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個肌吧,越練就越容易練進去,一天到晚就想著怎麼練大,連妹子都懶得約了。
為了練大一點,各位可能沉迷在各種訓練技巧裡,但這些訓練技巧是不是都很有用呢?其實也未必。
這裡給大家羅列一下,哪些技巧是不太推薦的,哪些技巧是比較容易出效果的。
以下內容是寫給訓練兩三年內的新手的。有足夠訓練經驗的請不要對號入座,對你們可能不適用。
要加入離心訓練嗎
加點吧,逼格高。
我們把一個重量發力舉到頭頂,這個過程是目標肌肉的向心收縮;如果把這個重量從頭頂緩慢有控制地放下來,這個過程就是離心收縮。
很多有經驗的訓練者會建議你,在訓練中要重視離心收縮的過程,離心收縮的時間越長越好。例如臥推,上推時,用1秒鐘爆發推上去;下放時,用4~5秒鐘非常緩慢地放下來。他們認為這樣訓練效果更好,因為練後能有更明顯的延遲性酸痛(DOMS)。
他們覺得訓練追求的就是肌肉酸痛,肌肉練到酸痛了肯定就有效果了,這其實是個誤區。實際上肌肉酸痛是訓練產生的一種結果,而不是目的。
什麼意思呢?你訓練這塊肌肉,刺激到位了,強度也夠了,多少會帶來肌肉酸痛的,我們可以把肌肉酸痛看做是一種肌肉受到刺激後的副作用。但是不是酸痛越明顯,效果就越好?當然不是。無論從訓練經驗,還是對比實驗,都表明肌肉酸痛和實際訓練效果無正相關關係。
但肌肉離心收縮,確實可以帶來更多的肌纖維受損(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肌纖維受損是帶來更長時間DOMS的原因)。有些研究也會因此強調離心訓練對肌肥大的重要性,但還不夠明確。
總的來說,加入一定程度的離心訓練,對增肌或力量增長,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這個給大家的建議是:在訓練中加入適當的離心訓練,但不要刻意追求過多的離心過程。
適當的離心訓練是指,動作的每一下,用2~3秒時間緩慢勻速有控制的放下,這就足夠了。這樣的好處是:
可能帶來更好的增肌效果
新手階段能學會更穩定地控制動作
帶來更充分的肌肉感受
而刻意追求過多的離心過程,是指每次花4~6秒刻意緩慢地將重量放下,這就有點過多了。不推薦新手使用過多離心過程的原因是:
大重量還是高次數
當然是兩個我都要。
大家都知道大重量的訓練能很好刺激肌肉和力量的增長,但應該也聽說過部分肌肉用高次數的練法可能會更有效。
肌纖維類型主要分為兩種,紅肌纖維(I形肌纖維,力量小,耐力好)和白肌纖維(II形肌纖維,力量大,耐力差)。
有理論表示我們可以按照肌纖維的特點進行訓練,例如胸背手臂大腿等白肌纖維佔比較高的肌肉,就應該用大重量進行刺激。而腹肌、三角肌、前臂、小腿等肌肉,紅肌纖維佔比較高,應該用輕重量高次數來訓練會有更好的增肌效果。
其實這個思路是有毛病的。例如以紅肌纖維為主導的小腿比目魚肌,也含有20%左右的白肌纖維,白肌纖維的體積這麼大,你要不要用大重量給它刺激一下多長一點呢?只進行高次數訓練,這部分白肌纖維是不是就浪費了?
其實更本質的是肌纖維募集的問題。訓練中使用的重量越大,募集的肌纖維就越多。
在高次數的訓練中,白肌纖維幾乎很少會被用到。但是!劃重點!在大重量訓練中,紅肌纖維也會被有效募集到。雖然紅肌纖維是耐力主導,但畢竟要舉起更大的重量,當然是能多募集一點算一點,紅肌纖維也會儘量給用上。
如果你打算通過不停的小重量,讓紅肌纖維力竭,是不是就能動用白肌纖維了?一般來說,小重量高次數的訓練,在你還沒有達到真正力竭前,肌肉嚴重的酸痛燒灼感就會迫使你把動作停下來。想想側平舉遞減組就懂我的意思了。
所以無論是哪塊肌肉,都建議先用大重量給到足夠的刺激,再考慮是否根據肌纖維的特性,補充高次數的訓練組。就像高考先把語數英拿高分了,再考慮其他科一樣。
例如三角肌的訓練,通常都是用大重量的推舉刺激到位,再用側平舉遞減組徹底「榨乾」這塊肌肉,原理就是用大重量募集三角肌儘可能多的肌纖維,再根據三角肌紅肌纖維較多的特性,用高次數的側平舉遞減組,將為募集的部分紅肌纖維徹底募集起來,就到位了。
哪怕是腹肌的訓練,要練出那種塊狀明顯凸起來的巧克力腹肌,也是需要做負重卷腹的,徒手卷腹會很快沒有效果。
所以大部分肌群還是以較大的重量進行訓練為主,對高次數訓練比較敏感的肌肉,可以在訓練末尾用輕重量高次數給徹底轟炸一遍。
念動一致是不是很高級
是很高級,甚至都有人覺得這是玄學了。
其實用意念控制肌肉發力的技巧很科學,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我們是可以主動控制某一塊肌肉主導運動的。你們肯定看過那些大肌霸抖動胸肌的GIF圖的,就是用意念控制肌肉發力的實操應用。
同樣一個臥推的動作,高級訓練者做的看起來和你的一樣,但他們就是能控制胸大肌參與更多一些,而你就是手臂更累,這很常見。
但這個技巧很不容易學會,新手其實不要太沉迷於此。想要讓目標肌肉在動作中主導更多的發力,應該把一些基本功做好,例如動作的軌跡是否符合肌肉走向,關節的活動是否匹配肌肉功能。
胸肌中束纖維的走向是從肱骨上大結節到胸骨的位置,基本是水平的走向,那我們在做臥推的時候,就要順應胸肌中束纖維的走向,手肘往外展開,水平從外往內收攏,才能精準刺激到中束肌纖維。
如果你手肘往下撇太多往頭部的方向推起,或者展太開在頸部兩側的位置做成斷頭臺臥推了,跟胸肌中束纖維的走向都不一致了,你再念動一致,也不管用啊。
把基本功做好,80%的效果就出來了。剩下20%,再用這些高級技巧慢慢磨,別本末倒置。
超級組、遞減組、金字塔組,怎麼選?
就像挑女朋友一樣,好難抉擇(快醒醒)。
這些高級訓練技巧並不是為了讓你練起來更爽,而是為了增加訓練「強度」和「容量」。
訓練強度和訓練容量,是決定增肌效果最有效的指標,至少新手階段可以完全以這兩個作為訓練效果參考。
隨著「強度」和「容量」的增加,肌肉量也會不斷增加。這一點至少在訓練前幾年都非常明顯。
而增加「強度」和「容量」的方法也可以很簡單粗暴。定期增加訓練負重,增加動作數量,增加組數次數,從一周三練變成五練,就達到目的了,增肌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但當有一天,你發現重量已經加的很重了,很難繼續往上加;一周已經練了五六天,每天超過8個動作,再加可能就訓練過度了。這個時候怎麼繼續增加「強度」和「容量」呢?
這就需要加入高級訓練技巧了。
超級組可以在幾乎不間歇的情況下,連續給肌肉持續的刺激,訓練「強度」會明顯提升;
遞減組在肌肉被練得非常疲勞的情況下,通過更小的重量繼續募集更多肌纖維運作,變相增加了訓練「容量」;
金字塔組可以在你的負重水平難以突破時,通過降低次數的方式,獲得更大重量的刺激以增加「強度」,最後兩組使用小重量高次數也可以保證「容量」沒有降低太多;
離心訓練增加了肌肉持續維持張力的時間,也是增加訓練「強度」的一種方法。
大部分訓練技巧,本質上都是為「強度」和「容量」而服務的。至於技巧所帶來更好的泵感、酸疼感等肌肉感受,只是訓練產生的結果而已,是副產品。
所以,如果你現在還能通過每周加重不斷提升深蹲的重量,還能每次訓練比上次找到更好的發力感,能多做兩組也承受得住,那你就處於積累基礎的階段,就這麼練下去就會有進步,不需要高級訓練技巧。
高級訓練技巧可以適當玩玩,但基礎都沒做好就特別沉迷這些花樣,效果可能會不升反降的。
卓叔的館
卓叔還在深圳南山開了個鐵館
專門給需要增重的瘦子們開的
如果你也在深圳
但還沒勇氣開始訓練
不妨過來了解一下
掃碼或添加小助手微信諮詢&預約:zszz-01
在練學員平均2個月都長了10斤以上:)
卓叔的店
卓叔每天努力寫增重科普
也開了一家小店養家餬口
賣點補劑和裝備
都是對大家增重有幫助的東西
護腕
卓叔曾經手腕受傷
整個上半身小半年沒法練
我認為無論新手老鐵
最應該人手一副的
就是護腕
複製這段信息€1Cq2beXIQj0€後,打開手機淘寶
增肌粉
如果你有安排加餐
但飲食總理安個還是吃不夠
又實在吃不下更多食物了
練後兩勺增肌粉
可能是最快捷有效的補充方法
複製這段信息€dpwKbeXrC5Z€後,打開手機淘寶
更多商品可以到淘寶搜店鋪「卓叔增重」
有黑貓的就是我家
ฅ^•ﻌ•^ฅ
版權申明
本公眾號所有文章可分享給有需要的人,但禁止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平臺上進行商用轉載。非商用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作者公眾號,不可減少內容、修改內容或者增加內容(包括圖片),並請附上版權聲明和轉載要求。否則將走法律途徑解決。
相關文章
一個引體向上都做不了?這幾招教你拉上去
你會正確使用訓練計劃嗎?
練完肌肉不酸痛,是不是白練了?
卓叔增重(Uncle-Zhuo)
如果有幫助,分享給你身邊很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