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 新華社
據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2日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充分繼承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技術成果,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整流罩直徑4.2米,捆綁2枚直徑2.25米助推器,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將與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等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發動機推力可調
驗證垂直起降技術
——解碼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三大關鍵詞:填空白、可重複、高智商
22日午間,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填空白: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更新換代
隨著我國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目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在空白。長徵八號應運而生,它能將我國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部設計師錢航介紹,太陽同步軌道的軌道平面與太陽的夾角保持不變,有利於衛星對地面進行長期觀測。太陽同步軌道可以為一些觀測型的任務提供較穩定的太陽入射條件,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可在相同的時間和光照條件下觀察雲層和地面目標。因此,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一般都選取太陽同步軌道,以拍攝出最好的地面目標圖像。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表示,長徵八號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可重複:運載效率名列前茅性價比高
要想實現火箭的重複使用,發動機推力調節是重要的技術。此次發射中,長徵八號應用了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這在我國運載火箭中是首次工程應用,為後續重複使用技術提前進行了相關先期技術驗證,為我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堅實基礎。
「長徵八號本身運載能力達到5噸級,而起飛規模為356噸,運載效率在國內火箭中是名列前茅的,必然帶來很高的性價比。」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說。
「長徵八號是首款國家立項的面向商業市場的運載火箭,肩負著控制成本的使命,在電氣、結構等方面開展低成本設計的同時,通過開展垂直起降研究,實現可重複使用,進一步降低成本。」錢航說。
高智商:你期待的火箭樣子它都有
未來的火箭將是什麼樣?可重複使用?高度智慧化?專家表示,長徵八號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把你想像中火箭的樣子,一一變為現實。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研製團隊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各種減載穩定控制方法,並採用自抗擾技術進行實時補償控制,提高主動減載的效果,解決了大整流罩帶來的難題,提升了火箭姿態控制的自主適應能力和智慧化水平。
此外,長徵八號將還採用「兩平一垂」的模式,即水平組裝、水平狀態整體運輸、星罩組合體垂直轉場對接,探索我國運載火箭快速發射的實現路徑,未來可簡化發射場建設規模,發射區不再需要龐大複雜的塔架,減少建設成本。 據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