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家訓.祖訓.肖姓的來源

2020-12-17 騰訊網

韓氏家訓.祖訓.

家為人根,國乃家藩。

家國一體,國泰民安。

仁義禮智,誠信軌範。

治國平天,齊家務念。

教婦初來,育女閨間。

賢良為本,百行孝先。

勤儉如金,優言福添。

積善成德,懿行播遠。

婦賢夫貴,子孝媳賢。

姑嫂弟侄,如親待見。

睦鄰善處,親扶朋念。

體恤禮讓,雍容心寬。

人初性近,習而相遠。

雕則成器,苟縱乃遷。

稚蒙即教,引長勵短。

循循善誘,曉理篤踐。

靜敬勤恆,心井達練。

格物致知,慎獨為然。

檢身在外,整齊肅嚴。

持守於內,主一無兼。

行必莊恭,慎言寡談。

見賢思齊,居上要寬。

溫恭儉讓,與人為善。

博施於民,救人危難。

富而不驕,貧而不諂。

敬事誠信,護法遵範。

耿潔無疵,塵暮不染。

厚德載物。若水上善,

諫長委婉,恭不違怨。

敬老竭力,常思安然。

生養恩重,反哺湧泉。

家業無爭,開創紀元。

曲全枉直,窪盈敝淺。

存己化物,順其自然。

虛懷若谷,內方外圓。

未雨綢繆,行近謀遠。

胸懷宏闊,視見開遠。

文治武功,特立卓然。

唯品是竟,當知高寒。

福至心靈,世代聖賢。

韓姓淵源

一、遠古始祖:韓浞

韓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東濰坊東北人。曾殺羿代夏,立為帝。因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韓姓的遠古始祖。他是現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記載最早的韓姓人。

二、血緣祖先:唐叔虞

周武王有個幼子叫叔虞,是周代晉國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韓姓的血緣祖先。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周公滅唐(今山西省翼城西部)後,把唐封給了叔虞。

三、受姓始祖:韓武子萬

叔虞的兒子名燮(Xiè 音謝),燮自唐徙居晉水旁,就改稱晉侯。燮生武侯,名寧旅,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為四世。成侯生厲侯,名福,為五世。厲侯生靖後,名宜臼,為六世。靖侯生釐侯,名司徒,為七世。釐侯生獻侯,名籍,為八世。獻侯生穆侯,名費王,為九世。穆侯生成師,封於曲沃,是為桓叔,為十世。成師之子萬,即韓武子,為韓氏受姓始祖。

▲源於韓姓的變姓

1、韓氏

韓姓除「韓氏」以外,據《通志·氏族略·一》,韓姓中還有以國爵為氏的,如「韓侯氏」;有以名字為氏的,如「韓嬰氏」、 「韓言氏」、「韓厥氏」、「韓籍氏「」、「韓褐氏」。

2、韓侯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侯氏:周宣王時,韓侯支孫氏焉。

《元和姓纂》韓侯氏:周宣王錫命韓侯,支孫氏焉。

《姓鎬》韓侯氏:《韓詩外傳》雲,周宣王大夫韓侯子有賢德。

3、韓嬰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嬰氏:姬姓。《姓纂》雲,晉韓宣子元孫也,為韓嬰氏。

《元和姓纂》韓嬰氏:晉韓宣子子孫韓嬰,雲韓嬰氏。

《姓氏尋源》韓嬰氏:《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韓嬰氏。鄭夾漈雲,《世譜》韓宣子元孫無名嬰者,惟韓宣王太子名嬰。漢韓王信之子名嬰,為襄城侯。或其後世以為氏。

4、韓言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言氏:姬姓。《世本》晉韓厥生無忌,無忌生襄,襄生子魚,為韓言氏。

《元和姓纂》韓言氏:《世本》晉韓厥生無忌,無忌生襄,襄生魯,為韓言氏。

《姓(角崔商)》韓言氏:《左傳類解》雲,晉大夫韓子魚之後為韓言氏。

《姓氏尋源》韓言氏:「《姓纂》「魚」作「魯」,訛。《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韓言氏。

5、韓厥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厥氏:姬姓。韓獻子厥支孫氏焉。

《姓氏尋源》韓厥氏:《姓纂》雲,韓獻子厥支孫以為氏。一引作韓獻氏,訛。有斡獻氏出於宋,無韓獻氏。

6、韓籍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籍氏:姬姓。晉韓起之子籍,字叔禽,為韓籍氏。

《元和姓纂》韓籍氏:晉韓起子籍,字叔禽,為韓籍氏。《姓(角崔商)》、《姓氏尋源》並引。

7、韓褐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韓褐氏:姬姓。《英賢傳》雲,晉韓厥之後韓子云,趙肅侯大夫有韓褐胥居。

《古今姓氏書辨證》韓褐氏:《英賢傳》日,韓厥後,趙肅侯大夫有韓褐胥居,《姓腮》與《姓氏尋源》並同。

8、韓餘氏

《通志·氏族略第六》韓餘氏:韓餘氏者,韓氏餘子之族也。《古今姓氏書辨證》韓餘氏:《世本》韓宣子餘子之後氏焉。謹按《春秋》,晉成公宦卿之餘子以為餘氏。蓋嫡子之母弟,官子韓起也。

《姓(角崔商)》韓餘氏:《姓考》雲,晉卿韓宣子之後有名餘子者,奔齊為韓餘氏。《路史》雲,韓信子(應為韓王信)亡人匈奴,景帝時,子頹當亦來降,餘在匈奴者為韓餘氏。

《姓氏尋源》韓餘氏:《路史》其說與《世本》異,疑非是。

9、韓獻氏

《元和姓纂》韓獻氏:晉韓獻子,支孫因氏焉。

10、韓信氏

《姓(角崔商)》韓信氏:出《姓纂》。

《姓氏尋源》韓信氏:《姓纂》雲,韓王信之後有韓信氏。

11、公族氏

《古今姓氏書辨證》上平聲一東:公族氏,東漢《郭泰傳》有公族進階,其先出自晉公族大夫之後。春秋時,驪姬亂晉,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元公族。及成公自周歸,晉始宦卿之嫡子,以鞅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其後遂有以官為氏者。

《姓(角崔商)》公族氏:《姓源》雲;韓無忌為公族大夫,稱公族穆子,後因氏。又夷姓,後魏獨孤部有公族氏。

《姓氏尋源》公族氏:《風俗通》雲,晉成公立嫡子為公族大夫,韓無忌號公族穆子,後以為氏。《潛夫論》雲,韓桓叔之後有公族氏。

12、平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平氏:姬姓,韓哀侯少子姥,食採平邑,因以為氏。秦滅韓,徙下邑。漢有臣相平當,生晏,司徒。北齊有平筌,望出河內、燕郡。

《路史》:韓哀侯少子姥,食採平邑,後以為氏。

《古今姓氏書辨證》平氏:出韓侯少子姥,食採平邑。秦滅韓,因徙下邑,氏焉。

《姓(角崔商)》平氏:《氏族大全》雲,韓哀侯少子採邑,因氏。《集韻》雲,齊相晏平仲之後。《千家姓》雲,河內族,北齊有平桓。

經何光嶽先生考證,他認為:「韓之平邑,在乎陽,今山西臨汾市。為韓哀侯少子姥所封,則平出於姬姓之韓後無疑。」

13、橫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橫氏:《風俗通》雲,韓公子鹹,號橫陽君,子孫氏焉。

《姓(角崔商)》平聲升三庚:橫氏,《風俗通》雲,韓王子鹹,號橫陽君,因氏。《千家姓》雲,潁川族。《呂氏春秋》橫革佐禹。

《姓氏尋源》橫氏:《荀子·成相篇》橫革佐禹。亦見《呂氏春秋》。橫姓宜始此。《路史》雲,劉後有橫氏,韓萬後有橫氏。《戰國策》楚知橫門君之善用兵,後必有為氏者。

14、俠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俠氏:即莢氏,音莢。韓俠累之後。《急就章》有俠卻敵。

《古今姓氏書辨證》人聲三十帖:俠氏,韓相俠累之後。《急就篇》有俠卻敵。

《姓(角崔商)》俠氏:《姓纂》雲,韓相俠累之後。《姓源》雲,《漢書·功臣表》有俠侯,後以封為氏。《千家姓》雲,平陽族。

《姓氏尋源》俠氏:《史記》俠累。高誘雲,韓傀俠累也。《戰國策》名傀累,一雲即莢氏,音莢。《路史》雲,漢(夾鳥)侯國後有俠氏。

15、藺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藺氏:姬姓,韓厥玄孫曰康,仕趙,食採於藺,因氏焉。

《元和姓纂》藺氏:韓厥玄孫康食採於藺,因氏焉。裔孫相如,為趙上卿。

《古今姓氏書辨證》去聲升一震:藺,今望出中山、華陰。出自姬姓,晉穆侯之子成師,封邑於韓,裔孫韓獻子厥,厥玄孫康,食採於藺,因氏焉

韓姓的來源

韓姓的由來:

韓氏來源主要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唐叔虞之後裔,韓侯為其得姓始祖。

二、少數民族複姓改為韓姓

三、異國韓姓漢武帝時獲直侯韓陶,朝鮮人。唐憲宗飛龍衛士韓志和系倭國人。

四、源於韓王信

韓氏祠堂對聯資料:

韓(Hán)姓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裔,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韓虔。戰國初期,韓厥的七世孫韓虔(韓侯)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於前230年被秦所滅,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姓,稱為韓氏。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六。在臺灣排名第八十六。

照夜白圖名馬畫;

章臺柳韻匠心詩。

  ——上聯典出唐代畫家韓幹,善畫名馬,《照夜白圖》為他的存世代表作。下聯典出唐代詩人韓詡,「大曆十才子」之一,詩集中有《章臺柳》詩。

南海宏文能逐鱷;

藍關好義可成仙。

  ——上聯典出韓愈;下聯典出韓湘子:道教八仙之一。

慷慨千金酬一飯;

從容一表譽千秋。

  ——上聯典出韓信,曾受瓢母一飯之恩,後贈以千金。下聯典出韓愈,因《諫迎佛骨表》奏章,幾乎被殺。

開漢將才,無雙國士;

輔唐相業,第一文臣。

  ——上聯典出韓信;下聯典出唐代名相韓休,工文辭,有「筆頭公」之稱。

金殿傳臚,舉呈五光之瑞;

詞場樹幟,文起八代之衰。

  ——上聯典出宋代大臣韓琦,傳其中舉時有五色雲現。下聯指唐·韓愈。

名高三傑,助劉邦、滅項羽,聲名偉績千秋在;

文冠八家,諫佛骨、馴鱷魚,德教治民萬古傳。

  ——上聯典出韓信;下聯指唐·韓愈。

附: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湖南省衡陽韓文公(韓愈)祠聯。

三登慶元三人第;

四入熙寧四輔中。

  ——蘇軾挽宋代大臣韓琦。韓琦赴鄉、省、殿試皆為第三名,為相後四次遷官。

文明氣運參天地;

殿墨萬年貫古今。

  ——臺灣省臺南市韓文公祠聯。

紅葉題詩,喜逢良友;

碧輿卻坐,務絕奢華。

  ——佚名撰韓姓宗祠聯。上聯典出唐·於祐題詩紅葉,為宮女韓採萍拾得藏之。後二人結為夫婦。下聯典出唐·柳公綽妻韓氏,每歸,不坐金碧輿,著素衣,屏絕奢華。

北鬥舊家聲,羨當頭皓月一輪,光茲堂構;

南陽新世第,仗對面青山萬歲,壯我門楣。

  ——安徽省潛山縣西山村韓氏宗祠聯。

文章起八代之衰,諫佛骨、馴鱷魚,養士治民,昌黎德教千秋在;

相業定兩朝之策,銘彝鼎、被弦歌,豐功偉績,魏王聲名萬古傳。

  ——廣東省平遠縣韓氏南陽堂聯。

相關焦點

  • 陳姓家訓.陳姓來源.陳姓祖訓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輕違禮法,乖舛倫常。貽羞祖宗,得罪彼蒼,神則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念同氣,偏論異鄉。手足幹戈,我心憂傷。願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脈,泯厥界疆,汝歸和睦,神亦安康。引而親之,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陳氏家訓(三):事親必孝,待長必敬。
  • 中國各大姓氏祖訓,你的祖訓是什麼?
    所以每一個姓氏都有屬於自己的祖訓,那是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有的祖訓可成書,有的則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但這都是一個家族傳承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些祖訓,從精神層面維繫著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閃耀著家族文化的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韓氏起源,99%的韓家人不知道!
    ②滿族改韓姓:滿族哈勒塔喇氏,滿語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烏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翰顏氏,滿語為Hanyan Hala,世居赫林臺、嫩河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韓氏;赫濟哩氏,滿語為Hegiri Hala,世居輝發,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 各大姓氏祖訓,你姓氏祖訓是什麼?
    你姓氏的祖訓是什麼所謂"祖訓",即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不過載於家譜中的"祖訓",則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全體族眾。"祖訓"的作用在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除此,祖訓閃耀著的一族文化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勤耕重書,齊家報國:龍泉葉氏一族不忘祖訓
    點上面"葉氏之家",加入葉氏家族勤耕重書  齊家報國——龍泉葉氏一族不忘祖訓圖為刻著「耕讀報國」四字家訓的葉氏宗祠牌匾在龍泉市小梅鎮黃南村,有一座葉氏宗祠,建於南宋末年,並於清光緒庚子年重建,至今已有800餘年。
  • 各大姓氏祖訓,你姓氏的祖訓是什麼?
    所謂「祖訓」,即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不過載於家譜中的「祖訓」,則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全體族眾。「祖訓」的作用在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除此,祖訓閃耀著的一族文化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何氏家訓.何姓的來源
    何氏祖訓 編輯 治家早起,百務自然舒展;縱樂夜歸,凡事恐有非虞。服飾切勿奢華、作踐綾羅。飲食務從菲薄,免傷物命。一室同心,興隆有望。滿門和氣,福祉必臻。皇糧及時完納,省追呼之擾。產業勿圖方園,息爭兢之端。遠僧尼六婆,可免敗亂之風。近正人師友,自受楷模之益。
  • 戚氏祖訓.戚姓的來源
    戚氏家訓 孝老愛親,和家睦鄰。 厚善崇德,廉恕忠勤。 尚文循道,禮義儉仁。 誠信守法,報國利民。 戚姓的來源
  • 韓氏家族簡介
    韓志和後來留居中國,後裔子孫融入漢族,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一帶地區,世代為韓氏。源流七源於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今五十五少數民族中,均有韓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韓氏,世代相傳至今。遠古始祖韓浞(亦作寒浞),夏朝伯明氏之子,今山東濰坊東北人。曾殺羿代夏,立為帝。
  • 印尼爪哇島泗水市韓氏家族
    韓極哥被安葬在韓氏家族在泗水墳墓市場的家族墓地。後來,萊佛士決定買回韓氏家族所掌握土地,包括伯蘇基和巴拿魯幹的土地。不久,萊佛士的上司印度總督頒布命令,責令把上述土地退還給韓氏家族,因為他們已合法收購上述土地。但韓氏家族拒絕收回上述土地,或許韓極哥的遭遇讓韓氏家族不敢再玩甫拍第或地主。上述土地最終被政府購回。但是這些土地的歷史損壞了韓氏家族的財政。
  • 沈氏|祖訓家訓家規
    今朝鮮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沈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沈氏、或受賜沈氏。季 載即聃季載,或作「冉季載」。為周朝諸侯國聃國(國都在今山東省定陶縣冉堌鎮一帶)開國君主,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冉姓的得姓始祖。
  • 家+文化| 泉港區前黃鎮鳳北村家風家訓文化展示中心入選泉州市家風家訓館
    ,經綜合評審,25日正式命名鳳北村家風家訓文化展示中心等9個場館為第二批泉州市家風家訓館,此前,後龍鎮土坑村入選第一批泉州市家風家訓館。泉港區前黃鎮鳳北村家風家訓文化展示中心是鳳北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而精心打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展示中心。曾獲批「前黃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泉港區首批主題黨日活動基地」。
  • 您知道「曾家八德」是啥,山村八旬曾老漢傳家風家訓,治愚樹新風
    他從牌位後拿出一份油印的《家譜》,娓娓講起祖上傳下的「曾氏祖訓」、「曾氏家規」。曾昭奎今年86歲,是曾家最年長人之一。這個村民組裡住著曾氏5戶人家,系五世同堂,有20多口人。他說:「俺們一家人牢記祖訓家規,尊老愛幼,和村裡人和睦相處,處處享受著大家庭的溫暖。」老灣村是當地一個貧困村,有曾、劉、左多個姓氏。
  • 8大姓氏的祖訓來了,看看有你家的麼?
    不過載於家譜中的"祖訓",則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全體族眾。"祖訓"的作用在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除此,祖訓閃耀著的一族文化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族詩】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 臺灣新竹縣韓氏宗親回鄉祭祖
    螢煥宗親為了完成臺灣當地老人夢寐以求的回鄉祭祖願望,,從90年代初先後與兄政棟宗親一起多次回到八尺金谷坑尋根問祖祖,今年,他出資60萬元人民幣,組織臺灣韓氏宗親96人回鄉祭祖,並宴請韓氏宗親近700人,還為金谷坑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送上200元人民幣的紅包。
  • 葛氏家訓.葛姓的來源
    葛氏家訓 事父母:子事父母,孝由天性,不待訓而然也。訓而孝其孝僅矣。且歲月如流,西山易薄,人子豈不竭力承順,稍慰暮年,不致臨時倉促,抱憾終天。
  • 十五大姓氏祖訓,受益良多!
    雖然載於家譜中的"祖訓",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加於全體族眾。但"祖訓"對從精神層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有著重要作用,除此,祖訓閃耀著得一族文化的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懇親商城說明與《韓氏企業家風採錄》通知
    我們懇親商城與淘寶、天貓等商城沒有差異,但是我們的平臺是為我們韓氏產品、韓氏家族、韓氏消費者服務。幫助企業推廣、宣傳、銷售。懇親商城是基於以下幾點優勢:1.擁有數據。2.韓氏產品種類多。3.免費的推廣宣傳。所以不用擔心你們的產品沒有消費者。
  • 【韓氏志】漳州天寶韓氏志
    一、 祠廟                        1、韓氏祖廟:即輅軒韓氏大宗,堂號「遹追堂」址在天寶鎮路邊村。始建於元至順元年(1330),時稱韓氏祖厝,明萬曆丙午年(1606)重建(時稱韓氏大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擴建,費金千餘,歷時二年,於康熙四十六年春正月完工。之後歷次重修,仍保留原結構。該祖廟兩進,面闊三間,古色古香,是市級文物點。
  • 臺灣新竹縣橫山鄉韓氏宗親回鄉祭祖
    中國臺灣網11月27日平遠訊 11月21日,由韓瑩煥先生率領的臺灣新竹縣橫山鄉韓氏宗親一行110多人回到平遠縣八尺鎮金谷坑溯源祭祖。韓瑩煥先生在上世紀九十代初,從臺灣回到廈門投資成立「廈門東亞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日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