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親子關係陷入僵局?恰當的育兒方式更利於破局

2020-12-17 騰訊網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家長發現,自家乖巧懂事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叛逆不聽話的逆子,不服管教的同時還會跟自己頂嘴,其實當孩子叛逆不聽話的情況時,家長們更加應該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在孩子身上找問題。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內心中自己的世界觀逐漸完善,性格會因為世界觀逐漸完善而發生許多改變,當孩子處在小學階段的時候,他們心中的牴觸心理便會越發強烈。但是面對著家長們的管教時,他們往往會選擇隱忍不發,但是當出現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時,他們也會猶如一個被點燃了的炸彈而爆發起來,以叛逆不聽話、和家長打對臺的形式來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

家長們在當孩子出現叛逆不聽話的情況時,就應該正確的審視自身的問題,思考自己的育兒方式是否不夠恰當才導致了孩子的叛逆。

這些不恰當的育兒方式容易導致孩子更加「叛逆」

不聽解釋,唯我主義式育兒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家長們在看見孩子犯錯後往往會非常生氣,但是家長們也不要讓暴怒衝昏了頭腦,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交流,給孩子一個自我解釋的機會,等聽完孩子解釋過後再決定是否要教育孩子。

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孩子的心地都是善良的,他們往往可能也會因為好心而辦了壞事,家長們如果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便會讓親子關係日益疏遠,孩子也會日益叛逆。

以暴制暴,棍棒教育式育兒

許多家長在小的時候,被長輩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由頭進行棍棒教育,於是他們長大後便也繼承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觀念。誠然,在孩子犯錯時,家長給予適當的棍棒教育可以讓孩子在內心中留下較為深刻的記憶,但是這類記憶帶給孩子的往往是恐懼,長此以往只會給孩子的內心留下被家暴的心理陰影。

與此同時,也有唯我主義式育兒的家長在不聽孩子解釋的情況下便出手打罵孩子,讓孩子在內心中不斷擠壓著「不服氣」的情緒,這類情緒在被家長引爆過後,孩子就會變成家長所謂「逆子」的樣子。

編制謊言,善意欺騙式育兒

許多家長在孩子缺乏努力源泉的時候,他們習慣性的給孩子「畫大餅」,給孩子種種承諾讓他們充滿學習動力。但是當孩子完成要求後父母們便又開始「耍賴」,他們會推翻之前的種種承諾。

當孩子得知自己滿懷期待的只是一個精心編制的善意謊言後,內心便會對家長失去信心,從此以後對於父母的話就變成「7分聽3分信」,狼來的故事家長們都應該知道,不要讓孩子們對你們失去信任,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家長找到原因後該如何做出改變?

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家長們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隨時隨地的當自己情緒的主人,懂得如何管控自己的自身情緒,而不會在遇上不順心的事情後便將不好的情緒帶回家中宣洩在家人身上,這對於家庭關係,親子關係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們想要和子女融洽相處的話,就應該當好自己情緒的主人,讓雙方保持一個心平氣和的狀態進行交流。

懂得調節育兒方式

家長們在發現自己的育兒方式有問題後,應當懂得如何去調節育兒方式,從而更好的與孩子相處,比如喜歡獨裁的家長可以多聽聽孩子的解釋,喜歡以暴制暴的家長儘量的用言語育兒,喜歡給孩子「畫大餅」的家長則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補償,戒掉「畫大餅」的毛病。

在自己育兒方式出錯的時候懂得如何補償孩子

在和孩子溝通結束後,家長們應該懂得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究竟錯在哪裡,更應該對孩子做出適當的彌補,詢問孩子內心的方法,想要什麼東西便有選擇性的滿足他,讓孩子對家長心中的抱怨逐漸消失。同時,喜歡「畫大餅」的家長可以通過補償孩子來增加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讓彼此的關係相處的更加融洽,緩和僵硬親子關係。

欣媽說

育兒方式有千萬種,適合每個家庭的方式就要家長們自己去尋找,家長們在育兒的過程中要多為對方考慮,將心比心和孩子平等交流,在親子關係陷入僵局的之後找到適當的育兒方式破局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欣兒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頂嘴不聽話,父母大多做過這些事,親子關係差怨不得孩子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叛逆頂嘴不聽話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成長的幾個叛逆期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從子宮以及襁褓的束縛中,逐漸脫離出來,對於外界事物的認知,變得更加敏感,所以渴望掙脫父母的懷抱,因此無論是行為和語言,都會有明顯的叛逆徵兆。 比如說,2—3歲的孩子,逐漸不喜歡家長抱,更喜歡自己下地走動,查看周圍的環境,喜歡翻箱倒櫃,到處亂竄,一遇到家長批評,也會情緒激動哭鬧,這也是孩子認知發展,與父母之間的第一次碰撞。
  • 孩子不聽話,家長與其打罵,倒不如嘗試一下「阿倫森效應」育兒
    張先生看到孩子的時候也非常無奈,便說道:「你就不能讓我省點心嗎?」可是孩子依舊沒有一點知錯的樣子,就當是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其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父母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一點也不聽話。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促使這些孩子不聽話呢?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孩子邊哭邊偷偷的看著媽媽,旁邊的圍觀者有人心疼孩子,讓媽媽安慰一下孩子,可是沒想到這反而讓媽媽的情緒瞬間失控:這麼不聽話的孩子,我不要了,說完轉身就走。也許是聽到媽媽說不要自己,孩子很快害怕起來,趕緊起身追著媽媽的方向跑去,一邊跑還一邊用手不停的抹著淚水。
  • 青春期親子關係衝突後的重建: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走出育兒困擾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發生過親子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錯了地方,那麼就很難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關係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
  • 《父母的覺醒》:顛覆育兒認知,讓父母重生,讓孩子新生
    我陪了一會,累得氣喘籲籲,責怪兒子:「你真是越來越不聽話了。」說完,我自己心裡一驚。孩子有錯嗎?他想站立,這是他身體發展必經階段,他沒有錯。只因為他給我造成了困擾,所以被我認定為不聽話的孩子。我回想起對他說得最多的話竟是「要聽媽媽的話哦,這樣才是媽媽的乖寶寶。」 原來,我的潛意識對孩子有一個要求:「聽話」。
  • 孩子不聽話,用嚇的就好?「恐嚇式育兒」帶來的危害,家長要知道
    這樣的情景,這樣的恐嚇式育兒方式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當孩子不聽話時,當孩子的言行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和期望時,家長就會採取恐嚇的手段來迫使孩子聽話或「激勵」孩子。「恐嚇式育兒」的內容有哪些?家長對孩子進行恐嚇教育常說的內容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通過20餘年的心理教學和諮詢經驗,趙玉萍老師總結出一個秘訣:要想保持長期、良好的親子關係,"愛"是唯一的秘訣。但一定要愛得對、愛得恰當,溺愛、寵愛不是愛,而是傷害。溺愛往往會毀了孩子的前程,但是,控制、不給孩子自由飛翔的空間,也同樣會斷送孩子的一生。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超限效應」了解一下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家庭,爸爸和孩子的關係比較好,然而孩子對媽媽則沒有像對爸爸那麼親暱,而這樣的情況也讓許多沒養過孩子的網友疑問: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媽媽,更喜歡爸爸?不過,這都是有原因的,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因為孩子之所以更喜歡爸爸,是因為媽媽和爸爸有這些不同的地方。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01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由此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既會讓孩子更願意配合,又會讓父母的育兒能力變得更強,讓育兒變得更簡單。就像書中蘿拉博士比喻的那樣:如果親子關係遭到損壞,任何「育兒技巧」都無法彌補。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教育專家: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小心地犯錯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基·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的掩飾罪行,更有技巧的不被覺察,孩子遭到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我相信大多數家長一開始並不想打罵孩子,可當他們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無可奈何黔驢技窮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訴諸於打罵的方式,因為打罵既簡單又省事。而且見效快,更重要的是還解氣。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的重建》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幫助處於各個年齡段的家長們解決與孩子在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看到重新構建親子關係是怎麼讓叛逆、與父母對抗的孩子變的懂得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怎樣讓手足無措的父母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徹底化解親子衝突,重建理想的親子關係。
  • 孩子不聽話,一管就「炸」?暗示效應: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二十一世紀裡的親子關係最為複雜,許多家庭都在親子關係的破裂邊緣徘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問題變得岌岌可危,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會產生變化,例如孩子一言不合就學會離家出走。那麼,孩子不管不行,一管就「炸」的情況該怎麼辦?
  • 孩子經常不聽話,父母可使用「邊門效應」,比嚇唬孩子有用多了
    文字/心媽編輯/心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於孩子調皮搗蛋的性格感覺到無可奈何。為了能夠鎮住孩子,他們還會採用嚇唬孩子的方式,但效果卻往往差強人意。父母應該要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感覺到厭煩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總是很容易嚇唬孩子或者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對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感覺到厭煩,尤其是持續不斷地講大道理。
  • 尚品宅配X樊登: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來源:時刻頭條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中國的親子關係正在被重新定義。已成育兒主力軍的80、90後的「新中國式父母」一邊希望孩子輕鬆快樂成長,一邊不願放棄對各種育兒KPI的追趕,矛盾心理造成焦慮與壓力。活動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眾多家長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親子關係、育兒、家庭及家居空間都有了新的理解。親子關係的關鍵是愛、價值感與成長心態樊登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父母的影響伴隨孩子一生,重建親子關係的三根支柱是: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
  • 對於「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你了解多少?
    在親子關係很好的家庭裡出來的孩子,很懂事聽話、做什麼事都很積極,尊重父母;相反,在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裡出來的孩子,反而會不聽話、叛逆、性格不好,不會與外人交流。有些家長「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學習方面。
  • 親子關係裡,常把這兩句話掛嘴邊的家長,最讓孩子煩,看到趕快改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經常有家長覺得孩子是不是提前到了叛逆期,一點都不聽話不說,還時刻唱反調。這時候家長就會與伴侶統一戰線,一起對抗孩子,被迫讓他承認是自己的問題。而且日後想起,還不一定會感激你,最後你受累,反倒得了一個大抱怨。家長自我感覺付出的越多,一份我為你好的給予感,就會愈發強烈。這時候家長就更會用命令的語氣說話。這些對於孩子而言,都是一件讓人鬱悶與壓抑的一件事,日子一長,他的日常反抗就開始了。
  • 孩子乖巧聽話好不好?男孩容易成為媽寶男,父母引導他們更主動
    小朋友一分鐘也不閒著,做事情從來不匯報。她不停地換電視節目,水果盤被他翻到底,書架裡的書全搬到沙發上。我很羨慕朋友把兒子管教得這麼乖,恨不得學個法術讓我兒子定下來。但是,相處一天後,我認為孩子太聽話了真的不太好。
  • 孩子叛逆期父母難管教?懂得重新定義「叛逆」,才能和娃相處融洽
    本以為是父母在表達對於孩子的期望,沒想到到最後卻演變成了指責,甚至最後兩人下車之後,孩子一直低著頭而寶媽還在後面罵罵咧咧的。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之中,自己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不務正業、叛逆、不聽話,因為父母所給孩子設立的計劃是較為完整的,一環接一環的狀態只要孩子思考猶豫,這件事情都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 孩子叛逆不聽話:女兒玩手機到半夜,我提醒無效,難受又生氣
    我實在是心裡既生氣又難受,整晚都睡不著……01孩子叛逆不聽話看到此位跟隨我學習媽媽的留言,我當時大腦就立刻有個念頭今天孩子到現在都沒有起床。]教練:[那麼你現在想表達的是什麼啊?]媽媽:[孩子不按時起床,父母做好早飯也不按時吃,不是更影響健康嗎?她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該學習的時候就要休息。]教練:[你小時候有過因為不按時起床,沒有吃父母做好早飯,而導致被責罵的經歷嗎?]
  •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說對話
    母親一看到我,更生氣地指著影子對我說:「你看看,你帶的好孩子,她在玩貼紙書的時候,把剩餘的貼紙底頁折成地圖玩,現在都弄到地上好幾次了,地上有細菌,我叫她把紙扔到垃圾桶裡,我怎麼說她都不聽!」媽媽說這句話時,小小的影子不僅把手中的紙丟到地上,還使勁地用腳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