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園暴力的新聞頻頻登上新聞,之前隨著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校園暴力也衝上了熱搜。之前,彭老師的一位朋友給我分享了一件事情,讓我很震驚。
這位朋友任教於某所初中,因為不是重點學校,所以學生也魚龍混雜,社會上的小混混也很多。朋友告訴我,之前在課間的走廊上看到班裡一個瘦小的男孩子,被若干同學追打,恰好朋友在走廊經過,於是藉助老師的威嚴,這個孩子倖免於這次災禍。
彭老師聽到這裡,想問一下各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傢伙在那個父母們,這個挨打男孩子存在一個什麼問題呢?
不會求助!
這其實就是家庭挫折教育的一大缺失。
其實大部分孩子所面對的困境,相對於他們的年齡和能力而言,都是巨大的。他們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有些已經嚴重到需要專業幫助的程度。可是他們不懂也不敢向身邊真正能幫助他們的人求助。除了給網上一個不認識也給不了他們任何實際幫助的老師寫下一封長長的私信傾訴,他們別無他法。
另外有很多的家長,對於挫折教育的理解是存在嚴重偏差的。他們所以為的挫折教育,是給孩子刻意製造挫折,人為地讓孩子去承受磨難和痛苦。這不是挫折教育,這是毫無意義的懲罰以及打擊。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面對自然挫折的時候,給予他無條件的撫慰、幫助和支持,讓他知道無論遇到什麼我都仍然愛你並且會一直陪著你,一切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對孩子進行真正的挫折教育呢?彭老師在這裡列舉了幾點,以供家長們參考。
一、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高興、激動、放鬆等等積極情緒,能讓我們自發快樂的東西,都能提升我們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我們就是要去主動找到那些令我們開心的事物,因為能主動找快樂是抗逆力高的表現!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多給孩子創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家庭裡感受到快樂與幸福,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二、給予孩子足夠的抱持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無論你再怎麼冷漠、清高、孤傲,你都不可避免地要跟你周圍的人發生聯繫,就像是原子核和圍繞在核周圍旋轉的電子一樣,共同影響形成了現在穩定平衡的狀態,就是你呈現出來的人格面貌。
所以,身邊的人對你很重要,如果父母關心孩子、愛護孩子,家庭氛圍溫暖和諧,爸爸媽媽經常對孩子積極評價,那就是無以倫比的家庭支持,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再大的苦難和挫折,一想到有家庭這個溫暖的港灣,還是會覺得人生美好有希望有奔頭。
三、教育孩子正確看待挫折和困難,學會用理由安慰自己
以前人們說到阿Q精神就會批判起中國人的劣根性,阿Q固然有其不爭之怨,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他卻給人們很多啟示。當孩子遭受了困苦和磨難,或者遭遇了無可爭辯無力改變的失敗時,如果讓孩子認自己無能、無用,這種自我否定給他帶來的心理痛苦會是毀滅性的,真相固然重要,但靈活地從不同角度看待所謂真相更是一種心理靈活性。
如果孩子痛苦到了心理失控的程度,他的壓力得不到正確地疏導宣洩,與其讓他做出失去理智的行為,比如傷人、殺人、自傷、自殺,那還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尋找方法來安慰自己、解脫自己,達到新的心理平衡。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內心的愛與信任,溫暖和希望,才是他面對這個世界最重要且珍貴的底氣和力量。這種底氣和力量,能最大程度地陪伴和支撐他熬過人生的每一場風雨,讓他即使身處困境,也依然時時刻刻相信並期待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