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我贊同馬文的教育理念

2020-12-22 宸媽侃侃育兒經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32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938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作為一名80後,大多數的我們童年時光是放養的,父母們鮮少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教育和成長中來。父母們只是簡單粗暴不厭其煩的不斷的告知我們:「要好好讀書,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事實上,這的確是真理。

已然接近「不惑」的我們這一代人,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教育對於我們人生的影響。

新中產的消費數據

於是乎,我對前幾天看吳曉波頻道的《這個國家的新中產》中提到一個數據格外有記憶:不僅僅是80後,60後、70後和90後這些新中產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均以前所未有的投入程度在現代許多家庭中凸顯了出來。

換句話說,佔據了國家經濟大部分載體的新中產們對教育問題是異常重視的。

現在中國的普遍國情,隨便在哪個城市轉上一圈,你會發現,似乎大街小巷培訓學校都比比皆是,從藝術類到文化類,從創客到思維訓練,甚至腦科學等等,你能想到的,你不能想到的,只要你有想要學習的訴求,都可以找到同類的培訓學校。

琳琅滿目的培訓學校

而大量的培訓學校背後,是更大量的學童和家長。

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們的周末和放學後的時間,都成了各類補習班的趕場。在這些匆匆忙忙的趕場中,也有很多家長身心俱疲,卻又不得不被「隨大流」的現狀所綁架,「大家都在補,我家孩子如果不補就輸了」的觀念,讓人無奈又悲哀。

匆忙的家長和孩子

作為一位教育從業者,這十多年間,我目睹了這一場全民教育意識的拔高。從我們自己的被放養成長經歷到自己養育下一代的圈養成長經歷,從自由成長到刻意訓練,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優質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在人工智慧時代呼嘯而來之際,到底什麼才是適應未來發展教育理念?我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思考。

所有教育都是面向未來的!

教育的本質是教會孩子思考!

優質的教育應該是創造性的啟發孩子思維的教育!

在這個被人工智慧攜裹著往前的時代,要思考什麼才是適應未來發展的教育理念,我找到了人民郵電出版社新出版的《創造性思維 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論教育》(後稱《創造性思維》)這本書。

《創造性思維》封面

馬文·明斯基(1927—2016) 「人工智慧之父」「框架理論」創立者。和麥卡錫一起在1956年發起「達特茅斯會議」並提出人工智慧概念,1969年圖靈獎得主,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人工智慧學者。代表作包括《情感機器》《心智社會》等著作。

馬文·明斯基

馬文·明斯基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開創者,曾投身於OLPC(每個孩子一臺筆記本電腦)項目,試圖將計算機技術交到全世界兒童手中。這本《創造性思維》中有五篇文章來自這個項目,在這些文章中,馬文提出了他對於未來教育的理念和見解,指出傳統教育更多的是提供思維的內容,而學習者更需要的其實是思維的方法與工具。為了方便讀者更好的理解馬文的理念,編者們找來了包括辛西婭·所羅門在內的多位曾經和馬文共事或極其了解馬文的學者和專家來就馬文的觀點進行導讀,在這些導讀中,可以看到他們和馬文的共事經歷以及對馬文理念的理解和執行。

辛西婭·所羅門 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和教育計算機化先驅,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在BBN工作時,與人合作創造了第一個面向孩子的程序語言。曾任Logo計算機系統公司研發部副總裁、雅達利劍橋研究實驗室總監。2016年,辛西婭獲得美國國家女性與信息技術中心先驅獎。

01創造性思維

在馬文看來,學習者是完全活躍的主體,是他們自己思維的創造者。

正因為如此,學習者需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磨礪自己的思維技巧,從而養成創造性思維,提升自己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教育自然也就是馬文一直倡導的教育理念。

「我認為這個想法或事物是這樣的,但他也可以有另一種構成方式,它可能是由我完全沒有想過的東西構成的。」——馬文·明斯基

比如在馬文的教育理念中數學就是關於創造性的學習,而不是關於規則的學習。

《創造性思維》插圖

馬文對於萬能工匠玩具的推崇也正是源於在萬能工匠的玩耍過程中,可以無限的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簡單的部件要構建出不同的事物,需要的是孩子極強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只有孩子創造性的想到了才能構建出不同的事物,而這個過程就是訓練創造性思維的絕好的練習過程。

近年來國內盛行的樂高玩具等,就是萬能工匠的升級版,市場化的結果下,樂高玩具的精準和精細讓這個玩具逐漸失去了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作用,照著圖紙搭建哪有孩子自己腦海中構建那麼好的訓練作用呢?!

02印刻者

印刻者是一個我很贊同的觀點。

燈塔式的印刻者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存在著這樣的一位或者多位「印刻者」。因為印刻者的原因,因為他們對我們的影響,所以我們成了現在這樣的我們。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積極的為孩子設定「印刻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可以有不同的「印刻者」,以適應孩子不同人生時期的需求。

「印刻者」可以是父母本身,也可以是身邊熟悉的親友,更可以是某位家族成員都認可的名人,比如鍾南山鍾老。

03編程式的大腦

馬文堅持的教育理念中,我覺得最驚豔的是「對大腦進行編程」。讓孩子以計算機的思維來想像自己的大腦,可以被無限次的編程,可以更好的設計執行路線和方案,自然也就可以成就更好人生!

把大腦想像成計算機

這個理念最大的好處是思維不固化,不僵化,所有的知識都只是一個知識代碼,而編程的過程就是對這些知識代碼進行重新的組合,最終造就出創新性的思維!

簡直太棒了!把自己的大腦視為一臺計算機意味著無論你不喜歡自己的哪個方面,都可以通過修復漏洞來解決!

04馬文的理想教育世界

馬文認為現行的按照年齡來劃分班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優質的教育是根據孩子的能力來進行分班學習的,這樣的劃分方式更像大學裡面的課程設置,你選擇你喜歡的,你擅長的,你感興趣的繼續深造。

而縱觀現在各國的教育,一些頂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的確是在執行混齡。年齡不成為劃分班級的依據,讓差不多相同學習興趣的孩子成為同班級更為科學。

混齡教育

馬文認為通識教育應該在孩子的興趣愛好確定後再進行。現行的教育體制下,通識教育是基礎,孩子們在青少年時期需要學習大量的通識教育內容,等到大學後才能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最終堅持鑽研下去。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為了應試而學習,高考志願填報時才開始來思考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可能最終大學後才發現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不是自己喜歡的,繞了很多彎路。

而馬文認為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人天賦來選擇自己的方向培養下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很容易讓孩子體會到學習和鑽研的樂趣,當孩子習慣了這樣的學習方式後,固定了專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再來進行一系列的通識教育,明顯會比先行的「填鴨式」的通識教育更優質,也更容易被孩子所吸收。

教育模式

我始終堅信,思維是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

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無比清晰的看到,未來是屬於人工智慧的,那麼,「人工智慧之父」的教育理念加上一群在業內有著極高聲譽和成績的專家學者的解讀,造就了這本《創造性思維》的高度,這是一群牛人的思維集結!

這本《創造性思維》是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進行深度思考的一本書。

思維模式

傳統教育注重的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在人工智慧化的現在,知識和技能都可以被人工智慧簡單解決,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就顯得極其重要。

一個有創造性思維的孩子才是更能適應人工智慧的未來的人!培養孩子的思維方法和工具,是我們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積極思考和學習的!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通過學習獲得
    創造性思維既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靈光一閃那麼簡單與神秘,也不是一種純粹的天賦,可望而不可及,它是有跡可尋的,可以通過學習與訓練獲得這種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談教育》就是一本論述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著作。作者馬文·明斯基,他最早聯合提出了「人工智慧」概念,被尊為人工智慧之父。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理念篇 |開卷有益
    導讀: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學生的知識掌握上,更體現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上,其中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在理念上,批判性思維可分為能力(skillsets)和心智模式(mindsets)兩個層次,而創造性思維可看做由知識、好奇心和想像力、價值取向三個因素決定。
  • 啟動相關教育改革實驗 建立思維培養型教育體系
    徐星感到詫異之餘,不禁思考:以素質教育見長的國外,為何也緊鑼密鼓地啟動了新一輪的教材編寫呢?事實上,當今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啟動新一輪教育改革,在中小學教育中,進一步強調思維培養和方法訓練。徐星發現,國外一些將要應用的中小學教材在整體布局和內容設計上,完全不同於傳統教材,而是注重趣味性、創造性,緊跟時代前沿,迎合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科學以及機器人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
  • 人工智慧時代要提升師生關鍵能力
    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在人工智慧時代,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分析人工智慧的學習特點,或許會發現,我們目前的教育方式,特別是學科教育教學方式與人工智慧的學習特點在某種程度上高度重合。
  • 瓜瓜龍思維成《奇妙小森林》合作夥伴 攜手培養孩子思維能力
    >  《奇妙小森林》借鑑國際先進的森林育兒體系,將「森林幼兒園」的概念作為節目內容依託,提倡親子走進自然、幼兒對話自然的前沿教育理念。  瓜瓜龍思維則是一款以AI錄播課為教學載體的前沿思維訓練產品,以科學、藝術、經濟、天文、體育、建築、工程、交通、信息和生活等12個領域的故事情境為載體,全面覆蓋孩子思維啟蒙、思維形成和思維運用三大黃金期。通過動畫講解、有趣好玩的教具和深度的交互模式,幫助孩子在不同的學習、生活情境下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思維能力,讓孩子多種感官協同發展、獲得未來勝任力。
  • 至慧少兒思維專注4-12歲少兒數學思維培養,提升孩子學習力
    教育是每個家庭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近年來在各個家庭中所佔支出比例逐年增高的一項,可見家長們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年升高。據相關研究表明,4-12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此階段大腦發育速度高速運轉,在12歲之後,節奏將趨於平緩。而人的認知層級是由基礎能力向高級認知能力成長的,因此,在腦發育的關鍵期,要注重基礎能力素質的培養。
  • 陳山 何昕航:人工智慧時代的法科教育變革
    在人工智慧時代,法科教育面臨因法律職業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背景下,未來的法科教育將是一種高度注重塑造內在價值的人格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法科教育應當實現「智能轉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需要著力培養「智能時代的法律人」;在教學舉措上,應當注重建設法律人工智慧師資隊伍,搭建法律人工智慧實驗平臺,調整法學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引入項目式教學、認證式課程等。
  • 西瓜創客培養超百萬孩子編程思維,少兒編程納入中小學課程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學習辦學水平考核。2017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將小學科學課提前到小學一年級。2018年-2019年,教育部先後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和規範編程教育發展。2018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在中小學階段推廣編程教育。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教育該如何應變?
    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
  • 雷朝滋:新時代人才培養應切實轉變教育理念
    12月11日,以「教育未來,因A.I.而能」為主題的「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2020」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教育界、科技屆、產業界各路精英以及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話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的創新發展。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
  •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成為「新全科生」?
    我的回答是「No」 ,不僅如此,人工智慧還將幫助我們成為能用全腦思維的、更加完整的個人!在這個過程中,也許選擇文科學習的學生未來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做自由職業都更有優勢,當然,學習的過程中也要藉助一些新技術方法。
  •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什麼樣?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應該有前瞻性。」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成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數字革命會給每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很多新的機會,年輕人應當具備掌握新機會的能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所針對。
  • 科大訊飛任萍萍談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的初衷:讓孩子更好地...
    科大訊飛任萍萍談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的初衷: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 2019-07-25 11:22:13   來源:北國網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與科技創新
    原標題:好奇心、創造性思維與科技創新 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好奇心」。他指出:「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什麼?
    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在孩子課餘時間報一些興趣班,所謂興趣班,「興趣」自然是第一位的,因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讓孩子在枯燥的學習中堅持下來。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同時,家長的引導也同樣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孩子自己也很茫然,不懂自己的興趣所在,也不懂自己適合學習什麼。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成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數字革命會給每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很多新的機會,年輕人應當具備掌握新機會的能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所針對。
  • 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培養一代又一代高素質勞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勤於勞動、善於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這為大力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一個人只有擁有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才能真正理解勞動的內涵、本質和意義。
  • 人工智慧時代創客空間中的教育
    張冰: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已經來臨,很多工作都將被機器強大的運算與分析能力所替代,那麼什麼是機器替代不了的呢?那就是人類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與文明浸潤下的思維方式。因此,中小學的人工智慧還是要以體驗為主,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人工智慧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去用。對於孩子來說,知識廣度比深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