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化馬橋修復通車
公路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每日甘肅網12月21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20日,隴南暴洪災害公路水毀修復工程中的首座橋梁——化馬橋修復通車,標誌著隴南境內受災最嚴重的國道212線全線貫通,公路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8月10日至11日,隴南宕昌縣突降暴雨,12小時降雨量達到了11毫米,超過了歷史最大值,岷江水位暴漲。8月11日14時50分,國道212線K370+455宕昌縣兩河口鎮化馬橋3#橋臺及引道被衝毀,交通中斷,影響了周邊群眾安全出行。
災情發生後,隴南公路局一邊搶險搶通,一邊對公路水毀修復進行規劃設計,將影響群眾安全出行的化馬橋修復重建列入一期工程。經過各方專家反覆論證,確定化馬橋的修複方案採用鋼工字梁+混凝土結構,橋梁跨徑總長也由原來的60米增加到了70米,增加了行洪斷面,減少了洪水對橋梁的危害。此項工藝的應用縮短了近兩個月的工期,也填補了隴南鋼結構橋梁應用方面的空白。
化馬橋修復工程於9月23日獲省交通運輸廳批覆,9月30日完成施工和監理採購,由隴南通途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承建,10月1日開工建設,12月20日建成通車。
據了解,國道212線經過甘肅、四川、重慶、貴州和廣西5個省份,是連接西南與西北的重要大通道,也是交通大動脈,國道212線隴南境內水毀路段全線貫通也為即將到來的年底人流、物流出行高峰提供了交通保障。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