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願意
其實俄羅斯也想過跟著美國混,在蘇聯剛剛解體之後,俄羅斯在葉爾欽時代就非常倒貼美國,希望能重新融入西方世界。
(俄羅斯曾多次申請加入北約,但都遭到美國的拒絕)
但是美國不願意,美國明白,俄羅斯是不可能久居人下的,事實上俄羅斯確實不可能總是待在別人的屋簷下,一旦自己實力有所提升,俄羅斯立馬就要挑頭當大哥。
而且即便俄羅斯不想另立山頭,美國也不能接納它,因為一旦接納俄羅斯,美國的隊伍就散夥了。
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了,但當時美國的國際地位還不夠,直到一戰後,英法德蘇都遭受重創,美國的地位這才有所上升。
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法就算是國力下滑,可底蘊尚在,從一戰到二戰這段期間,整個世界還是由英法說了算,至少在明面上是這樣。
對此美國人非常生氣,連國聯就沒有加入,自顧自的玩了起來,孤立主義盛行,這也是為啥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社會一直反對美國政府介入二戰的原因。
但是二戰過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英法是徹底被打崩了,一點尊嚴都沒了,原本聯合國總部是要設在倫敦的,結果愣是被美國搶手了,英鎊也徹底被美元給替換了。
眼瞅著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是日薄西山,美國仍不忘落井下石,在戰後不斷支持印度和非洲各國獨立,硬生生的把英法殖民地給肢解了。
其中標誌著英法徹底衰落的事件是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
1952年7月23日,以納塞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親近英法的法魯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國。
此後在埃及政府的要求下,到1956年6月英軍全部撤離埃及,但蘇伊士運河仍為英法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英國對此大為不滿,於是便聯合法國和以色列入侵埃及。
隨後蘇伊士運河被英法控制,埃及在軍事上打不過英法,於是向美國求救。
對於蘇伊士運河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美國自然不願意讓英法控制,於是華府強烈英法施壓,英國和法國最後被迫妥協,撤出了埃及。
蘇伊士運河危機標誌著英法徹底衰落,而美國徹底成為西方世界的老大,至此美國完全主導了歐洲的安全事務。
對於歐洲各國而言,英法的實力已經不比往昔,而德意作為戰敗國,更是難以自保,歐洲憑藉自身的力量很難對抗蘇聯,於是只能依附於美國。
這種情況是美國最願意看到的,美國就喜歡一個分裂的,弱小的歐洲
(正是由於英法的衰落和蘇聯的強大,美國才有機會控制歐洲)
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歐洲最大的威脅突然消失了,沒有了來自莫斯科的壓力,歐洲幹嘛還跟著美國混!
自打蘇聯解體之後,法國和德國就開始折騰,搞歐盟,搞歐元區,搞歐洲機動部隊,這些舉動都是在挑戰美國。
而且更加恐怖的是,若歐洲和俄羅斯走到一起,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所以美國必須得有個敵人,這個敵人只有俄羅斯才能扮演,美國是絕對不可能收俄羅斯當小弟的。
(美國需要俄羅斯給自己當敵人,而不是當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