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合法地暴打孩子一頓?簡單暴力未必有效,主要是父母教育問題

2020-12-14 孕媽金句

相信有不少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發現,那就是沒有什麼鬧騰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事情。還有的家長會吐槽說,孩子就是愛作妖,明明聽話就行的事情,非得挨頓揍才好好聽話!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好好的道理不去聽,非得挨一頓揍才聽話呢?其實是因為父母有這幾種行為!

1、家長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喜歡挨揍,而是家長喜歡使用暴力,他們覺得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打一頓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比起羅裡吧嗦講一堆道理,還沒有打一頓來的效果快。而孩子發現父母動粗就是生氣的時候,自然不敢再鬧騰。

2、家長太容易向孩子妥協

因為現在家裡只有一兩個孩子,所以孩子自然嬌慣得不得了,平時父母說的話就算不聽,家長也不會說什麼。就是這樣,孩子在一直默默挑戰著讓父母生氣的事。比如說規定了孩子只能看半個小時,但是半個小時到了家長也沒有去督促,孩子最後看了一個小時也沒受到批評,那麼孩子覺得不聽話也沒關係。所以第二天可能就想看兩個小時,第三天想看兩個半小時……等到父母忍不住發火,孩子才會想到,原來電視不能看太久。

3、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

其實,揍孩子也不過是家長想要讓孩子畏懼自己的一種方式。但是除了暴力,家長還有很多可以樹立自己威嚴的時刻,正是因為孩子不害怕自己,所以才敢一再的觸碰自己的底線。所以,一定要讓孩子畏懼自己,只有讓孩子畏懼,自己說的話才能被孩子聽進去,家長才能不用暴力就能讓孩子聽話。不過家長要注意,樹立威嚴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說的話自己一定要做到!

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話,偏要挨揍是孩子的原因。其實大多數都是父母本身的問題,正是因為父母讓孩子明白了挨揍代表父母生氣了,代表自己做的事情不對需要改正,孩子才會形成習慣聽不進去道理。這樣做,試試把孩子培養成講道理的人!

1、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孩子一不聽話就想發火揍孩子一頓,可以試著找方法冷靜一下,比如說去房間裡靜一段時間,也可以理智地給孩子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讓孩子可以更加理解自己,這樣孩子就會聽話一些。

2、給孩子定一些規矩,並且給出合理的懲罰措施,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後果,在接受懲罰的過程中反省,這樣比讓孩子挨揍效果還要好。

3、不要什麼錯誤都要追究,嘮叨聽多了會厭煩,揍挨多了會叛逆,提醒和寬容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4、換種方式生氣,比如說沉默,家長的沉默會讓孩子感到不安,然後很快的靜下來反省自己,要相信沉默的威力比打罵要大得多。

挨揍後聽話的孩子可能不是真的明白自己的錯誤,他們更多是因為恐懼挨揍,只有想辦法讓孩子自己反省錯誤才能讓孩子進步,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改掉打罵教育,改用更省力更簡單的教育方法!

相關焦點

  • 教育不能簡單暴力,每個孩子都應被溫和對待|荔枝時評
    幼兒園老師本應是愛孩子、容易接納和理解幼童情感的人,怎麼能對不諳世事的孩子下如此狠手?幼兒天性好動,也缺乏自制力,但這絕不該成為某些老師採取暴力方式應對幼童「不聽話」的理由。針扎幼童,已經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如果沒有一定的耐心,對幼童表現出的行為缺乏專業認識和引導意識,那根本不適合在幼兒園工作。
  • 作家王朔直言瞧不上自己的父母!提醒父母:別讓暴力控制毀了孩子
    有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對待「小朋友」的階段,以為孩子不聽話只是因為自己管得不夠嚴格,所以要加強把控,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管教孩子的行為,制止他的不良行為(沉迷手機、學習敷衍、抽菸喝酒、早戀等等),甚至有家長認為只要罵一頓或者打一頓孩子就會「變乖」了。
  • 「跟孩子講道理不聽,偏要打一頓才聽話!」這樣的孩子怎麼管教?
    他開始積極想辦法改掉單調死板的教育模式,比如他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加入遊戲元素,設計出書法拼圖,讓孩子在愉快玩耍中學到知識,這不僅使孩子慢慢走出自閉症,他還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生活中,像這位爸爸一樣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的「虎媽」、「狼爸」並不少見,父母們用暴力方式逼迫孩子聽話,對孩子帶來的身心傷害將是永久的。
  • 打罵孩子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但是不打不罵的方式就一定有效嗎?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打罵孩子都說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打不罵孩子吧,有時候光說教講道理,語言顯得特別的蒼白無力,有些孩子即使是被打被罵之後,依然還是老樣子,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是好了!
  • 當孩子害怕時,父母的語言暴力是自卑的「催化劑」
    性格不同的孩子,在生活中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孩子樂觀自信,落落大方;有的孩子自卑內向,沉默寡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性格差距呢?其實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尤其是當孩子害怕時,父母會用嚴厲的呵責,希望他們勇敢大膽。殊不知這種嚴厲的呵責,是孩子自卑的"催化劑"。
  •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預防悲劇的發生
    在抖音上有一個父親,他的女兒在校園暴力對待別人,這位父親知道女兒做這件事之後,讓孩子徒步去上學。這位父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這件事情是受到懲罰的,並且在這過程當中,也讓孩子深刻的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這位父親的做法無疑值得稱讚,也值得很多家長學習,有時候校園暴力發生的背後,就有一對不作為的父母。
  • 李湘被掛電話還向王詩齡服軟:當父母的怎麼鬥得過孩子
    不得不說,王詩齡真是將父母的軟肋拿捏得死死的,李湘不道歉,這小脾氣不知道發到什麼時候呢! 遙記得,我們小時候敢這麼跟父母犟,要麼收穫「竹筍炒肉絲」一頓,要麼沒飯吃! 現在的父母怎麼這麼卑微了?
  • 看完直哆嗦,近七成父母跟孩子交流方式根本就是言語暴力
    原因是孩子在跟同學玩追逐遊戲時候突然藏起來,這位母親著急壞了發動其他同學一起找,結果誰也沒找到,母親急得快要報警的時候孩子自己出來了。就見這位母親拉過孩子就是一頓罵,孩子一臉無辜的哭哭啼啼,就見這位母親卻越罵越難聽,之後經過其他家長勸阻之後,拉過孩子罵罵咧咧的領著孩子走了。
  • 6歲孩子被親媽踹死:孩子犯錯了,你會大吼大叫,還是先揍一頓?
    因為孩子經常被打罵,所以最後孩子沒有哭鬧就去睡覺了,等發現問題送到醫院時,經醫生診斷,孩子的腹部受鈍性暴力作用致多臟器損傷,致創傷性休剋死亡。最終於2020年3月18日該位母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當這個新聞曝出時,網友們都震驚了,無法理解,也不能理解,作為母親,怎麼能對自己的親生孩子下得去手。
  • 關注孩子成長曆程,注重親子教育,遠離校園暴力
    我們現在談兒童教育,會經常提到親子教育,親子陪伴,所注重的就是家人與孩子的進一步溝通交流。在當下社會,年輕父母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很少有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什麼,而只是單純地給孩子他們以為好的東西,比如錢、昂貴的禮物玩具、報各種的培訓班等。但這些東西是孩子真心想要的嗎?這不得而知。
  • 父母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激勵,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
    道理簡單明了,但操作起來卻因人而異,所以又有『鼓勵是一門藝術』之說。 就像知道不代表做到,做到不一定做好。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時常考驗著很多家長的智慧。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背後:父母教育方式是原因之一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深層次原因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問題。比如孩子本身有注意力缺陷,人際交往障礙,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差,情緒不穩定,自我管理能力有限等問題,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另一方面是父母教育方式問題。我們常常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拿那些優秀的孩子與自己比較,想以此達到激勵自家孩子的目的,但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讓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所以,"你看看阿姨家的孩子"、"別人能做到你怎麼不能"等這些就變成了從小聽到大的語言,父母自認為是為我們好,可殊不知到了長大成人後的我們再聽到這些話,也會有些許反感。
  • 比打孩子一頓更可怕的是……
    很多家長知道打孩子不好,所以當孩子犯錯後,不會使用暴力。但是不打孩子不意味著做得好,如果處理的方式不對,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比如罵孩子和不理孩子就極可能變成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和冷暴力。對於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就是父母不要自己了吧。相信很多父母說這些話的時候,壓根也不會真的丟掉孩子,只是喜歡用這種恐嚇式的語言試圖讓孩子服從自己,或者自以為這是在管教孩子。
  • 因孩子教育問題產生分歧要離婚?遇到這種矛盾我們該怎麼處理
    一、教育分歧,讓父母矛盾不斷。兩個人結婚後,在孩子的問題上會遇到兩大考驗。第一個考驗是,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家庭裡迎來了新的生命,打破了原本已經平衡的夫妻關係,再加上有的家庭老人幫忙帶孩子,各種關係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一些矛盾會接踵而至。
  • 孩子在家散漫無法忍受,暴揍一頓不如面對問題
    「國際不打小孩日」其實是在倡導一種科學教育孩子的理念。但一味採用溫和方式教育孩子未必都好,挫折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適當的體罰就是一種挫折教育。建議 懲罰孩子也要講技巧關鍵是掌握好以下幾個技巧。1、對於幼兒段的小孩子來說,當他做錯時可以適當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誡他這樣做是錯誤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尊心和認知能力不斷增強,要儘量跟他講道理。2、懲罰孩子要注意場合,不可在親戚朋友面前或公眾場所懲罰孩子,當眾不留情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當眾頂撞,父母也會很沒有面子。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你還教「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突然,她發現孩子的胳膊上有許多淤青,皮膚青一塊、白一塊,看起來甚是嚇人。「雷雷!你在學校被人欺負了嗎?怎麼胳膊都青了?」聽到媽媽的問話,雷雷壓抑不住心中的委屈,嚎啕大哭起來。這也成為事件的導火線,導致他放學後直接被「霸王」和「霸王」的同夥堵在校門口,被痛毆了一頓。「你這孩子!真笨,明天記得告訴老師,讓老師給你做主!」雷雷聽到媽媽的話後,重重地點頭。第二天,第一堂課前。
  • 幾招正確培養孩子挫折教育的方式,讓孩子敢於對暴力說「不」!
    朋友告訴我,之前在課間的走廊上看到班裡一個瘦小的男孩子,被若干同學追打,恰好朋友在走廊經過,於是藉助老師的威嚴,這個孩子倖免於這次災禍。彭老師聽到這裡,想問一下各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傢伙在那個父母們,這個挨打男孩子存在一個什麼問題呢?不會求助!這其實就是家庭挫折教育的一大缺失。
  • 再現暴力視頻,2中學生成「沙袋」,專家建議給孩子過好2個生日
    貴州出現暴力毆打學生惡性事件,學生被磚頭砸,怎麼回事?是學校教育缺失還是家庭教育缺失?我們來看看世界的來龍去脈:兩名15歲的在校初中生因為生活瑣事與他人發生矛盾,隨後糾結其他三名初中生前去當地鎮遠縣舞陽鎮楊柳灣城牆處與另外五名社會青年進行理論,前者被後者暴打,短短1多種的視頻,2名初中生分別被多人用腳猛踹,用磚頭砸背等方式進行暴力毆打和侮辱,並拍了視頻。
  • 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家長問: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作為一個家長,我們必須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他們哭鬧還是發脾氣,我們都需要為他們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對孩子說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這也給了父母一個平靜下來的機會。然後當雙方都平靜下來的時候,就可以站在相對平等中立的角度去談論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