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一管就「炸」?暗示效應: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2020-12-17 林竹媽咪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二十一世紀裡的親子關係最為複雜,許多家庭都在親子關係的破裂邊緣徘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問題變得岌岌可危,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會產生變化,例如孩子一言不合就學會離家出走。那麼,孩子不管不行,一管就「炸」的情況該怎麼辦?

這些天閨蜜向我吐槽,家裡8歲的女兒越來越有想法了,說什麼都不聽,有的時候遇上孩子情緒不好,還會語出驚人,讓人不知道怎麼回答,比如上個周末孩子考試不理想,剛說了沒兩句,閨蜜的女兒就頂嘴說道「大不了我不讀了行吧」,氣的閨蜜立馬罵了回去。

孩子情緒起伏大,不愛聽話,除了吼叫能夠幫助家長,「暗示效應」也可以。

一、什麼是「暗示效應」

心理學中,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方法對人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這種現象稱為「暗示效應」。

簡言之,個體對於間接性表達的接納會更強,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種更加委婉的方式,會更加容易使得他們獲得信息,受到啟迪。

如果這樣的概念理解起來比較複雜,那麼家長可以想像這樣一個畫面,同樣是孩子寫完作業,父母檢查過後皺著眉頭的反應或者嘴角上揚的反應,相比於一句「你真棒」、「沒做好」來說,哪個對於孩子更能有刺激作用呢?家長試一試就知道,肯定是微表情更能讓孩子動容。

這是因為兒童本身就比成年人更能接受暗示,他們對於手勢、眼色、擊桌、停頓、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動作的敏感程度比成年人更強烈,在信息的反饋上會更加直接,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暗示的效應比較正面而及時。

二、「暗示效應」的利與弊

1、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比我們想像中的更會察言觀色,正如剛才提到的一樣,幼兒對於暗示效應的接受能力要強於成年人。

因而,家長有意無意的暗示都被孩子看在眼裡,不知不覺中,孩子會故意迎合家長的喜好,一步步向討好型人格邁進。

2、激勵孩子重複正面的行為

在暗示效應裡,孩子會通過信號的收集進行行為調整,例如在自己把水打翻了的時候,家長的眼神動作能夠在孩子的大腦裡進行迅速的處理。

這樣一來,他們可能不需要家長說,就知道自己這樣不對,進而自己收拾桌子。這是家長們利用暗示效應,激勵孩子進行改正、變得更好的一次機會。

三、家長用好「暗示效應」,孩子更聽話

1、用激勵的暗示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趣

《三國演義》裡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叫做「望梅止渴」。

我們都知道行軍時的曹操饑渴難耐,偏偏附近又沒有水流,於是曹操對著自己的將士們描述了一副梅林裡,果子遍地的景象,「酸」這一虛擬味覺的刺激,使得大家瞬間感覺有了力量,這就是暗示的作用。

那麼在孩子的學習裡,我們可以通過設立預期來幫助孩子提升動力,變得有激情,獎勵機制的設立、家長的承諾都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2、巧用暗示,降低孩子對學習的厭煩程度

著名學者葉聖陶有嚴重的失眠症,所以每天他的夫人都會給他三片安眠藥服下,才能安然入睡。

可是,不曾想,夫人提供的安眠藥居然是三片維生素C,毫不知情的葉聖陶先生就這樣靠著維生素入眠,絲毫沒有察覺。倘若他知道服下的是維C而不是安眠藥,那麼結果就不是這樣了。

所以在孩子學習的過程裡,成長的階段中,家長不要刻意提醒孩子一些事情,比如「你這麼小就不會讀書,以後出去打工算了」。

標籤的作用往往會把人推向深淵,被定義了的哪吒,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十惡不赦,就是因為標籤,他才一步步成為了別人心裡的壞模樣。

這就告訴家長們,當孩子做的不夠好的時候,不要用刺激的負面性語言同孩子交流,可以試著問問孩子原因,當他壓力大的時候可以給他放鬆的機會,家長認可性的行為暗示,可以幫助孩子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還愛調皮?家長用好「暗示效應」,比打罵效果好太多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教育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心理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光靠理論知識,更不能用暴力對待,更多時候「暗示效應」,打心理戰會更有成效。看孩子沒有反應無動於衷,朋友就直接上手準備打孩子,還是我在一邊攔了下來,看到朋友這樣教育孩子,我也知道孩子頑皮的原因了。孩子們不聽話其實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朋友這樣打罵孩子會導致孩子性格內向產生逆反心理,最後行為更加叛逆,所以我們利用心理暗示去教育孩子會比打罵孩子更有效果。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教育專家: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小心地犯錯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基·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的掩飾罪行,更有技巧的不被覺察,孩子遭到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我相信大多數家長一開始並不想打罵孩子,可當他們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無可奈何黔驢技窮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訴諸於打罵的方式,因為打罵既簡單又省事。而且見效快,更重要的是還解氣。
  • 孩子固執愛發脾氣怎麼辦?巧用「暗示效應」,讓孩子變得更懂事
    孩子氣鼓鼓的說「我就要穿好看的裙子,我不冷!」鄰居解釋道「我早上看了天氣,今天才23度,清晨還是有些涼的。」可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媽媽,你別管我了,我就要穿裙子。」孩子一邊說著一邊把媽媽準備好的衣服扔在了地板上。女兒的堅持讓鄰居氣不打一處來,眼看著要遲到了,孩子還在那固執發脾氣,鄰居沒忍住動手胖揍了孩子一頓。
  • 孩子不聽話時,教育孩子不用打罵,教你5個小妙招
    家長教育孩子打罵是不對,反而是很容易造成反效果,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多多了解孩子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 孩子不聽話,家長與其打罵,倒不如嘗試一下「阿倫森效應」育兒
    如果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讓我們頭疼的事情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孩子不聽話了。有些父母發現不論用怎樣的手段,孩子都沒有辦法達成聽話這一點,因為此事父母覺得尤為燒腦。張先生的兒子在小的時候就比較調皮,以至於在上小學的時候,張先生不斷的告訴孩子不要去惹事。可是沒過多久,孩子就因為在學校裡跟其他的小朋友打架被找了家長。
  • 孩子不聽話,就算打罵也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孩子不聽話,就算打罵也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孩子不聽話這在生活中絕對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如果孩子們不聽話的程度已經超乎了家長們能夠承受的範圍,那就另說了。一般來說孩子胡亂發脾氣,不聽話家長們都會採用打罵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雖然這種打罵的教育方式非常的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教育方式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可是近日有不少的家長投稿說,就算他們利用打罵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依舊不聽從父母的話,反而還有變本加厲的情況出現。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很早就我的一篇文章中就已經說過了,孩子不聽話的主要原因就是與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情況有關。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就會非常生氣,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而這些家長還十分贊成打罵教育,因為打罵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省時且最有效的方式,哪個孩子被揍後不立馬變乖?
  • 孩子一犯錯就壓不住火,比起打罵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因為要「管教孩子」,這幾年釀成的悲劇可不止這一例。雖然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極端的,嚴重到虐待的案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打罵來管教孩子的事件卻並不少見。這也是當代的確存在著的帶娃難題:父母到底應該怎麼「管教孩子」?
  • 別總是打罵孩子,父母懂得這3點,對孩子嚴厲更有方法更有效
    但小編覺得這兩種方法都不可取,父母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肯定和讚美,而在違反原則的情況下,也應該嚴厲的懲罰孩子,並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後果,這樣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任。像小編的小侄子,家人對他很寬容寵愛,只要小侄子想要什麼都會盡力滿足,慢慢的等到小侄子長大之後,欲望也越來越大。
  •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有三大誤區,善用智慧-教育的四大心理效應
    很多家長把「讓孩子聽話」作為管教成功的標準,但即便如此,在教育中卻始終與自己的意願背道而馳,在大多數家長看來,孩子不聽話是家常便飯,比如,他們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沒有太多作業,孩子們就跑到電視機前坐下。
  • 「跟孩子講道理不聽,偏要打一頓才聽話!」這樣的孩子怎麼管教?
    在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心理學院的科學家曾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被掌摑或侮辱的孩子,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明顯高於其他孩子。可見,打罵教育的對孩子的傷害不一定是可見的,還有可能是隱形的。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孩子不聽話,跟孩子好好講道理沒用,非得揍一頓才老實!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文/小庚庚爸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使用打罵教育。每當看到孩子調皮搗蛋,不聽教誨,並且總是屢教不改時,相信很多家長都特別的頭疼。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過於調皮任性,有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 孩子固執敏感愛發脾氣,別手足無措,試試「暗示效應」孩子更優秀
    這種缺乏自我內驅力的狀態,必然不可能促使孩子不斷的進步。特別是這種對於孩子的過分強迫也會讓他們感到痛苦,而想辦法去反叛父母。如果我們想要採取極端的方式,比如棍棒教育、打罵、訓斥,讓孩子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必然不太現實。
  • 打罵孩子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但是不打不罵的方式就一定有效嗎?
    雖然說打罵孩子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並不是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完全不使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很多人都說,沒有挨過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說明在我國家長們教育孩子時,使用打罵的方式還不是少數,而是被普遍使用的。
  • 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了,想要他們更有出息,這樣教育,才更為妥當
    新手家長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調皮,特別難管教。有些家長也知道發火打孩子是不對的,但如果不打,孩子就更不聽話。而父母也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打完後又覺得很後悔。另一部分家長則認為,如果孩子淘氣就應該挨打,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打得很正確,覺得老祖宗的「棍棒教育」有著深深的哲理。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魚缸法則」家長可以試試,比打罵更管用
    相信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你讓他吃飯的不要看電視,他就非要邊看邊吃;讓他寫完作業在看電視、玩遊戲,他就是不想寫等等,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一哭二鬧三上吊」不同,小孩子更喜歡「一裝沒聽見、二噘嘴撇嘴甩擺臉色、三磨磨蹭蹭的試圖和你講條件」,大多數時候都會將家長的耐心消耗殆盡,打著罵著才會不情不願地去做,還經常自己慪氣...
  • 孩子不聽話,總是撒謊怎麼辦?比起打罵,父母用這3招應對更管用
    如果是為了一己私利,傷害到別人的謊言,那麼這種行為就必須制止,人撒謊的行為其實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多倫多大學的教授,曾經對關於「孩子撒謊」的行為課題進行研究,結果表明,2歲的孩子們,有20%存在撒謊的行為,4歲的孩子說過謊言的比例,高達90%,而12歲的孩子群體,幾乎沒有不說謊的。
  • 怎麼合法地暴打孩子一頓?簡單暴力未必有效,主要是父母教育問題
    相信有不少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發現,那就是沒有什麼鬧騰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事情。還有的家長會吐槽說,孩子就是愛作妖,明明聽話就行的事情,非得挨頓揍才好好聽話!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好好的道理不去聽,非得挨一頓揍才聽話呢?其實是因為父母有這幾種行為!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不,「心理超限」的孩子更讓父母揪心
    01孩子不聽話,父母會採用較為暴躁的方式解決確實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表現出來比較暴躁的情緒1)棍棒教育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看他能不老實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每天都應該給他松松皮。沒有被挨打的孩子肯定不是好孩子,父母不可能控制住自己不去打孩子。
  • 不聽話孩子的學校怎麼選口碑推薦_長沙市望城區南華青少年素質教育...
    不聽話的孩子上什麼學校有些時候,比你晚一點的,會讓家長忍不住催。因此,對待家長的催孩子***延安教育不聽話孩子的學校接劉老師認為,基礎教育補習的實質就是指建立一種教學目標結構。眾所周知,家長是孩子發展的主體,教育孩子就是用數據說話。而孩子本身就已經存在著性別歧視。家長讓孩子做家務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