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如春起之苗——大師談讀書之法

2020-12-16 文人之家

勤學如春起之苗

沈正翔

大詩人陶淵明退居田園後,有一少年向他求教讀書方法。他說:「學習,無妙法,只有刻苦勤學,則進,輟學則退。「並指著田禾耐心啟發,禾苗時時在滋長,可肉眼卻看不見。讀書也是同理。只有持之以恆,勤學不已,才會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又指著河邊的一塊磨刀石的凹面告訴與他,農夫在上面磨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才把磨刀石磨成這個樣子。從這上面悟出的另一個道理就是,學習一旦間斷停止,所學知識就會慢慢忘掉。少年聽完,茅塞頓開。臨別,陶淵明題字贈送:「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齊白石生前,也有青年向他請教:「怎樣才能把畫畫好?」白石老人一語道出真諦:「要每日作畫,不叫一日閒過。」

上述兩例說明,治學或寫作,絕無「捷徑」,只有勤學不輟,日積月累,才能攀上知識高峰。

相關焦點

  •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100句,建議收藏!
    54、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誠56、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9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 一年之計在於春,來一場「學」的飛花令
    「少而學者如日出之陽,壯而學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之明」,只要開始,便永遠不晚,「學」始終見證著人生的每一次成長,點亮著夢想的每一次綻放……今夜,讓我們來一場「學」的飛花令,致敬在「學」中緩慢前行卻始終從未曾放棄過的每一個人……「學」須踐行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遊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 從古人勤學的故事所想到的
    最近翻看了案頭的一本舊得發黃的小冊子,裡面列舉了不少古人苦讀勤學的故事,順手摘抄兩則如下:溥幼嗜學,所讀之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譯文:孔子說:「就是在有十戶人家的小城中,也一定會有像我這樣講究忠信的人,只是不會像我這樣好學罷了。」讀書、學習,是唯一一種不論階層、不論出身、不論財富的個人進階方式。孔子認為自己的忠信並不是最突出的品質,因為哪怕是在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城裡,也會有像他那樣講求忠信的人,他認為自己跟別人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自己非常好學。
  • 10句勤學勵志的名言警句!看古人如何教孩子好好讀書!
    中國歷來倡導讀書,要求人們從書中汲取營養,獲得知識,以下是膾炙人口的十句勤學勵志經典名言。1、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出自東漢·張衡《應閒》。人生在世上就應該勤奮,不去追求進取哪來收穫呢?勤奮成就未來,並不是一句空話。
  •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 世界讀書日
    書中自有黃金屋,《勸學詩》【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讀書》【宋】陸九淵讀書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 【語文乾貨】100句非常經典的讀書名言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4、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一線】品真理之甘,育紅苗之根
    【一線】品真理之甘,育紅苗之根 2020-07-16 12:0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名家談讀書:貓式讀書法最適合當下
    字裡行間是一家書店,始建於1998年,老闆從最開始的書攤做起,在實體書店大批倒閉的年代裡堅持了下來,老闆堅信只要愛書之人、讀書之人不消失,實體書店就不會消失。因為書店的緣故,他們有讀書會,這裡不僅有知名作家、媒體人員,更有千千萬萬的普通讀者。個人揣測,本書的內容可能取材於讀書會。全書不長,分為三個部分:談讀書、談讀書人、談書。
  • 僧服之如法
    第3節僧服之如法具體到僧服層面,如法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1,於相上符合佛陀對於僧服所作的規定,沒有超出製衣與聽衣僧服體系的範疇;2,於用上符合僧服所具備的表法功能,節貪戒慳,少欲知足,自他雙度;衣能承法,衣能示法,見衣知法,以衣弘法,衣法一如,是為如法。「如法」的目的,是讓修行者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單純,從而使心時刻與法相應,整個身心安住於佛法的體悟中。
  • 菖蒲的種植之法
    葉青長如蒲蘭,有高至二三尺者。葉中有脊,其狀如劍,又名水劍。其根盤曲多結,亦有一寸十二節至二十四節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藥。品之佳者有六: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臺蒲,凡盆種作清供者,多用金錢、虎鬚、香苗三種。性喜陰溼,總之用沙石植者葉細,泥土植者葉粗。
  • 書香義烏|帶經而鋤志勤學
    此事見載於《漢書》,後世文人學者遂引以為典,常於詩文中及之,若宋蘇軾有詩云:「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欲帶經鋤。」明唐寅有詩云:「貧士園無一食蔬,帶經猶自力耘鋤。」清錢謙益有詩云:「家學經鋤世所欲,會稽竹箭比南金。」除詩文以典故為引,也有取為名字的。本文擬介紹之清季義烏名士張經鋤,名字即取義於此。人如其名,張經鋤也是一位類如倪寬的勤奮好學者。
  • 讀書如人行遠,必假舟車——馬一浮的讀書法
    原文讀書如人行遠,必假舟車。舟車之行,須由軌道,待人駕駛。駕駛之人,既須識途,亦要嫻熟。不致迷路,不致顛覆,方可到達。故讀書之法,須有訓練,存乎其人。書雖多,若不善讀,徒耗日力。不得要領,陵雜無序。不能入理,有何裨益?所以《學記》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古人以牛駕車,有人設問曰:「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此以車喻身,以牛喻心。
  • 古人讀書——「三上之功」,令吾輩汗顏不已
    古人的「三上之功」讀書發,指的是:枕上、廁上和馬上。其意思是要求我們抓住一切零碎時間來讀書,充實自己。關於「三上之功」,是出自於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歸田祿》。原文: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 九首勸學詩,古人說:要好好讀書
    《四時讀書樂•春》【元代】翁森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 曾國藩論讀書修身之法與道:實唯「專精」二字而已(建議收藏)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一則]、[讀書]讀史十面(即十葉)、寫日記楷本(即以楷書寫日記),此三事者[未嘗一日間斷,並]誓終身不間斷也。
  • 讀書散記:《吳冠中談美》(上)
    「 屢屢構思《讀書筆記》,記錄讀書、賞文之所見、所得,卻總是難於下手,主要礙於時間有限、也利用得不好,始終提不起筆來。試以《散記》形式,不拘時間,有則記之,無則加勉。」—————————————————————《吳冠中談美》,是畫家本人關於「美」的思考的散文集,由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位很有心的編輯何燕屏擷取書名、並以「藝術家的心聲」為文作跋。誠如何編輯所說,「吳冠中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你想領略他實行的睿智、知識的廣博、多才多藝嗎?你讀一讀《吳冠中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