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垃圾分類的「行動派」 | 當上班族遇到定時定點......
原標題:做垃圾分類的「行動派」| 當上班族遇到定時定點......
垃圾分類看似事小,但「利民之事,絲髮必興」。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今天是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上海,各界也正在為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做著積極準備。
從今天起,上海大調研推出「做垃圾分類的『行動派』」欄目,聚焦生活垃圾分類,分享各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好建議、好做法,大家一起行動起來,讓垃圾分類成為全社會的行為習慣和文明風尚。
「996」和「垃圾分類」
兩個看上去毫不相干的話題
這兩天卻被聯繫在了一起
成了上海熱議的焦點
上海在邁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的過程中,要求小區實行「定時定點」扔垃圾,但當垃圾桶每天早晚「限時」開放後,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卻總是容易錯過投放時段。拎著垃圾袋,站在鐵將軍把門的垃圾桶前,「996」們發出心靈拷問:上班族,到底要怎麼扔垃圾?定時定點,是否能更人性化一點?
一方面是「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方面是客觀條件確實不允許,「定時定點」的矛盾是否有解?來聽聽各界的真實聲音。
溫和派:預留24小時垃圾箱
宇泰景苑24小時開啟的垃圾箱房外投放點。
位於虹口區的宇泰景苑,是嘉興路街道首個試行垃圾分類的小區。小區投放時間段為:每天7:30-9:30,18:00-20:00,共有3個臨時點位可以扔垃圾。臨時點位撤桶之後,小區垃圾箱房還有一組24小時開放的垃圾箱,可以供錯過時間的居民扔垃圾。
居委會書記王靜華說,設計垃圾分類方案時,起初就考慮到投放時段可能對部分居民不太方便,特地留了一個24小時的垃圾箱。但24小時能扔,不代表可以亂扔,保潔員經常會在垃圾箱房外工作,也會隨時督促指導。「居委、志願者、物業,大家都是居民,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都不能接受的方案,別人也接受不了啊。」
託底派:物業對特殊群體上門收垃圾
志願者在定時點位指導居民扔垃圾。
同一街道的國際公寓和愛家豪庭小區,採取了物業「託底」的方式。
國際公寓是街道內第一個撤樓層桶的小區,「定時定點」推行之初,也遭遇過不少反對的聲音。
有三四戶業主明確反對撤桶,要求在樓道裡加桶;也有居民認為扔垃圾的時間段不人性化,「上午買菜晚,不應該那麼早扔垃圾,應該放在中午」;還有租房子的上班族認為早上太早,希望10點後開放扔垃圾;樓裡有些年紀很大的獨居老人,每天下樓扔垃圾確實不太方便……
物業最後表態,對有特殊情況的群體,可以提供上門收集垃圾的服務。不過,說也奇怪,至今都只有極少數業主提出需求,甚至有80多歲的老人說,我走得動,自己下樓扔。
智慧派:智能垃圾箱掃碼隨時開啟
普樂二村的智能垃圾桶,掃碼可開啟。
除了靠人力解決誤時投放的問題,有些小區則引入了智能式垃圾桶。
在密雲路611弄林雲小區,有幾臺智能式垃圾桶,居民掃一下積分卡,就能將乾濕垃圾分類投入。
徐匯區的匯東小區,在扔垃圾時間段的問題上,調整了很多次。開始試行時是上午8時—9時、下午2時—3時,一個月後召開志願者會,大家反映時間不適合,就調整為5:30-6:30。後來,又有居民有精準投放的需求,居委幹部就考慮引入智能化設備,一來實現24小時對居民開放,二來也能自動識別投放正確率。
這些小區的居民都認為,智能垃圾桶既可以讓人隨時扔垃圾,也不會像24小時敞開的垃圾桶那樣,產生難聞的異味。但掃碼開門要花費時間,每人扔乾濕兩包垃圾,就要掃兩次,如果再要扔可回收物,費時就更長。所以,在這些小區,尖峰時段扔垃圾都要排隊了呢。
堅決派:讓老外租戶調整作息時間
也有小區堅決執行「定時定點」的。在華陽街道,這樣的小區有很多。
陶安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老公房小區,分類垃圾箱、洗手池、志願者執勤小亭一應俱全。「定時定點」在這裡執行得一絲不苟,非投放時間段垃圾箱「鐵將軍把門」,箱外也看不到一點汙水、聞不到一點臭味。
業委會主任胡錫祺說過一個故事,小區裡有戶搞文藝工作的外國租客,女孩子們晚出晚歸,作息和垃圾投放的時間段「乓不攏」。一開始推「定時」,她們下來發現垃圾房鎖了,就把垃圾袋扔地上。志願者們通過探頭查到源頭,發現是外國人,就輾轉請來隔壁小區會說英語的業委會主任,與塊長、居委會書記、業委會等一起上門做思想工作。
大家苦口婆心勸說,最終對方同意早起一會兒,配合小區把扔垃圾這件「頭等大事」做好。
「定時定點」如何做?
社會各界建言獻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街道幹部認為,在推行垃圾分類的初期,絕不能開「誤時投放」的口子。在居民習慣慢慢養成的同時,可以進行上門排摸,為有特殊需求的群體進行登記或提供特殊服務。
上海濯漣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春也認為,24小時垃圾箱非常容易產生「破窗效應」,只要有一個人開始亂扔,大家都會覺得自己分也是白分,開始效仿混投。
不過,她也理解上班族的訴求,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嚴格執行「定時定點」的小區並不佔多數,「我們指導分類的約90個小區中,只有1個嚴格定時定點,靈活的小區是多數」。她認為,從長遠來看,定時定點是趨勢,但在推行初期,可以給居民留一段緩衝期。等他們養成習慣,並且看到關上垃圾桶給居住環境帶來的改變後,更能心甘情願地去遵守規定。
她還說,日本在推行垃圾分類時,有些上班族會將扔不了的垃圾帶到公司分類扔,也有的在辦公室放個堆肥桶,溼垃圾直接堆肥。還有人會將溼垃圾包裹嚴實,放在冰櫃裡冰起來,等待下一次投放。或者會購買除臭劑,去除溼垃圾的異味,存在家裡周末再扔。
愛芬環保聯合創始人郝利瓊則認為,定時定點必須是趨勢。「如果定時了,有志願者教育、指導、支持居民,幫助你更好地分類,看起來是受限了,其實是得到支持了。」她認為,這是一個多方受益的過程,唯一的不足就是居民不方便,但要規範就要去執行。上班族扔不了怎麼辦?拜託鄰居幫忙扔也是一種方式。
主管部門怎麼說?
前不久,上海出臺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實施導則》,明確定時定點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
對於設「定時定點」點位的數量、地點和開放時間,導則都予以了解答。比如,在點位設置上,建議每300戶至500戶居民設置一個「定時定點」投放點,建議「定時定點」投放點每天開放3個小時至4個小時(一般分上午、傍晚兩個時間段)。
導則還明確,推進「定時定點」要分準備期、實施期和維持期——定時定點制度實施初期,可根據定時定點方案意見徵詢期間居民對方案的意見統一程度,對於意見分歧較大的,按照不同情況,做好過渡性引導工作:
原地面樓棟前或幾幢樓之前設置投放點的住宅小區,在做好居民宣傳承諾基礎上,可以設置誤時投放點,誤時投放點數量比例應等於或少於定時定點點位數量;原樓層內設置投放點的住宅小區,可保留全部或部分樓層投放點,通過約定承諾等方式,引導居民分類後樓層投放,對約定期間內未分類的樓層,逐步撤桶,實施集中定時定點投放。
「本周六(6月8日),城投水務集團供水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將做客《政風行風熱線》上海大調研特別節目。
您要是對自來水抄表、供水熱線、管網養護及二次供水等方面或城投水務集團在大調研方面有任何意見建議,都歡迎通過多倍鏡按鈕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