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送上辛棄疾這首千古名作,每10年讀一次,今年讀懂最後一句

2020-12-23 美詩美文

元宵,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往年的元宵節,咱們賞著眼花繚亂的花燈,猜著「考死人不償命」的燈謎,然後和北方的朋友爭論著咱們吃的到底是元宵還是湯圓。今年的元宵節,似乎少了些熱鬧,但我們對未來的美好希望沒有變,這點豁達我們還是要有的,畢竟這是老祖宗們教我們的。

1000多年前,盧照鄰正遇人生低谷,但這又如何,他照樣寫下了《十五夜觀燈》,他說:「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800多年前的元宵節,李清照一人漂泊在外,寫下了《永遇樂·落日熔金》,滿滿的傷情,但這又如何?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千古才女完成了平生最牛的十幾首詞作,青史留名。500多年前,唐伯虎窮困潦倒,卻進入了畫作創作的巔峰,他在元宵節感嘆:「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才是元宵節咱們該有的精神氣兒!在這個或許月亮不會圓的日子,筆者為大家送上這首辛棄疾的千古名作,詞名《青玉案·元夕》。這首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年少時卻並沒有讀懂它。但卻因為詞句太美,每10年都要拿出來讀一次,直到今年這般光景下才讀懂了最後一句。本期讓我們好好地品一品: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年少時讀這首詩,總覺得它是寫愛情,畢竟詞人眾裡尋他千百度,最後才在「燈火闌珊處」找到了對方,確實像極了一出絕美的偶像劇。但若這樣看,則小看了辛棄疾,因為其實這首詞其實寫盡了他平生的愛與恨!

他愛的是什麼?是這繁華的人間。千樹繁華在東風中飄揚,煙火紛紛如雨而下;滿路馬車帶著芳香,簫聲陣陣,金樽美酒下,舞燈的人們一夜歡笑。好一幅元宵夜景圖,辛棄疾只用寥寥幾句就將我們帶入了一場再熱鬧不過的燈市中。然而這個時候,他在幹什麼呢?

他在尋覓。詞的下片開篇就描寫了幾位與自己擦肩而過的佳人,她們頭帶著華麗的飾物,她們笑臉盈盈,但這都不是辛棄疾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那個夢中的「他」。不用「伊」字,說明這並非講的是一個女性,事實上早已與才女範如玉成婚的他,並不是一個多情的男子,他要找的是年少時的自己而已。

辛棄疾的一生都做著一個美夢,那個夢裡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有鐵馬冰河,有沙場秋點兵,然而南宋貪圖享樂的高官們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夢中那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少年,離他越來越遠,這是辛棄疾的恨!在這首詞中,他不願意放棄,他尋尋覓覓,誓要找回曾經的自己,誓要再和命運搏一回。所以一首看似只是婉約情詞的作品,其實寫盡了辛棄疾平生豪情。

寫完這首詞後,35歲的辛棄疾做了很多努力,雖然結果並不如人意,但他努力過,倔強過,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精神內核。人生短短數十年,成也罷、敗也罷,咱們努力過就無悔。2020年的元宵節,或許不會太熱鬧,但願這首詞能給您一些力量!

相關焦點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被貶黃州,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最後一句飽含哲理由於「烏臺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最終死裡逃生,被貶到了黃州。到了黃州後,他並沒有選擇自暴自棄,相反,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參悟自己的內心上。經過一番的自我修行後,他終於大徹大悟,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蘇軾寫首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睡不著寫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說到宋代文人,我們不得不提到蘇軾和辛棄疾。他們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後人稱之為「蘇辛」。他們的作品幾乎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雖然蘇軾和辛棄疾的年齡相差近百年,但後人經常比較他們的作品。許多人認為辛棄疾的文學造詣低於蘇軾,認為蘇軾出身書香門第,精通詩詞散文書法。
  • 65歲的辛棄疾回首往事,寫下平生得意之作,最後一句振聾發聵
    古代的才子大部分都集中在南方,北方是很少有才子,掰著指頭都能夠數出來,只有辛棄疾最為突出,算得上是北方才子中的佼佼者,總算是為北方贏回了一些面子。我們南方才子多,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地理因素,富庶之地,歷來有讀書的傳統,這也就造就了南方出才子,還有就是出美人。
  • 辛棄疾很「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留取丹心照汗青";黃巢一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千古流傳……然而在我心中,這些都不比不上"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讀了就知道有多牛。《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曲牌的基調一向是婉約,悽怨的。
  •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
    被大才子楊慎譽為"稼軒詞中第一",辛棄疾的這首詞妙在何處?宋代大詞人辛棄疾,人盡皆知的愛國者,歷史上的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管是武將或者文官,辛棄疾都有著傑出的表現。而在稼軒詞中,用典最為出神入化和經典作品之一,無疑便有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無論是用典數量還是質量,都臻於一流,可以說是辛棄疾用典語言藝術的代表之作。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辛棄疾很悲憤的一首詞,寫盡壯志難酬的無奈,最後一句成千古經典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配圖來源於《墨魂》截屏,侵刪)辛棄疾有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非常非常有名,幾乎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是他寫給陳同甫的詞。今天要介紹的,也是辛棄疾與陳同甫酬和的詞作,最後一句"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 晚年的辛棄疾掉牙被嘲笑,為此寫了首千古趣詞調侃,看一次笑一次
    孩子們不要笑我這牙齒像狗洞,這洞可以供你們耍著玩呀!這首詞寫於稼軒六十歲之後,所以其齒落並非是被某人某事或者某朝廷笑掉的,而是由於自然脫落。假如他能像當初一樣喊出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麼我們必定悲從中來,感慨於這位硬漢的英雄末路。可是辛棄疾卻始終秉持初心,不賣老,不賣慘,就是用文字打動你!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錯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康震皺眉,觀眾質疑
    但在看節目的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了現代人對詩詞理解上的不足。不只是選手們經常會犯低級錯誤,就連導師和主持人都經常會理解錯詩句。當然這不能怪他們,因為浩瀚詩海,要把每一句詩詞都理解透,實在是太難了。不過筆者始終認為,對於一些千古名句,特別是入選課本中的名句,確實不該錯。比如第5季的主持人龍洋,就理解錯了一句不該錯的詩。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辛棄疾最柔情的《滿江紅》: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嫵媚不輸李清照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詞中一句"花也杯中,月也杯中",美得令人心醉,柔情起來絕不輸柳永李清照。而這首詞實際上也是辛棄疾借題發揮,明詠中秋賞月,實為憂國之思,寄恨之作。辛棄疾一改往日詞風,不再高調張狂慷慨悲壯,而是含蓄婉轉著重情感,這首婉媚風格的詞構思精妙,言語簡練精緻,讀起來音韻諧美。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詞牌名,與唐詩並稱雙絕。兩宋時期,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風格流派交相輝映,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不斷豐富著宋詞的形式、風格和內容,成就了宋詞之美。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能確定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多首,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僅有這幾千字,字數和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有人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比蘇軾、辛棄疾牛。不管這個說法對不對,筆者始終認為有些詞,蘇軾、辛棄疾、柳永都是寫不出來的,因為他們體會不到李煜內心這別樣的愁苦。不信?
  • 夜歸的蘇軾詩興大發,寫下千古名作,朋友卻說:千萬別讓人看見
    元豐7年(公元1084年),蘇軾在一次來到泗州,據說,蘇軾一生曾經先後十次路過泗州,每一次,泗州的美景都讓蘇軾戀戀不捨,這一次也不例外。望長橋上,燈火亂,使君還。這又是蘇軾一首豪邁灑脫的千古佳作,「北望平川,野水荒灣」,開篇就大氣磅礴,視野開闊,一望無邊的平川,白茫茫的河灣,讓人心中的豪氣情不自禁的迸發出來。「共尋春,飛步孱顏」,「孱顏」,在這裡代指高俊的山嶺。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蘇軾被一貶再貶,最後去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辛棄疾罷官賦閒了半生,臨死前仍喊著「殺賊」。蘇軾在被貶黃州的第二個中秋節,身處異鄉把盞賞月之時,北望遙遠的汴京,想起自己在朝堂中屢次遭受污衊與排擠,頓時孤寂與愁緒湧上心頭。
  • 蘇軾歷經生死,醒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詩詞講究虛實結合,這首詞正是如此。在這裡,蘇軾既寫了快哉亭之所見,又寫了平山堂之所憶。
  • 關於落日的詩篇,這9首實在美出了天際,每一首均有千古名句
    千百年來,影響了多少人對於落日的感情。2.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水邊落日的絕美景象,被白居易的這首詩淋漓盡致的描繪了出來。妙在整篇都是佳句,後兩句的傳唱程度,也不亞於前兩句。3.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這一句句,一字字何不是千古流傳呢?然而,這些詩詞雖然氣勢恢宏,但似乎與「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相比還是差一點火候的。為何這樣說呢?辛棄疾有一句詞名曰《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其中的一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只有10個字,卻被後世譽為千古絕調!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原因是唐莊宗創作的詞最後的句子是「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於是拿過來把它作為詞牌名。表面看是寫生活趣事:在泗州的公共浴池裡遇到了一個擦背特別用力的人,把他的身體弄痛了,他就戲言地表達了不滿,而且還講了理由。但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就可以知道在深層表達上,詩人隱含了自己受到了嚴重的不公平待遇。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只好去到江西的上饒隱居,在那段時間寫下了很多的優秀的詞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愛國之情,還有當時內心的苦悶;其中這首《西江月·遣興》寫得最感人,每一句都戳中淚點。《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