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11月之後,隨著冷空氣的逐漸深入,中國的許多地區都已經進入到了真正的寒冬,國內的情況尚且如此,這就更不用提環境十分惡劣的邊境地區了。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軍隊在中印邊境地區還與印度方面處於對峙狀態,所以情況十分的複雜,不過就算是這樣,在中印對峙的班公湖地區還是傳來了好消息,我們的營地在暴雪中燈火通明,俄專家對此也表示,這才是真正的硬實力。
已經通電,班公湖地區情況良好
根據相關消息報導,中印對峙的一線的班公湖地區的環境已經變得十分的惡劣,可以說自然給予中國和印度軍隊的考驗都是一樣的,這不僅僅是考驗雙方軍隊的忍耐力,同時也是對對峙雙方國力的一種考驗,不過提起班公湖的近況,一個很真實的畫面就是,中國軍隊的駐地在暴風雪中依舊燈火通明。
當然中國軍隊的駐地之所以會這樣,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國方面此前已經將我軍的營房與電網結合,在這樣的基礎上,我軍的營房可以實現在有暖氣供應的情況下,還可以保證有足夠的熱水,可以說這為守衛邊境的我軍軍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就連俄羅斯專家也對此表示,這就是國家硬實力的一種體現。
印度的後勤,永遠的痛
當然如果和中國方面的營房做比較,印度方面的駐地就顯得要寒酸許多了,此前就有印度媒體報導,在中印對峙的另一個地區拉達克,那裡的印度士兵只能呆在自己的野戰帳篷裡飽受風寒之苦,同時印度為其軍隊所準備的最好的後勤保障僅僅只是一些二手的棉衣,顯然印度軍人就要更羨慕我軍方面的保障體系了。
當中國方面在想辦法讓我們的軍隊免受風寒之苦的時候,印度方面卻需要自己的軍隊自己去用肉身抗擊極端的環境,這並不是對自己的士兵和自己的人民負責的表現,而從印度方面目前的情況來看,其若是要繼續死撐,那麼等待著印度的只會是一個十分不好的結果。
全方位組網,這意味著什麼
我們剛剛說到,中國已經實現了在邊境地區的電網組網工作,這不僅僅意味著我們的軍隊可以在邊境地區長期駐守,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將這樣的模式慢慢地套用在我國的一些欠發達地區,中國的人口過度東斜,想要發展就必須要讓這裡能夠適合人居住,人才才是這裡最需要的,因此電網的構建完畢,一定能為這些地方吸引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