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舉行全民投票 七成民眾同意減少議會席位

2020-12-23 歐洲時報官方

根據義大利內政部7月21日晚公布的全民公投結果,近七成投票者支持將該國議會席位從945個減少到600個。

9月20日,一名老人來到義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個投票站投票。(圖片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報導,統計結果顯示,有69.62%的投票者支持減少議會席位。根據這一投票結果,義大利眾議院(又稱下議院)席位將從630個減至400個,參議院席位將從315個減至200個。

此次全民公投的投票率為52.67%。本次全民公投於20日和21日舉行,坎帕尼亞等7個大區同時舉行了地方選舉。

義大利屬議會共和制國家。議會是最高立法和監督機構,實行兩院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除終身參議員外,參、眾兩院分別通過普選產生各自議員。

相關焦點

  • 義大利議會將表決不信任投票時間
    義大利議會將表決不信任投票時間王逸君義大利議會參議院定於13日復會,表決何時舉行針對本屆政府的不信任投票。義大利執政聯盟面臨「分家」風險,副總理兼內政部長、極右翼黨派聯盟黨黨首馬泰奧·薩爾維尼尋求今年秋天重新選舉;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打算聯合在野黨,在參議院表決中拖延不信任投票時間。
  • 意媒:義大利修憲全民公投和地方選舉將於9月20日舉行
    原計劃於今年3月29日舉行的義大利下一輪的地區和地方選舉以及關於削減議會議員席位的修憲公投受到疫情影響被推遲後,近日被重新提上日程。義大利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公投和選舉預計均將在9月20日舉行。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NSA)5月26日報導,消息人士稱,義大利削減議會議員席位修憲全民公投,以及義大利威尼託、利古裡亞等大區和威尼斯、曼託瓦等城市的地方議會選舉,將於9月20日舉行。報導稱,義大利削減議會議員席位修憲公投,旨在減少參眾兩院議會議員席位,提高議會工作效率和減少行政開支。
  • 義大利舉行修憲公投
    12月4日,一名女子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處投票站投票。當日,義大利舉行修改憲法的公民投票。此次提出修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對現有的議會兩院制進行改革,主要包括削減參議院權力,提高立法效率,加快立法進程。新華社記者金宇攝    新華社羅馬12月4日電(記者王星橋 羅娜)義大利4日就修改憲法舉行全民公投,全國61551個投票站自當地時間7時(北京時間14時)開始投票,23時投票結束並產生初步結果,投票最終結果將於5日凌晨3時公布。
  • 義大利修憲全民公投和地方選舉將於9月20日舉行
    中新網5月27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26日,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義大利削減國會議員席位修憲全民公投,以及義大利威尼託、利古裡亞等大區和威尼斯、曼託瓦等城市的地方議會選舉,將於9月20日舉行。資料圖:義大利總理孔特在國會發表講話。
  • 義大利兩場投票霧裡看花?左派右派、輸家贏家莫衷一是
    【歐洲時報凡桑報導】9月20日、21日,義大利同時舉行地區選舉和旨在改革議會的修憲公投。由於受到疫情嚴重衝擊,此前多次民調顯示義大利人對歐盟日益失望,鼓吹民族主義的極右黨派北方聯盟志在必得,投票因此引起歐洲輿論的關注。
  • 義大利舉行修憲及地方選舉,首日投票率已接近40%
    華輿訊 據歐聯網報導,當地時間9月20日上午7時,為期兩天的義大利削減國會議員修憲全民公投、增補國家參議員,以及地方選舉同時舉行。根據內政部選舉服務中心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日晚23時,首日投票率已接近40%。義大利總理孔特進行修憲公投投票。
  • 義大利參眾兩院將對新選舉法案進行投票
    新華社羅馬5月31日電(記者李潔)義大利議會31日發布消息,參眾兩院將於6月5日就新的選舉法提案進行討論,並於次日就提案進行投票。  據當地媒體報導,各方期待這一提案能夠很快在參眾兩院得到通過。義大利前總理、民主黨領袖馬泰奧·倫齊此前說,新的選舉法案僅允許四支或五支較大政黨力量角逐席位,為小党進入議會設置了5%的得票率門檻,由此來防止議會議席過度分散化、施政效率低下的狀況。  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表示,儘管他領導的義大利力量黨已與民主黨就改革選舉法問題達成很多共識,但二者之間不會組成聯盟。他說,這次的提案將會把選擇的權力還給民眾,由他們選出政府。
  • 義大利修憲全民公投將於9月20日舉行
    當地時間5月26日,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義大利旨在削減國會議員席位的修憲全民公投,以及義大利威尼託、利古裡亞等大區和威尼斯、曼託瓦等城市的地方議會選舉,將於9月20日舉行。
  • 民調:義大利修憲全民公投超六成選民支持削減議員席位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羅馬消息 據義大利Rainews24電視臺報導,義大利修憲全民公投結束後的首份出口民調結果顯示,超過60%的選民支持將議員席位縮減三分之一。
  • 義大利舉行地方選舉及憲法公投 總理孔特參加投票
    當地時間2020年9月20日,義大利削減議員全民公投、參議院補選以及部分大區和城市地方選舉於當日7時開始。投票時間為20日7時至23時,21日7時至15時。將有4640多萬選民在全國61622個投票站參與全民公投,最終決定是否修改憲法,將參眾兩院議員人數從945名減少到600名。
  • 義大利9月20日史上第四次修憲公投,決定是否修憲削減國會議員席位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26日,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義大利削減國會議員席位修憲全民公投,以及義大利威尼託、利古裡亞等大區和威尼斯、曼託瓦等城市的地方議會選舉,將於9月20日舉行。據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義大利原計劃3月29日舉行的削減國會議員席位修憲全民公投,以及部分大區和城市計劃在今年上半年選舉地方議會被迫取消。
  • 義大利舉行修憲及地方選舉公投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20日上午7時,為期兩天的義大利削減國會議員修憲全民公投、增補國家參議員以及地方選舉同時舉行。根據意內政部選舉服務中心統計結果顯示,截至當天23時,首日的投票率已接近40%。
  • 義大利通過修憲公投 議員人數將從945名減至600名
    當地時間9月21日15時,為期兩天的義大利全民公投及地方選舉投票工作正式結束。義大利內政部晚間公布的計票結果顯示,參加投票的1700多萬選民中有69.64%贊成修改憲法相關條款,削減議員人數。△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進行投票(圖片來源:安莎社)修憲公投的通過意味著義大利下屆議會的眾議員席位將由目前的630個減少到400個,參議員人數則從315名減至200名。
  • 義大利舉行修憲及地方選舉公投 首日投票率近40%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9月21日電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20日上午7時,為期兩天的義大利削減國會議員修憲全民公投、增補國家參議員以及地方選舉同時舉行。據報導,義大利此次全民公投和地方選舉,全國登記選民共計46415806人,將在61622個投票站進行投票,首日的投票時間從7時開始至23時結束,次日從7時到15時結束。受新冠疫情影響,義大利原計劃在3月29日舉行的削減國會議員席位修憲全民公投,以及部分大區和城市的地方選舉被迫取消。
  • 義大利舉行修憲及地方選舉公投 首日投票率接近40%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20日上午7時,為期兩天的義大利削減國會議員修憲全民公投、增補國家參議員以及地方選舉同時舉行。根據意內政部選舉服務中心統計結果顯示,截至當天23時,首日的投票率已接近40%。
  • 義大利公投時點臨近 歐元區危機多米諾?
    此外,倫齊辭職後,反對歐洲一體化的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可能上臺,其領導人貝佩·格裡洛曾多次號召義大利就是否留在歐元區進行公投。  由於倫齊將其政治生涯作為賭注,這場公投更是一場民眾對於其滿意與否的投票。但遺憾的是,最新的幾份民調都顯示反對修憲的意見領先。由於11月19日開始到12月4日的這段時間是公投的靜默期,禁止發布民調結果,現在是否出現了新的變化,誰也不得而知。
  • 義大利政府現倒颱風險,成歐元區2021年第一隻黑天鵝?
    義大利實行議會共和制,本屆政府於2019年8月的政府危機後臨時組建而成,由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傳統黨派民主黨、活力黨及其他左翼小黨聯合執政。按照憲法規定,執政聯盟在參眾兩院的席位均需過半。活力黨在參眾兩院分別擁有18和30個席位。由於支持孔特的五星黨在眾議院中席位居多,因此倫齊的退出並不會影響到眾議院。但在參議院,以五星黨和民主黨為主的中左派僅擁有148個席位。
  • 義大利議會
    一、議會簡況根據1948年憲法,義大利的政體為議會共和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並相互制衡。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和監督機構,實行兩院制,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職能相同、權力均等,可各自通過決議,但其決議相互關聯。參議院共有議員315人,另設少量終身參議員;眾議院共有議員630人。
  • 勒龐上位,馬克龍流淚…這一屆歐洲議會「總決選」絕對不輸AKB!
    「歐洲議會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議會,當時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個成員國的78名議員組成。1962年改稱「歐洲議會」,它是歐盟三大機構(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之一。
  • 疫情之下上演政壇「逼宮」大戲,義大利怎麼了?
    去年9月,倫齊脫離了民主黨,創建了活力黨,雖然該黨的支持率並不高,但它佔有了足夠多的議會席位,對執政聯盟來說至關重要。活力黨的退出直接導致執政聯盟在議會上失去了多數席位,孔特領導的政府正處於崩潰的邊緣。這場執政爭論根源在於倫齊不同意政府使用歐盟「恢復基金」解決經濟危機的計劃。據《衛報》報導,倫齊曾多次批評政府應對疫情不利,而且在重建受創經濟時未能提出強而有力的刺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