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投資成立於2009年5月,成立十一年來堅守攻守平衡的投資之道,十年獲得絕對正收益,十年戰勝市場。公開發行產品涵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及全球宏觀對衝美元基金;多次獲得五年期金牛獎、五年期英華獎、中國私募50強等業界重要獎項,業績排名市場前列;研發獨特的熵控網絡投研體系,重視人與計算機的結合,投研團隊專業、全面、穩定,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在理論研究,算法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緊密合作,共同開發人工智慧交易系統,獲得政府專項資金支持。踐行「鎦金歲月,躬身為善」核心價值觀,始終追求絕對正收益,幫助高淨值人群實現財富穩健增值,享有幸福投資體驗。
華東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中國註冊會計師,2011年加入悟空投資,任投研副總裁,負責全球宏觀和策略研究。多年深入的數據研究分析累積對全球經濟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擅長在廣闊的宏觀視野下比較資產配置風險收益、構建投資策略。
精彩觀點:
我們現有的策略中,除了原來看好的醫藥消費和科技創新兩個大方向,19年我們加入黃金之後,在一些宏觀波動比較大的時點,黃金資產在這個時候就起到很好的平滑的效應。我們判斷創業板註冊制會加速機構化,去散戶化和外資增配中國資產的進程。中國資產未來會是外資非常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我們看好醫藥消費和科技創新兩個大方向。對下半年的判斷,我們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市場是有機會的,居民資產配置正逐步向權益資產傾斜。
以下為訪談全文:
1證券之星:能否介紹一下您的投資框架?
江敬文:總體上我們給自己定位的風格就是攻守平衡。為什麼說在波動那麼大的一個市場上,我們還能做到超額收益顯著並有效的控制波動,核心就是基於該理念在分層上面做了一個處理。首先在上層的架構上,我們會做宏觀和市場風險的預判,然後在最上層會做寬基指數層面的擇時風控的判斷。我們從15年開始就開始做全球宏觀的研究,在市場宏觀層面的一些關鍵時刻,我們去做風險控制。
落地到我們投資組合裡面,選行業這一環節是非常關鍵的。我會把我的組合分為兩類行業,一類是偏穩健,一類偏效率。通過兩個類別的行業進行搭配,進行動態調整。我們現在的策略中,除了原來看好的醫藥消費和科技創新兩個大方向,19年我們加入黃金之後,在一些宏觀波動比較大的時點,黃金資產在這個時候就起到很好的平滑的效應。通過黃金醫藥消費和科技創新三個方向的構建組合,我們形成了現在的悟空金三角策略,而且這個策略的效率非常好。
我們的量化團隊有一些底層的量化的方式,能夠去幫助我們去做行業的篩選,同時研究員團隊還可以行業自下而上跟蹤結合宏觀自上而下分析來去研判出未來的行業的景氣趨勢。每個階段我們會選擇5~10個我們認為最有機會的景氣行業放在組合中進行重點配置,通過行業集中來提升效率。
證券之星:我們觀察到悟空投資是多策略投資體系,江總能否談談其優勢和各個策略之間的互補性?
江敬文:公司現在有21個人,大部分都是投研人員,團隊協調和合作其實是非常關鍵的,我們的投研管理可以用足球隊的管理來做比喻。量化團隊類比於中場,我們的量化平臺和量化的模型都是量化團隊多年積累搭建的。如今上市公司的數量,交易的複雜度和信息的反饋速度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很有必要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發揮量化的優勢,來提供行業和個股的反饋信息,這是很重要的中場驅動。
行業研究員類比於前場,會根據反饋的數據做一些前瞻性的預判。同時,研究員也會做一些調研、專家訪談,還有賣方研究員的溝通等工作,去驗證前期準備的一系列的假設判斷,最終形成行業和個股的投資建議。
我們在後場設置了風控,有別於很多機構,我們賦予了其更大的職能。風控團隊會結合模型的客觀數據去評估市場和組合的風險,為基金經理提供出相應的判斷依據。基金經理我們定義是全能型的選手。他在團隊合作裡起到很好的指揮作用,參與把控各個環節。
我們通過這樣的一套體系,團隊銜接和配合都做的比較好。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時點,我們控制波動的能力比較突出,收益率也不錯。
證券之星:能否簡單介紹一下熵控網絡理論體系?
江敬文:熵控網絡理論的體系其實是我們自己原創的。簡單來講,熵是對複雜度的度量。我們發現很多問題都不能用單一尺度度量,更多的時候你只能把它簡化為一個二元的問題,比如公平和效率、風險和收益、總量和分布等。熵控網絡理論體系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是「合熵」,我們利用合熵的概念把二維的問題進一步壓縮到一維,研究我們面臨的投資上的一些問題。
我們面臨的投資的環境,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網絡體系,所以我們要用系統論的方式去應對。落地到具體的投資體系,我們把投資框架進行了分層。上層的話是對宏觀市場進行判斷,中端和底層利用行業景氣度等方式聚焦上市公司,提升投資效率。
另外,我們在探討二元的問題的時候發現,在A股市場做到平衡風險和收益其實是不易的。在某些階段中,市場的波動比較大,需要把握好投資節奏。 悟空投資一直秉承「不賭,不爭短期冠軍」的投資原則,投資組合非常強調攻守平衡和長期複利。
證券之星:創業板的註冊制馬上就要推出,未來會對市場的生態有一個什麼樣的改變?
江敬文:我們判斷創業板註冊制會加速機構化,去散戶化和外資增配中國資產的進程。
證券之星:剛才江總提到外資會增配中國資產,其中的核心邏輯是什麼?
江敬文:核心邏輯就是外資長期看好中國資產未來的成長潛力和競爭力。
中國現在的醫藥消費領域,龐大的消費市場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營銷體驗和渠道,投資機會是比較確定的。
科技創新領域,拋開中美短期擾動的話,從長期來看中國具有工程師紅利和制度優勢。此外,經過了三四十年的積累和投資,中國的網絡體系非常龐大,包括了能源、客流、物流、信息、金融以及人才網絡。良好的網絡基礎使得我國產業鏈在全球來比較都有優勢。
除了有這樣龐大的基建網絡作為制度紅利的支撐以外,我們的消費市場也是不容忽視的,而且越靠近中國市場的企業越容易分享到中國的一些紅利。很多跨國的企業都意識到了,所以會在中國設立很重要的一些分支機構,把營銷、製造等關鍵的職能部門放在中國。
結合基建網絡的制度紅利和消費市場的強粘性,我們認為海外的產業回流、產業外遷等等是非常困難的。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特斯拉,只有在中國這麼完善的基礎網絡體系下,特斯拉才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超級工廠的建設,特斯拉股價和市值也隨之水漲船高。中國資產未來會是外資非常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
證券之星:對於A股下半年的行情您是怎麼看的?
江敬文:短期我們主要觀察幾個重要的背景。
首先是疫情,我們判斷相對來說是樂觀的。目前國內疫情跟蹤防控、檢測能力和政府的反應速度較於2、3月份有了很大的提升,短期國內疫情的風險是相對可控的。
另外,海外疫情現在有走向群體免疫的趨勢,對於全球往來、經濟和工作生活的方式的改變都是一個加速催化的過程。全球受疫情影響總體處於弱復甦的狀態,貨幣政策寬鬆,相對來說疫情帶給市場的整體性風險是有限的。
還有就是中美的問題。總體我們會看到說國內的政策其實相對來說是偏克制的,監管層也變得更加成熟。立足於這個角度,中美問題或者說美國大選固然能看到風險,但是從我們的整個政策應對、政府能力上來看,我們非常有信心。
總之,對下半年的判斷,我們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市場是有機會的,居民資產配置正逐步向權益資產傾斜。縱觀全球,中國未來的前景和競爭優勢還是比較突出的,只要沒有一些大的風險擾動,外資總體來說還是持續在流入的。基於這樣的宏觀背景,我們目光會更多聚焦在怎麼尋找結構性的機會上面。我們會持續聚焦醫藥消費的科技創新領域,並在具有投資機會的細分領域裡做一些重點配置。
證券之星:對於目前港股的投資機會江總是怎麼看的?
江敬文:港股來說的話,我們認為目前的風險收益比是比較理想的,估值總體處於相對低位。國內的核心資產很多在香港上市,包括最近很多中概股也通過二次上市的方式回到香港上市。選擇一些景氣的行業和優秀的公司會是不錯的投資機會。
證券之星:未來一年您認為哪些行業和細分賽道存在配置的機會,您自己對於這方面是如何做評估和選擇的?
江敬文:我們看好醫藥消費和科技創新兩個大方向。
醫藥板塊最近市場比較火,我們也一直有跟蹤和配置。我們比較關注創新藥的產業鏈還有一些景氣的細分領域,比如服務、藥房、醫療設備和高值耗材。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醫院補短板的建設規模上量還是比較快的,這對於醫療設備和高值耗材整體的需求都是比較好的刺激。
消費的話,品牌的消費品和目前市場當中比較重要的行業是我們重點配置的方向,包括食品飲料、家電。同時,我們觀察到今年B端建材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向。此外,我們也會關注社服裡面的一些比較重點的行業,包括免稅、酒店等行業。
科技創新的話,半導體、消費電子、雲計算、伺服器、醫療信息化、人工智慧、信息安全和5G網際網路這些細分行業是我們關注的方向。科技成長方向的話,新能源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因為未來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的趨勢應該是比較確定的。
證券之星:江總未來3-5年您看好哪些行業?
江敬文:經研究,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主要有三個特徵。首先,股票市場強者恆強。拿美股五大科技龍頭「FAANG」和整個市場去比較,相對收益特徵是非常突出的,A股龍頭股近幾年也呈現出相同的趨勢;其次,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政策、管理能力的分化,融資資源和人力資源集中等因素使得很多行業都出現了該趨勢;最後,資金選擇的方向很集中。回顧美股過去10年,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醫療保健是牛股佔比最高的三個行業。
我們會看到說未來可能都是一個比較低利率的環境,低利率的環境其實對資本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從80年代以來,美股走出了幾輪牛市,背後的一個宏觀特徵就是利率持續的走低。另外一個新的常態就是中國走過了重化工業的時代,無論從全球的局勢還是國與國競爭的情況來看,未來可能會更多聚焦在科技創新領域。中國的產業鏈結構也要進一步升級,政府有必要提供低利率的環境讓科技創新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的。
另外,中美的是比較長期的問題,我們可能需要把經濟內向化轉移。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發展內需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國內的醫藥消費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另外,參與全球競爭需要我們在科技領域要實現自主創新,很多企業已經逐步地去替代海外的一些產能。
所以未來國內的醫藥消費和科技創新行業潛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未來低利率和中美長期對抗的新常態下,其實是非常有利於黃金的。利率環境、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貨幣化因素能夠提升黃金的價值。
我們會繼續聚焦在醫療消費和科技創新領域,從中尋找景氣的細分行業和優秀的公司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