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歷史(22):女真文字,為何消失了?和滿語沒一點關係!

2021-02-23 每日漢字

 作為東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的肅慎族,創建的渤海國、金國、大清帝國,為東北的人文歷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直至金國,肅慎族後裔女真族已經有了文字。很多人認為這種文字,就是滿語的前身,事實真是這樣嗎?

完顏阿骨打

有了語言,人類才能實現交流思想。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肅慎族及後裔是沒有自己的語言的,而是依附於身邊強國的語言。比如說,完顏阿骨打沒有做大的時候,受契丹政權節制,所以完顏阿骨打就學會了契丹語文。後來,完顏阿骨打消滅契丹國後,轄區內的漢族人多了起來,自己又開始學習漢文。金國建立後,創建自己的民族語言成為很多女真貴族的共同想法。 

大家之所以有這個想法,就是金國太強大了。根據資料記載,金國最強盛的時候,東北至今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控制外興安嶺,西北轄蒙古草原諸部,西境至陝西與西夏交界,南方以淮水、秦嶺而與南宋為界,從而擁有整個華北地區。

這個地盤,要比肅慎族後裔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國大多了。既然有這麼大的地盤,又統轄了這麼多的人口,女真族迎來了人生了巔峰,這個時候,完顏阿骨打決定創建女真文字。

 完顏阿骨打的提議,得到了很多女真貴族的擁護。那麼,用誰創造女真文字呢?

 

完顏希尹

女真大文豪完顏希尹和葉魯仿。

吉林省的人對完顏希尹並不陌生,因為他的家族墓就在吉林省舒蘭市小城鎮東北12華裡馬路村境內,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在這座墓地中,不僅有完顏希尹本人,還有父親完顏歡都,兒子,下至其孫完顏守道、守貞、守寧及其曾孫守道長子完顏珪、次子完顏璋等直系親屬。

在女真政權中,完顏希尹的地位十分重要,官至金朝宰相,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之所以讓他創建文字,還因為他有學識,文採出眾,為相期間,倡導學習漢文化,協助熙宗改定禮儀、制度。

那麼,完顏希尹如何創建女真文字呢?主要是依據契丹字、漢字製造新字,以拼寫女真語言。1119,女真文字製成,被定為金國官方通用的文字。後來,在使用的過程中,人們也發現用起來麻煩,於是在1138年,金熙宗完顏亶進行了改進,也就是後世稱的女真小字。

根據資料記載,女真小字頒布為官方語言後,還曾下過詔令:百姓誥命,女直、契丹、漢人,各用本字,渤海人同漢人。

通讀詔令,我們會發現金國很是很民主的,充分尊重民族的自主權,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但是,這種文字使用了幾百年後,就消亡了。

努爾哈赤劇照

金國創製女真字的主要目的是宣示民族國家的形象,故而在女真字製成後主要用於官方文件的書寫,直到金朝中後期,才開始使用這兩套文字將漢文典籍女真化。1234年,金國被蒙古滅亡後,此文字仍然繼續使用於今中國東北女真各部,是東北通古斯諸部的溝通媒介。

那麼,女真文字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努爾哈赤創造無圈點滿文,才逐漸停止使用。也就是說,女真文字的實際使用時間應該為446年左右。

根據資料記載,金國滅亡後,肅慎後裔建州女真逐步壯大起來,首領努爾哈赤基本上統一了女真各部,女真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迅速發展,與明朝、蒙古各部的聯繫日趨頻繁,仍借用蒙古文字記事和交際,已不適應女真社會全面發展的需求。

1599年,努爾哈赤決定創製本民族的文字,並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創製文字。這種文字是仿照蒙古文字母而成,沒有圈點,稱為「無圈點滿文」,也就是老滿文。後來,清帝國統治者又對老滿文進行了改進,變成了今天滿族人使用的「新滿文」。

那麼,女真文和滿文有啥區別嗎?

滿文

女真文

實際上,兩者沒有一點關係。這兩種文字雖然都是女真族在使用,但是女真文字是在契丹和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而滿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創造的,所以兩者一點關係沒有。

如今,女真文字早已經失傳了,留事且被人識別的字很少。目前,不僅中國學者,周邊國家的學者,也都在研究女真文字,成果也很顯著。相對於女真文字來說,滿文雖然沒有消亡,但是使用率越來越低。如今,全國很多滿族自治縣,都有滿族語文課,但是應用的場合和渠道在縮小,所以會說會寫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有人曾經說,滿族也是一個悲哀的民族,雖然徵服了中國,卻失去了一個民族。也許,若干年後,滿文也會成為一種記憶。提到語言,那麼契丹國的契丹語,東北人還會說嗎?敬請觀閱《每日漢字》自媒體平臺明日文章。【作者: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丨努爾哈赤以金朝後裔自居,為何不使用女真文字,卻自創滿文?
    顯然,努爾哈赤這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這個政權和歷史上曾經平遼滅宋的赫赫大金國是一脈相承的。在記述滿族歷史的權威史料《滿文老檔》裡,收錄有努爾哈赤寫給朝鮮國王的一封信,信中也說:「我大定汗曰:『我金國徵趙徽宗、趙欽宗帝時,朝鮮王不助宋亦不助金,乃是公正大國也。』」毫無疑問,努爾哈赤是在以史上金朝直系後裔自居。然而,有一個現像讓人感到奇怪。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韓國人認為東夷建立的商帝國就是他們的領土,沒想到被周滅了,所以長江以北都是他們的,他們沒搞清楚一件事,他們只是東夷的一支,大部分東夷還是中國之人。其實根本沒有女真這個民族,這是漢族人誤解造成的。原本有滿洲,哈達,輝發,烏拉,葉赫,錫伯,瓜爾佳,完顏等等部落組成的所謂的「諸申」,其實是以漢人為中心對少數民族的蔑稱而已。
  • 東北歷史:女真烏拉部遺蹟,吉林省還有嗎?在吉林市!
    在東北的歷史上,女真烏拉部可圈可點。 那麼,在吉林省,還能看到烏拉部遺蹟嗎? 還真有,在吉林市。
  • 滿語滿文簡介 每個滿族人都應該知道的基本知識
    滿語具有悠久的歷史,她與中國東北歷史上的肅慎、貊、夫餘、高句麗、沃沮、挹婁等部族的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勿吉語、靺鞨語、女真語的延續。這裡要說明的是滿語來自建州女真語言,並不是金朝建立者的女真語的直系後代,直白點兒說,她與金朝女真語是叔侄關係,也就是說滿語的金代祖先語與金代標準女真語互為方言關係。
  • 滿語曾是大清的國語,為何大清才滅亡一百來年,滿語幾乎消失殆盡
    隨著女真族和其他民族的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滿族,滿語便是在這過程中繁衍出來的。隨著滿族的入關,滿語一度成為清朝的貴族語言,人人都以會說滿語為榮。然而,這種語言的光榮卻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大清王朝的落幕,滿語也開始逐漸衰退。如今,清朝不過才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全國竟然找不到幾個會說滿語的人了。
  • 滿文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字?
    所以說,記載了清朝300多年歷史的重要文字之一滿文,其歷史至今也不過四百餘年。然而如今,全國滿語翻譯和研究人員不足百人,在民間也僅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些滿族村屯的少數幾位老人仍能使用純正的滿語進行交流。   滿文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字?是誰創製了滿文?它的生命力緣何這樣脆弱?
  • 這些滿語你會說嘛?
    滿洲是三部女真中建州女真的一個部族,明朝後期開始崛起,徵服了東北各部族,武力吞併海西女真後,(皇太極主政時期)把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一部分和建州女真融合,並把歸順的蒙古、朝鮮及遼東漢人統一稱謂為「滿洲」——這就是滿洲(現代滿族)前身。滿族自稱「滿洲」,滿洲意為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
  •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滿清到底是不是金國女真的後代?
    完顏女真:最早的出走者既然滿族人不是通古斯人,那麼我們印象中,努爾哈赤的「後金」和完顏女真的「金」是沿襲的關係又是否站得住腳呢?先說說完顏女真。從此以後,完顏女真和東北的女真故地,從文化到血緣,都已經沒啥關係了。只不過,在女真故地,完顏部落「光榮創業」的故事,卻從此「永」流傳。其他女真也夢想有朝一日,能進入中原,過過皇帝的癮。
  • 趙展:滿族與錫伯族同為明代女真的後裔
    如果能夠得到公認的話,在滿族源流的研究上也算取得了一點進展。完顏希尹創製女真字後,用女真文字記載本族稱謂的漢字標音朱先[3]。從發音來說,與「朱裡欽」是一脈相承。清史專家孟森教授在其著作中稱肅慎與女真,古本同音,中間以移殖較繁之所在,就其山川之名而轉變,遂為挹婁,為勿吉,勿吉又為靺鞨,唐末仍復女真。故知其本名未改。」
  • 清朝康熙帝九子奪嫡後,雍正給兄弟改名,看滿文和滿語演化歷史
    康熙薨逝後皇四子胤禛奪得了帝位,這就是歷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上位後著手整治異己勢力,對威脅其權力的皇親故舊、中樞大臣進行全面打擊,並對地方大員進行整肅。皇八子胤禩被削除皇籍,趕離宗室身份,名字由改為阿其那。與皇八子關係密切的皇九子胤禟也被拘禁起來改名字為塞思黑,歷史上稱清朝這段爭奪皇位的史事為九子奪嫡。
  • 女真字的疑雲:被金朝極力提倡,卻難逃淪為「死文字」的命運
    歷史上的遼、金往往並稱。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原是契丹屬部,後來才取而代之。由於遼朝的文化制度和國家制度都比較完善,所以金人在文字方面也明顯受到了契丹人的影響。1119年,完顏希尹奉金太祖阿骨打之命創造了一種女真文字,其具體做法是「依仿漢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國語,制女真字」。
  • 完顏城:女真皇族故地
    肅慎族是生活在東北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他們從長白山下群居開始,遊居在白山黑水之間,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 肅慎族的後代在不同歷史時期稱謂不同。有挹婁、勿吉、靺鞨、女真。唐代,居住在長白山地區的肅慎後人被稱為「粟末靺鞨」,其首領大祚榮被封為「渤海郡王」。
  • 清朝統治200多年,滿語為何沒佔據主流地位,而還是以漢語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滿語存在已久,滿文的歷史卻並不長。啥意思?意思是有音無字,如果要寫文書什麼的,還得用漢字或蒙文。直到滿洲崛起,才有了滿文。據《滿洲實錄》記載,159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將蒙古文字母借來創製滿文。
  • 誰說滿語消失了,這些北京土話都是滿語,您還會說嗎?
    有這一段傳統相聲段子,叫《學滿語》,大概講述的就是逗哏的會說滿語,捧哏的想學,逗哏的就兩人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機會,借著滿語佔倫理哏的便宜,其中這段侯寶林大師說的最好。這段傳統相聲,我是百聽不厭,但聽了這多遍,也不知道他們說的到底是不是滿語,畢竟聽相聲就圖個樂,沒必要較真。
  • 「大清」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語借詞
    第二,「代青」是後金國女真貴族非常熟識的一個蒙古語詞,並用於貴族賜號之中,而多爾袞的賜號中「代青」的消失,正是移作國號的一個最有利的證據。 自元朝經營東北以後,東北女真人開始了蒙古化,做元朝土官,用蒙古語起名字,史見不絕。努爾哈赤(nurhaci)、皇太極(hong taiji)也非常熟悉和親近蒙古語言文化。
  • 清亡了不過108年,上千萬的滿族人,為何還是讓滿語迅速消亡了?
    可2010年滿語的調查顯示,在北京已經沒有教授滿語的學校,會滿語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滿語也在走向末路,而用滿文記載的清史資料,也在逐漸沉入歷史的長河。緣何清朝滅亡不過一百多年,滿語就迅速消亡了?這其中主要分成兩種原因。
  • 真正的東北土著:女真
    沒出去走走的原因大概是金之前,女真人都還沒有文字,更不要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不識字的女真人,在白山黑水間,與大大小小的野生動物幹了幾千年的仗,且收穫頗豐。
  • 曾建立清朝的滿族人,有哪些歷史淵源?他們的特色習俗是什麼?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年輕人對滿族的印象,基本上都停留在他們是清朝建立者,並於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徹底覆亡;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即滿語和滿文;滿族男性後腦勺都拖著一條長辮子;性格比較粗獷、飲食相對簡陋、民風民俗淳樸等。
  • 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他們是什麼關係?
    他們是消失在歷史中,還是到那裡去了呢?曾經以為北方這些少數民族一旦被徵服了,整個民族就被徵服者屠而滅族了,因為古代類似的屠城不絕於史。翻看歷史資料發現,其實除了少數幾個民族被盡數屠殺外,其它大多被漢族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