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英倫投資客
英倫投資客寫在前面:本文為一位旅法華人感染新冠後的真實經歷,我看完後覺得乾貨很多,特別有借鑑意義,所以分享給大家。
以下是正文,作者:遊牧民族在法國
當我坐在電腦前,準備打開文檔,才發現距離上次發文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15天。巴黎三月的料峭春寒已被四月和煦的陽光碟機散。
開這個號,本來準備記錄下法國疫情日記,不想深度參與了一把——對,我們中招了。好在本號還沒有成為大V,粉絲的數量掰掰手指頭也能數過來,不過還是讓大家失望了。好在,我們已經恢復了。大家放心。
和大家說說我們是如何扛過來的。
出現症狀
3月25日傍晚,我的老公說有點累,晚上就發起了38度的高燒。當時我有不好的預感,這個時間發燒是不是感染了,但還是儘量往好的方面想,畢竟我們沒有碰到感染的人,出門也戴好口罩。謹慎起見,我和女兒睡了一個房間。
3月26日,他燒沒退,預約了上午10點50的家庭醫生遠程問診。醫生詢問了他的病情,得知他除了發燒,沒有乾咳等其他症狀,認為不一定是新冠病毒,說暫時觀察,有情況再聯繫,只是給開了退燒藥撲熱息痛(Doliprane)。
老公在3月26日請假休息了一天後,3月27日感覺好轉,因此繼續在家遠程工作。但在3月27日上午,我感到很累,腰酸背痛的感覺,到了晚上也開始發燒37.7度。我估計自己也感染上了,只得回到主臥和老公一起隔離,儘量保護孩子。
3月28日這個周六非常煎熬,每天的新聞裡是法國不斷增加的重症和死亡人數,我們也漸漸出現了咳嗽的症狀。而周末家庭醫生不工作,我們猶豫是否去醫院看急症。但對比重症的症狀,我們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發燒溫度也只有到晚上才達到38度,如果去醫院急症估計也不會被接收(法國醫院只接收重症患者,輕症在家隔離)。於是,我預約了周一的家庭醫生。
確診
3月29日周日下午,我的女兒開始哭鬧,伴隨著拉肚子和發燒。這時,我幾乎崩潰了。我想不能等到周一,一定要立即就醫。於是我撥打了上門急診醫生(SOS Medecin)的電話,這是法國24小時上門急診全科醫生熱線。等了15分鐘電話才接通(後來得知疫情期間全法急診醫生平臺每天至少接到1000個以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電話),對方詳細詢問了我們三人的基本情況和病情,告知我們醫生在1-2小時內就會到我們家。
事實上,不到半個小時,急診醫生就到了。他戴著FFP2口罩和護目鏡,從容地走了進來。第一步便是用酒精消毒液洗手,然後開始詢問我們的病情,接著一個一個地給我們做檢查,包括測血氧和聽心肺。而每做完一次檢查,又起身再次用酒精消毒液洗手。
接著,他開始向我們解釋病情。首先,他告知我和老公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儘管沒有檢測,但是從我們症狀可以確診。他補充道,目前法國已經過了冬季流感季節,而考慮到新冠病毒在法國的流行情況,我們一家人又是先後出現症狀,基本可以下這個結論。聽到此話,我心沉了下去,儘管之前也有心理準備,但總還有一絲僥倖。我趕緊問,那孩子呢?
醫生說,從孩子的情況來看,她的症狀更像是普通的拉肚子,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感染新冠,首先表現的症狀一般不是拉肚子,很可能這只是一個巧合。先觀察,如果到周二她的症狀還不消失,再去問診。總的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6歲)感染的可能比成年人低,即便感染症狀也不嚴重。
接著,醫生非常詳細地向我們解釋了我倆的情況。他的語氣非常平靜,語速不急不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內心的焦慮。他說,新冠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高的病毒,但是致死率不是那麼高。對於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話,危險性不高。我們未來可能發生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7天以內病情就快速好轉了,這是最好的情況;
·第二種情況是症狀起起伏伏,到第一個7天結束還沒有好轉,要到第二個7天才好轉,這期間病情的起伏是很正常的;
·第三種情況是在7-10天後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這時需要立即打解救電話15(相當於國內的120急救號碼),入院治療。
其中,第一和第二種情況佔了80%的可能,第三種情況的可能性為20%。而第三種情況中又有5%的病人會轉為危重,甚至死亡。
醫生問我們有什麼問題儘管問。
我說到對疾病的恐懼,尤其是媒體上報導的年輕人也有可能轉為危重。他說,非常理解這種恐懼和焦慮,從統計的比例來說,年輕人的危險程度要比老年人低很多,大部分人只是輕症,儘管特殊病例是存在的。媒體的大肆宣傳這些特殊病例的目的是讓大家遵守禁足令,要知道法國人崇尚自由和個人主義,不像亞洲國家的人民那樣具有集體觀念,普遍自覺遵守禁足令。
他說,法國現在感染的人數遠不止公布的數據,因為大部分輕症患者都沒有得到測試,比如我們這樣的輕症都不會被計入感染數據中。他甚至估計最終法國會有3000萬人感染,大部人都可以痊癒。
接著醫生強調,我們雖然年輕但不能掉以輕心,一旦我們出現呼吸困難一定要及時就醫。他說,他上午看的一位老先生等了5天才就診,結果他的血氧濃度只有70%了,情況很不好。這時,他注意到我的緊張情緒,又開始安慰我們,「我在這裡儘可能把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跟你們一一說明,一般來說你們不會有大問題,但萬一出現情況,你們也不會慌張,按照我說的去應對就行。」
醫生解釋說,目前這個病沒有特效藥,所以主要靠自己補充營養和充分休息。他還給我們建議了飲食菜譜,讓我們在一定注意營養均衡。他給我們開了退燒藥、咳嗽藥和清理鼻孔噴劑,給我女兒開了退燒藥、止腹瀉藥和補水衝劑。之後,他又再一次問我們還有什麼問題。
我問了居家隔離的問題。他回答道,在公寓樓裡,很難做到完全的隔離,就我們的病程來說,我們應該已經被感染了,孩子可能沒有症狀,但可能已經被感染了,因此,他建議我們在家可以正常生活。
我還提到複查等問題。醫生都耐心地進行了解答。他建議我們7天後複查,最好不要使用遠程問診,因為檢查的關鍵是測血氧水平,這是遠程就醫不能解決的。後來,我又看到有醫生建議有條件的可以在家裡常備一個測血氧儀,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不過目前法國藥店這類醫療用品基本都是斷貨的)。
最後,醫生再一次詢問我們是否還有其他問題。在確認我們沒有問題之後,他才起身離開。
確診後,我反倒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仿佛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可能我們最害怕的是不確定吧,現在我們至少確定感染了(苦笑),至少知道未來有三種可能,那就朝著好的方向努力吧。
現在回想起來,那位急診醫生頭髮已經花白,五六十歲光景。照說他的感染風險也不小,但他絲毫沒有流露出對疾病的恐懼,而是以極大的耐心認真向我們分析病情,回復我們每一個問題。可以想見,在最近的日子裡,他已經無數次向病人們解釋了類似的問題。而正如同他所說,他理解病人的恐懼,所以他要儘可能花時間去解釋所有的可能,減輕病人的焦慮。從他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特魯多的名言「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自愈
3月30日到4月1日是我們病情最嚴重的一段時間。我們倆都非常累,白天低燒,晚上溫度會升到38度多,伴隨著咳嗽。最明顯的一個症狀是失去嗅覺。我的床頭有一個薰香蠟燭,一天早上我打開蓋子,竟然聞不到一點味道。還有就是味覺失靈,任何菜嘗不出鮮味。這印證了醫生的結論——失去嗅覺是感染新冠的標誌性症狀。
這幾天晚上我們都睡得不太好,一方面是情緒緊張,一方面是半夜常常會渴醒,一種從未有過的極度乾渴,必須要喝大量水。為此,我把燒水壺放在房間裡,隨時燒熱水。為了舒緩情緒,我們不再看每天晚上的電視新聞和各種媒體消息——既然我們已經有了針對性的診斷,大量和我們不直接相關的消息只會無端地增強我們的焦慮。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的女兒果然在周二也就是3月31日就徹底恢復了。這讓我們更加相信醫生的診斷。謹慎起見,我們還是和孩子隔離了。我們白天在家也帶口罩,一般在主臥活動,除了做飯去廚房。孩子主要在自己的房間活動。客廳是緩衝區,錯峰利用。我們還分離了洗漱空間,吃飯空間(孩子在餐廳吃飯,我們在廚房吃飯),錯開時間洗澡,並且每天都用消毒液和酒精多次消毒衛生間。
做飯是每天的頭等大事。即使在病情最重的時候,我倆也強打精神起來做飯,因為我們知道補充營養非常重要。這期間,我們做了紅燒牛肉、鴨湯這類能扛的硬菜,保證做一次可以吃兩到三頓,另外每天還補充牛奶、雞蛋以及橙子等富含維C的水果。
到了4月1日,我已經不發燒了,精神也比之前好。我的老公也有所好轉,但是每天晚上還是會發燒。按照醫生描述的三類情況,我可能屬於第一類7天就基本恢復的,而我的老公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4月2日,我的老公去家庭醫生那裡複查。儘管家庭醫生離我們家只有步行5分鐘距離,但我老公還是做好了防護,不希望傳染給其他人。檢查結果不錯,血氧99%,肺部功能也沒有異常,醫生的結論是一切正常,如果7天之後還有症狀再去複查。這讓我們鬆了一口氣。
這裡插一句,關於治療新冠的藥,目前官方信息是沒有特效藥。但媒體上宣傳的各種「神藥」層出不窮,其中包括法國的哈烏爾教授力推的硫酸羥氯喹。該「神藥」甚至被川普安利,事實上不少專家指出臨床試驗數量不足,不能盲目推廣。我們為此特別詢問了家庭醫生,他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硫酸羥氯喹有效,且出現了不良副作用案例,不建議我們使用。他的結論和之前的急診醫生一樣,目前對於輕症只有居家隔離,保證營養。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大量疾病被人類攻克。一旦病倒我們本能的第一反應是吃藥。可事實上我們對很多疾病依然束手無策,包括新冠肺炎。作為病患,我們此時能做的只有調整心態,增強自身免疫力,爭取自愈。當然,如果轉為重症,我們需要對症治療(即改善症狀的治療)。
在此,我們要感謝提出給我們郵寄藥品但被我們婉拒的親朋好友。這裡,我們選擇信任「男神」張文宏醫生,他的每一次講話都平實而坦誠,基於科學知識和臨床經驗,給了我們很多實質性的幫助。
關於藥品,他這麼說,「從國內郵寄藥品過去不可取」,「在英國(法國)生病英國(法國)醫生會幫你處理」。事實上,在法國得病之後,我們也一直積極就醫,按醫囑應對。我們也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些康復患者介紹自己的經驗,曬出自己服用的各種「神藥」。可是,如果這些神藥真的存在,為什麼現在全球疫情還是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為什麼每天的死亡人數還在持續增加?為什麼各國政府還是只能採取「封城」這種最原始的傳染病控制方式?所以,我們只能承認,對於新冠病毒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知,目前沒有特效藥,在短時間內也無法研製出疫苗。
接受這些事實確實令人絕望,但是別忘了統計數據也告訴我們80%的患者僅僅是輕症。面對無力改變的事實,我們過度地焦慮也只是自尋煩惱;而對於力所能及的範圍,我們可以付出實際的努力:從吃好每一頓飯開始,就這麼簡單。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的病情也漸漸好轉。4月5日,我的老公在連續發燒12天之後終於不再發燒了。我的女兒除了周日腹瀉外,之後沒有任何症狀。在這兩周內,她特別獨立和乖巧,學會了自己洗澡、剪指甲、吹頭髮、梳頭,還每天給我們倆製作手工,輕輕塞到我們房門下,祝福我們早日康復。而我常常鼓勵她的一句話便是,「雖然爸爸媽媽病了,隔離了,但至少我們仨還在家裡啊,我們還在一起啊,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女兒會懂事地點點頭,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每當想起這些,我都由衷地為她驕傲!
在疫苗沒有研發出來之前,我們可能需要做好和病毒做長期鬥爭的準備。我們的切身體會是,對於輕症患者來說,這場疾病更多是一場心理上的考驗——對於未知的恐懼,對於無藥可用的無奈,對於家人感染擔憂;而從病痛程度來說,雖然我們會經歷一段時間的不適,但是一般人都可以扛過來。寫下這些文字,是想把我們的真實經歷分享給人們,如果能讓大家緩解一點點心中的焦慮,便是我們我們最大的心願。再次感謝所有關心我們的新朋好友!祝大家平安康健!
後記:關於感染源,我的老公在3月17日封城之前和一位後來確認感染的同事有所接觸,經過一周多的潛伏期,我老公到3月24日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