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鄙視鏈研究:我為什麼買單?

2020-12-22 每日依聞

最近,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一幅圖,將奢侈品包包中隱形的鄙視鏈送上了熱搜:

從站姿、表情、位置等方面,這張圖都生動地展現了各個太太在「名媛聚會」中的地位。最亮眼的,莫過於太太們手中的包包——除了站在最左的女主角顧佳悄悄把自己的香奈兒包包藏於身後,其餘太太的包,清一色全是愛馬仕。

對,就是那個讓每個女孩「望包興嘆」的頂級奢侈品品牌,「富太太入場券」:愛馬仕。

此圖一出,立即引來了各路豬豬女孩對於奢侈品牌鄙視鏈的探討,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愛馬仕站在鄙視鏈頂端傲視群雄,沒有人敢鄙視它。

緊跟著的,則是香奈兒、迪奧和LV互相鄙視(很難想像她倆居然同屬LVMH集團的),儘管互看對方不順眼,但總有種法國國內「瑜亮之爭」的意思,彼此還留有一點客套的尊敬。但對於Gucci這個來自義大利的外國人,還是保留著十分一致的不屑。

然而Gucci卻並不是這麼想的——畢竟自己是來自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的時尚之光,不能跟你們巴黎三姐妹比,還比不過本國的Fendi、Prada、Celine、還有那個Dior的小跟班YSL嗎?

在鄙視鏈的最底層則是MK、Coach等美國佬,最大的特點則是背著去上班、上學都不顯得高調。之所以在鄙視鏈底層的原因,一是人家壓根沒想跟人比,二是根本比不過。

愛馬仕:我把你當韭菜,你還挺高興

說到所有奢侈品中的一哥,愛馬仕說自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Logo中那個「H」,對應的就是一個字:貴。

(LVMH:不服!你市值有我大? 百達斐麗:不服!你表有我貴?......)

掛在土豪留學生身上的愛馬仕,就像朱一旦手上的勞力士、林宛瑜耳朵上的卡地亞、慈禧太后掌中的翡翠白菜......

愛馬仕的「貴」,不在於它的單品價格,而在於它「有錢也不能買到。據說在購買愛馬仕時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配貨:在購買愛馬仕包包前,顧客往往要達到一定的消費金額、或是買一些平時店內賣不出去的商品,才有機會獲得購買包包的資格。具體需要購買多少,完全由櫃姐的心情和滿意程度決定,不然你只能等到一句:「不好意思,我們店裡沒有貨了......"這樣沮喪的答覆。

雖然愛馬仕從未公開承認過自己的「配貨」規則,甚至還表示會對被舉報要求配貨的櫃員加以嚴懲,但「買愛馬仕要配貨」似乎早已成了這個品牌「公開的秘密」——打開某破站搜索,就能找到滿屏的「配貨攻略」:

所謂的「配貨攻略」,大致便是教你如何看櫃員顏色行事,配貨的大致比例、如何培養櫃員對你的好感等等......滿滿的養成遊戲既視感。

明明是一名韭菜,卻被薅得很開心,甚至想在網上分享自己成功被薅的攻略——這就是愛馬仕的品牌策略。

在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太太合影的「名場面」也引來網友對圖中奢侈品包包的討論:雖然都是愛馬仕,但其實也分「貴賤」。

比如站在中間的李太太,手裡提著據說價值260萬的喜馬拉雅。她在劇中的人設是太太中最有錢的Old Money,家裡富了三代,所以腰杆挺直站C位。

李太太的左右「護法」、宛若兩個小跟班的分別是側身含胸、不夠自信的於太太和馬太太,她們一個是家庭地位不高的十八線小演員,另一個家裡不夠有錢卻能把孩子送進牛津,她們都背著普皮15萬左右

再外面就數挺直著腰板站的王太太和劉太太:一個是暴發戶,一個家道中落卻自認為比暴發戶高貴,分別背著30萬左右的紫色鱷魚皮和拼色的專屬定製

站在最外的女主顧佳,因為背的是5萬左右的香奈兒,自知還沒踏入愛馬仕局內,便一臉尷尬地將自己的包藏於身後。在查看闊太發在朋友圈裡的圖時,還發現自己是唯一被截了的那個

沒有一個愛馬仕,闊太們根本不帶她玩。

於是,顧佳四處託人湊錢買愛馬仕,只為購得一張融入闊太交際圈的入場券。

值得嗎?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被李佳琦嫌棄到不行的一款4000元愛馬仕口紅包,小助手給的回覆則是:「這是愛馬仕誒~~~」

(被譽為是李佳琦最搞笑的一場直播)

LV:知名度最高的「驢牌」,豁胖的標誌

雖然愛馬仕的X我們很難裝,但對於留學生來說,跳一跳,努力買個LV還是一個可以夠的到的小目標。

LV本名路易·威登,和愛馬仕一樣來自巴黎。作為世界聞名的驢牌,早在幾十年前,LV就被定義為「豁胖」的標誌(本身沒有多少錢卻炫富),因為大多數LV包雖是大牌卻也沒有那麼那麼貴,大多款式都在2萬左右,所以大部分留學生及初入職場小白領,省吃儉用幾個月,都會想買個LV。

由於LV對普通人也相對友好的屬性,前幾年的網際網路中誕生了一個新的群體:地鐵LV女,泛指那些每天背著LV卻還要擠地鐵的「精緻窮」女孩——為了獲得別人的尊重,儘管生活艱難,卻依舊要維持表面的光鮮。

(有一說一,地鐵車廂裡,LV其實還挺常見的)

許多人並不知曉,馳名世界的LV背靠著LVMH集團——它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除了LV,旗下還坐擁Dior、紀梵希、Fendi、Celine等知名奢侈品牌,市值曾達2000億歐元,和最近宣布要上市的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差不多。

規模和知名度這方面,LV完敗愛馬仕;你以為LV和Dior還在互相歧視,其實她們倆是一家......

Prada:說不定,在你成為女王之前,我就壞了.....

一些沒聽說幾個奢侈品品牌的影迷,可能只會對Prada有點印象,因為他們看過《穿普拉達的女王》,由梅麗爾·斯特裡普、安妮·海瑟薇主演。

也正是因為這部經典的女性職場電影,讓本來相對冷門的Prada走入大家的視野,成功貼上「女王」人設,成為時尚標杆。在梅裡爾·斯特裡普的絕妙演繹下,Prada似乎最能代表那些獨立、堅強、敬業又時髦的都市女強人。

可惜的是,即便你足夠堅強,你背的Prada卻很可能堅強不到最後——皮不耐磨、縫扣開裂、Logo掉了等最基本的質量問題讓你懷疑人生。身邊某Prada主人更是直言:買了Prada,房間比較潮,一年發黴好幾次.....話語間,還在手機上查找著「Prada防黴指南」。

還沒等到你變身職場女王,你的Prada就壞了。Prada顧客群更是有一句流行甚廣的俗語:「假如你買的Prada,用了一年還不壞,質量過硬,那基本可以斷定是假貨了。」

明明價格可以跟LV等一線大牌匹敵,但由於實在過不去的質量,Prada只能處於大牌奢侈品鄙視鏈的下層,連梅姨都救不了。

Coach:奢侈品中的「New Money」,留學生的最愛

來自紐約的Coach,作為奢侈品中的後起之秀,價格比LV等牌子還要親民,友好到甚至你不會覺得它是個奢侈品牌,而Coach本身好像也沒有任何要跟一線大牌排座次的想法。她的目標客戶並不是什麼上流貴族,而是與你我更相近的中產和上班族。

然而,正是因為Coach簡約的設計、善良的價格,使它在留學生圈中備受歡迎。尤其是每年動不動就在奧特萊斯搞的夏日大促,每年都讓人禁不住在開學前囤上四五個。

背著一個Coach書包去上課,感覺挺時尚,也沒有太招搖。假期去實習前,Mentor特意叮囑:「辦公室背Coach最合適,能裝很多東西,同時也能給人很Professional的好印象。背XX和XX就顯得太過了......"

看到這裡,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身邊有多少個課友、同事身上背的是Coach,一定超出預期。

奢侈品,我為什麼買單?

說到奢侈品,很多男生的第一反應,是「迷惑」,就像他們理解不了為什么女生的化妝檯上有那麼多支顏色一樣的口紅。

第二反應,則是「牴觸」,他們無法理解,為什么女生一隻小小的手提包背後,要砸這麼多真金白銀。幾張毛爺爺就能用好幾年的班尼路,它不香麼?

現代市場營銷理論認為,一件產品所含有的價值,共具有4個層次

1. 核心產品:指產品的基本效能——能不能背很久,能不能裝東西

2. 有形產品:指產品的包裝、款式、質量——XX的夏季新款,醜

3. 附加產品:指產品的後續服務——我的Prada壞了能不能送去修

4. 心理產品:指產品能帶來的心理作用,品牌、形象——姐背的不是愛馬仕,是寂寞

細究所有考慮奢侈品那麼貴的原因,無非是為產品的品牌溢價買單——拎著這隻包出門,自己似乎就比人更高人一等,能成為一群人中的焦點,能讓所有人仰視自己。

因此,奢侈品也常常成為了虛榮的代名詞,前有莫泊桑《項鍊》中的瑪蒂爾德,勞苦十年只為一串假項鍊買單;後有背著LV坐地鐵的「精緻窮」,吃泡麵好幾個月只為一次聚會上的光鮮體面。

有必要嗎?——有。也沒有。

回到《三十而已》那個因為沒有背愛馬仕所以被拋棄的女主顧佳——由於自己與丈夫的公司深陷財政危機,只有加入太太群才能獲得潛在的訂單解決危機,否則就必須要犧牲色相討好男客戶。

在身體與花錢二者中,顧佳選擇了後者:傾盡財力買一個愛馬仕以獲得太太們的尊重。

或許這樣的故事難以令我們產生共情——但,現實生活中,一件頂級奢侈品,確實是進入那個圈子的入場券。儘管我們對那個圈子不熟悉,也大概率不想進。

所以,對於想進入「上流階層」的人來說,愛馬仕Logo上的那個」H「,更像是一枚防偽標誌,被人簡單粗暴地貼在身上——有了這個標籤,她就是上流階層的人。

然而,沒有愛馬仕,也能夠憑藉一些東西,贏得「上流階層」的尊重與信服。

《三十而已》第7集,一直不受太太們待見的顧佳在下午茶結束後,勇敢地、甚至略帶挑釁地指出東道主王太太的錯誤:「你知道你的問題出在哪嗎?你不應該選這套桌椅吃下午茶。

『貴』不一定代表『對』,懂的人,一眼就知道細節有問題——最早的下午茶是由英國王室發明出來的,分High Tea和Low Tea。真正的貴族階層,吃的就叫Low Tea。」

然後,她說出了一段我很喜歡的話:

即便沒有愛馬仕,腹有詩書的女孩也能氣自華。耀眼的女人,不一定要有名貴奢侈品的裝飾——擁有廣博的知識見解,也能光彩奪目。

所以我想,一千個買奢侈品的人,就有一千個理由。每一個奢侈品包包背後,都是一種選擇。

與其鄙視那個拎著LV擠地鐵的女孩虛榮、嘲笑那個苦讀卻買不起名牌的女孩寒酸、嫉妒那個富二代每天買買買的女孩只會花錢,不如停止對他人生活的指摘,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儘管,儘管......現代人奢侈品社交背後所揭露的,恰恰是一個鮮有平等、尊重,卻充滿傲慢、偏見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機械錶大師:萬物皆有鄙視鏈,為何手錶的鄙視鏈格外的強烈?
    這是為什麼呢?不同的手錶品牌實際上主要有幾個奢侈品巨頭把控,它們根據不同的人群將手錶品牌進行了精準的價格定位。手錶的品牌和售價的高低,自然就會產生鄙視鏈,而新手入手的入門級手錶免不了會被各種鄙視,慢慢就會產生買更好手錶的需求。那麼手錶的鄙視鏈是怎麼樣的?
  • 從《三十而已》的上海頂級富婆圈,看澳洲鄙視鏈!
    他們家有自己的專職司機,剛剛搬到黃浦江邊的商住兩用豪宅君悅府,樓下就是女一號王漫妮上班的奢侈品服裝專賣店。這樣的家庭,身家至少幾千萬級的,但在上海也僅僅是中產而已。為了兒子上就近的貴族幼兒園和幫助丈夫的公司,顧佳希望通過融入頂層富太太圈,達到自己的目的。
  • 我不需要奢侈品,因為我自己就是奢侈品
    現代主義的廣告業用盡一切氣力想要讓你掏出錢來,為他們的商品買單。他們的產品他們自己有沒有買暫且不談,你先自己數數,身邊曾經咬咬牙花了大價錢「犒勞」自己的物品,有幾件是真的很實用的?或者說,不能被更物美價廉的品牌替代的?
  • 奢侈品品牌中的爸爸 愛馬仕簡介及必買單品
    愛馬仕Hermes 說到奢侈品品牌,肯定少不了愛馬仕。因為它是現在皮具奢侈品牌中的王者!真爸爸! 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其他品牌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 豪車鄙視鏈,為何雷克薩斯能站在金字塔頂端?
    每個圈子都有鄙視鏈,玩遊戲的時候主機遊戲玩家鄙視PC遊戲玩家,端遊鄙視手遊。在奢侈品圈裡也是這樣,穿巴黎世家的瞧不起穿AJ的,穿AJ的看不起穿耐克的,穿耐克的看不起穿李寧的,所有人都瞧不起山寨爆款和淘寶爆款。
  • 誰給了奢侈品疫情期間漲價的底氣?
    考慮到這三個品牌的均價、定位以及漲價幅度,我們可以大膽認為,定位越高的奢侈品,越敢漲價。 為什麼要逆勢漲價? 奢侈品逆勢漲價這件事兒,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
  • 「劍談」興趣班鄙視鏈?別忘了練習擊劍的初心
    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我相信會有很多家長對此表示認同,也會有家長不認同這種「攀比型」培養模式,但由於身邊的家長和孩子都在拼命往前跑,自己不得不帶著孩子追趕。就像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就曾引發過討論
  • 《三十而已》熱播,背愛馬仕也有鄙視鏈,看不起香奈兒?
    背愛馬仕包也有鄙視鏈,看不起香奈兒?背奢侈品的看不起背普通包的?現實生活中,真是如此嗎? 8月5日,記者採訪了從事奢侈品相關工作的店員以及時尚博主,來聽聽他們怎麼說。還有人稱,即使是背愛馬仕,也有鄙視鏈:背不常見特殊皮的,看不起背常見特殊皮(鱷魚皮等)的;背特殊皮的,看不起背普皮的(牛羊皮);至於背喜馬拉雅(白鱷魚皮)的,看不上上述所有。真是這樣嗎?為此,記者還採訪了多位時尚博主。小紅書上,名為「我叫新聞」的時尚博主擁有20萬粉絲,平時主推內容也多與介紹愛馬仕、LV等奢侈品有關。
  • 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而這種爭論的背後也隱隱透露出搖滾現場中一直隱性存在的鄙視鏈。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搖滾樂迷會吐槽開頭那張圖片中觀眾的集體的「我愛你」手勢,當節目組在前面鋪墊了一系列搖滾話題之後,鏡頭轉向激動的觀眾,卻舉起的是清一色的「我愛你」,這確實令人感到一絲尷尬。 不過這種尷尬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比如曾經的歌手節目中要唱一首搖滾歌曲的張宇。
  • 背香奈兒的被背愛馬仕的嫌棄了,原來奢侈品包包也有鄙視鏈
    最近,電視劇《三十而已》挺火,潮品君也加入了追劇大軍,目的不是為了娛樂,而是想扒一扒劇中有哪些好看的口紅色號(我真是熱愛工作的好寶寶),萬萬沒想到,口紅沒什麼扒的,值得扒的居然是包包。 《三十而已》中的一幕劇情,讓潮品君升起了給集美們扒奢侈品包包鄙視鏈的欲望。
  • 「我3000塊買的寵物貓,能買你20隻土貓」:養寵鄙視鏈,多無知?
    開合資車的看不起開國產車的,穿奢侈品的,看不起穿平價衣服的;聽民謠的看不起聽流行樂的,聽英文歌的瞧不起聽中文歌的。 雖然鄙視鏈人群不多,但每一個圈子之中,都不乏有一些心態不正的人,想要秀優越。 其實啊,在養寵物這件事上,也存在著養寵鄙視鏈。
  • 大牌奢侈品包包段位排行榜
    奢侈品品牌有鄙視鏈,在二手奢侈品回收,鄙視鏈也是存在的,看懂了鄙視鏈也就懂了奢侈品保值率~包包材質型號與折損問題同一系列買小不買大,皮的老花買老花,深色淺色選深色,常規款高於限定款、時尚款,牛皮羊皮買牛皮
  • 我的世界:鄙視鏈可信嗎?迷你世界差點排第一,MC玩家不高興了
    我是阿樂。今天還是要和大家聊聊,沙盒遊戲當中的鄙視鏈的問題。有人說鄙視鏈是一個不好的東西,讓人們充滿著比較。有人說鄙視鏈是一個很好的東西,鄙視鏈可以幫助我們看清遊戲的優劣程度。但是鄙視鏈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我們需要從兩個角度去看待。
  • 說好的天下跑友一家親呢,跑步圈的鄙視鏈,我都要被嫌棄了
    慢慢地、慢慢地接觸跑步的人多了,跑圈大了,什麼奇葩都能遇到,逐漸的發現跑圈也存在不少鄙視鏈,那會有哪些呢。1、跑得快的看不起跑得慢的。跑得快的跑者看不起跑得慢的跑者,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經常會聽到兩撥跑者的高調爭論,佛系跑者:我們跑步的初心是為了健康,而且不是為了成績、為了速度而忘記自己為什麼而跑步。魔系跑者:跑步本來就是拼速度的競技運動,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
  • 香奈兒涼涼,疫情期間,奢侈品對於我們的需求意義是什麼
    如此看來,在疫情期間奢侈品真正變成了奢侈品!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你可以根據自身風格選擇更多的品牌,個人風格並不是靠奢侈品來堆砌的,而是通過自身條件與風格來選擇,甚至是定做。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熱衷於奢侈品呢? 那必然是奢侈品也有不可替代的東西。
  • 盤點:留學圈的鄙視鏈,過於真實!
    就連打遊戲都是,打Dota的鄙視打LOL的,打LOL的鄙視打王者榮耀的……留學背景鄙視鏈留學生也有這樣的鄙視鏈,「留學到底去哪裡好?」此類問題一出,就容易被討論成另一個版本:留學圈的鄙視鏈到底是怎樣的?
  • 奢侈品消費大幅回暖,都有誰在買買買?
    02都是誰在為奢侈品買單?中國消費者在國際奢侈品市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名副其實「行走的錢包」。據貝恩公司與義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聯合發布《2019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秋季版)》顯示,2019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整體銷售額增長26%,消費規模達到300億歐元(折合約2322億元人民幣)。其中,來自中國的消費者對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持續性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
  • 對於音樂圈鄙視鏈和標籤化問題,被王俊凱的這句話圈粉!
    ,為什麼我們內部喜歡的,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我覺得在照顧市場的同時呢,也可以試著用作品引導市場。我很欣賞小眾,也支持原創,但我們不應該用音樂是否主流去判斷音樂的好壞!」這句話是對於音樂圈鄙視鏈和標籤化的正確回應。
  • 為什麼跑步會成為愛好鄙視鏈的底端?
    小A很鬱悶,並不是因為被冷嘲熱諷的不悅,而是覺得,別人花兩小時看電影,四小時追劇,一晚上唱歌都是可以被接納的愛好,為什麼自己每天只是花半個小時跑步鍛鍊身體為什麼跑步會成為愛好鄙視鏈的底端這也造成很多人認為喜歡跑步是一件很無聊且沒有意義的事情,運動那麼多,為什麼要選擇跑步呢。這也造成在諸多的運動中,跑步的地位又好像更低一些。追公交也是跑,過馬路趕紅燈也是跑,上班要遲到了也要跑幾步,這些都夠累的了,你們卻還要專門花時間找累受。
  • 福布斯2013全球奢侈品排名 中國人將買走近半奢侈品
    伯爵原本專於腕錶機芯的研究和製造,後來進一步將這項精湛的技藝推廣至珠寶工藝,因此得以在 1960 年代推出第一款珠寶腕錶。伯爵具有不斷自我超越、出類拔萃的能力,特別擅長研發稀有、珍貴和獨一無二的作品。  報告稱2013年中國人將買走全球近半奢侈品  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14日在上海發布《中國奢侈品報告》稱,2013年中國人奢侈品消費總額將達1020億美元,而當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總量將達到創紀錄的2170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人將買走全球47%的奢侈品,中國也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無可爭議的最大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