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蒲垚磊
海報製作:澎湃新聞記者 吳思敏
【編者按】
中國女足,鏗鏘玫瑰,曾是中國體育驕傲的代名詞。
但是「玫瑰」的土壤,卻一度受限甚至貧瘠。為了女足的未來,為了更多女孩子接觸和愛上足球運動,無數基層體育工作者在行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追風計劃」應運而生——幫助全國各貧困地區的鄉村校園發展足球,建立女足球隊,支持更多鄉村女孩通過足球,走出大山,獲得更多教育和發展機會。
為此,澎湃新聞深入一線,實地採訪和接觸了這些基層女足教練、體育老師的生活,他們是真正的女足「播種者」。
02:07
鄉村女足教練,他們是美麗的奉獻者。(02:07)
在青少年足球一步步發展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女孩也開始走上了球場。而去年就發起的「追風計劃」,正是將幫助的目標對準了鄉村貧困地區的女孩們。
在和澎湃新聞記者的交流中,多位加入了該計劃的教師都提出了鄉村女孩踢球的障礙:對足球項目本身的陌生、教練資源的匱乏、家庭的因素、社會觀念的影響……但好在,通過扶持與推廣,這些因素並非不可逾越。
與此同時,足球也可以成為改變貧困地區女孩生活的契機。
作為該計劃講師的前中國女足主帥馬良行就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一些女孩通過足球真切實現了脫貧,而從這些吃苦耐勞的鄉村女孩中間,他也希望能真的發掘出女足的好苗子。
來自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幸福學校的馬孝賢老師。
教練也得從頭「學踢球」
8月20日,為期三期的「追風計劃」鄉村校園女足扶持項目教練員培訓班在海南瓊中完成了結業儀式,總共近120名來自偏遠地區的鄉村校園足球教練獲得了培訓機會。
通過考試後,參與培訓的教練員也將獲得中國足協頒發的「五人制足球初級教練員證書」,成為足協登記在冊的正規足球教練。他(她)們也將是未來中國女足在偏遠地區的播種者。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於體育和足球的推廣,很多鄉村地區也開展了中小學足球賽事,並以此推動了校園內的足球運動開展。但想要讓更多孩子們踢上足球,這只是一個開端。
在澎湃新聞記者的探訪中,多位加入「追風計劃」的鄉村教師都坦承了開展足球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教學師資的問題。
在城市學校開展校園足球的過程中,讓專職的體育老師負責,或者是外聘專業的足球培訓機構都是常態,但是在條件有限的鄉村地區,很多學校就連專門的體育教師都沒有配備,長期由語數外等主課老師兼代體育課,開展足球首先人力上就容易緊張。
而且就算是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被分配下鄉之後因為實際的教學需求,也往往被安排做主課老師,原本的體育專業反而被擱置,「(體育畢業生)到鄉下也是教語文數學,所以多年下來荒廢了,也很可惜。」一名老師就如此感嘆。
因此,目前在鄉村負責校園足球的老師,不少都是足球「零基礎」,一邊帶孩子訓練一邊「自學」踢球成了常態。
來自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幸福學校的教師馬孝賢就是如此——他大學專業是歷史,工作後教數學,因為年輕力壯被指派擔任了學校的足球教練。
「我是零基礎,自己不會踢,也是邊學邊教,通過網上的視頻和查資料學習,剛開始的確比較艱難。」
來自貴州臺江縣城關第三小學的教師邰昌菊。
提升足球水平,培訓教練是基礎
幫助提升鄉村足球教師的足球水平,正是「追風計劃」的主要內容之一。入選該計劃的學校可獲得三年30萬的支持,包含20萬元足球發展基金和10萬元培訓發展支持。
「我們計劃用兩年時間資助100支鄉村校園女足,除了資金和裝備等方面的支持,基層教練員的培訓,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發起「追風計劃」的支付寶公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這次,相關足球教師就齊聚海南瓊中,進行了足球技能的培訓,培訓講師包括了中國女足前主帥馬良行、中國女足名宿高紅、海南瓊中女足主教練肖山等。
馬孝賢就說,這次培訓的經歷幾乎「顛覆」了他此前的訓練觀念,回去之後他準備進一步擴大足球隊的規模。
而來自貴州臺江縣城關第三小學的教師邰昌菊也表示,專業的培訓令她獲益匪淺。
「(今後訓練)會更有方向,知道每一步該做什麼,怎麼去做,怎麼高效地讓孩子參與到比賽中。」
「以前可能就是讓孩子追、傳球、跑、打門,現在不一樣,每個訓練主題可以分得很細,也知道了做得不好該怎麼改進,如何更貼近比賽地去設計訓練。」
甘肅古浪縣泗水中心小學教師朱銀昌。
首先要讓女孩愛上足球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參與熱情,「追風計劃」在出臺幫扶措施之外,還會組織從地區到全國的校園女足賽事,姑娘們也將因此得到更多的高質量比賽機會。
而這種種舉措,最終目的就是讓更多女孩能夠踢上足球,並且愛上足球。
不可否認,相比男生,女生參與體育運動仍然存在著更高的門檻,邰昌菊就表示,「一些女孩子她不願意踢球,首先是因為身邊少有女孩子踢球。而有些女孩子想踢球,但是她會害羞,不敢上場。」
而馬孝賢則表示,經濟條件的限制,加上一些殘存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容易成為女孩參與足球的障礙,「有些家長就是堅持不同意(女兒踢球),我們也只能放棄。」
因此,除了提升足球教學的技術之外,教師們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更多孩子和家長能夠願意參與足球。通過培訓,一些教師也認識到了以往足球活動中太過於看重紀律和基礎訓練,而忽視了興趣培養的誤區。
「通過這次學習,最大的感觸是要知道怎麼吸引孩子進到場地一起玩,要讓孩子們走到球場上來。」邰昌菊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馬良行此前也曾指導瓊中女足小球員。
讓更多家長認識到足球的好處
除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說服家長讓孩子踢球也很重要。在實踐中,很多教師已經總結出了一套經驗。
其中的重點就是:讓孩子們通過踢球,得到學習成績和性格上的提升,而不是因為踢球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
交流中不少教師都透露,自己對於踢球的孩子成績上也會有要求,如果成績不好就會讓孩子暫時放棄足球去補上學業——由於喜愛足球,孩子們往往學習上也會更加用功。
而對於那些學習習慣原本就不好的孩子,足球還能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
甘肅古浪縣泗水中心小學教師朱銀昌就認為,「因為我們這裡留守兒童比較多,家庭管理會比較松一點,一些孩子的自律能力可能不是特別好,而通過足球孩子們加強了自律能力。」
「還有幾個孩子,因為比較內向,我就把他們招進了足球隊,踢球短短一個月之後,孩子敢說話了,可以很自然地回應別人,身子也站直了,有了陽光的感覺。家長也很滿意。」
「另外就是對毅力的磨練。剛剛開始帶隊的時候,小孩子被球打到會哭,但慢慢就不哭了,受了輕傷,他也會堅持不下場要求繼續踢。」
看到了孩子的積極變化,家長自然對足球也十分支持,「很多就算在外地打工的家長,也會打電話鼓勵孩子要跟著老師好好踢球,還委託別人買飲料來『贊助』球隊。」
前中國女足主帥馬良行。
足球真實改變女孩的人生
對於所有參與足球的孩子們來說,足球都能帶來團隊合作能力、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提升,這對他們今後的學業和人生發展無疑都能帶來好處。
而與此同時,足球也的確能成為一些女孩改變生活的契機。
海南瓊中女足是支付寶公益基金會資助的第一個女足公益項目。目前為止,已經有8名出自這裡的球員先後入選國少、國青隊。
指導瓊中女足的馬良行也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有4名隊員進入了職業隊,去年還特意打電話來感謝自己。
「哭著打電話給我,她們現在一個月能拿到7000塊錢工資,一輩子家裡沒見過這麼多錢。希望通過『追風計劃』,實實在在幫助到貧困地區的足球和體育老師,希望能有更多球員通過足球改變人生。」
據了解,此次「追風計劃」,除了幫扶計劃內的100所學校之外,還將通過連帶培訓和比賽的方式輻射到另外400所學校,這對於夯實中國女足的金字塔基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身為講師的馬良行就期待著,在更多女孩中普及足球的同時,這一項目也能對未來中國女足的進步提供更多血液。
「我希望通過這個計劃,創造機會和環境去讓孩子能實現足球的夢想,從技術角度來說,我希望通過我的訓練理念和編制的大綱,讓大家知道該怎麼去做。」
「我也希望在培養教練體系上做一些工作,貧窮地區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培養出一些足球人才。哪怕每所學校出來四分之一個(女足好苗子),100+400所學校,這麼多學校能出來多少人啊。」
責任編輯:騰飛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