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挫折總是不可避免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朋友喜歡幫助孩子規避挫折,認為一帆風順孩子才能茁壯成長,事實真的是這樣的麼?其實不然,怎樣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呢?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教育法則——甘地夫人法則便能為各位家長朋友解答疑問。
甘地夫人法則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不僅是傑出的政治領袖,更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她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手術。面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謊言。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孩子已經懂事了,那樣不好,她阻止了醫生。她平靜地告訴拉吉夫:手術後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誰也不能代替,哭泣或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所以你必須勇敢地承受它。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哭,也沒有叫苦,他勇敢地忍受了這一切。
對於親子教育,甘地夫人有著自己的一套心得。在挫折教育方面,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挫折時常出現,就像生活中有陽光也會有陰霾。性格完整、個性健全的孩子,生活所賜予的所有種種都能欣悅接受,當然無謂快活抑或挫折。這樣,孩子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未來生活所給予的所有,得心應手應對生活各種的變化。
正確的挫折教育,往往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麼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其實是指讓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適當地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增強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許多在生活中到達頂峰的人,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人,他們往往飽經風霜、倍受挫折,因為他們更能深刻理解成功的不易。
正確的挫折教育,往往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如何進行正確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且聽小編為大家總結:
合理引導。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培養孩子積極良好的心態。獨立為主。遇到挫折時,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探索,讓孩子體會獨立克服困難的成功。幫助為輔。如果孩子對於挫折有些手忙腳亂,家長朋友這時候可以從方法上給孩子點到為止的啟發和指導,讓孩子正確平衡自我解決和他人幫助的關係。力所能及。儘量不要給孩子設置無端的挫折,挫折不是越多越好,力所能及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尤其注意不能因為挫折而否定孩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