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明月作品《明朝那些事兒》,揭秘:為何好人宦官是一樣的結局

2020-12-23 瑪嗒嗒

于謙死了,那麼朝廷剩下的又都是什麼人呢?

孔老夫子說過:「小人們湊在一起,看似其樂融融,但一定少不了窩裡鬥。」

1、徐有貞的沒落

徐有貞怎麼也是一位讀書人,他怎麼看另外兩個同黨就不舒服。一個是石亨,一個是曹吉祥,這兩個人的素質實在是有限。不僅什麼都不幹活,還整天提拔一些亂七八糟的人來當官,完全不成體統。

徐有貞看到這些人的素質,決定不再和他們同流合汙。

後面徐有貞也是真的做到了,即使走在對面,也不和他倆打招呼,昂著頭就走了。

這下好了,石亨和曹吉祥看到徐有貞在故意擺架子,裝清高。

於是這兩個人又開始一起合計徐有貞了。

石亨就開始鼓動嚴官上傳徐有貞的黑歷史,加上曹吉祥膳房點火,徐有貞終於被這倆人給絆倒了。

堂堂的內閣首輔徐有貞被貶為廣東的扶貧幹部,後來徐有貞又被半路抓了回來,判了死刑。

這個時候,離徐有貞封為內閣才過去四個月。

或許是徐有貞命不該絕,這天又下起了大暴雨。

有人一看,這個天氣殺人不吉利。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於是徐有貞又被判去雲南當兵,四年後,失魂落魄的徐有貞回了老家,在家鄉父老的罵聲中苟且活了十幾年。

最後在人們的鄙視和謾罵中死去。

真是應了那句話:風水輪流轉,明年到你家。

徐有貞走了,現在只剩下石亨和曹吉祥了。

2、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石亨

一個是下面挨過刀子,一個是只會揮刀子,這兩人都有一個特點:都沒啥腦子。

石亨曾經帶著兩個人去找朱祁鎮,讓皇帝給他們封官。

皇帝看了很不高興,石亨還說,皇帝你今天趕緊把這件事給辦了吧。

你說石亨是不是活多了?

就算朱祁鎮脾氣再好,你也不能命令皇帝啊。

在石亨看來,朱祁鎮不過是個任他擺布的老實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敢如此專橫跋扈,現在他已經羽翼豐滿,更沒什麼好怕的。

果不其然,石亨被丟入了監獄。

一個月後,石亨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3、曹吉祥的雄心壯志

另一個就剩下曹吉祥了。歷史上告訴我們,如果你想活命久一點,必須要懂得低調。

當年朱元璋的開國大將,為何只有湯河活到了最後?

就是因為他十分懂得朱元璋的脾氣,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懂得低調,不惹事。

可是曹吉祥呢,真是不作不死。他有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當皇帝。

一個太監曹吉祥想要當皇帝?!

曹吉祥有個養子叫曹欽,他和曹吉祥一樣,有著遠大的理想。

為此,他私下找到自己的門客馮益,問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

「自古以來,有宦官子弟當皇帝的嗎?」馮益心知不妙,但畢竟自己在人家裡混飯吃,便順口答了一句:「曹操。」

這個答案不能算對,因為曹操先生是死後才被追認為皇帝的。

其次,估計馮益也沒有想到,為了這句話,他賠上了自己的老命。

找到了理論依據的曹欽大喜過望,他立刻在曹操的光輝形象指引下,大張旗鼓地幹了起來。

他們制定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計劃,簡單到只有一句話:

曹欽帶兵殺進宮,曹吉祥在內接應,殺掉朱祁鎮,自己當皇帝。

怎麼感覺像過家家樣,想得如此簡單,真是太幼稚了。

裡應外合,完美。

曹欽還特意求了一個良辰吉日,選定了七月庚子日。 曹欽設下宴席,拉起了一幫蒙古兵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快哉。

然而就在他們得意忘形的時候,有人把曹欽的計劃一位意識地洩露了。

所以等到曹欽的叛軍帶著酒味到了宮門外的時候,做內應的曹吉祥早已被抓。

接著曹吉祥被處死,曹家上下滿門抄斬。

END.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當年明月寫了《明朝那些事兒》就沒有寫其它朝代的書,江郎才...
    2006年,當年明月開始創作《明朝那些事兒》,天下霸唱開始創作《鬼吹燈》,南派三叔開始創作《盜墓筆記》……在這一年前後,以及接下來的很多年裡,不同的寫作領域,相繼出現了許多開拓型寫手,比如寫懸疑小說的蔡駿,從純文學領域「跨界」官場小說並作品大賣的王躍文等等,他們都成為該創作領域的翹楚級人物。
  • 《明朝那些事兒》後再無作品,當年明月真江郎才盡了?現況如何?
    而我自己觀感,中國網際網路橫行霸佔文化市場近20年來,當年明月,這位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小城的傢伙,曾經的底層小公務員,在這個寫手群體中,是其中最重量級的人物。他的《明朝那些事兒》,論創作實績,甚至可稱唯一,簡直跟壯觀的孤塔一般在網絡孤立。後來,民間湧噴出巨多的歷史題材寫手,可咖來咖去,無非自媒自炫自譽自伐自嗨。
  • 《明朝那些事兒》:3000萬人因為這本書愛上了明朝,愛上了歷史
    《三十而已》中的鐘小芹因為熱愛寫作,最後高價賣出作品版權,命運大反轉。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的故事恐怕只存在電視劇中了。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當年明月就因為寫作獲得版稅4100萬。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對,他就是曾掀起一股明史熱,《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
  • 明朝宦官那些事兒
    在當今探討歷朝歷代的宦官亂政時,不少朋友會提出這麼一個觀點,那就是明朝宦官亂政極為嚴重。可事實卻是,被公認為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東漢、唐朝和明朝中,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爭權,皇帝變成了兩家之間爭奪的傀儡,唐朝末年宦官甚至掌控了皇帝的廢立,而明朝宦官大權在握的現象卻是由皇帝許可的。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權才是最重要的,而也只有明朝的宦官專政沒有威脅到皇權。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書名:《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類別:歷史書主角:明朝十七帝、各類官員、小人物等主要內容:主要講述的是從《明朝那些事兒》在我的書單中屬於可看可不看的書,於是便沒有去買實體書,最近因為朋友那剛好有一套閒置,便借來翻閱,一看便停不下來了,確實是一本好書。
  • 一部書,為作者賺了4000萬,《明朝那些事兒》為何成絕響?
    2006年,天涯論壇上,「當年明月」開始日更《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原名石悅,一個二十多歲的憨厚小夥子。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年輕人,能把明史寫得石破天驚。也造就了天涯史上最牛的神貼,每天上百萬人追更。現在想來,那是天涯的高光時刻。
  • 《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用5句經典語錄,說盡人性複雜與黑暗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的著作,在09年連載完畢,不久便開始暢銷,至今已有10多年,他獨特的寫作技巧,讓《明朝那些事兒》快速圈粉,掀起了一股全民讀史的熱潮,幾乎人人都在讀這本書。我原來是一個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覺得課本上的歷史內容太枯燥乏味,沒什麼意思,直到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才發現,不是歷史的問題。《明朝那些事兒》在歷史的厚重感中融入了幽默感,在開心的同時又會對其中的歷史事件產生深思,能體會到許許多多人生的道理,以及對人性的洞悉。
  •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
    《明朝那些事兒》在很多熱愛歷史的粉絲心中,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他們都覺得讀了這套書才知道,歷史中的那些人物並不是死板無情,他們有著自己鮮活的人生,有著自己的愛恨情仇。不過大家都知道《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但是對這套書的作者卻不是那麼的熟悉。這套書的作者叫當年明月,只是一個小地方的海關公務員。
  • 《明朝那些事兒》拔高一人貶低一人,一個是帝師,一個被傳首九邊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天下,至今暢銷不衰。不過,其中也有不少錯漏之處。比如書中把孫承宗說成是唯一一個能拯救明朝的人,過度吹捧孫承宗,貶低熊廷弼,就是誇大其詞了。不可否認帝師孫承宗德高望重,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接手遼東,穩定了頹勢,功績確實值得稱道,但同時也該看到,孫承宗並沒有恢復遼東的能力。
  • 《明朝那些事兒》3年斬獲4100萬,領導曾評價石悅:能力很一般
    當年明月在體制內幹基層時,領導曾這樣評價他,「能力很一般」。寫出《明朝那些事兒》後,當年明月很快就被重用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明朝那些事兒》累計銷量突破千萬冊,一舉登頂中國歷史類圖書銷量榜首,當年明月本人用三年多時間,斬獲版稅4100萬元,轟動文壇。 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原本只是一名體制內基層小職員。
  •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節選)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 年)到來了,這一年剛開始
  • 《明朝那些事》為何結於1644?也許是因為當年明月致敬這位大師
    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很多讀者對該書愛不釋手,也對作者當年明月崇拜有加,作為一名花費十五年時間,逐字逐句讀完《明實錄》的作家,當年明月確實當得起這樣的讚譽,然而很多朋友都有一個疑問,對於明史造詣如此之深的明月,為何只寫到1644年崇禎上吊,此後40年,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國號,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南明,這一段歷史為什麼不寫呢?
  • 《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一般情況下提到明朝,大家常想到的是奇葩皇帝宦官當權,作為一個常誤解的朝代,我不禁替老朱就委屈,在大明276年的歷史中,驅除蒙古恢復中華,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打敗了號稱史上最強的日本,使其300年不敢再向外擴張,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的王朝恢復了漢族的榮耀。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在這種變化中,明朝宦官首當其衝,他們做事的一些邏輯方式,其實蘊涵著現代文明的曙光,但這種苗頭剛剛起來,就被士大夫階層給無情地壓了下去。本文就來談一談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還有宦官的做事方式是如何暗含現代文明的曙光的。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關於明朝的藩王們有很多故事,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明朝有八個藩王做了皇帝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因為多種原因沒了繼承人,就會找他們血緣親近的人即位。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前後有九個藩王做了皇帝。第一個就是朱老四朱棣,他本是老朱封的燕亡,由於建文帝削藩步步緊逼,他發兵「靖難」,將建文帝趕下了皇位,成為明朝第一位由藩王入繼大統的皇帝。第二個是景泰帝,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的讒言,造成了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一時大明沒了皇帝,於是在眾臣子擁戴下,朱祁鈺登上了皇帝位,這就是明代宗。
  • 4月份看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最近這段時間工作比較忙,也沒時間寫文章, 整個四月份就看了一本書,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感觸頗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當年明月。本書幽默風趣、通俗易懂。主要寫了明朝276年(1368-1644),從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到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 。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講述了整個明朝的皇帝、明朝的大臣、明朝的政治經濟故事。這本書多年蟬聯多個網站第一名,無論是歷史愛好者,還是普通讀者都值得推薦 。
  • 《明朝那些事》大火後,作者再無新作,放棄「副業」專心工作
    《明朝那些事》大火後,作者再無新作,放棄「副業」專心工作說起《明朝那些事》,很多人都讚嘆不絕!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愛和歡迎,長期佔據暢銷榜榜首,三年出版費高達4000萬。
  • 朱元璋明令禁止宦官專政,為何明朝還是出現王振、魏忠賢這樣宦官
    歷史上我們對於宦官的評價大多趨於負面,在歷史影視劇中,常常把宦官刻畫成異類,比如在《新龍門客棧》當中,宦官說話總是陰陽怪氣的,而且他們聚在一起不是殘害忠良,就是貪贓枉法。我們需要拋開道德的角度,重新審視下明朝的這些宦官。宦官是除了文官和武將之外,是第三種國家的治理方式,他們擔負起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各項的職能。
  • 如果你對明朝歷史有興趣,那你應該了解一下明史泰鬥吳晗的這本書
    袁崇煥是明朝爭議極大的人物。一方面,他力拒後金於寧錦防線;另一方面,他又擅殺了皮島主帥毛文龍。最後,他被崇禎下旨凌遲處死,家人流徙三千裡,結局相當悽慘。歷來對袁崇煥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要說明史學者,吳晗先生絕對是學界泰鬥,他是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代表作品就是《朱元璋傳》《明史簡述》。吳晗在清華求學時就開始治明史,並受到老師胡適的指導。
  • 《明朝那些事兒》⑨ | 「別放棄,你要的,時間會給你」
    文 | 《明朝那些事兒》 · 主播 | 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