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師傅靈活用工APP: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新增14個城市。至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市(區)已擴至49個(試點城市名單見文末)。那麼,長期護理保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養老能靠它嗎?
長期護理保險定義
長期護理保險,是指對個體由於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療養院治病醫療由專人陪護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支付的保險。屬於健康保險範疇。
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於2016年開始試點,以長期處於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所需費用。
今後養老能靠它嗎?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萬。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正在面臨巨大的養老負擔。
老人難以獨自生活、家人奔波照料、經濟負擔加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了不少家庭面臨的難題。面對這樣的困境,一項新的社會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出現了。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宗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一項新的社會保險制度,它是通過大家共同繳費的方式籌集資金,為那些失能人員的生活照料以及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費用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它的目的在於化解失能人員家庭護理費用負擔。
舉個例子:在此前的試點城市中,上海的陳阿婆就已經用上了長期護理保險。陳阿婆今年89歲了,患有帕金森、生活不能自理。每周有5天護理員都會到家裡為她提供一小時的專業照護服務。根據政策,通過評估的老人,根據失能程度等級不同每周可獲得3到7小時的服務。陳阿婆每周5小時的上門醫療照護,費用65元1小時,自己只需掏6.5元,其餘90%由長護險基金支付。2019年,在上海,這項服務已惠及像陳阿婆這樣的失能老人近50萬人。
國家醫療保障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8854萬人,享受待遇人數42.6萬,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不足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而長期護理保險正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制度安排,我們也期待著,這個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保險制度能夠日益完善、讓更多人切實受益。
長期護理險有哪些待遇?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經過評估和資格認定,符合規定的失能人員,按當地政策享受長護險基本生活照料待遇、醫療護理待遇。
以廣州為例,申請條件為:參保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已達或預期將達六個月以上、病情基本穩定的,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量表評定不高於60分(含60分)的,可申請長期護理需求鑑定評估(以下簡稱長護評估)。
不予受理或不予長護評估的情形包括:
1.患有急需治療的各種危重疾病,病情不穩定的;
2.患有重度精神類疾病的;
3.距上次不通過長護評估結果作出之日起不足半年,且參保人員病情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無明顯變化的。
待遇支付及標準: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項目分為基本生活照料服務和醫療護理服務兩大類別,具體項目按《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基本生活照料服務項目》《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醫療護理服務項目》執行。
基本生活照料費用及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不設起付線,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以下規定支付:
1.入住長護定點機構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的(以下簡稱機構護理),按75%的比例支付;居家建床接受長護定點機構服務的(以下簡稱居家護理),按90%的比例支付。
2.對基本生活照料費用按相應的支付比例支付,納入支付範圍的費用限額標準為:機構護理不高於每人每天120元(包括床位費,不高於每人每天35元),居家護理不高於每人每天115元。
3.對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按項目及相應支付比例支付,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為每人每月1000元。
附:
圖片來源:國家醫保局
· END ·
本文央視財經,部分內容有刪改,如有侵權聯繫刪除。靈活用工,用證師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