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兼備 結構牛!重陽投資2021年投資策略來了

2020-12-23 證券之星

(原標題:攻守兼備 結構牛!重陽投資2021年投資策略來了)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鵝」打破了世界平穩運行的節奏,投資也處於一種「非常態」當中。不過,經過了這一年,人類也再一次驗證了現代科技及經濟的強大修復能力。展望2021年,隨著疫苗的逐步投入使用,全球經濟和宏觀政策有望進一步從非常態回歸常態,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處於領先地位。投資的形勢也將因之而變,我們有幾點主要判斷:

1、經濟恢復性增長,雖難有驚喜,但結構性亮點精彩紛呈。中國製造邁向高端,一批世界性的中國製造企業正在形成;數字賦能傳統產業,新科技將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這既有利於擴大線上對線下經濟的整合力度,也可以成為其他產業創新的原動力,激發出新的商業模式;新一代企業家快速崛起,他們是改革開放後充分享受全球化教育和信息紅利的第一代人,正在利用新技術、新設計、新業態、新渠道,快速地重塑、顛覆原有的行業格局。

2、信用環境溫和收緊,2021年廣義社融的增長幅度可能回落至12%左右;無風險利率上有頂、下有底,指標性的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概率在3.0-3.5%的區間內震蕩;信用利差分化的同時信用分層加劇,需更加關注企業自身的公司治理和財務質量。

3、隨著註冊制的全面推開、港股市場二次上市股票納入港股通範圍,中國權益投資正在進入跨市場、全生命周期投資的新時代。我們預計,2021年末全部A股及港股通標的股票數量將接近五千隻。投資者選擇範圍的擴大,意味著市場不同標的間的分層和分化,A股可能在研究、交易、估值層面呈現出港股化、美股化特徵,市場關注度高、研究充分、交易活躍的股票,將享受估值溢價。

反映到投資策略上,我們認為2021年市場仍將延續結構性行情特徵,但範圍上可能更加聚焦,投資者需要降低收益率預期,在策略上做到攻守兼備。在選股上,優質賽道與傳統行業同樣存在結構性機會。優質賽道需更加注重估值與成長確定性的匹配度;傳統行業均值回歸過程中,同樣需要對公司的質量和增長潛力仔細甄別。

經濟恢復性增長,深挖結構性亮點

1、經濟恢復性增長,結構性亮點仍有待挖掘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意外加速了中國經濟吐故納新的進程,疫情洗禮後的中國經濟煥發出更強的活力,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正增長。展望2021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進入「下半場」,正常化與錯位復甦是梳理宏觀脈絡的兩條重要線索。

國內就業與消費正常化。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降至5.2%,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波動區間。這意味著儘管疫情對很多服務業的影響猶在,但勞動力市場已經實現了新的供需平衡,中國經濟再次接近充分就業狀態。相應的,我們可以期待居民消費在2021年實現恢復性增長。

國內宏觀政策正常化。經濟內生性動力增強、勞動力市場的恢復,意味著逆周期性的宏觀政策可以逐步退出。在貨幣政策之後,信貸政策和財政政策2021年也將回歸常態,新增社融和廣義財政收支差額佔GDP的比例都將較2020年高位有所回落。當然,回歸常態不代表緊縮,信貸和財政仍將對經濟增長提供合理支撐。

疫苗推動海外消費與供應鏈同步正常化。新冠疫苗有望在二季度開始在全球大規模接種,對中國而言這將產生兩方面互相對衝的影響。一是海外積壓的消費需求釋放帶來的對中國出口的需求增量,二是海外供應鏈逐步恢復帶來的短期外需退潮,對中國出口有抑制作用。

中國與全球經濟延續錯位復甦。如果我們對所處的各個周期進行定位,2021年中國的信用周期將大概率觸頂回落、經濟周期將進入成熟階段;同時,海外經濟周期的復甦階段將進一步深化,中國相對全球的增長差縮小。

在疫情導致的低基數基礎上,我們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8-9%的GDP實際增長;反映到企業盈利層面,A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增長可能回升至15-20%。其中,我們預計金融板塊盈利增長5-10%,非金融板塊盈利增長20-25%。

事實上,目前市場對2021年經濟和企業盈利的恢復性增長已有較充分的預期。在中國信用周期下行、中國與全球經濟錯位復甦的情況下,我們對本輪全球經濟復甦的強度謹慎樂觀,2021年中國經濟和企業盈利大幅超預期的概率不大。

2、結構性亮點仍有待挖掘

「十四五」是中國經濟由中等收入水平邁向高收入水平、從投資驅動升級到創新驅動的關鍵時期。從創新類公司的市值和數量上看,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創新中心。過去兩年中,資本市場對轉型和創新的贏家已經給予了充分的獎勵。但我們相信,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仍有很多結構性亮點可以挖掘。

邁向高端的中國製造。傳統上中國製造的優勢在於成本,中國佔全球出口的份額不降反升,表明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已經顯著增強。在化工、機械、工業自動化、智能製造等領域,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和迭代,依靠工程師紅利,中國企業與全球頂尖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實現了反超,一批世界性的中國製造企業正在形成。同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政策語境,也會加速高端中國製造的進口替代速度。儘管他們所在的行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其長期成長屬性更突出。

數字賦能傳統產業。中國已經在移動互聯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隨著5G的大規模普及,與之相關的物聯網、自動駕駛、雲計算等技術將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這既有利於擴大線上對線下經濟的整合力度,也可以成為其他產業創新的原動力,激發出新的商業模式。

新一代企業家快速崛起。80後乃至90後已經成為新一代企業家的主體,他們成長於中國與世界交流越來越頻密、且網際網路普及的2000年後,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很多人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背景,在知識結構、認知視野上是改革開放後充分享受全球化紅利的第一代人。輔以VC和PE的資本和經驗加持,他們的企業正在利用新技術、新設計、新業態、新渠道,快速地重塑、顛覆原有的行業格局。

信用周期觸頂回落,信用分層加劇

1、信用環境溫和收緊

隨著中國經濟的復甦,國內貨幣政策已經在2020年5月後逐步回歸中性。我們預計,2021年信貸政策也將從危機後紓困模式回歸到常態化模式,體現為增槓桿到穩槓桿的轉換。中國本輪宏觀政策正常化明顯早於美歐主要央行,這是因為中國政府不僅關注傳統通脹指標,還將資產價格、貧富差距和金融穩定納入了政策框架,這一點在高層近期的一系列文章和表態中已經有所體現。事實上,重陽信用周期指標在10-11月出現今年以來首次連續兩個月回落,顯示本輪信用周期或已見頂。

我們預計,本輪信用周期的下行會相對溫和。一方面,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需要政策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政策當局也會總結2018年去槓桿的經驗教訓,不斷進化。在這樣的假設下,2021年廣義社融的增長幅度可能回落至12%左右。

2、無風險利率上有頂、下有底

歷史上看,在國內信用周期觸頂回落、經濟周期走向成熟的階段,是貨幣政策調整最為劇烈、長債利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時期。本輪周期的不同之處在於,貨幣政策已經在2020年5月後率先調整,債市已經在前期釋放了大部分下行壓力。根據我們對2021年經濟的判斷假設,同業存單利率(影子政策利率)和長債利率進一步上行的空間不大。

當然,2021年中國經濟大概率處於中高景氣區間運行,經濟周期見頂後貨幣政策放鬆的空間也非常有限,這同樣會限制長債利率的下行幅度。

我們預計,指標性的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概率在3.0-3.5%的區間內震蕩。

3、信用利差擴大,信用分層加劇

2020年國內信用環境總體寬鬆,國內信用利差總體回落,但年末永煤債違約打破了市場的平靜。展望2021年,信用市場可能出現兩方面變化。

信用利差整體上升。信用利差的上升,一方面來自信貸政策的收緊,另一方面則來自永煤債違約的影響。客觀的說,長期以來國內信用債市場的風險與收益匹配度低,永煤債違約事件可能導致中長期配置型資金流向風險更低的利率債和股票等風險收益匹配度較高的資產,提升信用債市場總體風險補償水平。

信用分層加劇。永煤債違約後,銀行間交易商協會迅速對相關中介機構進行了調查,並將相關違法違規線索移送至證監會。這將對其他中介機構起到警示作用,在債券發行、評級等環節盡職履責,加大問題發行人的融資難度和成本。同時,此次事件也將部分打破投資者的「國企信仰」,更加關注企業自身的公司治理和財務質量。

中國權益投資進入跨市場、全生命周期的新時代

1、資本市場雙向擴容、供需兩旺

跨境投資範圍擴容。2020年,京東、網易等十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二次上市,進一步優化了恆指和國企指數的行業結構,擴大了港股乃至境內機構投資者的可投資範圍。相應的,境內投資者今年以來明顯加大了對港股的配置比例,1-11月港股通淨買入超過5400億元,全年規模有望接近6000億元,是此前最高年份2017年的兩倍。

新經濟公司佔比進一步上升。科創板和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後,科技、醫藥、消費等新興行業IPO金額的佔比從2019年的32%大幅升至了2020年的53%,A股市場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代表性大大提高。

居民財富加速向權益類資產轉移,市場承接力大幅提升。剛性兌付打破、銀行理財淨值化、基金高回報的賺錢效應,推動居民財富向權益類資產加速轉移。2020年1-11月,公募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髮行1.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1-10月,公募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淨增份額1.3萬億份,同樣創下歷史最高水平。此外,國內機構投資者的壯大和外資的持續流入,使A股市場的承接力大幅提升,年內A股市場面對疫情衝擊、地緣政治事件、大型IPO等多次事件衝擊都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

2、權益投資進入跨市場、全生命周期投資的新時代

經過科創板、創業板的試點,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隨著註冊制的全面推開、港股市場二次上市股票納入港股通範圍,中國權益投資正在進入跨市場、全生命周期投資的新時代。

我們預計,2021年末全部A股及港股通標的股票數量將接近五千隻。境內投資者的可投資範圍將得到極大拓展,投資者有機會真正按照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的投資框架,跨市場進行投資。投資者選擇範圍的擴大,意味著市場不同標的間的分層和分化,A股將出現港股化、美股化特徵。

在研究層面,即使是大型機構投資者也很難對五千隻股票做到全面覆蓋。機構投資者將主要聚焦於中國經濟最具代表性、最具活力的行業和公司,有選擇性的進行研究。這會在交易層面形成馬太效應,小部分核心藍籌股創造市場大部分交易量,而眾多小股票交易清淡、無人問津。反映到估值層面,市場關注度高、研究充分、交易活躍的股票,將享受估值溢價。

註冊制使得大量初創企業滿足上市條件,在二級市場進行全生命周期投資成為可能。企業發展一般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核准制下嚴苛的連續盈利條件和馬拉松式的發審周期,意味著成功上市的企業往往已經進入成長期的尾聲或是成熟期。二級市場投資者享受不到企業的成長紅利,反而因股票供給受限、新股發行價過高等因素,成為一級市場的「接盤俠」。但在註冊制下,初創企業有機會在成長期初期甚至導入期就登陸A股市場,二級市場投資者也可以享受企業的成長紅利,一級和二級市場的界限更加模糊。

風險偏好溫和提升

疫情緩解對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中性

目前,美國和中國的多支疫苗已經進入申請註冊階段,有望在今年年底開始接種。樂觀的看,隨著疫苗的普及分發,全球疫情有望在明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得到根本性控制。

對於全球經濟來說,這顯然是一件好事,但對於金融市場來說則存在不確定性。疫情受控可能導致貨幣政策緊縮預期,引發實際利率上升,最終反而抑制股票市場估值。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中國央行已經對應對疫情政策可能帶來的滯後發生的不良貸款風險、海外金融風險的外溢效應進行了警示。對於海外經濟體來說,長時間疫情和大規模財政刺激導致政府債務大幅上升,這也可能在疫情後重新審視。

投資策略

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市場仍將延續結構性行情特徵,但範圍上可能更加聚焦,在策略上要注重攻守兼備。

A股市場的結構性特徵可能延續較長時間,是多種因素決定的。經濟轉型背景下總量波動變小、行業內部整合分化、新經濟結構性亮點頻現,是結構性行情的宏觀背景。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註冊制全面推行抑制市場短期爆炒,是結構性行情的制度和微觀基礎。歷史上看,A股較低的估值分化度與市場頂部同步,較高的估值分化度與市場底部基本對應。目前市場已經連漲兩年,但是估值分化度卻罕見的處於歷史高位,正是反映了註冊制背景下市場的進化。同時,過去兩年市場主流機構已經獲得了較高收益,投資者需要降低對未來1-2年結構性贏家的收益率預期。

在選股上,優質賽道與傳統行業同樣存在結構性機會。

優質賽道更加注重估值與成長確定性的匹配度。過去兩年中,市場給予優質賽道以較高的估值溢價,是大的時代背景決定的,有其合理性。這其中,一些具備優秀商業模式或偉大企業家的公司,正在以指數型的方式為社會快速創造價值,不斷突破傳統的價值邊界。但在賽道估值普遍抬升的情況下,也不乏搭便車者。事實上,下半年以來科技、醫藥、消費等優質長期賽道內部已經發生了顯著分化,成長邏輯清晰、確定性高的個股仍然表現強勢,但很多仍處於導入期、前景確定性偏低的公司已經大幅回調。進一步淡化價值和成長、周期與防禦的區分,尋找業績與估值匹配的公司,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傳統行業均值回歸過程中,同樣需要對公司的質量和增長潛力仔細甄別。市場永遠是動態的,當市場逐漸對一種風格形成共識、演繹日趨極致時,因標籤不同而發生錯誤定價的比例上升,客觀上存在均值回歸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進化,未來均值回歸的過程也將呈現結構性分化的特徵,同樣需要對公司的質量和增長潛力進行仔細甄別。

在策略上攻守兼備,發掘結構性機會的同時適度重視防守。中長期來看,註冊制全面實施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將重塑A股市場生態,有望從根本上改變市場牛短熊長的局面。但從短期來看,市場在兩年的大幅上漲後積累了一定的風險,需要時間進行消化。同時,美股市場估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多項市場風險偏好指標亦處於較高水平,市場脆弱性再度上升。在A股與全球市場聯動性增大的情況下,美股市場「黑天鵝事件」也可能對A股市場造成負面擾動,需要在策略上有所防備。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相關焦點

  • 重陽投資2021年投資策略:攻守兼備 降低收益率預期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基金君 金融界網1月5日消息,重陽投資發文總結2020年投資處於「非常態」,新冠疫情「黑天鵝」打破了世界平穩運行的節奏。展望新一年,重陽投資認為全球經濟和宏觀政策有望進一步從非常態回歸常態。2021年市場仍將延續結構性行情特徵,但範圍上可能更加聚焦,投資者需要降低收益率預期,在策略上做到攻守兼備。
  • 2021年,牛市會來嗎?我們該如何投資布局?
    私募機構認為,今年市場仍將延續結構性行情特徵,但範圍上可能更加聚焦,投資者需要降低收益率預期,在策略上做到攻守兼備。路在腳下,目標在前方。重陽投資預計,在疫情導致的低基數基礎上,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8%-9%的GDP實際增長。反映到企業盈利層面,A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增長可能回升至15%-20%。其中,預計金融板塊盈利增長5%-10%,非金融板塊盈利增長20%-25%。
  • 中信信託趙晞:投資組合攻守兼備 今年看好量化策略
    摘要 【中信信託趙晞:投資組合攻守兼備 今年看好量化策略】隨著信託業轉型步入「深水區」,一些龍頭信託公司紛紛加碼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發力TOF(Trust of
  • 26家券商2021年A股投資策略中出現了多少種「牛」?速觀
    明年A股走勢將會如何、投資如何配置?各家券商已經給出自己的研判。首先,來看看券商的2021年A股投資策略中出現了多少種「牛」。目前券商拋出的帶「牛」的關鍵詞包括「中國牛」、「金牛」、「循環牛」、「科技牛」、「長牛」、「慢牛」、「牛背」、等等。同時,「周期」也被不少券商簇擁,看來在大的方向上多家券商保持了一致的看法。
  • 2021年A股關鍵詞:​「結構性」行情,專家劃出三條投資策略「主線」
    2021年A股市場投資策略應該關注哪幾條「主線」?今天(12月19日),「雙循環 新格局」南京證券2021年投資策略會在南京召開,專家大咖共同探討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投資者指點迷津,來提前了解一下2021年權益市場有哪些投資機會。
  • 證券類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有哪些
    其次,通過對行業增長前景和行業結構的分析,預測各上市公司經營環境和進入壁壘的變化。再者,通過對上市公司競爭策略和核心競爭力(主要是產品生命周期、企業的創新能力、管理團隊的執行力等)的分析,選擇具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 「固收+」,回歸投資策略本源
    但也正是因為固收的投資回報隨著債券類資產收益率不斷走低,才需要有後面的「+」策略來提升組合風險調整後的收益率水平。  目前流行的「+」策略包含以下幾種:  1.權益投資(包含打新股):目前市場上最為常見、收益增厚效果最為顯著的策略。權益投資追求的不是收益越高越好,而是在嚴控回撤的前提下達到絕對收益,畢竟「固收+」策略的核心,是穩健的投資者體驗。
  • 分析研討2021年全球經濟形勢與投資策略 華美國際投資集團舉行第二...
    12-27 15:12:40 來源: 中證網新聞 舉報   中證網訊(記者 萬宇)華美國際投資集團
  • 華夏財富2021投資策略會圓滿舉行
    ​《投資時報》記者 王悅12月20日,華夏財富2021投資策略會暨「華夏投顧」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近500名投資者親臨現場參與會議,共同見證「華夏投顧」品牌發布。懂投資,更懂你,投顧品牌的發布推動華夏投顧業務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 博時基金張存相:2021新形勢下的MOM投資策略
    來源:新浪財經張存相 博時基金資產配置投委會副主任委員1月6日,「新價值 新投資」博時基金2021年權益投資開年論壇在線上全網播出,本次論壇集結數位博時重量級投資大咖,共話新一年FOF投資布局、MOM投資策略、消費板塊動向、GARP策略、智能化科技浪潮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等熱門話題。
  • 2021年A股走勢預測 2021年股票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  1. 大勢判斷  我們預期2021年市場整體收益水平將顯著低於2019年和2020年。經濟復甦後貨幣政策正常化帶來的流動性邊際收緊將主導市場。除此之外,信用風險暴露、人民幣升值影響出口等因素都會對經濟和市場產生影響。
  • 中金公司2021年投資策略:明年一季度或切換回新經濟主線
    11月12日,在中金公司2021宏觀策略年度展望媒體會上,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師王漢鋒分享了他對2021年A股市場投資機會的看法。在王漢鋒看來,2021年新老經濟的分化仍將繼續,而2021年的A股市場與2020年最大的不同在於,增長和政策將從共進退演變為「一進一退」。
  • 2021年銀行業投資策略:與誰做時間的朋友?
    預計2021年上市銀行資產增速相較2020年回落1pc至10.3%,歸因於「穩槓桿」下,信用邊際收緊。息差:有望逐季回升。預計2021年淨息差較2020年+2bp至2.02%。歸因於資產收益率上升幅度大於負債成本率。節奏上,21Q1受按揭重定價影響,淨息差迎來低點,隨後逐季回升。類型上,預計中小銀行息差彈性更足,得益於資產期限更短,重定價更快。
  • 機構熱議2021年投資機遇與策略 看看他們怎麼說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黃坤 李靜2020年行至尾聲,後疫情時代,市場變局下的投資機會,引發投資機構的關注與熱議。11月26日,在興證財富家族辦公室品牌發布會暨財富高峰論壇上,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陳錦泉、景領投資董事長張訓蘇、睿郡資產董事長杜昌勇,就2021年市場環境下投資賽道變化、投資趨勢與策略,從不同的機構視角,共話資產配置新機遇。A股兩極分化進一步演繹「投資賽道已由大河轉入大海。」
  • 悟空投資江敬文:攻守平衡的金三角策略是跑贏市場的法寶
    悟空投資成立於2009年5月,成立十一年來堅守攻守平衡的投資之道,十年獲得絕對正收益,十年戰勝市場。踐行「鎦金歲月,躬身為善」核心價值觀,始終追求絕對正收益,幫助高淨值人群實現財富穩健增值,享有幸福投資體驗。華東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中國註冊會計師,2011年加入悟空投資,任投研副總裁,負責全球宏觀和策略研究。多年深入的數據研究分析累積對全球經濟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擅長在廣闊的宏觀視野下比較資產配置風險收益、構建投資策略。
  • ——悟空投資專注攻守平衡複利十年,為您...
    悟空投資作為一家老牌私募基金管理人,十餘年以來,始終堅持以「攻守平衡,長期複利」為投資之道,以「主動多頭+量化輔助」實現人與計算機技術的完美融合,以實踐為根基,形成獨特的「熵控網絡」投研體系,賦能產品業績長期穩健、複利增長的同時,深得業內權威機構認可,屢獲行業主流大獎。
  • 新浪財經2021投資策略會首日:四大首席激辯來年買什麼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5日,新浪財經2021年度策略會正式啟幕,未來一個月,200+首席分析師、50+基金經理、20+私募大佬講集體做客新浪財經,詳述其2021年度投資策略。策略會首日,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等策略天團齊聚,激辯2021年策略投資機會。
  • 中國銀河證券2021年投資策略會:守正出新
    2020年12月16日,中國銀河證券2021年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會議以「守正出新」為主題,內容包括主會場及周期新格局、科技新時代、消費新業態、能源新趨勢、智能智造智交通和基金新投資六個主題分會場。會議邀請多位經濟學家、投研總監、基金經理、上市公司和行業分析師一起探討投資觀點,解讀經濟、政策、行業及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
  • 「國金晨訊」化工2021年投資策略;光伏年度策略
    >化工 化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全球景氣復甦,聚焦龍頭及有α屬性成長標的  電新 光伏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平價引領能源革命,龍頭從周期走向成長  交運 交運周報:附加費頻收推漲運價,集運或「提前過年」  策略周報:當前市場定價不充分的三大方面
  • 2021投資什麼方向?歐洲投資策略師:和中國有關的
    【歐洲時報11月25日白劼編譯】德國股市與中國經濟緊密相連,對於德國投資策略師而言,股票是2021年的核心話題。哪些領域將成為明年關注的焦點?2021年投資 專家推薦建築工業及上遊產業德國《商報》網站報導,新冠肺炎席捲了全球,中國和其他遠東地區對疫情作出了更好的控制。因此投資策略師也自然將希望寄托在了這些地區。美國經濟或許在明年能重回疫情前水平,歐洲需要的時間或許更長,但中國經濟疫情克服了疫情帶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