2018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暨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峰會在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上舉行。會議發布了《2018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 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發布,佛山76家入選,數量超廣州
    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榜單呈現三大特點:從發展質量上來看,廣東製造業 500 強營收規模持續增長,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數量增至30家,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從規模上來看,《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營業收入合計達5.02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2.4%;企業平均營業收入100.35億元,比2019年提高2.4%,整體呈現上升狀態。從頂尖企業競爭力方面來看,廣東製造業企業的表現持續增強。
  • 廣東製造業500強:格力第五,富士康第三,深圳企業包攬前兩名
    眾所周知,製造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也是增強競爭力的基礎。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製造業實力到底有多強?日前發布的《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報告顯示,500強企業營業收入合計達到5.02萬億元,平均營業收入100.35億元,同比增加2.4%。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數量達到30家,比2019年多3家,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 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數量位居第一,碧桂園排名147位
    8月10日,《財富》雜誌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最新出爐,中國上榜企業數量達133家,持續領先美國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當下,中國經濟依然穩健向上,中國企業「韌勁」十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企業也實現了迅猛發展。1997年,中國大陸只有四家企業進入這個排行榜。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年進入排行榜的中國企業為12家,以後逐年迅速增加。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中數量增長加速,在去年和今年的排行榜中,中國企業上榜數量均超過了美國,位列榜單第一。
  • 2017廣東製造業500強出爐,16家LED企業入選
    2017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發展規模繼續擴大,營業收入合計達到3.14萬億元,資產總額合計達到3.49萬億元,分別比2016年入選企業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增長15.4%、25.5%。2017年廣東製造業500強入選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為63億元。
  • 海大集團排名「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71位,較去年躍升13位
    9月10日,由全國工商聯主辦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現場揭曉了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等榮譽榜單,海大集團穩步挺進「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綜合排名第171位,在「2020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中排名第94位。
  • 廣東得勝電子有限公司連續4年榮列「廣東省製造業500強企業」
    2019廣東省製造業發展年會暨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峰會在廣州東方賓館隆重召開,本屆峰會以「新時代·新技術·新製造」為主題,由廣東省製造業協會、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 世界500強:中企133家企業上榜 數量首超美國
    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規模和大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既是中企發展壯大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所必然孕育的成果。榜單數據也顯示,中企整體盈利水平相較美國企業仍有一定差距,需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全球競爭力以及合規競爭力。
  • 世界500強中企數量現歷史性跨越
    從榜單排名看,沃爾瑪連續第七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中國石化位列第二,國家電網上升至第三位,中國石油位列第四,殼牌石油下降至第五。在排名位次變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英國保誠集團,大幅躍升292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躍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家保險行業公司,中國上升最快的兩家公司也均來自保險行業,分別為上升138位的友邦保險和上升81位的國泰金融控股。
  • 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背後的秘密(附全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企聯特邀副會長王基銘在發布大會上表示,2017中國企業500強、製造業企業500強、服務業企業500強涵蓋了不同產業、不同地區共計1080家大企業。其中,入圍製造業500強的企業共實現營收28.25萬億元,同比增長6.54%;實現淨利潤0.69萬億元,同比增長20.56%。
  • 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發布 碧桂園排名躍升176位全球最快
    7月22日,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這是觀察全球最大企業的最新發展趨勢的一個窗口。今年,中國大公司數量首次與美國並駕齊驅。從數量上看,世界最大的500家企業中,有129家來自中國,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21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也達119家,與美國數量旗鼓相當。
  • 清遠11家企業入選廣東製造業500強,位列非珠三角城市首位!
    近日,由廣東省製造業協會廣東省發展和改革研究院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出爐清遠11家企業上榜為非「珠三角」地區入圍企業數最多的城市據《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達到5.02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2.4%;企業平均營業收入
  • 從「東莞製造」到「東莞智造」!東莞企業為500強企業定製自動化...
    在東莞萬江,一家企業正在為500強企業定製自動化生產線,這些生產線通過精密的加工、安裝完成後,送到國際知名品牌企業的車間裡,加入手機、通訊設備等產品組裝、檢測工作中,最後進入銷售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以上,是東莞企業日常工作中的場景。
  • 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揭曉!四川這15家企業上榜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位列上榜的15家川企第1名,在500強中排名134位,比2019年上升了6位;去年排名第500位的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今年未能上榜。此次,新希望、長虹、四川鐵投、五糧液均躋身「千億俱樂部」,川企總數比去年增加兩家。
  • 邦太榮獲2015年廣東企業500強和製造業百強企業
    2015年7月31日上午,廣東省企業500強排行榜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隆重發布,邦太繼續穩居廣東省企業500強行列,並榮獲廣東製造業百強第81名。2015年是邦太創立20周年,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團體會員單位中山邦太電器有限公司連續多年榮獲廣東省企業500強和廣東省製造業百強。
  • 入圍門檻100.7億元,18家豫企上榜2020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
    2020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發展呈現出的主要特點是:規模增長穩中有升營業收入平穩增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為37.4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為7.16%;資產規模總額為39.19萬億元,較上年增長7.46%;入圍門檻持續上漲,首次突破百億元,為100.7億元。經營績效有所回落2020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共實現歸屬母公司利潤9751.16億元,較上年下降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