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父與子》:做孩子最愛的爸爸、最好的朋友

2020-12-18 慢漫糖

漫畫《父與子》是德國國寶級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連載漫畫作品,整部漫畫講述了父與子之間一些平凡溫馨、溫情幽默的生活,洋溢著卜勞恩對兒子深深的愛。這部漫畫被譽為是德國幽默的象徵,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和快樂,不僅在德國家喻戶曉,更贏得了全世界大人和小孩的喜愛。

一、卜勞恩為什麼能畫出這麼溫情幽默的漫畫?

從卜勞恩的成長曆程中,也許我們可以發現這部偉大漫畫誕生的原因。

卜勞恩雖然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但是擁有幸福的童年生活,他的父母都給了他足夠的愛。母親性格開朗,雖然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但是總是盡最大所能照顧好他,教給了他良好的修養。父親性格溫和,經常帶小卜勞恩去大自然中遊玩,耐心的陪伴和教育他。小卜勞恩在踏訪自然的過程中培養起了非常敏銳的觀察力,藝術夢就此萌生。父母對他的天分都非常肯定,時常鼓勵他。卜勞恩的父母雖然在藝術上沒有給予他什麼幫助,但他覺得是父母美好的性格和愛的教育讓他一生受益。

因為拮据的家庭條件,卜勞恩小學畢業後就去做了鉗工學徒,三年學徒期滿,他放棄了鉗工的工作,決定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學習藝術。在艱難的求學生涯中,卜勞恩白天聽課,晚上打工,雖然生活艱苦,但是性格卻始終樂觀開朗。在卜勞恩19歲那年,因為他獨特幽默的畫風,終於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一舉躥紅。求學期間結束後,他也成為了德國美術界的一顆耀眼的星星。

幸福的童年更容易得到幸福的人生。卜勞恩27歲和深愛多年的瑪麗結婚了,第2年生下了兒子克裡斯蒂安。卜勞恩在《父與子》火熱暢銷的時候,曾在序言裡特意寫明,這部漫畫裡所有快樂的創意靈感,都來源於父母的陪伴,還有陪伴中讓他懂得的人生道理。創作時雖然處在那個極度壓抑的年代裡,但是因為對父親和兒子深深的愛,讓他創作出《父與子》這麼溫情幽默的作品。

二、父與子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

看過漫畫的朋友應該都會很羨慕父與子中的那個兒子吧,擁有了一個那麼有趣的爸爸。他永遠不會和你說什麼大道理,有時比你還幼稚,偶爾還會有一些驚人之舉。在你受到委屈的時候,又會及時站出來保護你。他既是你的父親,又是你的好朋友。

1.父親的童心讓孩子多了一個朋友,變得更快樂

漫畫中父親表現出來的童心簡直是太可愛了。

當看到兒子把墨水打翻到了新地毯上,父親正想發作的時候,發現兒子已經在新地毯上用墨水作畫。父親發現兒子畫得挺好,也不甘示弱的想要露一手,和兒子一起在地毯上畫了起來。

當父親和兒子發現有兩個小朋友在玩類似彈彈珠的遊戲時。兒子向父親索要西裝紐扣,在一次沒有打中的情況下,又向父親索要西裝上的另一顆紐扣。結果都輸了出去。父親將褲子上的最後一顆紐扣掰扯下來,堅持自己親自上。最後輸得掉褲子和兒子一起回家。

很多父親和孩子相處的姿態都是一副擺架子的樣子。認為自己是父親就高高在上,對孩子的耐心有限,對孩子的表達以命令為主。其實只有拋棄了大人的這個身份,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才能更好的去接觸孩子,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所以爭取做個童心未泯的爸爸吧,當孩子的好朋友。

2.父親的愛心培養孩子好的人格

漫畫中的父親非常有愛心,這種愛心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善良的人。

當兒子淘氣的手拿食物繞圈圈的吸引小象,小象的鼻子跟隨著兒子的手勢變成了螺旋狀,父親趕緊跑去制止並安撫小象。

去郊外砍聖誕樹的時候父與子幫小動物們打掩護,避免獵人傷害。

父親還將和兒子一起玩耍時弄壞的雪橇改造成小鳥的鳥窩,讓小鳥在冬天有個庇護所。

作為父親,就是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愛護孩子的心靈。可是通常的情況是,如果孩子磕著碰著了,也許會大驚小怪。可是經常對孩子心靈的受傷熟視無睹。李玫瑾教授曾強調,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她曾說,不要以為一個人給他吃飽喝足了,滿足她的物質需求了,他就自然而然長大了,他可以這樣長大,但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態。所以說幼年的心理撫養非常重要,有助於培養孩子好的人格。

3.父親的有趣讓孩子更有創造性

漫畫中的父親經常有些奇思妙想。為了給兒子製造一個驚喜,爸爸找人幫忙躡手躡腳的把熟睡在小床上的兒子搬了出來,用汽車連床帶人一起運到了美麗的郊外。兒子從小床上醒來的時候簡直是驚呆了。我為什麼在這麼美麗的郊外?難道我還在做夢嗎?

有這麼有趣的爸爸,兒子自然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爸爸一樣有創造性。

有一回父親坐在單人沙發看書的時候,兒子在沙發的後背上偷偷開始畫起畫來。先在沙發背後畫了一艘船,又畫了海上的波紋。最後拿起了畫框,將爸爸從沙發後背露出的一截禿頂的腦袋放在了畫面的上方。將畫取名叫海上的夕陽,惹得周圍的小夥伴們哈哈大笑。

父親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一般就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人,那麼孩子也會有創造性思維。反之,如果你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也不能指望孩子有多少創意。作為父親應該讓孩子盡情的探索,接觸,才能更好的面對未知。儘量多讓孩子在兒童時代無拘無束的玩耍。因為玩耍,會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4.父親的強大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父親有一回在面對一個流氓無理挑釁的時候還步步退讓,甚至求饒。但是當這個流氓將兒子的氣球一指戳破,兒子哇哇大哭的時候。父親一拳就朝這個流氓打了過去。

還有一回,一個劫匪要搶銀行的時候,把兒子撞倒在地。兒子向爸爸哭訴有個叔叔撞了我。父親氣勢洶洶的帶著兒子走進了銀行內。面對正在持槍搶劫的劫匪,沒有絲毫猶豫,一巴掌就呼了過去。將劫匪打得滿地求饒,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大家的英雄。

漫畫對爸爸的勇敢表現手法雖然有一些誇張,但是父親對兒子的愛,其實就是這麼的深厚和奮不顧身。正因為有這樣的爸爸,所以兒子是很有安全感的,就會形成自信的性格。父親要讓孩子知道,你永遠不是一個人,你的背後有愛你的爸爸,遇到事不用忍著憋著。因為爸爸會是你最強大的靠山。

三、《父與子》帶給我們的啟示

《父與子》過了80年以後,還受到大眾的喜愛和歡迎,就是因為大家深深的被父與子之間那種深厚的感情所打動了。這部漫畫又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1.要努力營造愛的氛圍讓孩子成長

生活中有很多的父親都不太善於表達愛,雖然內心很愛孩子,但是總是要表現出一副很嚴肅嚴厲的模樣,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父親的權威。其實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氛圍中,父親是不會因為孩子年齡小就漠視他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平等是創造愛的家庭氛圍的前提。作為父親還應該多陪伴孩子,可以經常舉辦一些家庭活動增進感情,比如一起郊遊、遊泳、下棋等,像漫畫中的父親一樣,享受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時間。

2.用好「自己人效應」,讓孩子更信賴你

「自己人效應」也稱同體效應,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所謂自己人就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為同一類型的人。顯然漫畫中的父親,就是很成功的運用了「自己人效應」。他對孩子足夠尊重和平等,時常陪伴孩子盡情玩耍,在孩子的心裡,其實爸爸就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對朋友還有什麼不能敞開心扉據實已告的嗎?生活中的有些父親往往對孩子不夠耐心,經常以指責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久而久之,孩子怕被批評,就越來越不愛說心裡話了,和父親心理上的距離也越拉越遠。所以要好好說話,與孩子成為朋友,建立起更良好的親子關係。

結語:

在《父與子》漫畫的最後,父親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月亮,兒子也變成了一顆明亮的星星。就算是成為了月亮的父親,也是能夠一直守護著兒子的吧。

作為父親不一定非得端著架子,也可以試著像漫畫中的父親一樣,放下架子做一個好玩的大人。願所有的父親都能成為孩子最愛的爸爸,最好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漫畫故事《父與子》:最好的養育方式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可見親子陪伴最重要的是親子互動,僅僅陪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這不是陪伴,這只能算得上看管,親子陪伴,就是要陪著孩子玩樂,陪著孩子做孩子那個年齡段的事情,就如《父與子》中,父親對孩子的陪伴方式。父親陪著孩子開演奏會,和孩子比賽下棋,陪孩子烤蛋糕,和兒子搶書看,甚至陪著兒子去打架,父親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親子陪伴最好的示範。
  • 這部暢銷百年的德國漫畫《父與子》,講述了親子關係的最好狀態
    《父與子》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和三歲孩子的生活日常,他們的故事平常又快樂,溫馨又奇妙,漫畫中的兒子如現實中所有孩子一樣天真可愛,調皮活潑,對一切充滿好奇,故事裡的父親卻與我們熟悉的成熟,穩重,威嚴這樣的父親形象完全相反,《父與子》中的父親就是一個大孩子,他智慧又幽默,天真又慈愛,還有點小虛榮,有點小迷糊
  • 風靡八十餘年的經典漫畫《父與子》:富爸爸、帥爸爸都不如好爸爸
    名家推薦這是德國人卜勞恩所做的連環漫畫。畫的題材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和一個貪耍的老子,兩人所合演的種種可笑可愛的故事。——著名學者、畫家 洪佩奇媒體評論《父與子》是世界上最偉大連環漫畫之一。1934年《父與子》問世時,卜勞恩的兒子克裡斯蒂安年僅3歲,當時聯邦德國《斯卡拉》雜誌發表了一幅卜勞恩伏在地上給兒子當馬騎的照片,並注釋道:「儘管卜勞恩與兒子克裡斯蒂安在一起的無憂無慮的日子很短暫,但連環漫畫《父與子》的素材多來源於此如今,這套漫畫,在2020年4月被我國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
  • 最理想的父子關係 | 《父與子》
    第一次讀到《父與子》,是我還在這部書中「兒子」的年紀。很像這部書中「有趣的書」描繪的那樣,媽媽讓爸爸喊兒子去吃飯,發現他在晃著腿看書,被爸爸呵斥回飯桌;兒子坐在餐桌前,發現自己的爸爸怎麼不見了,跑回去一看,爸爸也在晃著腿看書。那種無聲中流動的俏皮,溫情,讓像「兒子」那麼大年紀的我,也晃著腿哈哈大笑起來。
  • 愛情公寓豆瓣逆襲!最好的朋友在身邊,最愛的人在對面!
    我們誰不嚮往這樣的地方呢,好朋友和愛人就在身邊,無論你遇到什麼困難朋友永遠幫你出謀劃策不求回報!歡樂與真情同在,大概一直是我們的嚮往。如今《愛情公寓5》終於在千呼萬喚中開播了,但是剛開篇一鏡到底的三段歌舞,讓很多人不適應,大呼愛情公寓已不再是熟悉的味道,梗少了,連面孔也陌生了,所以豆瓣評分清一色的差評,華麗麗的變成的4.5,一度被吐槽情懷牌也沒有打好。
  • 「爸爸,什麼是自慰?」兒童性教育神劇《父與子的性教尬聊》
    可是,斟酌再三之後,想到自己小時候深怕自己不聽話,被爸爸媽媽送回垃圾桶的恐懼經歷,我還是耐心地和孩子講起了人類的起源。誰曾想,我的性教育科普滿足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但是旁邊的老公卻紅了耳朵。於是,我找來了這部印度性教育神劇《父與子的性教尬聊》,決定以後兒子的性教育都交給老公來負責。
  • 《父與子》被列為禁書,作者遭迫害致死,遺書內容讓世人動容
    我相信,應該很少有人沒看過《父與子》這本漫畫吧,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漫畫是我們最好的消遣。小時候喜歡看《父與子》,非常喜歡這樣短小精悍的漫畫,喜歡裡面禿頭的大鬍子爸爸,他童心未泯,慈祥、和藹、幽默,他既是孩子的父親,又是孩子的好友。
  • 於湉EP單曲《爸爸說》首發 寫給不善表達愛的你
    ,是一首溫暖有力的關於父與子的歌。《爸爸說》歌名看起來像是爸爸說的話,但是和大部分中國家庭中的爸爸一樣,於湉從小到大和爸爸交流的次數並不多,這首歌所寫的是,於湉希望爸爸對自己說的話,是一個兒子渴望的父愛的表達方式。
  • 【夜讀】父與子
    比如去年,不管你是羊還是兔還是馬,生的孩子都是狗。狗的爸爸媽媽也不一定是狗,可能是兔子。今年生的孩子都將是豬。於是就有了這麼一頭小豬成為我的兒子。這是我們的緣份。不管他是什麼,我都愛他,他的血管裡流著我的血。儘管我是羊,他是豬。我們這兒有的爸爸可不這樣,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 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陪伴
    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聽到一對母子的如此對話。是啊,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爸爸的陪伴的,爸爸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來說是不一樣的。此時,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也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艾米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母親,被迫來到與母親離異多年的父親身邊。
  • 父親節那些關於爸爸的繪本,快來親子閱讀,讓孩子體會父愛如山
    《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爸爸的陪伴是世上最好的禮物法 阿諾·阿梅哈兔子爸爸和孩子一起種菜,鴕鳥爸爸給孩子彈吉他聽,螞蟻爸爸給孩子買棉花糖吃……一本讓孩子更愛爸爸、讓爸爸充滿自豪、讓父子互動更進一步的書!3.
  • 豆瓣8.9分《我是山姆》: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懂得愛別人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最關鍵的並不是金錢以及父母的素質教養,而是作為父母應該能夠給孩子帶來多少愛,即使花費再多的金錢,也遠不及給予孩子一次擁抱。只有父母給予孩子愛,孩子才會懂得將愛回報父母,甚至是這個世界。
  • 《父與子》作者,41歲被納粹迫害而亡,遺書曝光,內容令世人動容
    小時候喜歡看《父與子》,非常喜歡這樣短小精悍的漫畫,喜歡裡面禿頭的大鬍子爸爸,他童心未泯,慈祥、和藹、幽默。他既是孩子的父親,又是孩子的好友。也喜歡裡面的兒子,留著刺蝟頭的淘氣兒子,四歲,調皮、聰明、可愛。
  • 豆瓣評分9.3分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沒有什麼是不可打破的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而成,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關於夢想的勵志電影,但其實這部電影的主線有三條,分別是關於女性意識的覺醒的批判。印度的性別歧視非常嚴重,在很多父親的眼裡女兒就是一件商品,但影片中的父親卻沒有這種思想,她讓女兒剪掉長發,讓女兒練習摔跤。
  • 書單|孩子讀這9本「好的故事」,勝過100本垃圾圖書
    好的故事對於孩子便是如此。它除了教會孩子生活常識,還會為孩子打開另一扇神奇大門,帶孩子看到更多精彩的世界。今天為孩子們推薦9本「好故事」題材的圖書,本本豆瓣9分+,分別適合0-3歲、3-6歲、7歲+的孩子閱讀。
  • 豆瓣9.1,身邊朋友是不是都在討論這部網劇?
    這個夏天,最最最火的網劇是哪部?《隱秘的角落》,來自愛奇藝「迷霧劇場」,繼《十日遊戲》的第二部推送。最佳國產懸疑劇。沒有之一。豆瓣評分9.0 ,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No.1。該劇是王景春首次出演網劇,秦昊、王景春兩位影帝同臺飆戲,上廁所再急你都得先按暫停。連續刷完兩集,舔舔嘴唇,意猶未盡。
  • 時光漫漫,讓我們在光影中和孩子一起感受愛與成長!
    孩子們的暑期已經接近尾聲啦,大家的暑假過的開心嗎~假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黃金時期,這個暑假,小盆友和爸爸媽媽有留下開心的回憶嗎?今天我們抓住暑假的尾巴,和爸爸媽媽一起看幾部的關於成長的影片吧!推薦原因:告訴孩子,為你想要的人生熱血沸騰的奮鬥是一生難以磨滅的榮耀。有事者,事竟成。3《如父如子》豆瓣評分:8.6 播放渠道:優酷普通上班族野野宮良多和妻子野野宮綠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野野宮慶多,生活寧靜中處處透露著幸福。
  • 豆瓣高分動畫《鷸》:父母愛孩子,要讓他吃苦
    講述了一個鷸寶寶在經歷風浪後獨立成長的故事,它的豆瓣評分高達9.3分。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評價,離不開可愛俏皮的動畫形象,對於這一萌新設定,觀眾的喜愛度和接受度都很高,滿足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再加上調配的聲樂,使人心情愉悅,更滿足了聽覺享受。這部看似紀錄片的動畫片,畫面感夠真實,就像是攝影機拍攝的一樣,這樣的製片技術,讓人更能夠置身動畫的故事裡,心情也跟隨著跌宕起伏。
  • 「爸爸不愛吃給你吧」,父母無私的愛,到頭來帶給孩子的卻是傷害
    天下有一種愛叫「爸爸不喜歡吃」「媽媽不喜歡吃」。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小時候還天真的以為可能爸爸媽媽真的是不愛吃,所以自己就理所當然的都吃掉。可是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那都是父母善意的謊言,是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真的好嗎?
  • 孩子問: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做什麼?這是最好的回答!
    夫妻二人正在為愛鼓掌時,4歲的兒子剛好衝進門,兒子看見父母沒有穿衣服,就好奇地問了一句: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 是的,玲玲夫妻二人的確找不到回復孩子的話,似乎只有發火才能緩解那一刻的尷尬,但是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不懂事。 有調查數據顯示,孩子一般從3歲開始就會有性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