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父與子》是德國國寶級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連載漫畫作品,整部漫畫講述了父與子之間一些平凡溫馨、溫情幽默的生活,洋溢著卜勞恩對兒子深深的愛。這部漫畫被譽為是德國幽默的象徵,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和快樂,不僅在德國家喻戶曉,更贏得了全世界大人和小孩的喜愛。
一、卜勞恩為什麼能畫出這麼溫情幽默的漫畫?
從卜勞恩的成長曆程中,也許我們可以發現這部偉大漫畫誕生的原因。
卜勞恩雖然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但是擁有幸福的童年生活,他的父母都給了他足夠的愛。母親性格開朗,雖然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但是總是盡最大所能照顧好他,教給了他良好的修養。父親性格溫和,經常帶小卜勞恩去大自然中遊玩,耐心的陪伴和教育他。小卜勞恩在踏訪自然的過程中培養起了非常敏銳的觀察力,藝術夢就此萌生。父母對他的天分都非常肯定,時常鼓勵他。卜勞恩的父母雖然在藝術上沒有給予他什麼幫助,但他覺得是父母美好的性格和愛的教育讓他一生受益。
因為拮据的家庭條件,卜勞恩小學畢業後就去做了鉗工學徒,三年學徒期滿,他放棄了鉗工的工作,決定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學習藝術。在艱難的求學生涯中,卜勞恩白天聽課,晚上打工,雖然生活艱苦,但是性格卻始終樂觀開朗。在卜勞恩19歲那年,因為他獨特幽默的畫風,終於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一舉躥紅。求學期間結束後,他也成為了德國美術界的一顆耀眼的星星。
幸福的童年更容易得到幸福的人生。卜勞恩27歲和深愛多年的瑪麗結婚了,第2年生下了兒子克裡斯蒂安。卜勞恩在《父與子》火熱暢銷的時候,曾在序言裡特意寫明,這部漫畫裡所有快樂的創意靈感,都來源於父母的陪伴,還有陪伴中讓他懂得的人生道理。創作時雖然處在那個極度壓抑的年代裡,但是因為對父親和兒子深深的愛,讓他創作出《父與子》這麼溫情幽默的作品。
二、父與子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
看過漫畫的朋友應該都會很羨慕父與子中的那個兒子吧,擁有了一個那麼有趣的爸爸。他永遠不會和你說什麼大道理,有時比你還幼稚,偶爾還會有一些驚人之舉。在你受到委屈的時候,又會及時站出來保護你。他既是你的父親,又是你的好朋友。
1.父親的童心讓孩子多了一個朋友,變得更快樂
漫畫中父親表現出來的童心簡直是太可愛了。
當看到兒子把墨水打翻到了新地毯上,父親正想發作的時候,發現兒子已經在新地毯上用墨水作畫。父親發現兒子畫得挺好,也不甘示弱的想要露一手,和兒子一起在地毯上畫了起來。
當父親和兒子發現有兩個小朋友在玩類似彈彈珠的遊戲時。兒子向父親索要西裝紐扣,在一次沒有打中的情況下,又向父親索要西裝上的另一顆紐扣。結果都輸了出去。父親將褲子上的最後一顆紐扣掰扯下來,堅持自己親自上。最後輸得掉褲子和兒子一起回家。
很多父親和孩子相處的姿態都是一副擺架子的樣子。認為自己是父親就高高在上,對孩子的耐心有限,對孩子的表達以命令為主。其實只有拋棄了大人的這個身份,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才能更好的去接觸孩子,理解孩子的歡樂和苦惱。所以爭取做個童心未泯的爸爸吧,當孩子的好朋友。
2.父親的愛心培養孩子好的人格
漫畫中的父親非常有愛心,這種愛心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善良的人。
當兒子淘氣的手拿食物繞圈圈的吸引小象,小象的鼻子跟隨著兒子的手勢變成了螺旋狀,父親趕緊跑去制止並安撫小象。
去郊外砍聖誕樹的時候父與子幫小動物們打掩護,避免獵人傷害。
父親還將和兒子一起玩耍時弄壞的雪橇改造成小鳥的鳥窩,讓小鳥在冬天有個庇護所。
作為父親,就是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愛護孩子的心靈。可是通常的情況是,如果孩子磕著碰著了,也許會大驚小怪。可是經常對孩子心靈的受傷熟視無睹。李玫瑾教授曾強調,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她曾說,不要以為一個人給他吃飽喝足了,滿足她的物質需求了,他就自然而然長大了,他可以這樣長大,但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態。所以說幼年的心理撫養非常重要,有助於培養孩子好的人格。
3.父親的有趣讓孩子更有創造性
漫畫中的父親經常有些奇思妙想。為了給兒子製造一個驚喜,爸爸找人幫忙躡手躡腳的把熟睡在小床上的兒子搬了出來,用汽車連床帶人一起運到了美麗的郊外。兒子從小床上醒來的時候簡直是驚呆了。我為什麼在這麼美麗的郊外?難道我還在做夢嗎?
有這麼有趣的爸爸,兒子自然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爸爸一樣有創造性。
有一回父親坐在單人沙發看書的時候,兒子在沙發的後背上偷偷開始畫起畫來。先在沙發背後畫了一艘船,又畫了海上的波紋。最後拿起了畫框,將爸爸從沙發後背露出的一截禿頂的腦袋放在了畫面的上方。將畫取名叫海上的夕陽,惹得周圍的小夥伴們哈哈大笑。
父親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一般就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人,那麼孩子也會有創造性思維。反之,如果你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也不能指望孩子有多少創意。作為父親應該讓孩子盡情的探索,接觸,才能更好的面對未知。儘量多讓孩子在兒童時代無拘無束的玩耍。因為玩耍,會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4.父親的強大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父親有一回在面對一個流氓無理挑釁的時候還步步退讓,甚至求饒。但是當這個流氓將兒子的氣球一指戳破,兒子哇哇大哭的時候。父親一拳就朝這個流氓打了過去。
還有一回,一個劫匪要搶銀行的時候,把兒子撞倒在地。兒子向爸爸哭訴有個叔叔撞了我。父親氣勢洶洶的帶著兒子走進了銀行內。面對正在持槍搶劫的劫匪,沒有絲毫猶豫,一巴掌就呼了過去。將劫匪打得滿地求饒,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大家的英雄。
漫畫對爸爸的勇敢表現手法雖然有一些誇張,但是父親對兒子的愛,其實就是這麼的深厚和奮不顧身。正因為有這樣的爸爸,所以兒子是很有安全感的,就會形成自信的性格。父親要讓孩子知道,你永遠不是一個人,你的背後有愛你的爸爸,遇到事不用忍著憋著。因為爸爸會是你最強大的靠山。
三、《父與子》帶給我們的啟示
《父與子》過了80年以後,還受到大眾的喜愛和歡迎,就是因為大家深深的被父與子之間那種深厚的感情所打動了。這部漫畫又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1.要努力營造愛的氛圍讓孩子成長
生活中有很多的父親都不太善於表達愛,雖然內心很愛孩子,但是總是要表現出一副很嚴肅嚴厲的模樣,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父親的權威。其實在一個有愛的家庭氛圍中,父親是不會因為孩子年齡小就漠視他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平等是創造愛的家庭氛圍的前提。作為父親還應該多陪伴孩子,可以經常舉辦一些家庭活動增進感情,比如一起郊遊、遊泳、下棋等,像漫畫中的父親一樣,享受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時間。
2.用好「自己人效應」,讓孩子更信賴你
「自己人效應」也稱同體效應,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所謂自己人就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為同一類型的人。顯然漫畫中的父親,就是很成功的運用了「自己人效應」。他對孩子足夠尊重和平等,時常陪伴孩子盡情玩耍,在孩子的心裡,其實爸爸就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對朋友還有什麼不能敞開心扉據實已告的嗎?生活中的有些父親往往對孩子不夠耐心,經常以指責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久而久之,孩子怕被批評,就越來越不愛說心裡話了,和父親心理上的距離也越拉越遠。所以要好好說話,與孩子成為朋友,建立起更良好的親子關係。
結語:
在《父與子》漫畫的最後,父親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月亮,兒子也變成了一顆明亮的星星。就算是成為了月亮的父親,也是能夠一直守護著兒子的吧。
作為父親不一定非得端著架子,也可以試著像漫畫中的父親一樣,放下架子做一個好玩的大人。願所有的父親都能成為孩子最愛的爸爸,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