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斯汀格法則」的作用:改善孩子的「熊」脾氣,讓孩子變乖巧

2020-12-23 迎迎炫育兒

文|迎迎

編輯|迎迎

相信很多家長在生活中都有遇到這樣的孩子:在坐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椅子一直在震動,回頭一看,是一個孩子在不停地踢你的椅子底部,你想讓孩子的家長管一管,孩子的家長卻只回你一句話:他還是個孩子。暴躁的你氣得不行,卻又無法真的對孩子動手,最後引發的只是無意義的爭吵,引來群眾的注視。

其實,最早在網絡上,熊孩子是用來形容雖然調皮搗蛋,經常做一些搞怪的事情折騰大人的滿懷善意的孩子。但隨著現實生活中,不受大人管控的孩子做著破壞、詛咒等糟糕行為現象的增多,大家逐漸把原先具有善意調侃的"熊孩子"變成了現在帶有不滿情緒的稱呼。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脾氣太差,無法進行有效地管束,時常因此感到惱火。家長們不妨嘗試下"費斯汀格法則",說不定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費斯汀格法則"的定義大致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只有10%是由事件本身屬性決定的,其餘90%是由你因這件事產生的反應導致的。

這個法則的產生是源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的一本書中的故事,這則故事可以簡稱為"卡斯丁鬧心的一天",這天所有意外的產生都只是因為卡斯丁將手錶遺忘在了洗漱臺。

那麼"費斯汀格法則"的優點到底在哪裡,才說它能夠幫助家長管教孩子?

1、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生活中許多意外事件的產生都是源於個人行為所引起的一系列蝴蝶反應。這個法則能讓孩子認識到,你的年齡不能成為你的保護色,也不能成為你胡作非為的資本,也能讓孩子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孩子可能沒有想到自己的淘氣行為會導致的嚴重後果,所以,孩子才會繼續這麼做。

2、 讓家長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重要性

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身邊人的行為,可能不是家長,而是電視或者其他渠道。孩子迅速學習並將其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行事標準。所以,家長可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時候在無意間就成為了孩子的做法。"費斯汀格法則"就能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剩餘90%中有50%是由家長的行為所影響的。

3、 可以避免很多人為事件

"費斯汀格法則"說明了人為因素是導致麻煩產生的原因。所以,如果在平時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行為,就能夠避免很大一部分事故產生。比如駕駛員在開車的時候,更加地集中精力觀察路況,而不是開車前喝酒、熬夜,就能避免很多交通事故。

家長要是能夠合理地利用"費斯汀格法則",說不定就能因此搞定孩子的壞脾氣。

家長在運用"費斯汀格法則"的時候要注意做到以下三點:

1、 家長要認真對待孩子的""行為

很多時候,熊孩子行為的變本加厲是因為家長的冷眼以對。在其他人向熊孩子的家長提出意見時,那位家長通常以不關我的事的態度來回應。即使家長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那在私底下的時候就應該教育孩子,而不是放任自由,讓孩子繼續做著這樣打擾、侮辱他人的行為。

2、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有些孩子在做這些"熊"行為的時候可能並不是出於惡意,只是覺得好玩。家長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不要先對孩子一通亂罵,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如果家長在眾人面前責罵孩子,孩子的內心就會受傷,也會因此將此事記在心裡,與家長產生隔閡,嚴重一點就會變得尤為叛逆,明明原先是個乖孩子,生生變成真正的"熊"孩子。

3、 給孩子闡明問題的嚴重性

孩子在受到周遭影響後做出"熊"行為,如果周邊沒有人對他的行為進行批判和教育,他有可能會認為這種行為是被允許的,大家是可以接受的。孩子有時候可能覺得踢椅子這種行為他很喜歡,他踢別人的椅子也是有出於好意的可能性。所以,家長要跟孩子闡明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這種行為是不受大家所喜愛的,也不是標新立異的行為方式。

大家都說,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著熊家長,因為孩子的三觀受家長的影響是最多的,見微知著,通過孩子的行為就可以基本判斷家長的為人。為了自己在眾人面前的印象,家長也要努力改變孩子令人討厭的行為,不要影響到其他人的生活。孩子都是大家心中的寶貝,教會他成為更好的人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嗎?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關於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是有心無力,尤其是在孩子小時候,犯錯又不能打,說教孩子又不聽,每次孩子闖禍了家裡還總是會有老人維護著,所以即使想給孩子立規矩,也難以貫徹。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聊聊「費斯汀格法則」與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常聽到父母要給孩子所謂的「高質量陪伴「,不要消極陪伴。剛好看到費斯汀格法則,來聊聊為什麼規律作息,睡眠引導或是自主進食等,降低父母的養育壓力,是為了給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費斯汀格法則」是由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的,他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簡單來說,就是生活中的事情只有10%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是我們能掌控的。
  • 孩子難管不知如何是好?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你成功掌控孩子
    後來抓到了孩子,小偉的母親忍不住就是一頓打。打完之後,氣是消了,可孩子卻變得更加的膽大妄為了,既然連打都不怕了,他還怕什麼?像小偉母親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面對孩子頑皮的行為,往往都是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打罵,結果事情往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了。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
  • 熊孩子屢教不改,家長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效溝通和打罵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都說小孩子是被送下人間的天使,這是乖巧時候的小孩,當他們開始調皮起來,那就是一個小惡魔。在孩子發育尚不完全的時候,孩子的思想觀念還不完善,這個時候孩子特別容易闖禍。
  • 家裡的「熊孩子」真難管,「費斯汀格法則」在育兒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對於普通人來說,巧妙運用費斯汀格法則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難題,特別是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往往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二、"費斯汀格法則"有哪些教育優點!費斯汀格法則不僅能用於教育,同時還可以處理其他很多方面的問題。家長如果可以將其巧妙運用起來,這能讓孩子以後的發展道路更加順利。費斯汀格法則本身有諸多優點,這也是很多人通過親身實踐得出來的經驗。讓孩子變得更好正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必須要廣泛吸取外界優秀的教育方式,並且結合自身情況將其運用起來。
  • 用費斯汀格法則看蝗蟲入境雲南
    □ 張京徽    美國社會學家費斯汀格曾提出過一個很著名的法則,叫費斯汀格法則。這個法則是這樣說的: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如果用這個法則來看待似乎「多災多難」的2020年,其實你會發現,人們對一些事情反應有點過激。剛剛發生在雲南的黃脊竹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哭鬧發脾氣,一般是由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
    平日裡歡歡的爸爸媽媽對他的教育方式也是以講道理為主,如果小傢伙真的是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也會對他施以小小的懲罰,比如罰站,不過他們從來沒有動手打過孩子。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原本乖巧聽話的歡歡脾氣突然變得暴躁起來,小傢伙時常會因為一點小事情就大發脾氣又哭又鬧,這讓爸爸媽媽十分困惑。
  • 費斯汀格法則:永遠不要對自己做這12件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所以,費斯汀格法則就是為了告訴我們:當你做錯了1件事後,需要用9件事來彌補,但這9件事必須慎重選擇,否則你會追著錯誤,越跑越遠。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及時止損。
  • 費斯汀格法則‧ 四無量心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金,兒子這天參加遊泳比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了應有水準,初賽就被淘汰了…… 故事就說到這裡。我們試想想,如果我們是故事裡的其中一員,我們應如何處理? 其實這個故事是一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說出來的。
  • 「乖」孩子千篇一律,「熊」孩子大殺四方!
    這位傲嬌又有點小作的小女孩,真是又熊又萌,大孩子不讓她吐口水,她偏要吐,而且越吐越多。大哥哥訓斥她,她一言不和,就想辦法開溜,一邊跑一邊大聲嚷嚷:「我再也不和你玩兒了!「看到這裡,有網友們戲稱,新一代熊孩子要誕生了。
  • 孩子會發脾氣,不是壞事,一直壓抑自己的脾氣,才是壞事
    可是朋友和我的意見恰恰相反,她平時在幼兒園當老師,對於這些脾氣已經見怪不怪了,她表示孩子發脾氣不是一件壞事,孩子發脾氣只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等表達結束,看到結果沒有改變,他們也就會恢復正常了。有的孩子甚至出現了叛逆的行為,比如爭鬥、暴躁,有的還做出了破壞性舉止;相反的,有的孩子卻表現的非常乖巧、順從。最後結果表明,這些表面上有破壞力的孩子,其實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上是積極健康的,而另一些表明上乖巧、順從的孩子,實際上在壓抑自己的情緒,心理的問題更多。
  • 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盤尼西林法則」告訴我們:凡事貴在堅持!
    在改善不良行為初顯成效時,也不該掉以輕心,而是應持之以恆、追根溯源的將孩子的不良行為徹底改正。身邊大人們天天把玩手機的低頭一族,暴躁情緒的壞脾氣一族也會影響到孩子對行為規範的認知。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是極強的,家長的日常不良行為方式都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負面的影響。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不良行為,家長應如何正確的引導並加以改正呢?
  • 孩子3-4歲脾氣「古怪」該怎麼辦,家長應了解幫助孩子
    後來一次和一個寶媽朋友聊天的時候她看出了我的難處和我說她當時越是想我一樣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很失敗,後來這位寶媽推薦給我一本書,通過這本書我真的是了解了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孩子為什麼,會有如此「古怪」的脾氣。
  • 孩子叛逆難管教,不需要打罵,想讓他們改正,試試魚缸法則
    說孩子很難管教,而且越管他們,他們表現得越叛逆,甚至以極端的方法去教育他們,結果還是適得其反,導致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性格越來越差對他們的成長產生嚴重的危害。孩子的叛逆除了是孩子本身的天性,還有跟他們成長環境是離不開的,所以我們在分析過孩子的叛逆原因後,就應該摒棄「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了。近年來「魚缸法則」成了流行的一種趨勢,它適用於教育的範圍很廣,用來應對孩子的叛逆也是非常不錯的。
  • 吃了「聰明藥」,孩子就能變聰明?
    原創 金金 青春醫家吃了"聰明藥"孩子乖巧了成績變好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學習了?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聰明藥嗎?實際上聰明藥並沒有那麼神奇,吃了並不會真的讓人變聰明。要知道人類的智力水平是由先天生物學因素和後天學習共同決定的,在影響智力的諸多因素並沒有「聰明藥」什麼事兒。
  • 孩子總是出現悲觀心態,用好ABCDE法則,培養孩子樂觀思維
    3·脾氣暴躁,管理不好情緒一個人是否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決定了他在以後處理問題時候的表現。不難發現,人們都喜歡和擁有樂觀心態的人在一起玩耍。快樂是會傳染的,而悲傷同樣也會蔓延。悲傷的人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有脾氣不分時間地點的就開始發洩。面對容易悲傷的人,小朋友們也是不願意跟他們一起玩耍的。
  • 孩子敢跟父母發脾氣該慶幸,隱忍的孩子很可憐,原因值得父母思考
    相信很多的父母都很討厭孩子發脾氣,哭鬧。而覺得不發脾氣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其實,不發脾氣的孩子很可憐,這種孩子的內心承受了太多的壓力和無奈。不會發脾氣的孩子其實很可憐。而這時,父母對孩子進行訓斥和打罵,不停地數落,都會在孩子的內心種下一顆自卑的種子。不會發脾氣的孩子更懂得隱忍很多看似很乖巧懂事的孩子,其實都在父母不停的打罵和訓斥中總結出來的生存經驗和法則,這種孩子更懂得隱忍。
  • 孩子情緒暴躁,和大腦發育有關,養成這三個習慣,好脾氣從小培養
    奶奶總說,孩子從小就這樣,將來一定是個暴脾氣。朋友深知,這樣一點就著、情緒失控對未來的發展很不好。但是訓斥也訓斥了,罰站也罰站了,孩子的脾氣還是沒有改善,連朋友都快要接受奶奶的觀點了。杏仁核位於大腦下層,它的作用是對危險作出不用思考的快速反應。比如看著屏幕迎面飛來一個籃球,我們也會「下意識」的閃避,這就是杏仁核在起作用。而寶寶無法控制的發脾氣,摔東西大聲哭泣,也是因為感受到了壓力和威脅,杏仁核做出的反應。
  • 《媽媽,我真的很生氣》|讀繪本學方法,不打不罵改善孩子壞脾氣
    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呢?繪本《媽媽,我真的很生氣》中的小主人也常常會有這些問題,你知道他的媽媽是如何處理的嗎?這套書中介紹的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辦法,真的非常實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借鑑。本文我將從繪本的作者及簡介,寶寶常見的情緒煩惱,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的脾氣以及笑臉獎勵計劃5個方面進行介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 孩子脾氣太倔強,可能是「認知靈活性」不足,三招拯救倔孩子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閨蜜脾氣溫和,但是閨蜜家的小寶貝卻特別「倔強」。沒想到一向很貼心的她居然也發起了脾氣,只見她執拗地想要從爸爸手裡搶過皮影,在沒有得逞後更是開始脫衣服來發洩不滿。爸爸王嶽倫對於孩子的行為很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犯起倔來了。1.愛鑽牛角尖當孩子缺少認知靈活性時,孩子很容易被固有的思維模式限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