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華妃人物小傳的時候,我說過華妃這種人什麼事情都表現在臉上,這是她的智商、情商所致。
也正因為如此,後期大家對華妃的遭遇和性格相比於皇后更加寬容,因為華妃的不幸是自己的不知情和枕邊人算計,後面囂張也是因為她有資本。
可皇后不同,她步步算計,步步心機,在乎皇上,更在乎自己的地位和榮耀。萬事以自己為重,就算是自己的親姐姐依然下得去手,這麼一個利己主義者,沒有同情心。
而這兩種人,在職場上,社會會給華妃一個大巴掌,皇后則會笑很久但終究功虧一簣。
所以相比來說,皇后的罵聲會多一些。
看到第六集,如果沒看過後面的劇情,相信很多小夥伴對皇后的看法還是停留在知書達理,不計較事,寬容大度,這也與後面人設崩塌形成一個鮮明對比。
然後我們接著來說第六集的內容。
皇后向皇上提議讓安答應侍寢,而陵容並不知情,直到奴才提請她,她有一種中大獎般的受寵若驚。
陶昕然老師的細節處理非常完美,把安陵容的驚訝、期待、緊張一氣呵成表現出來,且不會給觀眾特別多的心理壓力。
到了侍寢的房間,她整個人都在抖,和皇上說話的時候,聲音都是虛的,可見陵容當時有多緊張。
從觀眾的角度,我看著這一幕真的是很心疼陵容。
結合她的家世,這個女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出身貧寒,不是她能選擇;母親有刺繡才華,卻不得父親感情;生下她後,看著母親被姨娘欺負,家裡有著無休止的爭鬥,她也很辛苦。16歲進宮,刺繡、制香是她能夠打發時間且唯一能做的事。
從職場的角度,這樣的人又很容易被人同情。
小城市的發展並不好,辛辛苦苦通過讀書考到了大城市,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和大城市的室友就有了差距。畢業後在頂級單位工作,同事的父母不是做生意的,就是高級知識分子,同事不是名校就是留學回來的。接到上級給的重要任務,做什麼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她從來不相信,重要的任務會輪到自己,驚喜、期待、緊張、不安,多種情緒湧上心頭,所以忙中出錯,生怕自己哪一步沒做好,惹得同事嘲笑。
所以陵容被皇上遣回宮,是正常的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關鍵是看,安陵容怎麼面對這樣面對結果。若是樂觀,那還好說,這次不行,下次就表現好一些。
可偏偏,安陵容就是個敏感的人,把得失看得太重。(心疼她1秒鐘)
餘鶯兒站隊華妃,看重的是華妃的得寵和配置:麗嬪明著懟人,曹琴默暗著懟人。加入華妃戰隊,贏了恩寵,得了財寶。
餘鶯兒本身就是一個拜高踩低的人,為了向上爬,真的是什麼也不顧,諷刺對手也是分分鐘,根本沒想過自己也有失寵的那一天。
前面的劇情中,餘鶯兒一出場就說領導欺負她這個新來的,所以她對於宮裡的禮儀了解得並不多,她的上位速度也在無形中讓很多嬪妃心裡不舒服,尤其是安陵容。
在安陵容侍寢失敗的那一晚,皇上叫了餘鶯兒侍寢和唱歌,這兩樣都是安陵容可以做且做得更好的,可偏偏在自己最失敗的時候,餘鶯兒獲寵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恩寵,這在安陵容渺小的心裡掀起驚濤駭浪。
甄嬛要出門啦,坐在小允子做的鞦韆上吹簫。這時,皇上聞簫聲而來,一看:呦,這不是我心心念念的甄嬛嘛。還是不要點明自己身份了吧,萬一她有壓力,或是對我有所圖。
雍正,不愧是你,大心機boy!
「自純元皇后去世後,再沒有這樣好的簫聲了。」哎呦喂,這是沉浸在愛情裡的小男生吧,想到了n年前和純元皇后的事。
甄嬛走後,皇上這悵然若失的樣子真的很像對甄嬛一見鍾情啊。
這部劇雖然是大女主劇,但是在男性角色的刻畫上我認為是國產劇少有的完整。(別槓,我說的是少有,沒說唯一;槓也是你對)
在甄嬛出宮前,皇上、果郡王的笑容多到數不清,笑起來也是發自內心的那種想笑就笑。兩個人的感情也是很好,可能也是當時政務不忙、後宮不忙的緣故(褒義詞)。
餘鶯兒這邊因為太過囂張,把欣常在關進了慎刑司,被太后褫奪稱號,且罰了禁足。
華妃在關鍵時刻並沒有幫她,所以禁足出來後就哭著求華妃。
而華妃也是看出來了,反正你也不會給我建多大的功,先把恩寵給你吧,若是再囂張,我就等著你自己辭職走人。
皇上又去和甄嬛約會啦,看著兩個人,在百花之中,著實開心啊!
甄嬛的小像是小允子剪出來的,被十七爺拿去了;鞦韆是小允子做的,被皇上坐過,所以後宮裡最得寵的是小允子哈哈哈。(開個玩笑哈)
餘鶯兒絲毫沒長記性,繼續憑著恩寵得罪人:我是最得寵的嬪妃,你能把我怎麼樣。
不巧這被浣碧和佩兒看到了,浣碧的心裡有了爭寵的火苗,內心的不平衡不斷蔓延著:我浣碧並不差啊。
這一集的信息量還是很大的,對於觀眾來說可以及時且完整看到每個人的成長和情感線,到了後面都有了鋪墊後的反饋,這一點在後宮劇裡是非常難得的。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看出以下人物的性格。
餘鶯兒:魚目混珠獲寵,失寵後賣委屈人設,看不起下人。
安陵容:膽小、脆弱,把得失看得太重,且內心敏感。
甄嬛:無意爭寵。
皇上:一遇甄嬛傾心。
皇后:愛自己勝過愛其他人。
浣碧:好勝,在乎榮華富貴。
最後,小木想說,出身、家境、性格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沒有誰天生強大,只有不斷與自己和解,才會更加被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