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五十,是人生的一道風水嶺,那時候的我們將褪去一腔熱血,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將對人生有更多地感悟。
關於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中國古代有一位「心理學大師」,他最有發言權,此人便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對於「心」十分有研究,創立了為世人所震撼的「陽明心學」,在國內外都很受推崇。
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則是無福之人,為人處世要對3件事心狠」。
一、對自己心狠
人到四五十,我們已經拿到了人生後半場的入場券,精氣神不如20歲小夥子那樣旺盛,身體各項技能也在逐漸衰退,面容也開始衰老,但也不必焦慮,因為你有人生的沉澱和閱歷,你擁有年輕人所沒有的獨特魅力。
在這個年齡段,無論你是事業有成,還是在為生活奔波,都要試著對自己心狠一點。這時候,不要太過於看重那些金錢和名利,因為對你來說身體才是第一位的,沒了好身體一切都「免談」。
沒必要非去不可的酒局,那就別去了;不想接過的煙,也沒必要強求,為了健康,要學會對自己狠一點。
二、對兒女心狠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人到四五十,兒女也都長大成人了,他們有自己的認知、思考和價值觀,他們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試著對兒女心狠一點,不是說「老死不相往來」的心狠,而是不要再過多地去幹涉兒女的生活,因為畢竟你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認知、接觸的人和事都是有差異的,不一定能做到百分百的理解, 既然如此,何必強求,不如多給彼此一些自由的空間。
也許他們會在這一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都是他們成長路上必經的考驗,要知道兒女沒你想像的那麼脆弱。
所以,兒女大了,就要學會放手,讓他們自由翱翔!
三、對不冷不熱的親戚心狠
人到中年,精力大不如從前,以前喜歡串門,走親訪友,但是到了這個年紀,對於那些關係疏遠的親戚,我們也不需要過多的在意了,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經歷了半輩子風雨的洗禮,你是否頓悟:事業風生水起時,身邊總不缺前來拜訪的親戚朋友;可當你面臨低谷時,看看你身邊的人,那些阿諛奉承的人還在嗎?他們會給予你幫助嗎?現實就是如此,這就是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所以,我們不妨對不冷不熱的親戚心狠一些,不必擔心傷感情,真正的感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的智慧,深邃入骨,常常是一語道破,一點不拖泥帶水,直指問題根源。
他將一生歲月都奉獻給了心學,曾國藩、梁啓超、康有為、張居正等人都為之折服。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評價他:「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點擊上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