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大瀝!

2020-12-27 澎湃新聞

雙節已至,舉國同慶。

家與國,一直是每個人心中的力量源泉。

對於很多奮鬥者來說,

奮鬥的起點,

就是擇一座城,圓家國夢。

這裡是大瀝!

承載著許多人夢想的廣佛家園。

在大瀝9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生活著超過90萬人。

城市的力量來自於人,

人口也是城市吸引力、輻射力的體現。

這樣的魅「瀝」,到底從何而來?

《中國商貿名鎮》廣佛路大瀝環形天橋。

創局:跨越千年 「瀝」久彌新

大瀝鎮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東部,

東接廣州市荔灣區,南鄰佛山禪桂中心城區,

是連接廣佛兩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紐帶。

能量積聚:一片養分充足的沃土

2017年,大瀝鎮曾挖出多枚高風化恐龍蛋,

是南海近幾十年來首次發現恐龍蛋化石。

從境域內的6處貝丘遺蹟表明,

大瀝在五千多年前已有人類活動,

並逐步形成原始社會聚落。

大瀝境內地勢平坦,大部分屬三角洲高平原。

黃岐一河兩岸風景。

充足的陽光和充沛的雨水,

滋養著這片珠江三角洲上的沃土。

大瀝境域北距北回歸線56公裡,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特點是春溼多陰冷,夏長無酷熱,秋冬暖而晴早。大瀝還是一個水網之鄉,擁有豐富的水資源。

大瀝南海外灘鷺鳥結隊飛舞。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城市相融。

三雄合一:迅捷「脫兔」充滿活力

如今我們所見的大瀝鎮,

由原大瀝、鹽步、黃岐三大片區組成,

而每一個片區,均有由來。

大瀝早期叫「清風市」,唐代宗年間出現了「大曆十才子」,遂借「大曆十才子」之名喻本地人才輩出,並以「大曆」指代「清風市」。清道光年間的《南海志》和民國初的縣刊均將「大曆」改為「大瀝」,「大瀝」之名便沿用至今。

鹽步得名於「鹽埠」。古時,政府曾在此地設立鹽務管理機構,讓此地成為食鹽交易的集散地。因為古代交通以水路為主,商人買賣大多在埠頭進行。於是,此地便被成為「鹽埠」。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鹽埠」改名為「鹽步」。

以前,黃岐是水網地帶,白沙河口水深灘闊,颳風下雨時常發生事故。商旅擔心事故,遂燒紙錢,以竹竿撐杏黃旗求平安。每當杏黃旗祭出,風雨驟止。久而久之,黃竹旗成為了吉祥物,形成了地名。後來,「黃竹旗」改為「黃竹岐」,後又簡化為「黃岐」。

2005年1月南海區劃調整後,原鹽步、黃岐、大瀝街道辦合併成大瀝鎮。到了2013年,又一次新的區劃調整後,大瀝的地圖便成了如今的模樣。

有人說,大瀝的地圖很像一隻活潑的玉兔。

正如「脫兔」般的敏捷,新的大瀝鎮,

也迎來了發展提檔加速的新黃金期。

創業:實幹興鎮 凝聚「瀝」量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

大瀝人揚長避短,化害為利,

磨鍊出堅韌不拔的鬥爭意志。

經過千百載的辛勤勞動,

把僻處南荒的窪地灘涂,

墾闢成繁榮富庶的魚米之鄉,

更逐步建立起一個多元產業重鎮。

大瀝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

從農到商:逐步萌發的商業意識

早在宋代,大瀝的農業生產獲得進步,

此時,專業性商品農業開始應運而生,

逐漸突破封閉性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束縛,

走向社會化商品生產。

明代始,大瀝圩市的迅速發展,

標誌著商品經濟已相當發達。

大瀝先民有不少為珠璣遷民,向以農耕為主。其中,黃岐片區曾有「廣州西菜園」之稱,沙溪「五秀」(即茨菇、馬蹄、蓮藕、茭筍、菱角)更是聲名遠播。黃岐也是廣東十大花卉基地之一,享有「花木之鄉」美稱。

2002年為鹽步特產秋茄註冊「鹽步黃皮園秋茄」商標。鹽步有種植花卉的傳統,改革開放後花卉、盆景生產得到大力發展。為扶持花卉種植業,上世紀90年代成立鹽步花卉栽培實驗中心、建設鹽步鎮植物檢疫站、建立南方花卉網。

鹽步秋茄。

大瀝的商業,也因路而榮。

撥開千年浩瀚商業歷史,

毗鄰「千年商都」廣州,

地處「廣佛之心」的大瀝,

「商」是其發展的根與魂。

從西漢起,大瀝便成為廣州城郊最大的商品集散區和分銷地;及至明朝, 「大瀝圩」是載入《永樂大典》。明清時期,憑藉臨近廣州「十三行」以及地處「省佛通衢」黃金節點,大瀝更是成為中國海外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將貿易做到了全世界。這種商貿傳統在500年後,也在廣佛路締造出商貿傳奇。

廣佛路。

千年的商貿基因,給大瀝人留下

崇商重商、務實開放、重視市場規律的傳統。

實幹興鎮:出身草根卻有廣闊視野

農業商品性生產的形成和進步,

也大大促進了工業的發展。

明清時期,廣東的工業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毗鄰廣州的大瀝,

手工業也因地緣和市場優勢而得到發展。

建國前,鹽步一片的工業就很發達。根據地方志記載,清末民初,白沙等「做藤八鄉」就有著工場近110家。建國後,先後在鹽步建廠的南海縣屬全民所有制(國有)的企業和縣屬集體企業就有數十家之多。

南海大瀝鹽步回龍沙溪《廣佛同城賽龍舟》。

歷史的商貿基因沿襲,

讓大瀝成為如今資本和市場的投資樂土。

出生草根,實業起家的瀝商,

也成為南海乃至廣東重要的營商力量。

興海、興奇、堅美、華昌、偉業、鳳鋁等一批當地龍頭企業的掌門人,也擎起在全球範圍內參與市場競爭的大旗。

大瀝有色金屬群樓。

聲名遠播:黃金走廊的四張「金名片」

大瀝人最擅長的就是把握機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

大瀝成為名副其實的「廣佛黃金走廊」,

並摘下四張產業「金名片」:

「中國鋁材名鎮」

「中國有色金屬名鎮」

「中國內衣名鎮」

「中國商貿名鎮」

如今,「廣佛黃金走廊」上仍匯聚超38個專業市場,6萬戶工商戶在此從事商品貿易,每年的成交額超過7000億元,其市場活躍度居廣東鎮級首位。

大瀝專業市場。

「世界看中國,中國看廣東,

廣東看南海,南海看大瀝」,

一句話道出了鋁產業「版圖」裡的「江湖地位」。

這裡沒有「同行如敵國」,

只有「抱團闖天下」,

孜孜不倦的轉型升級,

更衍生出嶄新的全鋁家居行業。

全球十座知名高層建築裡,就有五座選用大瀝鋁型材,可以說,世界上有鋁型材的地方,就有「大瀝製造」。

堅美鋁材。

1979年,一家名叫「麗施」的工廠,

開啟了中國內衣行業的「鹽步時代」

如今,

鹽步內衣產業擁有超過300個自主品牌,

全國15個內衣消費主導品牌,

鹽步拿下「半壁江山」。

大瀝開創內衣模特大賽先河,開啟產業集群創新之路。小小內衣,卻「織」出了專屬大瀝的美麗產業傳奇。

鹽步內衣。

人人都說,

在大瀝「插根扁擔都能長出一片森林」。

「森林」成長起來了,標杆也逐步建立。

全國首創的大瀝商貿、鹽步內衣、

華南鋁價、全鋁家居、淡水魚等行業指數,

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在大瀝,就連鳳池等小村莊,也能辦起高大上的行業展會。未來,一座以「國際」命名的會展中心,也將在這裡誕生。

南海國際會展中心效果圖。

創新求變:碰撞出全新產業生態鏈

嗅覺敏銳的大瀝,

從沒有停下創新求變的腳步。

在「無電不商」的網際網路經濟時代,

以大瀝為代表的傳統商貿重鎮迎來了挑戰。

天貓佛山服務站、眾鋁聯……

越來越多的「雲瀝量」匯聚,

成為大瀝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通過打造「產業+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大瀝開啟傳統製造業與網際網路連接的有效嘗試,努力朝著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目標奮進。

網紅工廠大賽。網紅到奧麗儂參加直播活動。

當下,這裡正積極搶佔行業發展的新風口。

加速傳統製造業的動能轉換,

積極創建智慧安全小鎮,

大瀝正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如今,大瀝瞄準了安全產業這個萬億產值新藍海。依託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的契機及自身傳統優勢產業基礎,大瀝已布局了一批與安全產業相關的載體,如太平安全智造產業園、大鎮瀚星科學園等。

民旺·瀚星科學園。

創意:人文薈萃 多點發「瀝」

悠長的歷史發展,

讓大瀝積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蘊,

也創造了燦爛的精神文明。

名人輩出:「百科全書」學者誕生於此

大瀝人歷代累計考取

舉人、貢生、大學士的有20多人。

當中包括了被選任

尚書以上大官的有宋代丞相葉順,

名人有首志瑤區風物《赤雅》的作者鄺露,

最廣為人知的「中國照相機之父」鄒伯奇。

鄒伯奇,字一鶚,又字特夫、徵君。1819年生於大瀝泌衝的他,是中國近代一個百科全書式學者。梁啓超在總結中國近300年學術史時,對鄒伯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鄒伯奇足可稱「豪傑之士」。

「中國照相機之父」鄒伯奇。

百花齊放:以傳統文化驚豔世界目光

龍舟為線,牽起廣佛情誼

587歲鹽步老龍沉睡於此,

每年與「契仔」的相聚成為傳頌佳話。

每年端午節期間,在古老的蟾溪河和寬闊的珠江之上,超過580年歷史的鹽步老龍,總會拖著長長白須遊弋碧波之上,在眾多龍船中特別引人注目。如今,大瀝正打造佛山「百裡芳華·鹽步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示範片區。

2018年,鹽步老龍探「契仔」,泮塘父老長輩為「契爺」簪花掛紅。

獅藝為鏡,展現獨特魅力

黃飛鴻醒獅名揚海外,

幾度登上央視舞臺展現南方小鎮的「真功夫」。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大瀝醒獅曾三度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2019年,大瀝應邀派出40頭醒獅前往北京,參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

群獅《群獅獻瑞賀新春》。

還有藤編、生菜會、獅子會、龍母誕……

大瀝的23項非遺文化,驚豔了世人。

「龍母誕」是嶺南的傳統民俗活動,已經延續上千年。發展至今,該活動已成為黃岐的重磅民俗盛事,同時也是黃岐人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

大瀝黃岐龍母誕,「五龍太子「朝廟賀誕。

文化傳承:守護那份不忘初心的情懷

大瀝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沃土。

這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在南海縣農村發展的

第一批黨員、第一個黨小組和第一個農民協會。

在大瀝戰鬥中,104位英雄光榮犧牲。

深厚的紅色文化,已然根植於大瀝人的心中,

造就了那份愛國愛黨的情懷,

以及不畏艱難的勇氣。

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經過重新裝修升級後於2018年正式對外開放。這是南海區第一個以紅色革命歷史為主題的展廳,未來將打造成為展示南海區紅色革命歷史的文化新地標,以及南海區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陣地。

在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少先隊員代表學習大瀝革命烈士歷史。

光影為媒,勾畫文化之魂。

這裡誕生了中國照相機之父鄒伯奇,

成就了大瀝「中國攝影之鄉」的美譽。

自2011年起,大瀝依託伯奇文化資源,舉辦伯奇杯全國創意攝影大展,成為全國六大攝影品牌評選活動之一,也是大瀝近年著力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

2018年伯奇杯啟動儀式。

文明實踐:用文化寶藏滋養城市精神

數百年來,河水養護著龍舟的肌理,

而龍舟活動折射的

那股誠實謙恭、和諧共處的精神,

則滋養著大瀝人的心靈。

這裡,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

目前,大瀝的鳳池、太平、鹽步、白沙已成功創建為佛山市美麗文明村居。全鎮還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建成5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公園。

大瀝鳳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花海留下了人們倩影,花蔓點綴著屋前屋後。

一路一品種,一季一花色,花香進萬家。

一場「以花美城,以花育人」的行動,

這些年正在大瀝廣泛鋪開,

用花滿瀝城裝扮城市容顏。

大瀝提出要打造「花滿瀝城」的城市品牌,除了在新建、擴建道路沿線大規模、連片種植特色花卉外,還通過小手牽大手倡導全民參與美化家園,培育感恩生活、回報親恩的美德。

大瀝鎮鹽步城區道路兩旁,花開正豔。

大瀝桂和路奇槎路口人行天橋上簕杜鵑在夕陽中越發豔麗。

基層善治:多層網絡築起溫暖家園

大瀝,善於引入先進模式並加以創新。

2012年,首批5個社區街坊會成立,

讓大瀝成為了國內首個

引入「街坊會」社區自助模式的鎮街。

如今,「七一空間」「新南海人夢家圓」「龍湖學苑」「新大瀝人共融·家」……一系列的綜合服務體的落地,以及在社工、志願者的不斷努力,讓大瀝不同的群體都在這裡互助共融,安居樂業。

七一空間。

從搭建鎮級層面的黨校等載體,

到「暖心工作室」遍地開花,

大瀝正在編織一張多層次的網絡

讓「行在身邊,暖在心中」

成為最真誠而實在的承諾,

以黨建引領,築起幸福之城。

大瀝11000多名黨員積極投身「暖心工程」。掛圖作戰、履職檔案等創新舉措,也激發了全鎮黨員幹部的擔當作為。

圍繞「黨委統籌領導、多元主體參與」,大瀝還通過「城市治理面對面」、「市民議事廳」、「巡城馬」等品牌活動,打出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組合拳。同時,大瀝各部門、社區自上而下、全員參與,圍繞「九大重點工程」和「四橫四縱」主幹道綜合整治任務,腳踏實地「幹」好創文工作,讓文明之風吹遍全鎮。

鳳池社區黨員志願者開展創建美麗文明村居宣傳活動。

創新:敢為人先 勇「瀝」潮頭

瞄準目標,精準發力。

大瀝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直走在前列。

即使面臨困難,也一樣迎頭奮戰,攻堅克難。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

大瀝眾多黨員幹部走上抗擊疫情一線,

用行動書寫著使命與擔當。

瀝商也各盡所能,參與到這場戰「疫」中:

他們或是加緊研發製造口罩機械,

或是迅速復工保障市場供應……

政府打出一套撐企「組合拳」,

用「惠企12條」等政策,

讓企業復工復產更加順利。

從1月下旬開始,一份份來自大瀝各界捐贈的愛心物資,匯聚成支持疫情防控的一股股暖流。這些「禮物」彌足珍貴,鼓舞著每一位戰「疫」者,也凝聚起大瀝人守護家園的硬核力量。

戰「疫」沒有放鬆,但大瀝的發展步伐也沒有停下。

在三舊改造、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中,

大瀝要承擔南海主力軍的作用。

因此,勇於在創新中謀求突破的大瀝,

也馬不停蹄地加速空間再造,

努力實現城鄉融合。

2020年,大瀝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奮鬥姿態,吹響村級工業園進行升級改造「衝鋒號」。大瀝立下軍令狀、籤下決戰書、定下時間表,堅持「破立並舉」、注重真幹實幹,全力推動「一軸兩翼同發展,三城多園齊改造」。

這,就是大瀝,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

她商機無限,創新求變;

她花開四季;情暖處處。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

她向世界發出了「做生意,來大瀝」的邀約。

這樣的大瀝,是無數人追夢的家園,

也正等你來挖掘這裡每一面的獨特美好!

來源:大瀝鎮宣傳文體旅遊辦、珠江時報

原標題:《這,就是大瀝!》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瀝觀察|手捧「金飯碗」,大瀝鋁材下一站去往何方?
    舊時的茶仔園位於廣州下九路附近的西來初地,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不少來自大瀝奇槎的人聚集在這裡,專門從事廢舊五金回收,創辦了鋁企龍頭華昌、偉業兩大公司的潘偉深、潘偉津兩兄弟的外公,就是茶仔園淘金人之一。五六十年代茶仔園關閉後,部分人返回大瀝,繼續在生產大隊從事冶煉。
  • 大瀝觀察|重構整合、抱團揚帆!大瀝鞏固有色金屬產業版圖!
    興海銅鋁業所屬的佛山市興海金屬集團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其董事長陳亞海在業內享有「金屬大王」美譽。一個輻射全國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就這樣在大瀝逐漸形成。隨著產業鏈不斷延伸,大瀝鍛造出「中國有色金屬名鎮」的閃亮名片。
  • 大瀝將發揮廣佛新城「主戰場」「大平臺」優勢 推動大瀝高質量融合...
    原標題:大瀝將發揮廣佛新城「主戰場」「大平臺」優勢推動大瀝高質量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大瀝是南海的主陣地。
  • 大瀝觀察|商貿大瀝「趕潮流」!擁抱網紅經濟、直播帶貨!
    這一連串的數字,折射了大瀝這個「中國商貿名鎮」的實力所在。「網紅經濟」時代的來臨,讓大瀝這座昔日以鋁材、內衣聞名全國的經濟重鎮,在經歷過專業市場升級、電商與傳統產業多番迭代磨合之後,迎來電商發展的一個新時代。當下,大瀝鎮正通過加速推動專業市場升級、借力「網紅經濟」等方式,尋找新的增長亮點。
  • 大瀝觀察|做大、做強、做實!商貿大瀝打造會展經濟新平臺!
    明清時期,憑藉臨近廣州「十三行」以及地處「省佛通衢」的黃金節點,大瀝更是成為中國海外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將貿易做到了全世界。千年的商貿基因,給大瀝人留下崇商重商、務實開放、重視市場規律的傳統,歷經時代變遷,「商」始終是大瀝發展的根與魂,這在廣佛路商貿傳奇的締造中尤為可見。
  • 發力先進材料產業,大瀝再出發
    按照大瀝對新材料產業基地的規劃,大瀝在「兩高四新」領域有望形成智慧安全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並駕齊驅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文、圖/馮嘉敏、溫利、大瀝宣突破探索: 立足產業基礎 建設先進材料產業集群「今天的大瀝,可謂大咖雲集!」
  • 大瀝志願者,謝謝你們!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2月4日晚,大瀝義工聯獲南海區「2020年度優秀鎮(街道)義工聯」銅獎榮譽稱號。榮譽的背後,是這一年來大瀝志願者共同努力的豐碩成果。V站恭喜以上獲獎的志願者在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在這屬於志願者們的節日裡,讓我們一起回顧大瀝志願者這道「溫暖人間的最美風景」��青春情暖,志願溫暖回家路
  • 創文進行時|@大瀝摩託車主,加油前,請做好這兩件事!
    創文進行時|@大瀝摩託車主,加油前,請做好這兩件事!不戴頭盔、無牌無證在大瀝或將「寸步難行」!為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營造安全有序暢通的出行環境,大瀝鎮內各加油站已從8月底開始拒絕為未佩戴頭盔、無牌無證的摩託車提供加油服務,逐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識。現場可以看到,鎮內各加油站已經放置了相應的提示牌,針對部分摩託車使用臨時牌照的情況,加油站工作人員會對臨時牌照的有效期進行檢查,並提醒車主儘快完成上牌手續。
  • 大瀝:拓空間提品質 推動城鄉高質量融合
    本月初啟動的「城鄉融合創新發展」大瀝記憶2020年度十大正能量事件評選活動,讓不少關注大瀝的人,重新回顧了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大瀝印下的發展足跡。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大瀝不僅是一個鎮,更是廣佛兩個城市之間的融合區。」大瀝鎮黨委書記劉浩文一語道出大瀝的區位價值所在。
  • 無人機來啦,大瀝城市治理添「空中管家」
    空中喊話、夜間照明、消防偵察……今後在諸多社會治理領域,大瀝將有望使用到無人機這個「空中管家」!12月14日,佛科產業技術轉化研究院向大瀝捐贈10臺城市治理無人機。無人機將應用於大瀝城市治理的多個領域,大瀝鎮政府將組建無人機監督執法隊,以進一步提高管理執法工作水平和效率。
  • 全國「網球王子」集結大瀝,一較高下!
    近日,全國城市網球「會長杯」雙打邀請賽日前再次在大瀝揮拍。這是大瀝鎮連續第四年舉辦全國性網球賽事。希望大瀝網球協會通過舉辦『會長杯』邀請賽以及與全國各地網球愛好者的交流活動,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中普及網球文化,激發基層群眾的活力。」大瀝鎮鎮長遊劍鋒介紹,大瀝網球取得這麼好的發展局面,不僅有企業家積極回饋社會的因素,而且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當前,青少年體育運動是熱門話題,鎮內許多學校都在進行特色體育運動的謀劃。
  • 加速城鄉融合 打造「商貿大瀝智創新城」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大瀝在復工復產初期發布「惠企12條」,全年累計減免公有物業租金4200多萬元,為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儘管面對眾多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2020年,大瀝依然交出了一張較好的成績單。
  • 大瀝實驗小學:同學們久違了,我在校園等你!
    ■大瀝實驗小學美麗的校園。5月9日,南海區大瀝實驗小學順利通過大瀝鎮學生返校條件核驗檢查小組全面排查核驗,符合返校複課條件。 分別時冬日蕭瑟,重逢已綠滿枝頭。 久違了,親愛的校園!她將因你們的到來而重現生機活力。 在美美的校園等你 迎春花、桂花、三角梅、木棉花、指甲花……競相開放,在大瀝實驗小學校園的每個角落,除了書香,就是花香。
  • 大瀝文化繁榮的不竭動力是什麼?創新!
    大瀝文化繁榮的不竭動力是什麼?創新!創新,唯有創新,才是推動大瀝文化繁榮發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不竭動力。大瀝的經驗做法,亦吸引了《中國文化報》、學習強國關注,即日起,南海大瀝將對報導進行展播,敬請關注!
  • 全鋁家居兩項新團體標準在大瀝發布
    作為「中國鋁材第一鎮」的南海大瀝已經集聚了全國全鋁家居技術研發、營銷中心、品牌資源等,成為提供生產、加工、服務、展貿一條龍服務的全鋁家居集聚區。從2014年,僅有4家企業從事以鋁型材衍生而出的全鋁家居;到如今,從事全鋁家居製造、貿易生意的企業已超過1000家的強勁勢頭。全鋁家居成為了大瀝的金名片。
  • 南海大瀝2020年度成績單出爐!
    南海大瀝2020年度成績單出爐!傳播力這一年的1905篇文章累計閱讀數585萬累計在看數1萬傳播力超過99.38%的運營者戰鬥力&延展力這一年,我們最長持續更新天數達到104天戰鬥力超過93.20%的運營者在微信推文中我們引入3個小程序
  •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
    全鎮常住人口約70萬人,其中外來人口超過30萬人,大瀝善以新形式,將傳統文化推陳出新,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大瀝的經驗做法,亦吸引了《中國文化報》、學習強國關注。每年端午期間,大瀝的錦龍盛會在城鄉水道此起彼伏。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東省暫緩組織龍舟賽事。為傳播龍舟文化,大瀝鎮將陣地由線下轉到線上,創新思路舉辦線上錦龍盛會,這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吸引了約41.3萬人次參與。
  • 每一座城市都有「點燈人」,大瀝因為你們而閃亮!
    華燈初上,夜晚變得流光溢彩此時的大瀝,已滿血復活復工復產復市,讓大瀝變得更有人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親手為繁華的大瀝點燈大瀝,因你們而更加閃亮!請把手機左轉90°丁兆寬/攝丁兆寬/攝丁兆寬/攝丁兆寬/攝丁兆寬/攝曾鎧鋼/攝請把手機右轉90°繼續點亮大瀝鄧志伸/攝
  • 今天,帶你回顧大瀝革命歷史!
    在93年後的今天,這一段崢嶸歲月及與此有關的革命遺址、革命先輩、戰鬥物品等史實資料都被記錄在這座展廳裡。追憶光輝歷史,這些元素不可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瀝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沃土,是南海農村革命的搖籃。
  • 你想對TA說的,全大瀝都能聽見!
    你想對TA說的,全大瀝都能聽見!大瀝文明智慧廣播現舉辦「我想對你說——徵集活動」大瀝文明智慧廣播2020年,大瀝文明智慧廣播正式開播,它由新聞資訊、公益資訊、大瀝法治在線、大瀝有段古、大瀝教育在線、市民直通車、講述身邊的大瀝好故事、瀝人瀝事等若干欄目組成,及時向市民傳達政策信息、精神文明建設、自然災害預警、突發應急事件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