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東部戰區官方微信公眾號(ID:njjqfs)刊發了幾篇軍人家書。從主官開始,部隊官兵人人撰寫,有寫給未出生孩子的,有寫給妻子的,還有寫給父母、女友的……官兵們冷靜地將信稱為「戰前家書」,每半年修改一次,每修改一次,官兵們靈魂就受到一次觸動、軍人使命感就增強一分。
原文如下:
「原諒爸爸,不能看著你上幼兒園,陪著你長大,參加你的婚禮,這是爸爸無法彌補的遺憾,但爸爸是一名軍人,護佑祖國、人民是不可迴避的責任,希望你長大後能夠明白……」
這是機關參謀高賢信寫給女兒特殊的一封信。為何特殊?因為這是上了戰場留給親人的信!
假如明天上戰場,你會留給親人怎樣一封信?
東部戰區王傑部隊為打牢官兵「隨時準備上戰場、隨時準備灑熱血、隨時準備打勝仗」的思想基礎,讓備戰打仗成為軍營最強音,持續開展「假如明天上戰場,留給親人一封信」活動,讓官兵「思想」先期「進入」戰場接受「硝煙」考驗,強化官兵崗位職責和備戰犧牲意識。
「融入戰場環境去思考,飽含家國情懷去撰寫,結合個人實際留遺志……」從主官開始,部隊官兵人人撰寫,有寫給未出生孩子的,有寫給妻子的,還有寫給父母、女友的……官兵們冷靜地將信稱為「戰前家書」,每半年修改一次,每修改一次,官兵們靈魂就受到一次觸動、軍人使命感就增強一分。
在此小東摘錄官兵家書片段,在此呈獻,以饗讀者!
王傑部隊弘揚「兩不怕」精神新聞人物修理分隊三級軍士長馮猛: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要用我的一腔熱血去換取祖國領土完整!我將用我的生命去託付起祖國人民的一方平安,所以趕赴了另一個世界,我的靈魂是永生的。
王傑部隊輕武器射擊和400渡海登島雙料「小能人」裝甲步兵分隊排士官長牛磊: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一定會肩負起軍人神聖使命,守護著這片中華大地,捍衛著這裡的每一寸土地,犯我中華者,必誅之!
敵陣潛伏92小時的「獵人」裝步分隊營士官長楊國軍: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會用我視死如歸的勇敢無畏為你們守護一方和平淨土!女兒,爸爸陪伴在你身邊的時間太少了,現在爸爸更沒法在你身邊守護你,希望你長大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對國家有用的人,同時你要堅強,從今起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
王傑部隊高炮分隊連士官長專業能手李東偉: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決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在血與火的戰場上逢敵亮劍、絕不退縮!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到來,你們就當我去天堂陪伴我的母親了。軍人生來就是為了戰爭而存在。
王傑部隊「學習理論之星」高炮分隊班長魏俊陽: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要用我無比忠誠的赤子之心來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還記得去年回家時,不經意間,發現了你們的頭髮白了許多,臉頰的皺紋也多了,當時我突然明白,我已不再是那個依偎在你們身邊的小孩子了,我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父親母親,現在祖國需要我,我就要挺身而出。
王傑部隊弘揚「兩不怕」精神模範連「王傑班」戰士趙宇: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要用我的鐵血擔當續寫「兩不怕」精神榮光!原諒我又任性了一次,不過你們也曾是軍人,在部隊生活過,相信你們會理解和支持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響應號召,畢竟爸你曾說過王傑傳人樣樣要領先,衝鋒陷陣也要在前列。
官兵健康的「守護神」衛生分隊四級軍士長田家智: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會用對你們的無限思念之情化為奮勇殺敵的動力,等我凱旋而歸一定好好陪在你們身邊!一直以來家裡的重擔都是由你承擔,我一直很愧疚。你愛看電影,自從認識以來我總共陪你看了兩次電影,其中一次還是陪兒子看的動畫片,我虧欠你的太多了,用言語已經無法表達我的歉意,讓我最後說一次……「寶貝老婆,我愛你」。
心謀戰的「好巴郎」裝步分隊班長金龍: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將會第一個衝在前線,浴血奮戰是我的使命所在!軍人的天職就是打仗,當炮火聲響起,槍林彈雨、血肉橫飛,我想我會保護好自己,保護好戰友,無論發生什麼,你們一定要記住:當我穿上軍裝的那一刻,我的生命就不是自己的了。既然當初選擇了軍人,我就不後悔。上戰場就是一種榮耀,為國殺敵更是一種自豪。
王傑部隊「愛軍精武」標兵坦克分隊連士官長賴世軍:
假如明天上戰場,我會義無反顧用我的錚錚鐵骨化作祖國堅強的後盾,來抵擋住破壞和平的子彈!請你們照顧好自己,上了戰場能夠再回來的自古就不多,戰爭是殘酷的,請你們做好最壞的打算。在我奔赴前線的那一刻,我就已經做好了不回來的準備。恕兒子不孝,不能盡反哺之孝。自古忠孝難以兩全,我既然選擇了軍營,就要忠於我們的祖國,忠於我們的人民。
楊國軍
「戰地家書」激蕩英雄氣
●張振東
親愛的媽媽,請你不要把孩兒惦記/不付出代價怎能得到勝利/戰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裡/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再見吧媽媽/孩兒即使在九泉也千聲萬聲呼喚您……」兩年前,習主席在視察陸軍某部時,談到這支部隊19歲的文山籍烈士王建川(壯族)在戰場上寫給母親的「戰地詩」時,稱讚他「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軍人血性。
革命戰爭年代,我軍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有血性,能直面生死。如今戰爭的炮火硝煙雖已經散去,慘烈的廝殺場面只會在影視作品中出現,但面對當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一旦軍人喪失了血性和直面生死的勇氣,一旦戰爭來臨,必將一敗塗地。
「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自古以來,軍人都面臨著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美國老兵本·喬治對韓戰中中國軍人血性的評價是:「這輩子始終有兩個畫面讓我噩夢不斷:一是志願軍發起衝鋒時撕心裂肺的軍號聲、尖利刺耳的哨子聲,二是志願軍用身體滾雷開路這一匪夷所思耳朵超常舉動。」
一日穿徵衣,一生許戰場。該部持續開展的「假如明天上戰場,我給家人一封信」活動,打牢官兵「隨時準備上戰場、隨時準備灑熱血、隨時準備打勝仗」的思想基礎,讓備戰打仗成為了軍營最強音。
戰士軍前半生死,何懼馬革裹屍還。一封封浸透著血性的「戰地家書」,猶如催徵的戰鼓激蕩著英雄豪氣。不要擔憂新生代官兵沒有經歷過戰火的考驗,英雄的熱血在我們的身體裡流淌。
今日的世界大勢並不太平,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依舊存在;我國周邊暗流湧動,領海領土主權爭端日益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發展的現實問題。天下雖安,然忘戰必危,讓「戰地家書」成為投身改革強軍實踐的衝鋒號角,為實現陸戰精銳突擊第一旅而奮鬥。
作者 | 凡春龍、王磊
編輯 | 左海亮、靳奎
監製 | 代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