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阮小七能被評為「上上人物」?阮小七披龍袍是故意的

2020-12-14 覓佳人

水滸傳中,有一位好漢被評為梁山眾好漢中的「上上人物」,那便是阮氏三兄弟裡的老么阮小七,阮小七有什麼本事?那就是水裡的本事很厲害,要說起水裡的本事,梁山上比阮小七厲害的人不少,他的兩個哥哥的水性和武功就比小七強,更別說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浪裏白條張順了。這些人的排名都在阮小七的前面。那為什麼又說阮小七屬於「上上人物」,其他這些人只能算是「中上人物」呢?這就得細細地品一下了。

首先來了解一下阮小七的稱號吧,活閻羅!阮小七剛出場時給人一種人畜無害的樣子,不曾想到竟然是這麼一個兇神惡煞的名號,阮小七和兩位哥哥的名號都很兇,因為阮氏三雄平時確實兇悍,百姓害怕就給去了這麼一個活閻羅的名號,其實阮小七這名號裡還大有文章,預示著阮小七的叛逆、凜然不可侵,以及可以隨時變換的三副面孔。

阮小七第一次出場是在劫生辰綱之前,那時的阮小七活得逍遙快活,身邊都是好兄弟,看上去就是一副人畜無害、性格開朗的少年。此時活潑開朗的阮小七平時混日子混慣了,有人邀請去劫錢財不去才是王八蛋,除了答應吳用街區生辰綱,還陪著大家演戲把晁蓋給騙了進去,小七這演技也是一流的,吳用說晁蓋不給兄弟們面子,不答應去劫生辰綱,小七就黑著一張臉,晁蓋剛答應了,就數他笑得最歡,心裡痛快這笑也是直達肺腑。眾人商議如何實施時,小七又變成了聽話的小弟弟,不插嘴隨時附和。

可惜劫取生辰綱又留了一點後遺症,白勝把小七眾人給供了出來,何濤的弟弟又說了晁蓋等人的消息,何濤馬上帶兵來捉拿小七等賊人,平時天真活潑的小七在此時終於露出了他的兇相,遇到敵人小七就是殺人不眨眼的閻羅王。

阮氏三兄弟把何濤引到了水上,等何濤一放箭就出溜到了水裡,何濤以為人死了,命人下去撈屍體,可下去的人只留下一陣水花,何濤害怕說水裡有鬼,沒錯水裡有鬼,那鬼就是阮氏三兄弟,不等何濤帶人撤走,小七就把船上的人拉下水來,一手一個摁進水裡,拿起官兵的大刀在水上廝殺起來,眼看何濤要逃跑,拿著刀又衝進水裡去抓何濤,還威脅何濤:別說你小小的濟州府尹,就是那蔡太師來了,也照樣戳他個二三十個窟窿……小七這話狠不狠?管他來的是誰,只要敢管爺爺的事兒,天王老子來了也不怕。接著何濤的一雙耳朵就被切了下來,這個時候還敢說阮小七天真爛漫嗎?

而阮小七的兇相,從劫取了生辰綱後就越來越兇,小七等人在官府的追趕下想要投靠梁山,但是小七自從看見王倫起就開始像頭敏捷的獵豹一樣,臉上的表情就沒有放鬆過,王倫因為忌憚晁蓋手下的人,就把晁蓋和其他人安排到不同的房間睡覺,這七人自從劫取生辰綱後機就像是連體嬰兒一樣,什麼時候分開睡過,大通鋪一起睡才是好兄弟的日常,王倫這可惹毛了小七:「混帳,我們兄弟生下來就沒分開睡過,安的什麼心?」小七這話雖然離譜了一些,卻是對王倫的安排感到極為不滿,打了人領頭就走進晁蓋的房間裡, 在大家討論該怎麼辦的時候,負責監聽的工作了。看到王倫在門外安排監視的人,阮小七像有弱化版的千裡耳,抓住偷聽的人就想下手。看清楚王倫的小人之心,第二天晁蓋再次與王倫談判的時候,阮小七緊挨著坐在晁蓋背後,兩眼含著刀光,只等大哥一聲令下就宰了王倫小兒。,聽著王倫這氣人的話,小七腰裡的刀就快藏不住了,要不是吳用微微搖了搖頭,小七的刀子早就出鞘了,哪還能聽王倫說那麼多廢話。不過吳用自有自己的計謀話語間把林衝給逼急了,林衝殺了王倫,再看阮小七一直都擋在晁蓋跟前,可見小七對晁蓋的忠義,林衝把梁山第一把交椅讓給晁蓋,小七就是第二代梁山的首批員工了,這以後小七其實一直都忠於晁蓋,即使晁蓋死了也只認晁蓋。

可當晁蓋死後,小七也變了,打敵人時的兇狠還在,折磨敵人時的笑容還在,去唯獨不是原來的小七了。

宋江還沒當上梁上老大前就想著要詔安,可梁山上同意詔安的沒有多少人,每個人都蔫蔫的,就連愚忠的李逵都是第一個反對,更別說阮小七了,看都不想看宋江一眼。雖然武松魯智深在態度上不願意,但是行動力太差,而小七就不同了,只認做的不認說的,對詔安的反對全放到行動上了。當朝廷第一次派遣陳太尉前去梁山詔安時,阮小七負責準備大船在水亭前迎接。在水上小七就成了老大了,怎麼能痛痛快快地讓壞人上山,小七把李虞侯和御酒單獨放到了一條船上,阮小七裝聾作啞夠了,就開始諂媚,小七一諂媚就要開始搞事情了,把船搖的是晃來晃去,李虞侯成了個小丑,折騰夠了李虞侯,小七口哨一響,號子就唱起來了……小七的歌聲才是他的此時的心聲,眾兄弟正唱的痛快,被李虞侯一頓鞭打攪了興致,兄弟們不怕打,但是要面子,敢出手打人,讓你做水鬼。小七抬腳一跺船漏了,才不管李虞侯手忙腳亂地堵水,只看著他們的笑話,最後還不忘一個手滑讓李虞侯一頭栽到了水裡,讓你打人,最後打的都是自己,這狼狽樣,有啥威風的?阮小七這時候笑的很開心,可這笑已經達不到眼底了,心裡都是酸楚,晁蓋哥哥走了,這梁山已經不是以前的梁山。不過折騰了李虞侯還不行,這御酒咱先嘗嘗是什麼味道,兄弟們怕救裡有毒,小七不怕,有毒沒毒?我喝給你看!小七笑裡帶著恨!精瘦但是生猛!這酒咱不僅偷喝,還得灌滿了,灌上這滿江的汙水去看好戲。小七這頓偷酒偷的直接導致詔安失敗,忠義堂上梁山好漢一喝是汙水就來氣了,說好的詔安是耍人的,等魯智深鑑定完畢是汙水後,一頓拳腳把酒缸全給砸了,場面一度失控,宋江只能把好漢們唬的憤然離去,詔安的事情就別提了,宋江只好送陳太尉下山,陳太尉還沒有走遠,宋江就偷偷哭去了。宋江不在場,阮小七又要搞事情了,最喜歡看小七搞事情。李虞侯看詔安的事情被攪渾,就笑話陳太尉,小七看不慣李虞侯那囂張的樣子,就恨恨地一回頭一句話把李虞侯給噎住了,還給李虞侯唱了一首爺爺歌,你們想給爺爺官做,爺爺都不稀罕。小七扯著嗓子唱著歌豪氣萬丈。

可瀟灑也瀟灑完了,只要小七不離開梁山,就得接受朝廷的怒火,朝廷果然要打梁山了,這攻打梁山的陣仗是想搞死梁山呀,….和梁山打少不了有一場水戰,一說要打水戰,阮小七就來了勁頭,小七首當其衝,按兵不動等著劉夢龍來約架。這等了半天,劉夢龍才緩緩而來,自以為梁山好漢的水軍好打,還在享受著江上的威風。等兩軍交戰時就是劉夢龍的打臉時刻。

劉夢龍以為是在大海上打仗?一望無際?梁山水泊港汊多,把官軍分開來,飛槍一陣亂扔,都能槍槍傷人,劉夢龍有箭也不怕,水裡長大的孩子,憋氣功夫好著呢,全都躲到水底去了,潛水再換個地方攻擊,再死一批,劉夢龍這水戰部署還沒有開始,已經被梁山的烏合之眾給圍攻慌了神,哪裡還有大將風範,小七長臂一伸就拉人下水,一刀結果了那人性命,阮氏兄弟在船上追著劉夢龍打,劉夢龍躲不及就一個猛子扎進了水裡,劉夢龍進水裡這不是找死嗎,劉夢龍剛被抬上船,小七上手就想砍上一刀,卻被宋江喝住,小七心裡憋火,見那劉夢龍還不走,就一臉兇相把劉夢龍嚇的打了一個機靈。劉夢龍戰敗被高俅斬了,高俅沒有助力,只好自己上場了,可他這殿帥府太尉更不中用,一樣被梁山水軍捉住。

之後高俅被宋江放下山,梁山順利詔安,小七心中恨著宋江,卻沒有機會脫身,但是他有自己的信仰,就像他一划船就唱的歌一樣,爺爺不想做官,這個信仰也救了小七的一條命,在徵討方臘時,梁山的兄弟基本死絕了,小七活了下來,卻因為偷穿方臘的龍袍,被奸臣告狀,撤掉了蓋天軍都統制的職位,貶為庶民,小七得了這個旨意心中反而很歡喜,帶著母親回到石碣村仍然以打魚為生,壽終天年,活到了六十歲。

關於小七穿方臘黃袍的事情,有的人說小七天性頑劣不穩重,可實際上穿龍袍這件事情反而是小七的上上之選,小七也是風裡浪裡經過,刀口血口淌過的人,雖然不一定懂什麼大道理,但是見過那麼多血雨腥風,難道還不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是怎樣的嗎?打完方臘,阮小七雖然做了大官,但是他沒有被官職蒙蔽了雙眼,朝廷還是那個朝廷,現在不撤退,恐怕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就是故意穿著龍袍戲耍,好給皇上一個撤掉官職的機會,沒了官職一身輕鬆,回去打漁唱歌好不快活。就是因為小七看得清局勢,跟著晁蓋上山的那份豪情沒有丟,所以才能得以善終,正因如此,大文學家金聖歎先生點評水滸人物中,才把阮小七評為上上人物。

相關焦點

  • 為何金聖歎說阮小七是上上人物?活閻王到底有什麼本事
    在大文學家金聖歎先生點評的水滸人物中,其實被評為上上人物的並不多,但是阮小七卻是其中一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他在哪些方面讓金先生感覺超過了小二和小五,是他的膽量和豪爽,還是他的武功和水性?其實都不是,主任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大體說過阮小七,他本來在經過南徵北戰之後不但活了下來,而且也接受了朝廷封賞,被封為蓋天軍都統制,但是這哥們根本就不想去當官,因為那個時候他徹底看清楚了朝廷的本來面目,所在在徵方臘的時候,他就故意穿著龍袍戲耍,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褻瀆龍袍,於是剛被封了官,又被貶稱平民。
  • 為何在金聖歎眼裡,阮小七被革職回到石碣村,是個上上人物?
    作者:姜廣富古往今來,這人世間的事,一分為二,好事能變壞事,壞事也能變好事。梁山好漢阮小七,隨軍打開了幫源洞,穿上方臘偽造的龍袍鬧著玩,被奸臣告發,皇帝下旨撤了他的職務,變為庶民。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可也躲過了奸臣們的設計陷害,逍遙自在地活在人世上,娶妻生子,在平安中度過餘生。
  • 「水滸筆記」金聖歎眼中的上上人物,夠格的只有一半阮小七被低估
    金聖歎本人恃才傲物、言行多有怪誕之處,所以能入得了他的法眼,考為上上的人物,自然不凡。在他看來,能考上上的有九個:武松、魯達、林衝、吳用、花榮、阮小七、楊志、關勝。這九個人是否名副其實呢?我們先來看金聖歎的評語。
  • 姜廣富:徵方臘班師回朝,阮小七被封了個蓋天軍都統制,這是多大的官...
    (阮小七) 古往今來,這人世間的事,一分為二,好事能變壞事,壞事也能變好事。 阮小七辭別了梁山等人,前往蓋天軍任職。
  • 《水滸傳》中,阮氏三雄的排序為啥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山東鄆城石碣村所出的阮氏三雄,大哥乃是立地太歲阮小二,二哥乃是短命二郎阮小五,老三是活閻羅阮小七。明明是兄弟三個,但三個人之間的名字卻好像是隨便抓鬮排的。這是為什麼呢?可能只是外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中的這兄弟三人,其實都是有真名的,所謂的小二,小五,小七不過都是外號。
  • 水滸後傳中,徵方臘結束,為什麼阮小七會成為頭領?
    《水滸後傳》以阮小七為開篇,講述因為感念兄弟們死的死,散的散,所以阮小七到梁山給宋江等人祭奠。結果,阮小七為奸臣蔡京的狗腿子張幹辦所構陷,阮小七一怒殺之。
  • 李俊壓阮小二,張橫壓阮小五,張順壓阮小七,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三兄弟者唯有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與阮小七。一百零八人,兄弟三人三十六分之一;天罡三十六人,兄弟三人十分之一;水軍八人,兄弟三人八分之三。 但是在梁山最後大排名時,位置不顯眼:阮小二二十七名、阮小五二十九名、阮小七三十一名,只在天罡的後列。在書中,水平相當的兄弟排名多連著,如朱富、朱貴,蔡福、蔡慶等。更令人憤憤不平的是,阮氏三兄弟的排名呈現出「一人壓一人」的奇特景象:李俊壓阮小二、張橫壓阮小五、張順壓阮小七。阮氏三兄弟是梁山上的元老,對梁山的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緣何在大排名時落得如此下場?
  • 水滸傳中,徵伐方臘結束後,為什麼阮小七最後可能成為梁山新首領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徵方臘結束後,除了之前被借用的樂和、皇甫端、安道全、蕭讓、丁大堅之外,梁山倖存的其實並不多。 出家的武松肯定也不會去了,所以這樣一分析,關勝、呼延灼、柴進、李應、朱仝、戴宗、阮小七,朱仝,只能這幾位當中挑選。 天勇星大刀關勝在梁山的座次排名最高,所以理論上他會成為新的首領。但是,再次進入體制內的關勝、呼延灼等原來朝廷將領,他們是不會再次上梁山的。
  • 《水滸傳》中天罡星及其對應的人物特點及性格(阮小七—燕青)
    天都敗了,可見阮小七多麼的大膽和厲害。不過事實也是如此,拿只蘆花槍就能把前來追緝的官軍盡數消滅;偷喝御酒還把酒換成髒河水;戰敗方臘還穿他的龍袍顯擺,試問,梁山又有幾個人敢這麼做?不過也是因為他的大膽,觸犯了蔡京童貫們的利益,才會最後引得朝廷發怒,落得個回村打魚的下場,也算瀟灑。
  • 《水滸傳》中,阮家兄弟為什麼不叫阮老大阮老二阮老三?
    長子為什麼要叫「三郎」?應該也是堂兄弟之間的排行。吳用介紹阮氏兄弟「弟兄三人:一個喚做立地太歲阮小二,一個喚做短命二郎阮小五,一個喚做活羅阮小七。這三個是親兄弟。」既然他們是「親兄弟」,那麼小一(?)小三小四小六,就應該是堂兄弟了。而阮小五外號「短命二郎」裡的「二郎」,有可能就是他在親兄弟中的真實排行。
  • 吳用找三阮入夥,為什麼暗想「中了我的計」?他是算計三阮嗎?
    吳用到了石碣村,找到阮小二、小五和小七。起初他並沒有以實相告,而是兜兜轉轉,說在人家做私塾先生,需要十四五斤的大魚等。聽到阮小說七輸錢,吳用則暗想「中了我的計了」;聽阮小七說梁山泊之事,說他們也想學林衝等大塊吃肉,吳用則又暗喜「正好用計了」。吳用既然要拉三阮入夥,為何不肯直接說實話?為什麼他聽到阮小七的話,會暗想「中了我的計」「正好用計」呢?
  • 阮姓起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賜姓、阮家人(值得收藏轉發)
    如今,阮姓早已遍布中華大地,而且走出國門,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世界之阮姓絕大部分源出陳留阮氏。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鹹、阮孝緒、阮元、阮嘯仙、阮玲玉等。阮姓在中國未入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為第一大姓。
  • 阮姓起源
    《詩·大雅·皇矣》有「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之句,其中的「阮」,即指此阮國。亡國後的阮國子孫,以原國名為姓氏,稱為阮氏。此即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阮氏,商之諸侯國,在岐、渭之間。周文王侵阮徂共,見於《詩》。子孫以國為氏。」        秦代有阮翁仲,身長一丈三尺,氣質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使他將兵守臨洮,聲振匈奴,他死後,鑄銅為其像,置鹹陽宮司馬門外。
  • 貝克漢姆發布小七「床照」挨批評了,小七的臉盤子比爸爸還要大!
    說到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一家,就不能不提他們的唯一女兒,可愛的小七哈珀。這小七自從含著金湯匙出生以來,一直就是粉絲們關注的焦點。還記得小七很小的時候,幾乎就不用走路,無論到哪裡,她都由爸爸貝克漢姆抱著!貝克漢姆發布了一張他和貝嫂以及小七在臥室裡的自拍照。通過照片看出,小七是和貝克漢姆以及維多利亞在一張床上睡覺的。小七躺在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的中間,有趣的是,貝嫂居然躲在小七的後邊,簡直是太可愛不過的一張照片了!貝克漢姆也甜蜜地寫道:看,晚上來了個訪客!木質的床頭,厚厚的羽絨被,乾淨的白色枕頭,多麼溫馨的一刻。
  • 【姓氏文化】阮姓
    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4、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子豐又大夫,屬於因故改姓為氏。5、李姓所改。11-12世紀時期的越南有一個李朝(史稱後李朝,以區別6世紀的前李朝),後被陳守度篡奪,篡位的陳朝皇帝藉口「李姓人本為阮姓」,命令越南全國的李姓人都改為阮姓,使阮姓人口大大增加。6、源於阮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