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費斯汀格法則看蝗蟲入境雲南

2020-12-23 春城晚報

    □ 張京徽

    美國社會學家費斯汀格曾提出過一個很著名的法則,叫費斯汀格法則。這個法則是這樣說的: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如果用這個法則來看待似乎「多災多難」的2020年,其實你會發現,人們對一些事情反應有點過激。剛剛發生在雲南的黃脊竹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春城晚報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名為黃脊竹蝗的蝗蟲在江城等地區出現,本身和沙漠蝗一樣也算是生態鏈的一部分,有關領域的專家對這種蝗蟲的繁殖和生活等習性比較了解,也有專門對付它的低毒仿生藥劑,站在人工防治的角度,通過打防結合等措施,我們是有把握控制住黃脊竹蝗的。

    而站在自然環境的角度,我們都知道蝗災多發生於旱季,今年如此充足的雨水對黃脊竹蝗的生存非常不利。而更重要的是,黃脊竹蝗是一種寡食性昆蟲,主要食物為竹子,如果改吃其他食物的話,生理結構乃至發育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由此可見,黃脊竹蝗和全球其他地區鬧得沸沸揚揚的沙漠蝗是不具備可比性的。

    當然,保持對黃脊竹蝗的關注是很有必要的,畢竟目前它波及的面積已達130648畝。另一方面我們仍需要對沙漠蝗保持一定的警惕,雖然沙漠蝗入侵我國的可能性不大,但未雨綢繆永遠是有必要的。有了防治黃脊竹蝗的經驗,面對沙漠蝗的威脅我們會更有底氣。

    但我們現在應該明白了,黃脊竹蝗和沙漠蝗並非是同一種蝗蟲,所造成的危害也沒有可比性。在這個對各種自然災害多少有些草木皆兵的2020年,我建議大家多運用費斯汀格法則來看待這個世界,也許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的危害可能是被我們無意中誇大了。 

    (相關新聞見A08-09版)

相關焦點

  • 家裡的「熊孩子」真難管,「費斯汀格法則」在育兒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家長遇到這種情況,「費斯汀格法則」也許能幫助到你。一、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相信大家看這個名字就能明白,這是一個人名法則,發現這一法則的人正是費斯汀格。他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在他的研究生涯中發現了很多法則以及定律,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熊孩子屢教不改,家長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效溝通和打罵
    對於熊孩子的管教,相信每個父母都是用了各種辦法,有的已經上了棍子,想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最後取得的結果都不怎麼好。那麼怎麼來管教熊孩子呢?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費斯汀格法則」。01「費斯汀格法則」是什麼?這個法則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基於龐大的研究案例提出的一個判斷,這個判斷成為了後來的「費斯汀格法則」。
  • 「費斯汀格法則」的作用:改善孩子的「熊」脾氣,讓孩子變乖巧
    家長們不妨嘗試下"費斯汀格法則",說不定會得到意外的驚喜。"費斯汀格法則"的定義大致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只有10%是由事件本身屬性決定的,其餘90%是由你因這件事產生的反應導致的。這個法則的產生是源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的一本書中的故事,這則故事可以簡稱為"卡斯丁鬧心的一天",這天所有意外的產生都只是因為卡斯丁將手錶遺忘在了洗漱臺。那麼"費斯汀格法則"的優點到底在哪裡,才說它能夠幫助家長管教孩子?
  • 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你成功掌控孩子
    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費斯汀格法則說的是當生活的事情為100%時,其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不可預估和控制的,但是剩下的90%,我們是可以控制的。可很多人會因為這10%的事情,導致自己被情緒牽著走,最後把本可控制的90%也變成了不可控制。
  • 聊聊「費斯汀格法則」與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剛好看到費斯汀格法則,來聊聊為什麼規律作息,睡眠引導或是自主進食等,降低父母的養育壓力,是為了給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費斯汀格法則」是由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的,他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 費斯汀格法則‧ 四無量心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金,兒子這天參加遊泳比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了應有水準,初賽就被淘汰了…… 故事就說到這裡。我們試想想,如果我們是故事裡的其中一員,我們應如何處理? 其實這個故事是一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說出來的。
  • 費斯汀格法則:永遠不要對自己做這12件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所以,費斯汀格法則就是為了告訴我們:當你做錯了1件事後,需要用9件事來彌補,但這9件事必須慎重選擇,否則你會追著錯誤,越跑越遠。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可以及時止損。
  • 每一個悲劇背後,都有活命的機會|心理學:費斯汀格法則
    遠離那些可以避免的悲劇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費斯汀格法則,認為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取決於你對選擇的反應。也就是說,生活中絕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很多時候悲劇的發生,也是自己所導致的。
  • 蝗蟲入侵雲南?不存在的,這幾種特色美食,讓印度人目瞪口呆
    1、雲南十八怪,三個螞蚱一盤菜螞蚱做菜,在雲南一些地方又叫"跳菜"。將收集到的螞蚱帶回家,用開水一燙,去掉翅膀,在鍋裡慢慢烤黃,烤到水分乾涸,焦黃燦然的時候,加上香油,花椒調料,黃生生的螞蚱,便透出誘人的香氣。清脆中有一股子穀草的清香氣味。
  • 4000億沙漠蝗蟲逼近中國邊境!恐怖風暴背後的三大懸念
    從東非出發的幾千億隻蝗蟲,以每天150公裡的速度一路向東,席捲而來,已經逼近中國邊境。這不是一般的蝗蟲,而是全球聞名的沙漠蝗蟲,有超強的繁殖力和巨大的胃口。超過4000億隻沙漠蝗蟲,每天幹掉的農作物,相當於9300萬人的口糧。中國首次經受過如此大規模的沙漠蝗蟲入境的考驗。
  • 中科院團隊揭開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原來是一種氣味在作祟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揭秘蝗災罪魁禍首4VA,將改變人們對抗蝗災的理念和方法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 寮國蝗災已從邊境蔓延至雲南普洱,入遷蝗蟲活動區域達9.8萬畝!
    6月27日寮國豐沙裡省遭受蝗災 村民種植的農作物尤其是旱稻受到極大影響 據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視頻 整片農作物種植區全是綠油油的蝗蟲
  • 假面騎士01第17話追加先行圖 閃耀蝗蟲大戰千騎 吃癟法則已經預定
    最後是閃耀蝗蟲和千騎的對決,閃耀蝗蟲吃癟預定,估計是或人把能用的外掛裝備都用了還是打不過,所以直接開閃耀蝗蟲了,吃癟法則已經預定,不過肯定是打不過,突擊握柄還在不破手中,估計看不到閃耀突擊蝗蟲吃癟。
  • 蝗蟲席捲東非最新消息 蝗蟲或從雲藏疆入侵中國 聯合國發蝗災警告...
    據介紹,專家研判如果氣候條件適宜,已發生的沙漠蝗存在從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經緬甸侵入雲南,或者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風險。據寧波晚報報導,受強季風影響,近期大量蝗群一周前抵達海灣兩側,「造訪」了科威特、巴林、卡達和伊朗西南海岸區域。中國的鄰國巴基斯坦因蝗災於本月早些時候宣布國家緊急狀態。
  • 微博熱搜排第一的沙漠蝗蟲,中國要防嗎?
    我們再看一則新華社消息。有的蝗蟲落在地上的聲音就像下冰雹一樣,緊接著就是不絕於耳的咀嚼聲,好似千萬把剪刀在剪東西一樣。農場的青草、小麥和燕麥被一掃而光;甜菜、豆角和土豆被吃得乾乾淨淨;柳樹和李樹也被攔腰咬斷……目光所及,很快便看不見一丁點綠色了。」
  • 蝗蟲肆虐,又是一場人禍
    此次在西亞肆虐的蝗蟲,如想抵達中國,有兩個遷徙方向,一個是沿印度北上進入西藏和新疆,另一個是轉向東南亞進入雲南。無論哪一個方向,都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前者是西藏高原和帕尼爾高原,後者則是雲南的茂密雨林。沙漠蝗蟲的對於暖溼氣候有格外青睞,一般活動在溫度40℃左右、溼度60%-70%的條件下。高寒的山脈是阻隔他們的天然屏障。
  • 中國滅蝗:哨聲一響,蝗蟲萬兩,全軍出「雞」
    我國蝗蟲蝗災治理非常有經驗,也非常成功,這次東非蝗蟲,沙漠蝗蟲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就算順著季風進入雲南,我國人士,無須擔心。誰能想到,為了治理蝗蟲,我國勞動人民用的是一群大家都熟悉的雞、鴨…… 從小雞飼養開始哨聲訓練。90天篩選合格牧雞,出擊滅蝗。
  • 千億沙漠蝗來勢洶洶 一天吃70隻蝗蟲的雞鬥得過嗎?
    紀錄片《牧雞治蝗》視頻截圖這種方式是利用雞與蝗蟲間存在的食物鏈關係原理,讓雞群在草場上捕食蝗蟲來降低蟲口密度,控制蝗蟲種群數量。牧民們先是將兩個月大的雛雞放到草地上馴養,以適應野外環境,15天後用特定哨聲訓練它們聽從指揮,再過15天就能帶著去捉蝗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