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常說「佛是覺悟的人,」從古到今如十二菩提,達摩祖師,再到六祖慧能等都是由人覺悟成佛,這也驗證人確實能通過修行覺悟成佛。
生活中常聽朋友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從認識佛教,到學佛修行,到覺悟成佛,這是信徒終其一生所發的大宏願。
學佛是高尚的,也是艱難的,最終得道之人鳳毛麟角,許多人修行一輩子,也無寸進,更難覺悟。
許多人對學佛存有諸多疑問,成佛之路如此艱難,成佛的祖師們覺悟靠的是什麼呢?
曾經一位相識多年的高僧如是回答:「首先,人誤會了成佛的境界,以為成佛之人有莫大法力,持這種觀點修行的人已走入邪道,難以成佛。
成佛是覺悟的境界,佛曾說,經歷世事滄桑,能從前因知後果,使心靈從圓滿到達空明的境界,也就是覺悟。
佛法是教人向內求,向心看,在世間經歷見聞,磨練心性,如此覺悟成佛的人,都需要歷經這四件事。
01歷經苦行
苦行指的是在痛苦裡磨練,佛教徒在世俗中以律身、攝心、持戒修行的。
覺悟之人都需歷經苦行,如佛陀出家,先苦行於雪山達六年,再端坐於菩提樹下,誦經念佛;六祖慧能雖然很早就覺悟了,但苦行於漁獵的人群中達15年之久,才立山門傳法。
其實,佛陀也曾反對苦行,佛門弟子認為苦行是無益之苦,苦行沒有必要。事實上,苦行分為外道苦行和正道苦行。
佛陀說的苦行是極端的外道苦行,經受難以承受的各種痛苦,折磨身體和心靈,這是佛反對的。
正道苦行是佛徒捨棄諸如好衣,美食、睡眠等世間貪慾,潛心修行;佛將菩薩捨身為法的行為也稱為苦行。
正如《僧祇律》曰:「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說出家樂,應說出家苦。」
世間種種欲望為何能使人沉淪,正是因為欲望能帶給人如上癮般的快樂。出家若是還吃睡無度,安於享樂,又與俗人何區別?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曰:「汝為沙門,當行苦行攝心不亂,求真諦法令心無我,而於諸法決定了知,盡生死源永斷輪轉,以趣解脫。」
這句話告訴我們,苦行能使心不亂,能參悟諸事之真諦法,放下執念,心中無我,得到解脫。
因此,苦行是脫離無欲之家,破除五蓋之障,成就清淨無為之法。佛說:「以戒為師」,檢束身心,持戒修心,歷經苦行,就如同佛在親自教導,輔心覺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