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家長發現,自家乖巧懂事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叛逆不聽話的逆子,不服管教的同時還會跟自己頂嘴,其實當孩子叛逆不聽話的情況時,家長們更加應該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在孩子身上找問題。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內心中自己的世界觀逐漸完善,性格會因為世界觀逐漸完善而發生許多改變,當孩子處在小學階段的時候,他們心中的牴觸心理便會越發強烈。但是面對著家長們的管教時,他們往往會選擇隱忍不發,但是當出現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時,他們也會猶如一個被點燃了的炸彈而爆發起來,以叛逆不聽話、和家長打對臺的形式來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
家長們在當孩子出現叛逆不聽話的情況時,就應該正確的審視自身的問題,思考自己的育兒方式是否不夠恰當才導致了孩子的叛逆。
這些不恰當的育兒方式容易導致孩子更加「叛逆」
不聽解釋,唯我主義式育兒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家長們在看見孩子犯錯後往往會非常生氣,但是家長們也不要讓暴怒衝昏了頭腦,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交流,給孩子一個自我解釋的機會,等聽完孩子解釋過後再決定是否要教育孩子。
我們應該相信每個孩子的心地都是善良的,他們往往可能也會因為好心而辦了壞事,家長們如果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便會讓親子關係日益疏遠,孩子也會日益叛逆。
以暴制暴,棍棒教育式育兒
許多家長在小的時候,被長輩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由頭進行棍棒教育,於是他們長大後便也繼承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觀念。誠然,在孩子犯錯時,家長給予適當的棍棒教育可以讓孩子在內心中留下較為深刻的記憶,但是這類記憶帶給孩子的往往是恐懼,長此以往只會給孩子的內心留下被家暴的心理陰影。
與此同時,也有唯我主義式育兒的家長在不聽孩子解釋的情況下便出手打罵孩子,讓孩子在內心中不斷擠壓著「不服氣」的情緒,這類情緒在被家長引爆過後,孩子就會變成家長所謂「逆子」的樣子。
編制謊言,善意欺騙式育兒
許多家長在孩子缺乏努力源泉的時候,他們習慣性的給孩子「畫大餅」,給孩子種種承諾讓他們充滿學習動力。但是當孩子完成要求後父母們便又開始「耍賴」,他們會推翻之前的種種承諾。
當孩子得知自己滿懷期待的只是一個精心編制的善意謊言後,內心便會對家長失去信心,從此以後對於父母的話就變成「7分聽3分信」,狼來的故事家長們都應該知道,不要讓孩子們對你們失去信任,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家長找到原因後該如何做出改變?
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家長們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隨時隨地的當自己情緒的主人,懂得如何管控自己的自身情緒,而不會在遇上不順心的事情後便將不好的情緒帶回家中宣洩在家人身上,這對於家庭關係,親子關係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們想要和子女融洽相處的話,就應該當好自己情緒的主人,讓雙方保持一個心平氣和的狀態進行交流。
懂得調節育兒方式
家長們在發現自己的育兒方式有問題後,應當懂得如何去調節育兒方式,從而更好的與孩子相處,比如喜歡獨裁的家長可以多聽聽孩子的解釋,喜歡以暴制暴的家長儘量的用言語育兒,喜歡給孩子「畫大餅」的家長則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補償,戒掉「畫大餅」的毛病。
在自己育兒方式出錯的時候懂得如何補償孩子
在和孩子溝通結束後,家長們應該懂得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究竟錯在哪裡,更應該對孩子做出適當的彌補,詢問孩子內心的方法,想要什麼東西便有選擇性的滿足他,讓孩子對家長心中的抱怨逐漸消失。同時,喜歡「畫大餅」的家長可以通過補償孩子來增加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讓彼此的關係相處的更加融洽,緩和僵硬親子關係。
欣媽說
育兒方式有千萬種,適合每個家庭的方式就要家長們自己去尋找,家長們在育兒的過程中要多為對方考慮,將心比心和孩子平等交流,在親子關係陷入僵局的之後找到適當的育兒方式破局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欣兒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