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32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938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作為一名80後,大多數的我們童年時光是放養的,父母們鮮少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教育和成長中來。父母們只是簡單粗暴不厭其煩的不斷的告知我們:「要好好讀書,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事實上,這的確是真理。
已然接近「不惑」的我們這一代人,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教育對於我們人生的影響。
新中產的消費數據
於是乎,我對前幾天看吳曉波頻道的《這個國家的新中產》中提到一個數據格外有記憶:不僅僅是80後,60後、70後和90後這些新中產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均以前所未有的投入程度在現代許多家庭中凸顯了出來。
換句話說,佔據了國家經濟大部分載體的新中產們對教育問題是異常重視的。
現在中國的普遍國情,隨便在哪個城市轉上一圈,你會發現,似乎大街小巷培訓學校都比比皆是,從藝術類到文化類,從創客到思維訓練,甚至腦科學等等,你能想到的,你不能想到的,只要你有想要學習的訴求,都可以找到同類的培訓學校。
琳琅滿目的培訓學校
而大量的培訓學校背後,是更大量的學童和家長。
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們的周末和放學後的時間,都成了各類補習班的趕場。在這些匆匆忙忙的趕場中,也有很多家長身心俱疲,卻又不得不被「隨大流」的現狀所綁架,「大家都在補,我家孩子如果不補就輸了」的觀念,讓人無奈又悲哀。
匆忙的家長和孩子
作為一位教育從業者,這十多年間,我目睹了這一場全民教育意識的拔高。從我們自己的被放養成長經歷到自己養育下一代的圈養成長經歷,從自由成長到刻意訓練,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優質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在人工智慧時代呼嘯而來之際,到底什麼才是適應未來發展教育理念?我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思考。
所有教育都是面向未來的!
教育的本質是教會孩子思考!
優質的教育應該是創造性的啟發孩子思維的教育!
在這個被人工智慧攜裹著往前的時代,要思考什麼才是適應未來發展的教育理念,我找到了人民郵電出版社新出版的《創造性思維 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論教育》(後稱《創造性思維》)這本書。
《創造性思維》封面
馬文·明斯基(1927—2016) 「人工智慧之父」「框架理論」創立者。和麥卡錫一起在1956年發起「達特茅斯會議」並提出人工智慧概念,1969年圖靈獎得主,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人工智慧學者。代表作包括《情感機器》《心智社會》等著作。
馬文·明斯基
馬文·明斯基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開創者,曾投身於OLPC(每個孩子一臺筆記本電腦)項目,試圖將計算機技術交到全世界兒童手中。這本《創造性思維》中有五篇文章來自這個項目,在這些文章中,馬文提出了他對於未來教育的理念和見解,指出傳統教育更多的是提供思維的內容,而學習者更需要的其實是思維的方法與工具。為了方便讀者更好的理解馬文的理念,編者們找來了包括辛西婭·所羅門在內的多位曾經和馬文共事或極其了解馬文的學者和專家來就馬文的觀點進行導讀,在這些導讀中,可以看到他們和馬文的共事經歷以及對馬文理念的理解和執行。
辛西婭·所羅門 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和教育計算機化先驅,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在BBN工作時,與人合作創造了第一個面向孩子的程序語言。曾任Logo計算機系統公司研發部副總裁、雅達利劍橋研究實驗室總監。2016年,辛西婭獲得美國國家女性與信息技術中心先驅獎。
01創造性思維
在馬文看來,學習者是完全活躍的主體,是他們自己思維的創造者。
正因為如此,學習者需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磨礪自己的思維技巧,從而養成創造性思維,提升自己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教育自然也就是馬文一直倡導的教育理念。
「我認為這個想法或事物是這樣的,但他也可以有另一種構成方式,它可能是由我完全沒有想過的東西構成的。」——馬文·明斯基
比如在馬文的教育理念中數學就是關於創造性的學習,而不是關於規則的學習。
《創造性思維》插圖
馬文對於萬能工匠玩具的推崇也正是源於在萬能工匠的玩耍過程中,可以無限的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簡單的部件要構建出不同的事物,需要的是孩子極強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只有孩子創造性的想到了才能構建出不同的事物,而這個過程就是訓練創造性思維的絕好的練習過程。
近年來國內盛行的樂高玩具等,就是萬能工匠的升級版,市場化的結果下,樂高玩具的精準和精細讓這個玩具逐漸失去了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作用,照著圖紙搭建哪有孩子自己腦海中構建那麼好的訓練作用呢?!
02印刻者
印刻者是一個我很贊同的觀點。
燈塔式的印刻者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存在著這樣的一位或者多位「印刻者」。因為印刻者的原因,因為他們對我們的影響,所以我們成了現在這樣的我們。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積極的為孩子設定「印刻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可以有不同的「印刻者」,以適應孩子不同人生時期的需求。
「印刻者」可以是父母本身,也可以是身邊熟悉的親友,更可以是某位家族成員都認可的名人,比如鍾南山鍾老。
03編程式的大腦
馬文堅持的教育理念中,我覺得最驚豔的是「對大腦進行編程」。讓孩子以計算機的思維來想像自己的大腦,可以被無限次的編程,可以更好的設計執行路線和方案,自然也就可以成就更好人生!
把大腦想像成計算機
這個理念最大的好處是思維不固化,不僵化,所有的知識都只是一個知識代碼,而編程的過程就是對這些知識代碼進行重新的組合,最終造就出創新性的思維!
簡直太棒了!把自己的大腦視為一臺計算機意味著無論你不喜歡自己的哪個方面,都可以通過修復漏洞來解決!
04馬文的理想教育世界
馬文認為現行的按照年齡來劃分班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優質的教育是根據孩子的能力來進行分班學習的,這樣的劃分方式更像大學裡面的課程設置,你選擇你喜歡的,你擅長的,你感興趣的繼續深造。
而縱觀現在各國的教育,一些頂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的確是在執行混齡。年齡不成為劃分班級的依據,讓差不多相同學習興趣的孩子成為同班級更為科學。
混齡教育
馬文認為通識教育應該在孩子的興趣愛好確定後再進行。現行的教育體制下,通識教育是基礎,孩子們在青少年時期需要學習大量的通識教育內容,等到大學後才能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最終堅持鑽研下去。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為了應試而學習,高考志願填報時才開始來思考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可能最終大學後才發現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不是自己喜歡的,繞了很多彎路。
而馬文認為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人天賦來選擇自己的方向培養下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很容易讓孩子體會到學習和鑽研的樂趣,當孩子習慣了這樣的學習方式後,固定了專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再來進行一系列的通識教育,明顯會比先行的「填鴨式」的通識教育更優質,也更容易被孩子所吸收。
教育模式
我始終堅信,思維是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無比清晰的看到,未來是屬於人工智慧的,那麼,「人工智慧之父」的教育理念加上一群在業內有著極高聲譽和成績的專家學者的解讀,造就了這本《創造性思維》的高度,這是一群牛人的思維集結!
這本《創造性思維》是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進行深度思考的一本書。
思維模式
傳統教育注重的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在人工智慧化的現在,知識和技能都可以被人工智慧簡單解決,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就顯得極其重要。
一個有創造性思維的孩子才是更能適應人工智慧的未來的人!培養孩子的思維方法和工具,是我們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積極思考和學習的!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