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招正確培養孩子挫折教育的方式,讓孩子敢於對暴力說「不」!

2020-12-16 彭華勇家庭教育

最近,校園暴力的新聞頻頻登上新聞,之前隨著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校園暴力也衝上了熱搜。之前,彭老師的一位朋友給我分享了一件事情,讓我很震驚。

這位朋友任教於某所初中,因為不是重點學校,所以學生也魚龍混雜,社會上的小混混也很多。朋友告訴我,之前在課間的走廊上看到班裡一個瘦小的男孩子,被若干同學追打,恰好朋友在走廊經過,於是藉助老師的威嚴,這個孩子倖免於這次災禍。

彭老師聽到這裡,想問一下各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傢伙在那個父母們,這個挨打男孩子存在一個什麼問題呢?

不會求助!

這其實就是家庭挫折教育的一大缺失。

其實大部分孩子所面對的困境,相對於他們的年齡和能力而言,都是巨大的。他們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有些已經嚴重到需要專業幫助的程度。可是他們不懂也不敢向身邊真正能幫助他們的人求助。除了給網上一個不認識也給不了他們任何實際幫助的老師寫下一封長長的私信傾訴,他們別無他法。

另外有很多的家長,對於挫折教育的理解是存在嚴重偏差的。他們所以為的挫折教育,是給孩子刻意製造挫折,人為地讓孩子去承受磨難和痛苦。這不是挫折教育,這是毫無意義的懲罰以及打擊。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面對自然挫折的時候,給予他無條件的撫慰、幫助和支持,讓他知道無論遇到什麼我都仍然愛你並且會一直陪著你,一切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對孩子進行真正的挫折教育呢?彭老師在這裡列舉了幾點,以供家長們參考。

一、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高興、激動、放鬆等等積極情緒,能讓我們自發快樂的東西,都能提升我們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我們就是要去主動找到那些令我們開心的事物,因為能主動找快樂是抗逆力高的表現!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多給孩子創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家庭裡感受到快樂與幸福,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二、給予孩子足夠的抱持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無論你再怎麼冷漠、清高、孤傲,你都不可避免地要跟你周圍的人發生聯繫,就像是原子核和圍繞在核周圍旋轉的電子一樣,共同影響形成了現在穩定平衡的狀態,就是你呈現出來的人格面貌。

所以,身邊的人對你很重要,如果父母關心孩子、愛護孩子,家庭氛圍溫暖和諧,爸爸媽媽經常對孩子積極評價,那就是無以倫比的家庭支持,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再大的苦難和挫折,一想到有家庭這個溫暖的港灣,還是會覺得人生美好有希望有奔頭。

三、教育孩子正確看待挫折和困難,學會用理由安慰自己

以前人們說到阿Q精神就會批判起中國人的劣根性,阿Q固然有其不爭之怨,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他卻給人們很多啟示。當孩子遭受了困苦和磨難,或者遭遇了無可爭辯無力改變的失敗時,如果讓孩子認自己無能、無用,這種自我否定給他帶來的心理痛苦會是毀滅性的,真相固然重要,但靈活地從不同角度看待所謂真相更是一種心理靈活性。

如果孩子痛苦到了心理失控的程度,他的壓力得不到正確地疏導宣洩,與其讓他做出失去理智的行為,比如傷人、殺人、自傷、自殺,那還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尋找方法來安慰自己、解脫自己,達到新的心理平衡。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內心的愛與信任,溫暖和希望,才是他面對這個世界最重要且珍貴的底氣和力量。這種底氣和力量,能最大程度地陪伴和支撐他熬過人生的每一場風雨,讓他即使身處困境,也依然時時刻刻相信並期待陽光。

相關焦點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於是,他們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到處發脾氣;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萎靡不振;聽到一兩句負面評價,便感覺失去了自我價值感。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02什麼時候開始逆商培養?很多大人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讓孩子體驗挫折感,這種養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嚴重些就是哭得地上滾來滾去,但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於是學會了什麼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人生的必修課
    和父母爭執、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 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
  • 如何教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只要這幾招,孩子變得更勇敢了
    因為這件事情我也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得越來越好,他們承擔的負擔也比以前的孩子承擔的要少很多了,平常在生活當中很少遇到挫折,樂樂長大到現在要說遇到的挫折我數都能數得過來。這一次考試發揮的不理想,可以說是樂樂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最大的一個挫折了,所以他的心情才會如此之差。
  • 孩子害怕失敗怎麼辦?巧用「一張紙實驗」,培養敢於面對挫折的娃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挫折,而一般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點點傷害就很容易被輕易打敗,很容易產生退縮的情況。隨著孩子的成長,產生不願意主動去挑戰,在面對挫折或者失敗時會選擇逃避,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
  • 教育法則十—甘地夫人法則,如何讓孩子正確對待挫折,茁壯成長?
    現實生活中,挫折總是不可避免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朋友喜歡幫助孩子規避挫折,認為一帆風順孩子才能茁壯成長,事實真的是這樣的麼?其實不然,怎樣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呢?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教育法則——甘地夫人法則便能為各位家長朋友解答疑問。
  • 拒絕孩子在溫室中長大,為應採兒的挫折教育點讚
    事後應採兒接受採訪表示:教育兒子是想藉機提 升兒子的抗壓能力,讓他接受一次挫折教育,以免日後輕易被困難「擊垮」。  這對母子在節目中的表現贏得了網友的讚譽:「媽媽敢於施壓,兒子勇於抗壓」。新東方在線老師認為應採兒的抗壓教育值得學習,同時提醒家長朋友們,愛孩子的同時要把握好合理的尺度,不要一味地過度保護,而是要儘早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 孩子不善於表達,不敢與人交流,多半與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有關
    一個善於表達自己,敢於與人溝通交流的孩子,長大後,容易立足於這個社會,有自己的主見,不會隨波逐流,能做好自己。但有的孩子卻很難做這樣,他害怕與人溝通,害怕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自信,做事唯唯諾諾,不敢向前衝。這樣性格的孩子,多半與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有著密切聯繫,值得注意。
  • 挫折教育不是打擊教育,家長的錯誤概念,讓孩子陷入成長困境
    昕昕小姑認為自己的哥哥不可理喻,對侄女進行的是打擊教育不是挫折教育,是他自己混淆了概念還不肯承認!兩個人互不相讓最後陷入了冷戰之中。其實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昕昕爸爸對孩子進行的的確是打擊教育,在孩子成績差的時候,說一些很過分的話或者做一些不理智的行為,打擊孩子的自信。
  •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做到這4點,孩子越來越堅強
    一個人不僅要有天資、勤勉、進取之心,還要有經受得住挫折和磨難的韌性。而作為父母,要教育好下一代,除了要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必須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思想素質,教孩子學會面對困難,面對挫折。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論希望孩子將來幹什麼,都要培養孩子從小學會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不能一味地接受成功,而沒有遭遇挫折的決心。
  • 如何讓孩子勇敢面對困難?需要你正確認識「挫折教育」!
    當一個人一直在順境中成長,那麼面對挫折時便會有些束手無策,這是很多家長都認同的,因此「挫折教育」也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正確理解其中的教育意義,直接給孩子製造小麻煩,並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 不想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在6歲前應進行逆商培養,父母別忽視
    今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可以說今年是非常坎坷的一年,不但是有疫情的原因,幾年還報導出了幾件青少年輕生的消息。讓人非常的嘆息和唏噓,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沒有做好挫折教育,讓孩子沒有承受打擊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也是逆商培養,既然逆商培養這樣的重要,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 如何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家庭抗挫折教育,家長必須知道這幾件事
    如何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家庭抗挫折教育,家長必須知道這幾件事抗挫折能力,這個詞近幾年在中國才慢慢得到大家的重視。每年都有學生因為壓力大而自殺的新聞出現,每每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感到痛心不已,而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背後的原因。
  • 孩子縱身一躍的背後:挫折教育
    2015一個做生意的朋友突然失聯,另一個朋友說他的孩子跳樓了,我很驚異。過了很久在一次酒宴遇到他,酒後觸情述說了此事,原來就因為高二語文成績不及格,放學回家就沒了。這種悲劇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司空見慣了。
  • 孩子進入幼兒園,要教孩子正確面對挫折,能避免很多麻煩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需要經歷挫折,挫折訓練是性格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有很多孩子讀到大學、碩士、博士,遇到一點不順就跳樓,就是因為孩子自私和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挫折不是等到孩子長大後再去讓他經受,而是要早早重視起來。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利用這個階段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逆商是最理想的事情。那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 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高度,家長要培養孩子3個方面
    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高度,家長要培養孩子3個方面「輸不起的孩子往往贏不了」,咱們在平時做遊戲的過程中,會發現和孩子玩遊戲時,當孩子發現遊戲要輸了就馬上哭。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孩子這種心態可能只是太在乎勝利,想通過哭鼻子的方式來發洩不甘心的情緒或者讓家長主動認輸。這是因為孩子怕失敗,從而選擇了逃避的行為,可是作為家長是不能夠縱容孩子這種行為的,畢竟教育要從小時候抓起,很多時候小朋友的行為中也隱藏著許多道理呢,家長只有及時做出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孩子養成健康的心態,完善的性格,實現育兒教育的目的。
  • 挫折教育不是讓孩子「吃土」,而是讓他們品嘗勝利
    言外之意,這樣的挫折教育是為了孩子能堅強,能夠有勇氣,以後遇事有擔當。 可是挫折教育並不是經歷挫折就能成長,換句話說不是孩子經歷的失敗多,就能從容面對逆境,而是孩子能夠克服困難,取得多少成功,挫折教育靠的不是挫折,是取得成功對於抗挫能力的提升。
  • 挫折教育是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而不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為一些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小問題,選擇極端的方式去處理,所以很多人就把目光集中在「挫折教育」上,片面地認為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不夠,逆商太低,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走上這樣的道路,家長們都開始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確實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睿智燈塔教育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近幾年來,挫折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認為從小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機會,而是家長應該放開手,讓孩子有一個機會能夠真正面對生活中問題,並且幫助他學會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樂觀地面對挫折。那麼,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做法吧。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說到抗挫折教育,想起現在的孩子普遍承受能力不太行,總是能聽到某某學生因心理壓力跳樓的新聞。其實,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了。前段時間,帶孩子去附近的小公園玩,裡面有幾個孩子比賽跳繩,我家孩子看他們玩得開心就參與進去了。沒過多久就聽到一個孩子大喊的聲音:「我沒輸,就是沒輸!
  • 羅斯福總統的貴人是他父母,挫折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原來是這樣
    現在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戰勝挫折,培養他抗挫折的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問題。有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是和他未來是否成功相關的,一方面是孩子的先天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家庭的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