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註定是一個讓中國造紙人自豪和驕傲的一天,在當日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製漿造紙行業大獲豐收,有四個項目同時獲獎,其中以陳克復院士為第一完成人的「製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汙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是全國僅有的22個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之一。
在當晚央視新聞對陳克復院士的採訪報導中,這樣講到:「山東微山湖一帶是南水北調的必經之地……作為我國造紙行業的第一位院士,在廣州執教的陳克復跨越大半個中國,最終將『實驗室』搬到了這裡。」新聞中提到的「這裡」,就是位於濟寧兗州的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陽紙業」)。太陽紙業作為獲獎項目的第二完成單位,自2011年以來,公司依託院士工作站,與陳克復院士及其團隊通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突破了覆蓋化機漿、化學漿和造紙等主要工藝的水汙染源減排技術與廢水高效處理技術,歷經十多年的辛勤努力,通過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在國家清潔生產專項、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等支持下,最終突破了十餘項關鍵技術,取得了重大成果。項目第二完成人、太陽紙業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應廣東先生應邀出席並領獎。春節前夕,應廣東先生欣然接受了記者的獨家採訪。
20年的期待,紙業人的驕傲
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但回憶起在人民大會堂領獎時的每一個細節,應廣東仍然記憶猶新,特別是在合影時他非常幸運地與習近平主席握了手,他向記者講述他站在什麼位置、習主席如何走過來等等。
其實,這個獎項不僅讓應廣東與所有太陽紙業人倍感驕傲,如果不是身在其中,外人很難想像1月10日這一天,幾十甚至上百個造紙行業微信群中千萬人歡欣鼓舞的場面,因為這一天造紙行業等了太久。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1999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同年,紅塔仁恆紙業「高檔塗布白卡紙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造紙行業第一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不過隨後的20年中,造紙行業再也沒有榮獲過一等獎這項殊榮,直到20年後的2019年,「製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汙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在全部參與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評選的956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實現了二十一世紀以來,造紙行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零的突破。
突破始於太陽,成就惠及行業
20年的期待來之不易,也更突出了該項目對中國造紙行業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陳克復院士講到「項目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及支撐技術」,他尤其提到了「在國際上首次解決了化學法製漿原料三大組分連續分離的工程難題,實現纖維原料全利用。」以及「廢水深度處理過程產生的汙泥含水率高、脫水難度大。如果這個難題不解決,就無法實現汙泥的資源化利用,又不能外送填埋處理,容易出現汙染轉移和二次汙染問題,會嚴重影響本技術在生產企業的推廣應用。」而這些取得關鍵突破的技術,無一例外都是在太陽紙業的實踐中取得的成功。
據應廣東介紹,太陽紙業參與的項目部分共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一是化機漿廢水全資源化利用技術:首創化學機械法製漿全過程廢水組合蒸發鹼回收處理技術,實現水、化學品和熱能的資源化利用,填補世界空白;二是創新化學法製漿清潔生產節水減排集成技術及裝備,實現水汙染全過程控制;三是製漿造紙廢水汙染物的高效降解和汙泥資源化綜合利用:突破製漿造紙綜合廢水低成本超低排放技術,排放廢水COD≤50mg/L,排放指標遠優於歐盟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在太陽紙業取得了10多項成果,形成4套先進可靠的技術體系(項目總共形成5套),如今,這些在太陽紙業取得的項目成果正在逐步惠及整個造紙行業。項目技術全部被選入《製漿造紙行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2018)》,已在數十家大中型造紙企業的製漿造紙生產線上及末端廢水處理中應用,有效提高了產能覆蓋率,完成了國家提出整治造紙行業水汙染的重要任務,加速了造紙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製造升級。
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此項目的推動下,造紙行業廢水與COD排放總量分別比2011年下降38.2%和55%,已低於多個重點排汙行業,摘掉了「汙染大戶」的帽子,改變社會上對造紙行業不好的印象,並樹立了我國造紙的新形象。但是,項目的推廣意義還遠遠沒有實現,應廣東補充說:
通過團隊的測算,如果我國造紙全行業都能達到太陽紙業的排放標準,那麼,整個行業的COD排放量還將削減75%——80%!
可持續發展倒逼科技創新
為什麼創新在太陽紙業能夠持續獲得成功?應總直言:「我們搞創新的目的不是為了拿什麼獎,而是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去創新。」
據應廣東介紹,太陽紙業所在的位置非常特殊,生產地靠近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對廢水排放有極高的要求,COD的終端排放要控制在40mg/L以內;同時,公司所在的城市濟寧,又是京津冀及周邊「2+26」個城市之一,對空氣汙染物排放有嚴格要求。「與陳院士的合作,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如何用好水,如何處理好廢水。」雙方團隊在加強末端治理的同時,從源頭控制入手,梳理生產流程中的所有用水環節,通過新技術和新設備的不斷實踐與改進,點點滴滴來降低企業的清水用量。「目前,太陽紙業用於造紙環節的耗水達到3——3.5立方米/噸紙,生產溶解漿的耗水是23立方米/噸漿,化機漿的廢水排放量趨近零,大大減少了汙水的排放和處理成本。」應廣東說到。
在濟寧及周邊地區,近些年很多造紙企業因為環保的原因而關閉,但是太陽紙業的穩定發展恰恰得益於對環保的投資,通過削減排放量為企業贏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不僅是兗州,未來我們在廣西北海和寮國的新項目,都將高標準、嚴要求的去建設。」
談到整個中國造紙業的可持續發展,應廣東從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人均用紙量相比較,認為未來中國造紙業發展的空間仍然非常可觀,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發展的頂峰不要預估的太高。他指出中國造紙業的可持續發展將一直面臨兩大制約瓶頸:資源和環境。「行業發展缺少水資源,木漿、廢紙、木片這些原料也需要大量進口,怎麼辦呢?」應廣東以太陽紙業的成功經驗為例,指出中國企業要有全球的眼光看市場,去海外建漿廠或者尋找資源。他同時強調了科技創新在解決資源不足問題的重要性。太陽紙業從生產包裝紙板以來,始終沒有進口廢紙的許可,面對國內廢紙質量下降、價格波動大的不利因素,太陽紙業沒有不斷向國家部委要進口廢紙政策,而是創新性地利用木屑等木材下腳料,通過半化學漿的生產方法,成功替代了部分廢紙的使用。應廣東還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過去一噸下腳料燃燒後最多節省二三百塊錢標煤的使用,而做成紙漿後則可以替代兩三千的廢紙用量,附加值一下子就提高了。」
面對更加嚴格的環境要求,應廣東的信心顯得更加十足:「多年來,太陽紙業一直在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他以太陽紙業全球首創的無添加生活用紙為例,生產中不添加任何溼強劑、幹強劑和柔軟劑,成紙可以完全溶解,沒有任何汙染,體現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製造理念。
在採訪中,應廣東多次提到習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的理念,「一定會深入到所有製造業裡面,並影響到製造業的決策、發展步伐和發展理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2019年,面對「全球限塑」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太陽紙業又是以創新帶動發展,與國內紙製品包裝龍頭企業——浙江龐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出「無塑塗布食品包裝用紙」,實現在紙機內利用傳統刮刀塗布方式在線塗布阻隔材料,產品可直接打杯,生產效率更高,更加節能、高效,能給客戶帶來更安全、更經濟、更環保的舒適體驗。產品符合食品級包裝材料BFR、FDA檢測要求,其原材料符合GB9685《食品級接觸材料及製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要求,完全具備商業化應用基礎,可廣泛應用於熱飲杯、冷飲杯、冰淇淋、紙餐盒等食品包裝用紙,實現了行業革新和產業的縱向延伸。應廣東總結到:
太陽紙業作為民營企業就是在堅定支持國家相關的環保和貿易政策基礎上,依靠科技創新來解決資源和環境這兩大瓶頸,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創新機制結出累累碩果
在太陽紙業,創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1999年就來到太陽紙業,一直是公司「技術靈魂」的應廣東,對公司的創新機制有著深刻的體會。
李克強總理在表彰大會上講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這也是我們李洪信董事長每年在公司大會上講到的。
在決策層面,李洪信董事長一直是創新團隊的堅強後盾,他提出的「守正出奇」「改善就是創新」「換個方向爭第一」「雙手改變命運」的創新發展理念已經深入到每一個員工心中,並體現在每一項細節的工作中。
「第二,要有非常強的技術隊伍。」優越的科研環境,雄厚的技術實力,近些年太陽紙業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人才加入,公司已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並擁有一支專業、高效、技術過硬的科技研發隊伍,近五年來,太陽紙業的研發人員數量逐年增加,研發人員數量佔比穩定在10%以上。
據應廣東介紹,太陽紙業實行兩級研發體系。在集團層面,公司一直跟進全球前沿性的技術,並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掌握最新科技動態。在生產基層,每個車間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以市場為導向,每年都有創新性的研發成品推向市場,研發出的柔白雙膠、高松厚度面碗淋膜原紙、無螢光煙包銅版紙、高松厚度銅版紙、液晶玻璃襯紙、白牛皮紙、水轉印原紙等一大批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引領消費。據公司宣傳接待部經理吳新房介紹,在李洪信董事長的引領下,太陽紙業上下都對應廣東總工程師帶領的研發團隊非常尊重和支持,基層車間對研發團隊的項目非常配合,兩級研發團隊共同努力,使得創新成果遍地開花、碩果纍纍。
「第三,要有好的經濟效益來支撐創新,企業沒有錢就沒有實力去投入。太陽紙業每年有二十多億的淨利潤,讓我們的創新更有底氣。」應廣東說。「企業一定是創新的主體,不是慈善機構,創新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通過不斷創新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正是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太陽紙業才有能力和信心堅持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近五年,公司用於研發投入的金額逐年增加。公司將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引進的高端技術裝備進行有機融合,通過持續的工藝技術創新和對先進設備的消化吸收,使企業逐步走上了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科學軌道。
目前,太陽紙業已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山東省製漿造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層次科技創新平臺,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科研與技術合作關係,持續進行技術改造,確保公司技術裝備與生產工藝在行業內處於先進水平。公司技術中心經理張偉(獲獎項目完成人)在採訪中說到:隨著公司科技研發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公司科技研發的密度也越來越強,研發的質量也越來越高,逐漸由以往點的提升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實現了科技實力的整體躍升。
「目前,我們正在全力建設廣西北海項目,那裡是『一帶一路』的出海口,有豐富的桉木資源,還可以與寮國基地相互輝映,可以解決公司資源的問題、物流的問題、遠離市場的問題,等我們北海項目投產後,公司業績將踏上新的臺階,我們就會有實力做更多的創新!」應廣東對太陽紙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要永葆戰鬥激情,心存追求卓越的信念,在技術研發上要求真務實……各個分公司的研發團隊一定要加強,要充實骨幹力量到市場上拜訪客戶,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多生產性價比高、差異化的產品,協助銷售克服困難,戰勝挑戰。」這是董事長李洪信經常勉勵應總和他帶領的科研團隊的話,也讓他常心存感激。在領獎當天,應廣東在朋友圈中這樣寫道:
感謝陳克復院士!感謝李洪信董事長!感謝項目團隊和全體太陽人的共同努力!這個全國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取得,是全體太陽人在全國造紙行業踐行藍天碧水、綠色發展的重大成就!太陽紙業成為環境友好、科技領先的受人尊敬的企業的重要標誌!謝謝大家的祝賀和點讚!以太陽為榮!以太陽為傲!在一個好的平臺,遇到好的領導者、好的團隊,是我一生之幸!
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公司的新任務,太陽紙業已經做好了樹立企業品牌的持久戰準備,正在進行著新一輪的快速發展,公司將繼續秉持「崇信尚新,守正出奇」的企業精神,堅守「信於心,創於行」的核心價值觀,全力提升管理水平,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快轉型升級,努力把太陽紙業打造成可持續發展、受人尊重的全球卓越企業!
責任編輯:趙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