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一個被重新審視的求學選項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杭州某高中國際班高三生秦軒(化名)有點忙——國外大學已進入常規申請,對今年想去讀本科的他來說,還沒有放棄最後衝刺的努力。

在秦軒看來,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實在跌宕起伏,單是託福線上考試就考了八次!

不過,國際高中圈的資深老師也逐漸發現,如今人們對留學,以及留學目的地的選擇,正在變得越來越謹慎和理性。

故事

過去這一年,留學計劃被打亂

秦軒自小學習成績優異,初三畢業順利考上重高,決定出國留學,是進了高中後才起的念頭。

「初三那年,我一門心思備戰中考,上了高中才發現,不少初中同學去了國際學校或者國際班,還有一些高中同學也選擇了留學。」受那些同學的影響,他開始了解留學的相關信息,也覺得自己挺適合走這條路,轉去國際班就讀。

因為喜歡數學,秦軒希望將來能去排名靠前的國外大學讀數學專業。但他沒想到,留學路會如此一波三折。

由於疫情原因,秦軒遭遇了多重打擊——數學競賽中斷、夏校無法參加、託福線下考試和SAT考試連續取消,而這些都是赴外留學的敲門磚。

「那段時間,不止我,全家都陷入焦慮。」秦軒清晰地記得,去年上半年到處搶考位,甚至找黃牛,好不容易搶到了,卻因為疫情取消或無法成行,SAT最終沒有考成。託福線上考試又遭遇種種意外,前後參加了8次線上考試。

秦軒只是這個群體當中的一個典型個例,很多想要留學的學生都和他有相同的經歷。

一路走來困難重重,秦軒目前還沒有收到入學通知,但因為有老師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他還是蠻淡定:「努力了,總有收穫。」

而讓秦軒媽媽開心的是,兒子在幾個月的申請過程中突然長大,有擔當了,對於留學目的、學習內容也有了更多思考。

「成績很重要,但不是唯一評價標準;留學目的性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風。現在國內的基礎教育挺好的,看清國際大勢,留學要和未來的職業目標緊密聯繫起來。」秦軒媽媽覺得,是否「堅持」國際班,關鍵還是審視準備留學的初心和克服各種困難的決心。

行業

傳統留學業務受影響,但也促生了新商機

而對於留學機構而言,疫情在影響傳統業務的同時,也促生了新的商機。

「很多回國上網課的留學生遇到同樣的問題,覺得在家裡學習效率很低,還遇到一些選課等方面的困難。」凱銀出國旗下滴答閱讀創始人虞小玥如是說。

95後的虞小玥和團隊成員大多是海歸,對留學生們的這些困難感同身受。他們幫留學生「創造」了一個校園,模擬國外的環境,除了上各自學校的網課,學生們在實地課堂還能接受國內老師的幫助。

「按照目前國外的疫情趨勢,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留學生加入我們的實地課堂。」虞小玥說,他們正在升級硬體設施、邀請更多的講師,並進一步豐富社團活動。

面對疫情之下的留學之難,很多留學機構也在嘗試突圍。

CHT國際管理學院的錢莎莉告訴記者,學院已和芬蘭知名大學合作招生,準備在今年下半年開第一個班。

「這個項目是大專在讀或畢業即可報名參加的,在杭州校區學習一年學分課程,完畢後赴海外大學學習一年、實習半年,即可拿到本科文憑。」錢莎莉說,因為考慮到疫情影響,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個學籍保留辦法,萬一明年依然因疫情影響不能正常安排學生留學,將為符合條件的學生保留留學資格,等不受疫情影響後,就可以讓學生繼續赴外學習。

在錢莎莉看來,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即便不能正常出國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學生們的學業不受影響。

「目前所有的留學項目,我們都是以保險、保穩為主。」杭城一所留學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讓他們轉變思路,設計更符合市場需求和學生利益的項目,「是大考,也是商機。不趁著現在順勢改變,那麼很可能在當下和未來都缺乏競爭力,甚至被淘汰。疫情對於學生、家庭、機構和整個行業,都是一次觀念和實操的檢驗。」

觀察

對於留學目的地,人們的選擇越來越理性

在國際高中的圈子裡,鄒海連是前輩。

這位80後數學老師,曾在杭州外國語學校劍橋高中執教多年。2015年,他因為一部聚焦「中英教育對比」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而備受關注。在這部紀錄片中,5位中國老師來到一所英國公立中學,與50名英國初中生臨時組成「中式班級」,並採用傳統的中式教學法上課。

現在的鄒海連,是人大附中杭州學校高中部負責人。

今年元旦假期,鄒海連主要在忙兩件事,一是和同事們開網絡視頻會議,布置節後工作;二是了解2021年學校首屆畢業生的錄取情況,也就是「曬喜報」。

自去年11月以來,鄒海連微信朋友圈裡的喜報幾乎沒斷過。這屆畢業生共27人,截止到目前,收到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中,有53封來自英國,6封來自美國,還有6封來自澳大利亞。

在他看來,和往年相比,今年這屆畢業生受疫情影響,大學申請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在留學目的地的選擇上,學生們變得更加謹慎,在美國疫情持續得不到好轉及留學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不少學生放棄了美國大學的申請或者不再把美國當成唯一的留學目的地。

過去這一年,鄒海連在和家長、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大家普遍對這幾件事感到擔憂:其一,國外的疫情狀況暫時還沒看到曙光,擔心出國後的健康問題及國外的教學能否正常開展;其二,有不少已被國外大學錄取的學生在國內進行網課學習,今年這屆畢業生是否會遇到類似情況。

這些擔憂,直接影響到了大家的留學觀點。此外,許多考試因為疫情取消,不少學生沒有標化成績,使得大學申請更加依賴於學生在校期間的學業表現及個性化的學術成果以及活動呈現。

「對於初心不改堅持留學的學生,也要看到機遇。」鄒海連分析,受疫情影響,留學人數會一定程度縮減,國外各個大學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財務上的困難,如何持續吸引到國際學生來學校就讀變得更加重要,在此情形下,對大學申請者是一大利好。確實有大學降低了今年申請的標準,比如對語言要求等。

與此同時,國內許多大學也通過和國外高校合作辦學,給留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特殊時期,實現兩全其美。比如,去年8月,西湖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籤署了雙向學生交換協議。

鄒海連建議,新的一年,大家應更加深入思考出國留學的初衷,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更適合的留學目的地、學校和專業。

記者 沈蒙和

相關焦點

  • QS最新調查,疫情下超90%學生不放棄留學
    疫情是否影響海外求學計劃?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由下表可知,無論是對於哪一個教育階段的學生群體而言,被此次疫情影響的都超過了半數。但受到影響是否就意味著要放棄呢?大多數學生都說了 No!調查組進一步詢問了參與調查的學生,如何來形容疫情對他們留學計劃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真正因為疫情決定放棄留學的學生,只佔到7%。
  • 輾轉美國、新加坡、香港多地求學,廣東男孩的別樣留學和求職經歷
    中國學生一般選擇高中階段在國內就讀,然後將新加坡作為他們第一站出國留學的目的地,讀了本科之後,再以新加坡為跳板申請大英國協國家或者歐美國家的名校碩士。與他們「先近後遠」的留學選擇不同,Owen的求學呈現出了「先遠後近」的顯著特點,《啟德教育2019 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對此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 重新審視我思故我在
    終於2020年的年初,一系列的事情出現,網絡上是風起雲湧,輿論導向隨波逐流,終究消失在3月1號,讓我重新審視了這句話,我思故我在,作為一個人,要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風,被別人當槍使。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尤其是今年開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事,堪稱魔幻。
  • 留學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為什麼出國求學的人只增不減?
    2020年,受到國際局勢和疫情的雙重影響,這一年也被稱為是史上最難留學年。著名經濟學家何帆教授的一篇文章《疫情過後,留學的黃金時代也要結束了》,曾刷爆留學圈。大家對於這個觀點似乎也是普遍認可,不過就像何帆教授所說:「留學正在發生變化,但越是在全球化退步的時期,越是需要逆行者。」
  • 2021留學工具書成功發布,業內大咖與留學家庭分享求學就業九大心法
    此次發布會以「全球變局下的留學策略」為主題,討論了新變局下「留學策略如何進行」以及「留學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同時也請到諸多名校學生家庭分享求學經歷,為家長解惑。外灘君總結了本次發布會幾大精華,以饗讀者。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 跳出舒適區重回校園——海外求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在留學生群體裡,有這樣一批特別的「大齡」學生,他們有的已在國內擁有資深工作經驗,有的已成家立業,有的已在本行業小有名氣,但他們都做出了一個共同的選擇——跳出舒適區,辭職出國留學。收拾行囊,再次出發,並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離開熟悉的環境,重新開始一場求學「探險」,是甜蜜與苦澀交織、美好與無奈輪番上演的別樣人生。
  • 詩人阿多尼斯:知識分子需重新審視知識與權力的關係
    詩人阿多尼斯:知識分子需重新審視知識與權力的關係 2013-08-07 10:41 作者:石劍鋒來源:東方早報
  • 2020,重新審視生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 蘇冰蘇冰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展覽項目策展人2019法國尼姆城市雙年展中國展區策展人雜耍表演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與家園,也許我們不再妄想快速奔跑,而是希望健康生存與成長,彼此重新建立信任和尊重。
  • 中國留學活動的重新開啟
    先是有西方的體育人士、科學家來訪;然後有中外的體育代表團、科學代表團互訪,中國的體育組織、科學組織加入或重新加入國際組織 [注3];再後來,中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之間的留學活動也得以重新啟動。 1972年9月15日,經中央批准,國務院科教組決定向法國派遣20名法語進修生。12月4日,國務院科教組又決定向英國派遣16名英語進修生。
  • 阿里納斯談哈登:他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
    阿里納斯表示哈登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哈登需要重新評估他自己打球的方式,他身邊的隊友來來去去一撥又一撥,因此,到底是你個人的原因還是隊友的原因?你有一個具有偉大進攻天賦的球員,但他只有一個進攻方式(指單打),運球之後投籃,運球後撤步或者是運球突破,球隊中的其他球員都無法得分,我認為他是一個很好防守的球員。」阿里納斯說道。
  • 阿里納斯談哈登:他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
    阿里納斯表示哈登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哈登需要重新評估他自己打球的方式,他身邊的隊友來來去去一撥又一撥,因此,到底是你個人的原因還是隊友的原因?你有一個具有偉大進攻天賦的球員,但他只有一個進攻方式(指單打),運球之後投籃,運球後撤步或者是運球突破,球隊中的其他球員都無法得分。」阿里納斯說道。(編輯:姚凡)
  • 傑納斯:斯通斯過去一年刻苦訓練,索斯蓋特必須重新審視他
    傑納斯表示:「我認為斯通斯會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做很多次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思考自己為何不能在曼城這支偉大的球隊中踢上球。」「我知道事實上,他的確是有審視自己的。於是他更加刻苦地在健身房內訓練,顯然他給瓜迪奧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瓜帥說:『你知道嗎?我要讓你取代特。』我們原以為拉波特會是球隊的中流砥柱。」「斯通斯的表現堪稱典範。
  • 傑納斯:斯通斯過去一年刻苦訓練,索斯蓋特必須重新審視他
    傑納斯表示:「我認為斯通斯會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做很多次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思考自己為何不能在曼城這支偉大的球隊中踢上球。」「我知道事實上,他的確是有審視自己的。「在這種狀態下,斯通斯必須是索斯蓋特需要重新審視的球員,他如今踢得很是聰明。」(編輯:姚凡)
  • 度物:以「自由尺度」享受購物樂趣並重新審視生活者
    12月22日,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與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首次採用線上直播形式聯合發布了生活者「動」察2020研究成果——「度(duo)物(wu)」:以「自由尺度」享受購物樂趣並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的生活者,基於生活者生活方式、購物行為的變化趨勢
  • 那些辭職去留學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這個群體大多年齡在30歲以上,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有些人甚至有了幸福的小家庭,但他們都做出了一個共同的選擇——跳出舒適圈,出國留學。 李格:在法國邂逅愛情 從大學畢業後,李格成為了一名旅遊行業的自由職業者。2012年,李格加入德國TUI(國際旅遊聯盟集團)公司,從事高端旅遊行業並組織商務旅遊與會議展覽等項目。
  • Instagram重新審視內容審核系統承諾採取措施支持黑人用戶
    Adam Mosseri在美國時間的當地星期一就發布了一份聲明,其中他指出目前Instagram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遭受用戶質疑,指該程序除了壓制黑人的聲音外,更在產品及政策上未有公平對待黑人,要求Instagram採取行動重新審視現有政策而不是再是空談。
  • 歐足聯主席:未來會重新審視單場淘汰制
    虎撲8月23日訊 本次疫情對足壇的影響仍在持續,歐足聯主席切費林表示在未來賽季有可能會重新審視當前這種受疫情影響不得已為之的單場淘汰賽。「我們是被迫這樣做的,不過到後面我們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如果是單場,一個球隊得分了,那另一隊就必須儘快地取得進球。如果是雙回合,那麼就還有時間去贏下下一場比賽。」「但我們也要考慮到比賽更少的情況,轉播商會說『哦現在比賽不如以前多了,情況不一樣了』這種話,所以等目前這種瘋狂的局面結束後,我們會進行討論的。」(編輯:姚凡)
  • 數位化時代下,重新審視「BPM」
    給木匠一個錘子,並訓練他如何使用錘子,並不能教會木匠如何建造房子。建造商或承包商需要提供和管理活動的順序,以管理成本,確保高質量和符合建築規範,且堅持預期設計的房子。這就需要一個藍圖來確保工作與期望的最終結果一致。
  • 看來我們要重新審視VAR了
    我們先看一個極為少見卻在今年已經至少第二次見到的場景,比賽第82分鐘,2-1落後的切爾西發起猛攻,若日尼奧中場送出長傳至阿森納禁區前,亞伯拉罕加速突進。正是這個時候,阿森納阿根廷門將馬丁內斯棄門而出,然而在禁區線外用手接住了球。
  • 英首相:鑑於新冠傳染率上升,將重新審視準許球迷10月回歸的決定
    直播吧9月10日訊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近日在唐寧街新聞發布會上確認,政府將重新審視準許球迷10月回歸球場的決定,同時在9月的試點體育活動觀眾人數被限制在了詹森表示:「鑑於新冠疫情傳染率上升,我們必須在9月底重新審視是否允許球迷從10月1日起重返球場,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完全取消這項政策,我們只是需要審視並修改一下。」英格蘭大部分體育賽事自從3月封城以來一直空場進行,足球方面包括了英超和足總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