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觀察的你,一定發現了,在體育圈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優秀的球員不一定能稱為出色的教練,而優秀的教練在球員時期很可能默默無聞。比如,足球界的齊達內和穆裡尼奧、籃球界的波波維奇,以及我們本文的主人公,前國乒直板名教練吳敬平。
先來看一組陣容,吳指導親手培養的,以及改造的選手有哪些:呂林(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和王濤搭檔,奪得男子雙打金牌,為處在低谷的國乒崛起帶來了積極的信號)、馬琳王皓(吳指導花大心血培養的兩位弟子,就像是兩個兒子,直板宗師級人物)、陳杞、樊振東、林高遠、許昕、馮天薇......
上面的這些人,都是在乒壇有名氣的運動員。能想像嗎,帶出或者帶過他們的吳指導,18歲才進專業隊,球員時期的他想要敲開國家隊的大門,卻屢屢失意,全國比賽第八名,最後不得不草草退役。退役後到科威特當過教練,也執教過四川二隊,後來又被質疑作為教練的業務能力不夠,被調為領隊。是的,就是這麼失意。
1991年,國家隊將一紙調令下達到四川省隊,吳敬平被聘用為國家隊教練。眾人疑惑,吳指導作為球員時戰績平平,作為教練時候也被認為不合格,為何能夠得到國家隊的垂青?【乒談】的分析是:這其實既與時代有關係,也和個人的人脈有關係。
首先從大時代背景來說,當時的中國桌球正是低谷時期,尤其是受到宿敵瑞典隊的壓制,中國桌球傳統的直板打法的實用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所以當時的國乒急需在直板反膠打法中有所突破。同時,作為少帥的蔡振華回國,火線上任主教練,而他堅持要在直板反膠打法上進行突破。這是兩個客觀環境因素。
吳指導自身來說,球員時期他就是直板打法,對於直板反膠頗有心得,這是他的專業基礎。同時吳指導的仔細認真,也是加分項。據說剛進國家隊當教練的第一個周,他沒敢和自己的隊員搭話和交流,因為自己球員時期的戰績是實在太普通了,但是對於自己主管的隊員,他會將TA們的每一板球都記錄下來,從速度、力量、旋轉、弧線、落點和合理性方面進行分析,這是他業務能力上升迅速的關鍵原因。再說回進國家隊的問題,沒進國家隊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吳指導結識了蔡振華以前的教練,經過介紹認識了蔡指導,雙方非常符合。
所以,從這件事情上,【乒談】得出了這麼幾個認知:1、不要自卑於自己並不光彩的過去,因為英雄不問出處;2、要掌握一門或者多門核心技能,越稀缺,不可替代性越強,核心競爭力越強;3、多多發展自己的人脈。
成功入職國家隊,吳指導高興的同時擔憂,不管是身邊的教練還是球員,怎麼讓他們接受自己呢?吳指導選擇的是低調默默,從基層做起。
馬琳的到來,燃起了吳指導內心的希望,所以吳指導幾乎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在了這個充滿天賦的少年身上,他們訂立了三年拿到世界冠軍的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師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馬琳的打法,以前馬琳是正手反膠反手顆粒的搭配,徹底改為雙面反膠的打法,同時全面系統地演練基本功和戰術。
時間來到了1999年,荷蘭埃因霍溫世乒賽。其實從抽籤來看,馬琳絕對是下下籤,因為同半區的選手,薩姆索諾夫、金澤洙和瓦爾德內爾,這些都不是好惹的主,但是大家都沒想到馬琳走到了決賽。值得稱道的是半決面對老瓦的比賽,上來老瓦就給了馬林一個下馬威,大比分2:0領先,第三局小比分領先,只要拿下就獲勝(以前是五局三勝21分制),關鍵時候馬琳將自己的看家本領發揮了出來,逆轉戰勝老瓦,一戰成名。
雖然最後男單決賽面對劉國梁,2:3遺憾落敗,但是其它項目奪冠,吳敬平和馬琳師徒也是實現了自己三年奪得世界冠軍的諾言。
隨後,另一個弟子王皓來到了吳指導的麾下,這個少年最為獨特的地方在於完全摒棄推擋,比賽中採用純橫打。其實,【乒談】認為,在馬琳和王皓身上,吳指導嘗試了不同的培養理念。先後在各大公開賽奪冠,馬琳王皓獲得了參加雅典奧運會的入場券。師徒三人興衝衝去參加奧運會,但是最後敗興而歸顆粒無收,王皓和孔令輝的雙打被淘汰,單打比賽中馬琳被老瓦淘汰,男單決賽中,王皓完全被柳承敏打懵了。師徒三人將目標對準了家門口的北京奧運會。
從雅典到北京的備戰周期,王皓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巔峰期,07年世界盃戰勝柳承敏,世界排名來到第一;馬琳則是在世界盃上稱王,世錦賽先後兩次決賽敗給王勵勤。最後,王皓王勵勤馬琳拿到比賽入場券。
賽前大家普遍認為王皓即將奪冠,而輿論認為馬琳的打法過時了,但是從半決賽到決賽,馬琳完全發揮出來了宗師級水準,先後戰勝王勵勤王皓奪冠,吳指導也實現了自己的奧運冠軍夢想。轉年的橫濱世錦賽,王皓則是拿下了重量級金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琳和王皓都沒有拿到大滿貫,馬琳差世錦賽男單,就可以實現大滿貫,王皓差一塊奧運會男單就可以實現全滿貫。當然他們曾經因為心理抗壓能力不過關,都錯失過重要的機會,但是也要考慮那時候的競爭。馬琳王皓所取得的成績已經足夠閃耀。就讓下面的這張數據表告訴大家吧。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術為下法,道為根本。
1、術
其實就是技戰術設計和打法選擇,這是落實在每一天的訓練中的。
2、道
【乒談】認為其實就是感情的培養。曾經有記者採訪馬琳王皓,吳指導在他們心中是什麼角色,兩人給出的答案都是像父親一樣。相信在吳指導心裡也是將弟子看作是自己的兒子去培養的。徒弟將師父看作是父親,師父將弟子看作是兒子,這樣他們之間就形成了愛的循環,關係一定是越來越親密的,溝通成本也會降低,相互的默契容易達成。
吳指導和馬琳王皓的故事,其實也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反思。工作上,領導對員工該採用什麼樣的管理方法,一定是要冷冰冰的嗎?員工對領導應該是什麼態度?生活中,那其實就是我們和父母子女關係的反思啦。講到這裡,這篇文章就結束了,如果喜歡,可以讚賞下,也可以點讚,轉發和收藏,當然最重要的是關注【乒談】啊。祝福大家擁有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