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FOF業務現狀分析:能否成為新的風口?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普益標準

一、FOF產品發展概況:國內起步較晚但漸成氣候

(一)中外FOF產品發展簡要回顧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FOF產品產生於美國,早期是以投資一系列私募股權基金的基金形式存在,但由於私募股權投資的門檻較高,因此面向的投資者範圍窄。美國第一隻嚴格意義上的證券類FOF則是由先鋒集團(Vanguard)在1985年推出的VanguardSTARFund。此後開啟了FOF業務長達30餘年的增長期。美國市場FOF產品的總規模從2007年的638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1萬億美元。

而我國FOF基金髮展時間較短,2005年招商證券發行了首支證券型私募FOF基金,其後銀行、券商等機構也陸續發行了一些FOF型基金,但當時由於沒有嚴格標準因此FOF產品間差別較大,產品多以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的形式存在。

近幾年陸續出臺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行管理辦法》(2014)、《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2016),《基金中基金(FOF)審核指引》(2017)和《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2017)等相關文件,讓FOF產品無論是種類還是成熟度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監管文件的指引下,2017年9月,首批5隻公募FOF產品面世,開啟了我國公募FOF時代,FOF隊伍逐漸壯大。

(二)FOF類產品核心優勢

FOF基金相對於普通基金而言,其優勢較為明顯,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風險更加分散、可控

投資基金相對於投資股票或債券,本身即是一種分散投資、分攤風險的策略,而FOF產品將募集的資金投資於不同的基金,達到了二次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目的。

在實際投資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太審慎的基金管理人,可能會重倉一兩個股票或債券,風險相對較大。但FOF產品有兩層風險分散,它分散投資了多隻基金,兩層分散之後,單一的股票跟債券在FOF裡面的佔比非常小,即使碰到某股或債暴雷時,對FOF產品的影響也是很小的,所以它會比一般的產品要穩健。

2、專業性更強

相比於普通基金,FOF通常由專業的投資管理人負責基金的篩選、投資、管理和跟蹤研究,避免了單個基金經理在投資策略上可能存在的缺陷,FOF基金無論是資產配置還是基金選擇都會更加科學、合理,專業性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風險與收益均衡是投資常識,但FOF基金在降低風險的前提下,並不會讓收益率上限變低——當前市場上的FOF基金管理人通常會通過主動的資產配置、在合適的時點選擇合適基金,提高產品的綜合收益。

 3、投資門檻降低、較少的資金投資基金組合

投資者購買基金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專業的管理人來獲得投資收益,但市場中部門優秀基金往往投資門檻較高,例如一些私募基金的最小投資資金為100萬。另一方面,一些投資者在僅有最低投資門檻資金的情況下,不想把資金全部購買一隻基金,希望分散一些風險,投資於多個產品,這就產生了一些矛盾。FOF的存在,使得投資者可以用較少的資金投資於多隻基金產品並分享收益。

二、FOF型信託產品現狀:監管壓力下,FOF成信託產品發行新風

在資管新規出臺後,信託行業面臨的轉型壓力較大,業內機構不斷探索符合監管要求的業務方向,而FOF、TOF類業務作為國內逐漸成熟的模式,進入信託公司的視野。

(一)信託FOF業務背景分析:監管與轉型,助推業務發酵

1、監管導向下的主動化管理、投資類信託轉型訴求

FOF類業務具備投資類信託的屬性,也能滿足主動化管理的投資轉型需求,是信託公司轉型的可選方案之一。資管新規出臺後,監管當局對信託公司有過數次窗口指導,在2020年3月的窗口指導中,要求壓縮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並制定融資類信託壓縮計劃;而事務管理類信託由於通道業務的原因,始終受到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無法成為新的資金去向。因此,信託公司就需要尋找投資類業務作為業務方向。另一方面,通道業務受限後,主動化管理是信託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2、資管新規淨值化轉型要求

資管新規要求資管機構進行淨值化轉型,對於目前的信託機構而言,現金管理類、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相對接近標準化產品,可以進行淨值化管理。但其他信託產品在淨值化管理方面存在估值方法不明確、部分信託產品難估值的問題,且需淨值化管理的產品類型有待進一步明確、缺少統一估值標準和廣泛認可的估值數據、攤餘成本法在實際操作中難度較大等困難,在短期內都較難解決。因此,淨值化運作要求倒逼信託公司轉型,尋找與傳統業務不同的其他業務模式,而FOF業務恰好契合這一監管要求。

3、傳統業務發展受限、規模收縮

對於信託公司而言,三大傳統業務中,房地產信託業務因為中央「房住不炒」的態度,規模與增速不斷下降,今年3月末部分信託公司收到窗口指導,要求繼續大力加強房地產信託業務管控,原則上2020年各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資產餘額不得高於2019年末存量規模;而通道業務同樣被窗口指導,要求繼續壓降信託通道業務,按照資管新規過渡期整改要求,制定年度「去通道、去嵌套」整改計劃;政信業務方面,雖然在疫情之下基建重新提上地方規劃,但國家與地方整體更傾向於新基建,這一態度讓傳統政信業務拓展受到限制。業內機構紛紛尋找如普惠金融、消費金融、家族信託等新興業務作為轉型突破口,而FOF業務作為標準化投資的代表,是業務轉型的一個方向。

(二)信託公司FOF業務現狀:正迎來快速增長

信託公司發行FOF類的集合資金產品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平安信託發行了一款名為「平安FOF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產品,其投資期限為1年。

2015年,業內真正迎來FOF產品大發展,全年華融信託、四川信託、萬向信託、中海信託、華寶信託均有發行集合類FOF產品。此後,信託公司發行的FOF類集合資金產品數量不斷增加——2015年到2019年,集合資金信託市場共計發行141款FOF類集合資金產品。

2019年,行業FOF類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已較為火熱,其中中航信託發行了40款、外貿信託、華潤信託各自發行了13款產品,此外建信信託、百瑞信託、五礦信託、萬向信託均有發行FOF類產品。

整體來看,從2015年到2019年,業內主要的FOF類產品發行機構包括中航信託(共50款)、外貿信託(共21款)、中信信託(共15款)、華潤信託(共14款)。

上述四家主要參與機構的重要產品系列如下:

通過產品信息我們可以看出,過去信託公司所發行的FOF類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投向金融機構,共發行91款,由金融機構來管理資金的運作,信託公司提供大類資產配置的建議;另一類是投向證券投資市場,共發行50款,這類產品多由信託公司內部制定投資策略,也有一些產品由私募機構提供投資建議進行投資。

(三)信託公司FOF業務優劣勢分析:優劣勢均相對明顯,信託公司還需補短板

1、信託公司FOF業務優勢

大類資產配置經驗。信託公司由於制度優勢,可以橫跨實業、資本、貨幣三大市場,這符合FOF投資的多元化資產配置理念。信託公司可依靠多年以來積累的大類資產管理經驗,在資產輪動中提出宏觀面的配置建議,而將底層資產投資交由經驗更加豐富的基金經理、基金公司來進行操作,有效降低投資操作風險,保護投資人利益。

銷售能力較強。信託公司不僅可以為優秀的投資顧問提供除了銀行渠道之外的資金,還可以通過信託公司直銷渠道進行信託計劃的推介和發行。而隨著信託公司財富中心建設數量上升、直銷渠道不斷加強,未來信託公司的銷售能力會更強。

資源整合能力強。以往信託公司主導的TOT模式下,在資金端信託公司與銀行聯繫緊密,而在投資端則與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投顧機構有長期合作關係,信託公司在FOF業務模式下能夠繼續整合、使用積累的資源,提供高效服務。

2、信託公司FOF業務劣勢

人才儲備不足。FOF業務需要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但現階段信託公司在非標、固收資產投資領域有一定優勢,權益資產投資領域的投研能力、人才儲備都相對缺乏,這有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篩選。

投資門檻較高。信託FOF產品本質上還是屬於信託產品,這導致投資門檻上,信託類FOF始終會高於公募基金、銀行等發行的FOF產品,降低市場競爭力。

流動性有所欠缺。同樣是由於信託產品的屬性,信託FOF產品的底層資產期限較長,產品流動性相對於基金、銀行類FOF較低。

(四)模式與產品類型:現階段以量化策略為熱點

在當前環境下,部分信託公司選擇與量化私募進行合作,模式則是量化私募直接成立產品、信託計劃投資私募基金。信託與量化私募的合作,實際上是由於非標的不可持續性和非標規模壓縮後的現實需求,而量化私募的較多產品可替代信託的類固收產品,兩者較為契合。

目前信託與私募合作發行的FOF產品主要有主動管理型和被動管理型兩類,被動管理FOF由私募作為投顧,投向私募產品;主動管理FOF則由信託公司建立優質私募基金產品池,然後發行FOF產品募集資金,投資產品池裡的私募基金,信託公司完成篩選產品、配置比例、倉位調整等主動管理。

(五)潛在規模分析:行業規模壓降,不改基金類投資傾向

2019年4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總額為1.96萬億,同比下降10.79%,佔比10.92%。從2015年以來,隨證券市場的調整和監管部門對跨市場風險的關注,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佔比從2015年的20.35%持續下行。2019年,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和資本市場回暖,下行趨勢有所放緩,尤其是2019年3季度,規模和佔比一度有小幅上升。

信託資金中,投向基金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211.99億元,佔信託資金比為1.25%,值得關注的在於,即是近兩年信託行業壓降資產規模,投向基金領域的資金規模變化缺並沒有大幅下降。反映出信託公司在FOF業務的基礎並沒有變化,未來信託公司FOF業務依舊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從長遠看,一方面,得益於證券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另一方面,要轉型為真正意義上的資管機構,信託公司需要主動提升證券投資能力。未來,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佔比有較大上升空間。

三、信託FOF型產品與其他類型FOF資管產品的比較

根據不同類別的產品發行機構,市場通常將FOF產品分為私募FOF、公募FOF、券商FOF、信託FOF。

(一)私募系FOF

私募FOF是指由私募機構發行管理的FOF產品,其在2014年以後發行數量增長較快,2018年受市場影響發行基金數量有所減小。私募FOF是我國最先起步的FOF產品,由於私募在創新方面的優勢較強,敢於對一些新領域進行探索,面對未來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發的逐漸加大,私募FOF會扮演投資先鋒的角色,因此未來私募FOF會在產品創新以及業績兩方面體現出優勢,規模和需求還有繼續擴大的空間。

 (二)公募系FOF

公募FOF,自2014年8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2016年6月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南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徵求意見稿)》標誌這一產品步入實質階段,2017年9月首批6隻公募FOF基金的發行,標誌我國公募FOF基金正式運行。2017年開始發行至2019年6月30日公募FOF的規模已達200億,數量共有57隻增長速度較快,未來伴隨養老金的投資需求,公募FOF的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

(三)券商系FOF

券商系FOF,是我國FOF品種中出現最早的一類。早在2005年,招商證券就發起了設立我國第一隻私募性質的FOF——招商基金寶。券商系FOF本質上歸屬於集合資管計劃,在2010年達到發展巔峰後開始由盛轉衰。由於近年來券商資管計劃以定向計劃發展為主,對於FOF類集合資管的重視程度不夠,券商系FOF規模佔比始終較小,且早期券商系FOF並未嚴格遵守資產配置原則,致使多數產品業績未能達到市場期待。資管新規的下發,以通道類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遭遇重創,迫使券商資管提升主動管理能力進行業務轉型,憑藉券商客戶、投研、業務聯動等多項優勢,預計未來券商會再次發力FOF類集合資管計劃,搶奪市場。

(四)信託系FOF

信託系FOF,是指信託公司發行FOF信託計劃,委託人通過認購信託計劃將資金交付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以受託人身份對信託資金實施管理運用,根據投資決策受託人發出指令將信託資金投向基金市場。目前市場並未有對這FOF類產品的規模進行統計,但從前文FOF類集合資金信託產品的發行數量可以知道,近幾年FOF業務的規模在快速增加,未來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就底層資產配置而言,目前信託FOF類產品除了配置公開發行的證券投資基金外,有些還配置證券投資類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基金公司發行的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以及私募基金等資管產品,資產配置多樣。

四、FOF型信託產品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

結合信託公司轉型發展的需求、信託機構在FOF類業務上的優劣勢,以及行業所發行FOF類集合資金信託產品不斷加快的趨勢,未來FOF類信託業務將繼續蓬勃發展。

從近幾年的產品數據來看,信託公司自主投資FOF類產品資金的比例較小,主要還是投向金融機構、由其他金融機構來主導資產配置,信託公司則充分發揮在渠道整合方面的優勢。

業務發展路徑上,信託公司首先需要完成的是對於FOF業務人才的積累,這是展業之本,信託公司可以內部培養,也可以從其他金融機構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其次是業務相關系統的梳理與建設,FOF類業務和傳統信託業務本質的區別在於淨值型運作,這就要求信託公司必須建立相關的一整套系統,包括投資管理系統、運營管理系統、收益分配系統等,以渠道管理、研究管理、估值與績效歸因、資產池監控模塊為重點。第三步是整合相關資源,包括資金募集,券商、基金等資產端機構資源的整合,建立業務白名單制度,提高FOF業務效率。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中信信託成為我國最大...
    原標題: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中信信託成為我國最大信託機構   2017年始,伴隨國內經濟增長減速換擋,
  • 2020-2026年中國信託投資市場現狀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信託投資市場現狀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信託投資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信託投資行業發展趨勢,洞悉信託投資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 淺議《關於加強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風險防範的通知》
    9月7日,北京銀監發布了《關於加強信託公 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風險防範的通知》,該通知主旨很簡單,就是個貸的事兒你也能幹,可你必須懂個貸技術,有個貸系統,加強主動管理,防止個貸風險。看完了該通知,我不由地替開展個貸業務的信託公司捏了把汗,痛點多多啊。  痛點一:搭建個貸業務IT系統。唉,這是要信託公司燒錢啊。
  • 信託轉標:非標業務團隊難「轉會」
    北京某信託公司財富管理總部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說道:「非標額度這麼緊,還招個新的團隊來搶蛋糕?現在我們招人的重點是看誰能賣權益類、淨值型產品。並且,原有團隊裡轉型慢的,也要逐步被淘汰。」 新規催熱「轉標」業務 「想做非標,先做標品。」這已成為了信託圈2020年的行業共識。
  • 找準自身優勢 上海信託發力TOF/FOF類業務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自資管新規頒布之後,各家金融機構開始在同一條賽道上競爭,TOF/FOF類業務也不例外。自2017年9月首批公募FOF產品問世之後,TOF/FOF類業務的「玩家」已經發展到銀行、券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信託、期貨公司等各大資管機構。
  • 大類配置產品風口已至 建信信託力推 FOF 產品搶佔市場
    導語:以大類資產配置為目的的FOF/TOF(Fund of fund/Trust of fund)儼然成當下的新風口,有望成為信託公司「後資管時代」的主力產品。無風險利率持續走低、風險資產的波動升高以及投資者對長期穩健的投資產品需求增大,加之資管新規的執行及產品淨值化的推進,FOF產品借「天時、地利、人和」之勢,成為各大金融機構推出大類資產配置的主力產品。建信信託從前幾年的醞釀蓄勢,到今年迅速發力,大舉在今年發出了多隻FOF產品。
  • 信託公司必須找準自身的優勢所在!FOF機構競爭激烈,上海信託簡永軍...
    資管新規深刻影響信託行業,針對信託公司的配套細則《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資金信託新規」)亦漸行漸近, FOF這一大類資產配置產品成為多家信託公司力推的方向。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超過三分之一的信託公司開展了TOF或者FOF業務,相關產品接近300隻。
  • 信託公司剖析:中誠信託
    中煤信託自成立一直到信託業第五次整頓結束,不良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不到0.5%,沒有吸收個人存款,沒有外債。而此時的其他信託公司還在清理不良資產、補充資本金或者引進新的投資人改變公司所有權結構。
  • 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中信信託成為我國最大...
    然而,金融機構套利需求興起,部分信託公司因其制度的靈活性而成為金融機構套利的通道,伴隨著信託資產規模高速增長的是整個信託業「虛胖」。,但是受限於渠道和產品短板,佔比仍不足20%,其中信託公司自有客戶財富管理業務的比例更低。
  • 當前信託公司慈善信託業務的主要發展態勢
    從當前來看,信託公司的慈善信託業務呈現出不平衡化、縱深化和基層化三個方面的發展態勢。  未來,還應在相關地區繼續加強慈善信託宣傳、交流力度,提升各界對慈善信託認知度。二、慈善信託業務的縱深發展態勢(一)慈善信託得到部分信託公司股東的大力支持慈善信託市場份額前列的信託公司,其慈善信託業務開展都得到了股東及公司自有資金的持續大力支持。
  • 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資產規模結構將...
    2020年中國信託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資產規模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2020-05-25 12:42:49
  • 2020年信託業10大重點課題揭曉!文化建設、FOF實務、家族信託等全...
    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不久之前,信託公司信託文化建設研究、信託業務創新、金融科技時代背景下的信託業轉型與發展、信託公司開展FOF業務實務、特殊資產投資信託業務發展模式、中國信託業服務實體經濟、境外信託稅收制度、信託公司的投研體系建設、家族信託業務受託能力等被選定為行業十大重點研究課題。
  • 信託公司接窗口指導:壓降融資業務規模必須完成
    歲末臨近,作為監管考量的關鍵指標,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的壓降情況如何呢?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多家信託公司近日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
  • 銀保監會:不會一刀切停止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信託業務
    日前,多家信託公司收到監管部門指導意見,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為什麼要壓降此類業務?監管方面表示,從融資類信託這類具體業務來看,廣義的融資類信託既包括通道類融資信託業務,也包括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融資信託業務。監管方面認為,需要重點壓降的業務包括,一是各類金融機構藉助信託通道開展監管套利、規避政策限制的融資類業務;二是信託公司偏離受託人定位,將自身作為「信用中介」,風險實質由信託公司承擔,違法違規開展的融資類業務。
  • 信託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建設研究
    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信託行業整體信息安全現狀為客觀全面地了解信託行業整體信息安全現狀,基於國標《GB/T22080—2016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要求》,通過問卷形式對48家信託公司進行了調研,調研問卷覆蓋安全投入、安全體系、安全規劃、數據安全、系統安全等領域的10個問題。
  • 61家信託財務數據排名!7家公司信託主營收入超30億
    ,分別斬獲53.52億元及45.12億元;「新貴」光大信託衝進信託業務收入榜單前三甲,憑藉36.59億元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將中航信託、平安信託、五礦信託等多家第一梯隊公司排在身後。行業頭部的公司在業務資源、風險項目化解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優勢,將繼續為信託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動能。處於行業中下遊的公司將更具緊迫感,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開拓新項目,全力提升盈利能力,避免掉隊。」7家公司信託主營收入超30億作為各信託公司的主營業務,信託業務之於信託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59家信託公司誰最悶聲發財?上半年信託業務收入排名出爐,中融...
    作者:楊卓卿 王瑩來源:信託百佬匯(ID:trustway)作為各家信託公司的主營業務,信託業務之於信託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託百佬匯記者從銀行間市場獲取的59家信託公司上半年未經審計財務數據顯示,相關信託公司上半年累計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收入332.58億元,平均每家5.64億元。
  • 信託轉型需搞好三大業務關係
    甘煜:信託轉型是必然趨勢,已成為行業、監管層的共識,再也不能沿用以前靠吃利差盈利的模式了。具體的轉型路徑選擇,取決於每家信託公司的稟賦和歷史傳統優勢。從雲南信託的特點來看,目前公司資本實力有限,這決定了我們不會把融資類信託業務作為發力的重點。
  • 中國信託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華寶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創新與發展———第一屆中國信託業發展論壇」大型高級研討會24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與會專家指出,在我國信託業走過了20年風雨兼程的歷程後,今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批准頒布了《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為今後我國信託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華寶信託董事長王世宏在開幕致詞時指出,經過清理整頓,我國的信託業已經進入了規範發展的重要時期。
  • 信託公司剖析:興業信託
    全球銀行30強、世界500強的興業銀行,旗下信託公司--興業信託。>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信託公司,成為經國務院特批的我國第三家由商業銀行控股的信託公司。首家銀行系信託公司是交銀信託,建信信託第二家。事實上,銀行一直都對稀缺的信託牌照充滿興趣。銀行收購信託公司,能彌補商業銀行經營範圍的局限,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從信託公司角度看,背靠銀行「大樹」也好乘涼。這也是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