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絡圍棋世界裡曾經接觸到的那些人和事丨觸樂

2021-02-15 觸樂

Tom圍棋、新浪圍棋、清風、弈城、聯眾……網絡圍棋的世界也是江湖。當年下過的網棋

十多年前的一個下午,我一個人在家看小畑健的漫畫《棋魂》。

讀到進藤光和藤原佐為以「SAI」為ID在網絡圍棋上大殺四方的篇章時,中二年級的我興奮得不能自已,之前自己學棋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便忍不住一躍而起衝到電腦前,也想在網際網路上體驗一把與世界各地的圍棋愛好者們同臺對弈的感覺。

在一番折騰後,我登錄了Tom棋聖道場,並很快與一名對手同坐到一桌上展開了對局……

《棋魂》中最激動人心的網絡對局——藤原佐為VS塔矢行洋

臺灣的應昌期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實業家,同時更是世界級的圍棋愛好者,由其創辦的四年一屆的「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至今仍是規格最高、獎金最豐厚的圍棋比賽,被視作圍棋界的奧林匹克。而除了舉辦各規格的比賽之外,應老先生還通過辦學等方式來推廣和促進圍棋發展,其中就包括在上海投資建立了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應昌期圍棋學校。該校每周都有安排圍棋課,由專業指導老師教授各個年級的孩子們圍棋。

這就是我與圍棋結緣之地。

可惜我在圍棋上既無天賦也耐不住枯燥,才學幾年就遇到了瓶頸,棋力始終不見漲,便舍了,最終也沒能入段。

早已技藝生疏的我在網絡上自然也討不到便宜,棋行至中盤就潰不成軍,被一悶棍打回了現實,從此再不去做「追尋『神之一手』蹤跡」的美夢了。

不過網絡圍棋的世界裡除了有我這樣的「菜鳥」,自然也不乏飛神這樣的「大蝦」。

飛神是我在小學相識後便要好至今的髮小。與我鼯鼠學技不同,他從幼兒園開始學棋,一年級時就入了段,升至業餘五段時還因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業五而上了新民晚報。

飛神的棋力超了同齡人許多,平時練棋常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為了能與更多高層次的對手交鋒,早早便開始在網上下棋。

「那你在網上下棋是贏得多還是輸得多?」我問飛神。

「開玩笑,我當初下棋別人都押我贏的好麼!」聊起當年的戰績,飛神依舊不無得意。

即便是在網際網路上,當時還是個小學生的飛神也同樣難覓敵手,一路過關斬將,只用了不到半年就達到了新浪圍棋的最高段位——九段。甚至還有了一批會來圍觀他下棋的粉絲,會把每天用來猜輸贏的遊戲幣押在他的身上。

不過飛神在當時有一個頗為惡劣的習慣。為了方便在下棋時瀏覽別的網頁而又不會錯過下子時限,他會把對局中每一手的思考時間設置為一小時然後慢慢下,於是他的對手便時常要面對萬般冗長的對局。所以看起來不論哪個時代,在網上玩遊戲都一樣有被小學生「坑」的風險,不過與此同時,也不要小覷了小學生的實力。

新浪圍棋承辦了第一屆世界網絡圍棋公開賽,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在線對弈平臺之一

然而長時間地面對電腦屏幕很快就損傷了飛神的眼睛,為了保護飛速下降的視力,飛神不止遠離了網絡圍棋,連現實中的訓練量也有所減少。隨著在一次重要的全國比賽中失利,以及家人覺得長期下棋使他表現得太過內向,飛神最終放棄了這條道路,止步在了成為職業棋手的門檻前。

如今飛神只有偶爾還會在網上下下棋,回憶片刻當年的棋童時光:「對我們學棋的人來說,輸贏太重要了,已經很難感受到下棋本身的樂趣了。」

中國網絡圍棋興起

國內最早出現「網絡圍棋」的概念要追溯到1992年10月末的中韓建交紀念圍棋對局,由我國的馬曉春九段對戰韓國劉昌赫五段,後者如今已是韓國棋院的總長。

這場比賽由韓國主機服務商DACOM公司主辦,中國棋院和韓國棋院承辦。對局中的雙方,馬曉春位於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的韓國展廳,而劉昌赫則身處首爾的DACOM公司對局室,兩人通過由網絡傳輸的棋譜來進行對決。比賽從上午10點持續到下午3點半,歷經291手,以白勝1目半告終。

當時國內尚未引入網際網路,所以這場對局是許多國人第一次見識到下棋的雙方居然可以身處不同地方來進行對弈。而就在這一年,世界上最早的網絡圍棋平臺IGS在北美上線,該平臺後來為一家日本公司所收購,更名為PANDA-glGo並運營至今。

早期網絡圍棋界面

而之後網絡圍棋發展最為迅猛的則非韓國莫屬。自從1989年曹薰鉉九段從聶衛平九段手中奪得獎金高達40萬美元的首屆應氏杯冠軍,韓國圍棋進入了飛速上升期,不久後便超越中日,隨後由李昌鎬等人統治世界棋壇長達十年之久。而韓國的網絡圍棋也得以借勢生長,湧現了Neostone、Tygem、Baduk World以及烏鷺網等熱門而優秀的網絡對弈平臺,對之後中國網絡圍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而國內最早出現網絡對弈平臺則要等到1997年的中國圍棋網(CWC)和中國天元網(CTN),可惜這兩家網站雖然佔得了先機卻未能得以長足發展,已分別轉型為主打非即時對弈的「圍棋圈」和從事少兒圍棋推廣的「新博圍棋」。

進入21世紀後,隨著家用電腦和寬帶的逐漸普及,中國的網際網路終於迎來了萌芽期。在電子競技與網遊都還方興未艾的當時,兼具開發運營相對簡單、規則賽制較為成熟、線上線下互動方便等優勢的網絡圍棋在中文網際網路裡承擔了作為在線娛樂方式來為網站吸引流量的角色,圍棋頻道幾乎成為了每一家門戶網站的重要板塊。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Tom圍棋和新浪圍棋,還有主營圍棋相關內容的清風和弈城,以及一度統治國內在線棋牌項目的聯眾,便是當時國內最熱門的圍棋站點和對弈平臺。而這些網站在一開始大多使用了韓國對弈平臺的客戶端並對接了用戶資料庫,使得兩國的圍棋愛好者得以在網絡上交流棋藝。

曾經在國內最負盛名的清風歷經動蕩,如今已乏人問津

而在這幾家網站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清風圍棋。

清風是由邵煒剛、羅洗河等八位職業棋手在2000年領銜創辦的對弈平臺,並與韓國最大的圍棋網Neostone對接資料庫。憑藉著職業棋手坐陣,清風上逐漸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圍棋愛好者,其中就包括一名ID為「龍飛虎」的棋友。

龍飛虎在清風上進行了百餘場對局,一路從網站1段打到了9段,在此過程中更曾擊敗韓國職業棋手睦鎮碩六段,被視作清風的第一高手,並最終與以快棋著稱綽號「神豬」的羅洗河八段交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龍飛虎竟以四連勝的戰績大敗羅洗河。一時滿城風雨,人們紛紛猜測和尋找龍飛虎的真實身份,連人民日報都參與其中;邵煒剛九段、劉菁八段和鄒俊傑五段更在中央電視臺的《五環之夜》節目裡擺下擂臺,誠邀龍飛虎現身。

然而就如同《棋魂》裡的Sai一般,萬眾矚目之下,龍飛虎非但沒有公開現身,反而淡出了網絡棋壇,只留下一段眾說紛紜的江湖傳說。

直到五年之後,時值八段的丁偉才在採訪中承認了自己就是當年的「龍飛虎」。而此時的清風圍棋卻早已因經營不善被搜狐收編,風光不再,其與Neostone合作時期的用戶資源則由弈城接手。後者如今則已甩開其他對手成為了中文網際網路裡最大最穩定的在線圍棋平臺,只有騰訊旗下的新秀野狐圍棋能與之抗衡。

有趣的是,後來弈城網上也曾出現ID為「陸承軒」的神秘高手大戰眾韓國職業棋手,傳為一時佳話。而該ID的持有者經披露,正是羅洗河。

圍棋江湖的「黑」與「白」

在2004年的時候,市面上出現了這麼一本書——國產小說《棋魂》。

國產小說《棋魂》封面

大家光看封面應該就能猜到,這本書幾乎照搬了小畑健《棋魂》漫畫的設定和故事內容。

這本書的作者曹志林是新民晚報的圍棋評論員,經常給各個大賽講棋,在圍棋圈裡小有名氣。該書一開始在新浪棋牌版面上進行網絡連載,連人物姓名都直接沿用漫畫原作,在當時就已經引起了許多網友的不滿,認為這種行為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曹志林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後來竟然將此小說印刷成冊正式出版,而僅僅把書中人物改為中國名字。

時任中國棋院院長的王汝南曾在給此書題詞時曾詢問這樣的「借鑑」究竟會不會帶來版權問題。而出版社方面的回答是「那本漫畫在國內還沒有被翻譯過」,言下之意是原作方無力到國內來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原本只在相對狹小的圍棋圈裡有所反響的這一事件,卻在網際網路上持續發酵。義憤填膺的網友們聚集起來在各家圍棋及相關網站上抵制該書,並且有人前往曹志林在上海三聯書店舉辦的籤名售書活動與其當面對質,譴責他抄襲。此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連主流媒體都有所報導,引來各行各業對這種侵權行為的一致聲討,終於使得該書下架,被打回印刷廠。

公道自在人心。

圍棋愛好者們喜歡把網絡圍棋的世界比作「江湖」,而江湖既有著快意恩仇的一面,自然也有著陰暗齷齪的一面。

在網絡圍棋界有這麼一群人,會在遊戲中使用段位遠低於自己真實棋力的帳號,從而達到與水平遠低於自己的玩家交手的目的。這種行為在如今會被稱作「魚塘炸魚」或是「守門」,而在網絡圍棋裡,這類玩家被稱作「地雷」。大部分當地雷的玩家是想通過虐菜來找回自信心,但也存在著一些職業地雷,他們掌握著大量各個段位的帳號,在一些時候與其他玩家達成交易將其一路保送上高段位;有時則不斷阻擊正在衝段的玩家,直到其交「保護費」為止。

如果說「地雷」還只是影響玩家體驗的「潛規則」,那麼下面就是真正的「作弊」了。

同所有在線遊戲一樣,網絡圍棋也不得不面對外掛的困擾,尤其是發展早期,外掛花樣繁多,防不勝防。

外掛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利用遊戲漏洞的修改器,可以實現包括修改棋局、限制對手下子、強迫對手掉線、修改比賽結果等各種作弊功能。遇到使用修改器的對手帶來的遊戲體驗極其惡劣,而唯一的應對方法向房管也就是GM舉報投訴。

正是由於修改器的存在,連聶衛平都曾表示在上網下棋時遇到了作弊者吃了虧,所以網絡圍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能得到職業圍棋界的認可,多僅作為娛樂方式而非漲棋手段。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和軟體的不斷完善,新一代的棋手們對於網絡圍棋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羋昱廷、陳耀燁、範廷鈺等知名棋手都是弈城的常客,而如今的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在成名之前更是以ID「潛伏」在網絡上進行了近5千場對局,並與韓國國手樸廷桓交鋒數十餘次。不同國家的頂尖選手如此頻繁地對弈在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不可想像的。

今年四月的野狐人氣排行榜,職業選手在網上下棋已成為常態

而另一類外掛則一度被認為對於高水平對局沒有影響,那就是圍棋AI。

對於圍棋AI的研究實則起步很早,1987年時應老先生就曾以百萬美元限期10年懸賞能夠戰勝職業棋手的圍棋AI,然而最終也沒人能摘取桂冠。其後湧現的以Zen為代表的諸多圍棋AI也同樣無法對職業棋手造成威脅,但已可達到業餘高段玩家的水準,因此被一些玩家用來在網絡圍棋中作弊,將思考交由AI,自己只負責下子,憑此達到高於自身棋力的段位。不過許多高手玩家對此不以為意,並且認為AI要在圍棋上戰勝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之後的故事我們都已經知道了,2016年AlphaGo橫空出世,五番棋4比1擊敗韓國國手李世石;之後又在2017年初以「MASTER」之名在弈城和野狐橫掃各國頂級選手斬下60連勝;最終,在幾日前與代表了人類當下最高圍棋水準的柯潔進行的三番棋中全勝,宣告了AI已在圍棋項目上徹底擊敗人類。

而除了AlphaGo,由騰訊開發的圍棋AI「絕藝」也同樣在野狐平臺上進行公測,600場對局勝率高達70%以上,戰勝過包括常昊、柯潔、時越等諸多冠軍級別棋手。

野狐棋力排行榜的前五位已經被圍棋AI霸佔

儘管在短時間內這些高級AI還不至於被私人用於作弊,但有著強力象棋AI使得遊戲環境惡化的前車之鑑,這無疑也將成為一些網絡圍棋愛好者心頭的一朵烏雲。

風光不再

貓神是我的另一位發小,不同於我和飛神早已揮別圍棋,同樣業餘強五段的貓神至今仍時常擔任市級圍棋比賽的裁判,有時也會去教小朋友下棋。

與我們小時候參賽人數只有千人左右的業餘圍棋升級升段賽不同,如今由於商業兒童圍棋的成功推廣,僅上海每個月的考級考段人數就有一萬五百人,比賽的舉辦頻率也從一月1次上升至了平均每月7次。

不過貓神對這看似蓬勃發展的圍棋產業並不樂觀:

「我感覺就是,現在小孩子太苦了,啥都學。誰都來學誰都來考,一個教室擠四五十個人,總歸要升幾個的,有時候下得一塌糊塗的人也能升,整體水平就菜了很多。一段的小孩子我讓他9子隨便砍,按理講最多讓3子。」

端午假期還帶孩子前來參加上海市定級賽的家長們

而這些孩子也很少會通過下網棋來提高水平,「現在小孩麼,你懂的呀,一有機會上網會老老實實下棋伐啦?」

我和飛神都點點頭對貓神的話表示贊同。

事實上網絡圍棋不僅是對兒童的吸引力下降,如今的網際網路環境與我們童年時可謂大相逕庭,耗時耗腦的網絡圍棋在豐富多彩的在線娛樂方式衝擊下早已被邊緣化,不復當年的風光,只有伴隨著「人機大戰」、「勝天半子」等吸引眼球的新聞話題才能進入大眾視野。

TOM網棋聖道場的首頁已有半年沒有更新

然而即便是曇花一現,網絡圍棋世界裡曾經的那些人和事也依然值得我們回眸和駐足,享片刻的寧靜,回憶一番江湖裡的故事。

作者lushark

我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丨發送關鍵詞查看精選文章丨


評測記錄盲人街機神遊紀實三和丨小學生丨人物丨幕後丨懷舊獨立遊戲黃油非洲人或者隨便一個詞碰碰運氣。

相關焦點

  • 當圍棋開啟直播丨觸樂
    鏡頭裡的焦點,從起初的遊戲娛樂、紅人秀場,逐漸蔓延至工作、生活的各類場景。直播中的主體,也從職業玩家、才藝達人這樣的技術群體下沉延伸,直至每一個願意嘗試的人。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看似越來越寬泛,近乎無差別的擴張並沒有如同期望中那樣第一時間覆蓋到一些別具生態的領域,比如圍棋。
  • 鍾培生:我要在遊戲世界裡遙遙領先丨觸樂獨家
    「他做事很理性,很有邏輯性。」「他有目標,很有志向,而且執行力很強。」「他很高調,有時候給人感覺很囂張。」「他是個冷血的人。」「他做的這件事沒有法律問題,有道德問題。」在視頻中,他打開爐石的卡牌收藏,一頁一頁的向全世界玩家展示所有金卡。每張金卡在停留的短暫時間內會閃出一層與眾不同的銀光。翻完全部金卡,他打開個人信息欄,用滑鼠在ID「鍾培生」下劃了一下,成為全球全職業金卡第一人。「我接觸爐石的時間很早,從美國封測期間就開始玩了,那時候封測的帳號沒辦法購買卡包。」鍾培生已經忘記當時開了多少包,估計在2000包以內。
  • 中秋假期,我就想安安靜靜地抽抽卡,開開包丨觸樂
    此一概念最早源自美國,約於1920年起開始。剛開始是放在雜貨鋪門口,給小朋友投著好玩的,裡面多是口香糖、零食,或是一些小玩具,外面並沒有塑膠蛋殼包裝。後來這種販賣方式傳到日本,遂在日本發揚光大,成了世界上扭蛋最大的供應商。一個轉蛋的典型內容是一個可以打開成兩半的塑膠蛋殼,在裡面裝有玩具和說明書。因為日本遊戲的原因,我很長時間以為Gacha機制最早來自日本,沒想到真正的起源是美帝。
  • 圍棋大師聶衛平、古力走進人和街小學 鼓勵學生傳承好圍棋文化
    10月22日,中國著名圍棋職業棋手、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聶衛平,中國圍棋職業九段棋手、世界圍棋「八冠王」古力來到天地人和街小學,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與圍棋的那些事,並鼓勵學生要用心學圍棋,快樂下圍棋,努力將中國的圍棋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圍棋的樂趣和魅力。
  • 外國氪金少年的自白:「我今年19歲,對賭博上癮了」丨觸樂
    Kensgold要求我們不要透露他的真實姓名,通過銀行對帳單和收據的截圖,他證明自己在過去三年確實在《反恐精英:全球攻勢》《神之浩劫》和《霍比特人:中土王國》幾款遊戲裡花了13500美元。通過發布公開信,他懇求設計和銷售遊戲的人們關注內購對那些容易受到傷害的人的影響。Kensgold覺得他也屬於那一類人群。
  • 走進《天龍八部手遊》的世界丨觸樂
    對於這些玩家而言,最早一代的《天龍八部》端遊是他們在網絡上的社交方式,他們在遊戲裡認識各種各樣的朋友,並結下深厚的友誼。這份友誼當然與《天龍八部》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哪怕如今人們有了大量的陌生人社交途徑,這些老玩家們依然成為了《天龍八部手遊》的忠實用戶。
  • 由「死線」想到的丨觸樂夜話
    我們聊了很多,大多數我都寫進了文章裡,還有一些沒法寫,或者來不及寫進去的——比如她曾經很確定地和我說,「我們俄羅斯人不養熊」,但幾天後她就發給我一個Tumblr地址,內容是一個俄羅斯妹子像玩貓一樣玩她養的熊,邊玩邊滿懷愛意地念叨著「我的小寶貝」……這個視頻對我和戴琳造成了同樣大的震撼。
  • 在《Ingress》裡打開另一張北京地圖丨觸樂
    這個AR遊戲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將這個世界和玩家的生活聯繫到了一起。據我觀察,我們北京人有個特點,只要面前擺上一張地圖,甭管是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還是艾澤拉斯地圖,一個真正的北京人都能沉浸在地圖的世界裡比比劃劃、指點江山,陶醉上個把小時是很正常的事情。《Ingress》某種意義上把北京人的這種情懷變成了現實。
  • 《率土之濱》裡的玩家史官丨觸樂
    在《率土之濱》中,世界被分成了225萬個格子,每個格子都包含一定數量的資源。玩家最初出生時,武將、士兵、可掌握的資源數量都很有限,前期想要尋求發展便要與周圍地塊的其他玩家進行斡旋,正所謂「規則對我有利,就講規則;規則對我不利,就講道義;道義也講不過,就只能開打了。」
  • 圍棋AI改變了圍棋,大橋拓文的圍棋革命——那些圍棋鬥士們4
    研究會的主要人物,今年36歲的大橋拓文六段,在職業棋手還沒接觸AI的10多年前就感受到了其可能性,並且和開發者們一同進行研究。但是此後讓他重新振作起來,正是因為中國IT企業騰訊等團隊開啟的各國圍棋AI爭霸戰。對圍棋AI有深刻造詣的大橋拓文就此各奔東西,不誇張地說,只要有國產AI項目,在背後都會看到大橋拓文的身影。大橋拓文接觸AI的契機是在2010年,當時在用只有常規棋盤1/4的九路盤時,被一個法國的圍棋軟體所擊敗。
  • 圍棋影視推薦⑨丨電影《神之一手》
    《神之一手》講述的是被圍棋欺詐團騙走一切的男人重新復仇的故事,是一部關於圍棋的動作驚悚片。鄭雨盛飾演圍棋選手「泰植」一角,誓要向毀掉自己人生的騙子們復仇,渴望從低谷重返巔峰。安聖基飾演的「主教」雖然是盲人,但卻是下手慎重的圍棋高手。 金仁權則飾演頗有才氣,在圍棋界玩心很大的圍棋選手。
  • 趣讀丨圍棋的英文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
    實際上,圍棋的英譯名Go譯自日語在日語中圍棋叫「囲碁」或者「碁」(在中文裡面,碁讀qí時,表棋的異體字)讀作「いご」(igo)或者「ご」(go)英語正是譯自日語中的讀音「ご」從「圍棋」到「ご」再到「Go」圍棋在西方的傳播與日本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世界冠軍常昊:我是上海人,上海圍棋氛圍的「好」由來已久
    近代之後,上海受到了中西方多種文化的薰陶,使得上海非常有文化氣息,或者說有圍棋氣息。1983年1月,6歲多的我接觸了圍棋,一看到黑白子就覺得喜歡。當時我的啟蒙教練是邱百瑞老師。8歲我就在上海集訓,越過了少體校。1986年到國家隊訓練後,我參加了一些少年比賽,也獲得了不少世界冠軍。
  • 圍棋世界冠軍柯潔被清華免試錄取,專業是...網友:是清華賺了!
    @十堰新資訊:一件事做到了頂級,什麼名譽都不為過@越下青塵:這智商就算不下棋,讀書也是世界名校的料有網友發現,在公示名單裡,柯潔的獲獎獎項是空白,被調侃:是因為太多了寫不下嘛?看看柯潔的個人履歷,這麼說真沒毛病柯潔於2003年正式開始學棋,2004年首次參加圍棋比賽,2008年入段成為職業棋手,2013年開始擔任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主將。
  • 圍棋國手李喆遭受網絡暴力,退出微博
    昨天晚上,圍棋國手李喆宣布,因為不堪網絡暴力暫時退出微博。此事在社交媒體引發了不小的討論。很巧的是,前兩天我剛在風聞社區看到一個講女權的帖子,有網友將他當成了理性表達的樣本。還有圍棋圈內的觀友為讀者科普了一下,李喆是圍棋國手中的特例,少有的高學歷,「本身就是武大的子弟,是正經去北大哲學系學書的。」
  • 圍棋國手李喆遭受網絡暴力,退出微博
    他在微博中表示,自己從為李世石辯護說他不可能下假棋開始到現在,一直會在網絡上受到言語攻擊,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公眾號等其他網絡平臺。最讓他心灰意冷的,是在做「圍棋沙龍」等圍棋推廣的時候(2016年)。李喆認為,那時因為人機大戰的出現,是向大眾介紹圍棋內在魅力的最佳時機。當時,他的文章確實讓許多網友加入到了學習圍棋或是欣賞圍棋的行列。
  • 擊敗了李世石九段的圍棋人工智慧「AlphaGo」究竟是什麼?
    你可以將 AlphaGo 理解為《超驗駭客》(Transcendence) 裡約翰尼·德普飾演的人工智慧,而它所控制的超級計算機,就像影片裡被人工智慧心控的人類一樣,共同為一種蜂群思維 (Hive Mind) 服務。
  • 《西部世界》和黑帽子玩家:明明有波瀾壯闊的史詩旅程等著你,為什麼你會先殺一隻雞?丨觸樂
    我覺得甚至不必動用玩家自身的道德水平如何這種高層次的動機分析,只是因為這個遊戲能這麼做而已。也就是說,遊戲的自由度允許玩家嘗試此種行動,僅此而已。這個問題放在自由度較低的遊戲裡同樣成立,「為什麼《SWAT》裡的警察不殺雞,《彩虹六號》裡的警察也不殺雞,而《反恐精英》中,馬上就要面對窮兇極惡的恐怖份子的警察就會選擇先殺一隻雞?」
  • 修改「精靈寶可夢」:那些「魔法師」變出來了皮卡丘丨觸樂
    在有意與無意之下,「魔法」寶可夢被交換傳播,並且還繁殖後代,早已遍布遊戲世界。可以說,自從有了Wi-Fi聯機,只要你把任何一代的系列正作玩到一定深度,便一定會接觸到「魔法」寶可夢。魔法與原生混合,構成了寶可夢世界的奇特生態。
  • 那些有故事的DOTA職業選手外號:國外篇丨觸樂
    經過多年的發展,《DOTA2》已成為一款世界頂級電競遊戲,由其衍生的Ti賽事在每年夏天都以極高的獎金刷新著世界紀錄。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DOTA2》的江湖中行走,名頭、諢號一個都不能少。縱觀《DOTA2》職業選手,多個外號加身的現象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