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了!它能享受哪些待遇?了解一下

2020-12-23 證師傅

證師傅靈活用工APP: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新增14個城市。至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市(區)已擴至49個(試點城市名單見文末)。那麼,長期護理保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養老能靠它嗎?

長期護理保險定義

長期護理保險,是指對個體由於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療養院治病醫療由專人陪護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支付的保險。屬於健康保險範疇。

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於2016年開始試點,以長期處於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所需費用。

今後養老能靠它嗎?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萬。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正在面臨巨大的養老負擔。

老人難以獨自生活、家人奔波照料、經濟負擔加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了不少家庭面臨的難題。面對這樣的困境,一項新的社會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出現了。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宗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一項新的社會保險制度,它是通過大家共同繳費的方式籌集資金,為那些失能人員的生活照料以及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費用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它的目的在於化解失能人員家庭護理費用負擔。

舉個例子:在此前的試點城市中,上海的陳阿婆就已經用上了長期護理保險。陳阿婆今年89歲了,患有帕金森、生活不能自理。每周有5天護理員都會到家裡為她提供一小時的專業照護服務。根據政策,通過評估的老人,根據失能程度等級不同每周可獲得3到7小時的服務。陳阿婆每周5小時的上門醫療照護,費用65元1小時,自己只需掏6.5元,其餘90%由長護險基金支付。2019年,在上海,這項服務已惠及像陳阿婆這樣的失能老人近50萬人。

國家醫療保障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8854萬人,享受待遇人數42.6萬,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不足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而長期護理保險正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制度安排,我們也期待著,這個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保險制度能夠日益完善、讓更多人切實受益。

長期護理險有哪些待遇?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經過評估和資格認定,符合規定的失能人員,按當地政策享受長護險基本生活照料待遇醫療護理待遇

以廣州為例申請條件為:參保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已達或預期將達六個月以上、病情基本穩定的,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量表評定不高於60分(含60分)的,可申請長期護理需求鑑定評估(以下簡稱長護評估)。

不予受理或不予長護評估的情形包括:

1.患有急需治療的各種危重疾病,病情不穩定的;

2.患有重度精神類疾病的;

3.距上次不通過長護評估結果作出之日起不足半年,且參保人員病情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無明顯變化的。

待遇支付及標準: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項目分為基本生活照料服務醫療護理服務兩大類別,具體項目按《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基本生活照料服務項目》《廣州市長期護理保險醫療護理服務項目》執行。

基本生活照料費用及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不設起付線,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以下規定支付:

1.入住長護定點機構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的(以下簡稱機構護理),按75%的比例支付;居家建床接受長護定點機構服務的(以下簡稱居家護理),按90%的比例支付

2.對基本生活照料費用按相應的支付比例支付,納入支付範圍的費用限額標準為:機構護理不高於每人每天120元(包括床位費,不高於每人每天35元),居家護理不高於每人每天115元

3.對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按項目及相應支付比例支付,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為每人每月1000元

附:

圖片來源:國家醫保局

· END ·

本文央視財經,部分內容有刪改,如有侵權聯繫刪除。靈活用工,用證師傅APP。

相關焦點

  • 「長護險」知多少?權威解讀來了!
    究竟什麼是長護險?它能提供哪些服務?參保對象有何要求?每年參保費用多少?具體要怎麼申請?……為了解決群眾的困惑與疑慮,近日,記者採訪了泉州醫保局晉江分局相關負責人,為大家全面解讀長護險政策。靈源街道靈水社區的85歲張仙治在接受專業人員陪護。
  • 養老要靠它?社保「第六險」是什麼?
    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社會的需求使得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應運而生。長期護理險於2016年開始試點,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所需費用。據央廣網,經過四年試點,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陣容進一步擴大。
  • 社保「第六險」來了,新增這14個城市試點,能緩解一個大問題
    社保「第六險」來了,新增這14個城市試點,能緩解一個大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7 12:57:20
  • 被俗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護險試點:繡花功夫走過「艱難的路」
    前年,他們成功申請享受到了長護險服務,護理員鄭四喜每天上門,兩年多下來,老人身體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作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所推出的民生舉措,2017年,本市在徐匯、普陀、金山三區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並於2018年在全市範圍試點。
  • 再見了,社保五險!社保第六險要來了,事關你的終身大事
    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我們養老能靠它嗎?
  • 避免「癱瘓母親被活埋」養老悲劇,長護險真的有用嗎?
    近日很多網友在討論社保第六險——長護險。國家已經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不少人都覺得是一個好信號,不僅可以應對老齡化社會,減輕子女負擔,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還能增加就業崗位一舉多得。還是不清楚的人可以來看一下試點城市中,失能老人是如何享受長期護理險的服務的。上海的陳阿婆就已經用上了長期護理保險,她今年89歲了,患有帕金森、生活不能自理。
  • 金牌護士推進護理站全國布局 著眼長護險促進健康老齡化
    長護險擴圍 醫護服務能力提供不足  作為保障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衝老齡化壓力。長期護理險是指對個體由於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療養院治病醫療由專人陪護所產生的費用進行支付的保險。
  • 晉江發揮「長護險」保障功能 機構護理服務方式受青睞
    今年9月,他們通過晉江「長護險」失能評估後,符合「長護險」待遇享受條件。家人在居家護理、機構護理、社區護理三種服務方式中,為他們選擇了機構護理的方式。今年10月,曾煥木和他的老伴一起,從原來的張坑村級養老院搬入青鳥頤居。
  • 廣州升級長期護理險 60歲以上職工參保人享新待遇
    中國人壽駐院代表小張為劉女士介紹稱,楊婆婆住院期間,家人申請選定一家長護機構並達成服務意向,由楊婆婆的主診醫師做出評估,並根據醫生的評估結果確認楊婆婆能享受的待遇情況。  小張對劉女士表示,如果屬於長護險基金支付範圍和支付標準以內的基本生活照料費用及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不設起付標準,由長護險基金按照不同待遇類別及標準進行支付;如果入住養老院,一個月基本生活照料費最多可以報銷2700元,醫療護理費最多可以報銷1000元;如果在家裡享受長護險待遇,一個月基本生活照料費最多可以報銷3105元,醫療護理費最多可以報銷
  • 上海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 至今年6月已服務39.1萬失能老人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上海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數據顯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上海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長護險系列研究報告丨上海長期護理保險研究報告
    《意見》指出,將擴大長護險試點範圍,並對長護險的籌資方式、參保與保障範圍作了規定。《意見》的出臺預示著我國長護險試點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的長護險試點工作起源於2016年。2016年7月,人社部正式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上海、廣州等15個城市相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
  • 青島「長護險」的解答都在這裡
    青島新聞網11月25日訊(記者 李麗濤)長護險是什麼?能報銷多少費用?到底如何申請?今天下午2點,青島市醫療保障事業中心護理保險處副處長(臨時負責人)張秋立通過青島市醫療保障局政務網站「在線問政」欄目,就「長期護理保險」方面的工作為廣大網友解答了相關問題。
  • 「長護險」已逐步恢復日常狀態 日間照料中心服務今年也有望納入
    長護險涉及到千家萬戶的老年人。在疫情防控期間,長護險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目前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長護險如何繼續服務保障好有需要的老年人?上海市醫保局局長夏科家在「2020上海民生訪談」中表示,長護險是「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很好體現,也是上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所推出的民生舉措,無論是在疫情之前還是疫情當中,老百姓都非常關注,今年還將進一步提升服務。 夏科家說,過去幾個月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長護險始終是醫保部門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疫情突如其來長護險是要停止還是要正常維持?
  • 社保轉移只能轉個人的嗎?社保轉移流程及所需材料
    每一位員工轉正之後公司都會為其辦理社保,社保由員工與公司雙方一起繳納的,如果員工離職的話,公司也會斷了其社保,那麼社保轉移只能轉個人部分嗎?社保並不是只能轉移個人部分的。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禹城長護險讓失能老人生活更體面
    近日,禹城市醫療保障局聯合人保財險社保部禹城服務部工作人員在定期長護巡查時,在楊蘭禮老人的家中收到一份沉甸甸的錦旗。9年前,楊蘭禮老人因病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2019年12月,經專家評審,楊蘭禮正式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極大緩解了失能後的「全家失衡」問題。
  • 義烏長護險參保基本覆蓋戶籍人口 至今已惠及4576人
    自從辦理了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護理服務後,陳大爺一家每月能得到1300元左右的生活護理保障,同時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還會提供更換導尿管、壓瘡治療等上門醫療護理服務。這是義烏失能老人因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受惠的真實例子,也是義烏近年來長護險工作的片段之一。
  • 惠民:推行「長護險」 為失能家庭撐起一片天
    「去年11月份,我去政務大廳交養老保險的時候,看見咱長護險這個宣傳單,我諮詢了諮詢人家工作人員,人家給我介紹了介紹,我一看老爺子這個情況很符合,回來和我母親一說,去醫院把資料調出來了以後,交上之後,也沒用我管,人家醫保局的工作人員。來這兒家訪(評估)就把手續辦完了,今年二月份,錢就下來了。」城關派出所小區住戶孫連勇告訴記者。
  • 上海以繡花般功夫將「長護險」推進社區 將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
    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近日舉行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傳出消息:上海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將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據悉,本市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9000人。
  • 失能老人照料難 巨鹿試點長護險(一線探民生)
    據了解,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數量已超過4000萬,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十分迫切。  河北巨鹿縣自2016年8月起,開始試點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通過不斷完善覆蓋縣、鄉、村的醫養結合體系,刺激培育市場化養老服務機構,依託長護險為失能老人搭建了幸福港灣,實現了醫院、養老機構、醫保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