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三人的丈夫竟都是開國將領,一位上將,一位中將,一位少將

2020-12-11 論今朔古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八路軍一一五師進入河北阜平建立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這裡有戶範姓人家是該地區遠近聞名的抗日大家庭:父親範成兒是村委會第一任主任,二叔範茂如是基層交通站站長,五叔範穎高也是地下黨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範家兒女先後走上革命道路。

範家有女初長成,範景新、範景明,範景陽姐妹三人先後走了革命之路,也因此各自獲得了一段美好的婚姻,而他們的丈夫後來都成為開國將領,範景新的丈夫王平將軍,範景明則和王宗槐將軍結婚,是而範景陽也和易耀彩將軍結婚,三位將軍因此也成了連襟關係,不得不說命運真的很奇怪。

那麼這三位將軍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他們又是怎麼相戀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王平和範景新

王平出生在湖北,1930年參加紅軍,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

在戰場上王平將軍常常身先士卒,指揮部隊頑強戰鬥,抗日戰爭時期,王平參與開闢、建立、鞏固和發展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工作,多次受到聶榮臻的表揚。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與夫人範景新相識,相知到相愛。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兼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北嶽軍區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後來又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授予王平上將軍銜。

王宗槐和範景明

王宗槐,江西萬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由於他吃苦耐勞,作戰勇敢,並在一次護旗衝鋒中光榮負傷,成了青年戰士學習的好榜樣。任紅三軍第七師政治部青年幹事。

1937年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全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科長,曾被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授予「模範幹部」稱號。

而他與夫人範景明的愛情故事,還是王平將軍和他範景新一同撮合在一起的,後來兩人的愛情故事被稱為延安窯洞裡走出的金婚夫妻。

解放戰爭時期,王宗槐先後擔任任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副政治委員、縱隊黨委常委。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4縱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第19兵團第63軍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易耀彩和範景陽

1930年加入紅軍,從一名基層戰士做起,一路升為幹事、連指導員、軍委一局科員;抗戰時期,他擔任120師旅部作戰科科長、營長、團長、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時期,他擔任了軍區參謀長、晉察冀野戰軍旅長、縱隊副司令員、副軍長。新中國成立後,他從陸軍轉任海軍,1955年授予他少將軍銜。

易耀彩、範景陽是「先結婚後戀愛」的「典型」,是被組織上分配結的婚,但是卻沒有絲毫影響,二人風風雨雨四十多載,也算是一對金婚夫婦。

幾十年以來,三位將軍和範家三姐妹一直守口如瓶,致使他們極具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鮮為人知。如今三位將軍已先後離世,他們的烽火情緣被斷斷續續回憶起來,風雨人生中的信念與堅持,讓人感慨感動。

相關焦點

  • 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三人:四川、山東均一位!另一位103歲的健在!
    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三人:四川、山東均一位!另一位103歲的健在!本文由將軍瓷板畫定製平臺「微拍號」授權「江西老徐說歷史」發布,禁止轉載,侵權必究!劉姓是我國人口大姓,有7000多萬人口。共和國開國將軍中,筆者注意到劉姓有89位。其中,一位元帥,兩位上將,十三位中將。1955年,劉姓有少將42人,1961年-1963年,劉姓13人晉升少將,1964年18人晉升少將。當然,也有人說是92人,因為有幾位開國將軍,本姓劉,比如劉姓健在開國將軍文擊將軍。
  • 眼光最厲害的三姐妹:大姐嫁上將,二姐嫁中將,小妹嫁給了少將!
    ——餘秋雨 我軍中的不少將軍都是連襟,像是陳賡和陳錫聯、鄧華與方國華等人,不過其中連襟出的最多的還是範成兒一家了,他們家的三姐妹可以說眼光很棒了,嫁的三人都很有出息。下面就來說一下眼光最牛的三姐妹:大姐嫁上將,二姐嫁中將,小妹嫁給了少將。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名單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都是誰?新中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們浴血奮戰的一個結果。所以建國後實行軍銜制度時那些開國的將帥們都受到了應有的表彰,得到了應得的軍銜。從1955年起到日後的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位將帥獲得軍銜。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可能大家都覺得115師是八路軍主力師,因為平型關大捷讓八路軍115師名震全國,但是,115師在林總受傷後去蘇聯治療期間,115師一部被陳光與羅帥帶到山東建立根據地,還有一部分被聶帥帶到五臺山建立抗日根據地,也就是說115師自林帥指揮了一場平型關戰役後,就被瓜分了。
  • 他是遼寧人,開國少將他可以排第一,指揮過上將和中將!
    他說的就是一位遼寧人,曾任志願軍參謀長。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每當彭總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前,總會說∶"叫我們的'諸葛亮'來談談情況。這位開國少將有解放軍"諸葛亮"的美譽!這裡先賣一個關子,1950年-1958年,志願軍有兩位參謀長,一位是上將,一位是少將。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二、楊得志上將楊得志,湖南株洲人,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 開國少將中,何人軍事能力最強
    開國將帥都是人民軍隊中傑出的名將,前面幾期,我們已經講完了大將、中將的軍事能力排名,今天就來說說開國少將吧。開國少將雖然相比元帥、大將、中將,軍事能力稍顯不足,但依然有不少極為突出的名將湧現,他們的傑出戰績,直到今天依然被我們津津樂道,彪炳史冊。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截止到目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已經全部去世,開國少將尚有7位在世。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何人呢?十大大將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戰爭歲月的艱苦環境也影響到了他們的身體狀況,最長壽的肖勁光,最終也只是享壽86歲,開國十大大將沒有一位享壽90以上的。肖勁光出生於1903年,當時還是晚清時期,去世於1989年。 肖勁光革命歲月中,前期主要做政工工作,後期獨當一面做軍事主官,表現都是極為出色的,尤其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臨江保衛戰,算得上肖勁光軍事生涯的代表作了。
  • 都知道上將三楊,其實在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將軍也姓楊,他是誰
    相信熟悉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授予的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三位能徵善戰的將領都姓楊,因此被稱之為上將三楊,更巧的是他們都參加了,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役,被周公稱之為三陽(楊)開泰。而這三位戰功赫赫的將領分別是楊成武,楊得志,楊勇三位將軍。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他是最早一批創立革命根據地的將領,這對於我軍的發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因此堅固了很多革命士兵的勝利信念。粟裕大將戎馬一生,在其去世以後,他的妻子卻在他的顱骨中發現了三片彈藥碎片,這讓很多人感到了震撼,後來粟裕大將的事跡更是被拍攝成電視劇,廣為流傳。
  • 不看資歷,只看戰功,在開國中將裡,還有誰達到授予上將的標準
    當時參與評銜的將領都是革命戰爭年代的功臣。跟著他們的職位不同,立下的功勞不同,分別授予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能夠授予元帥的功臣自然是戰功赫赫,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的貢獻也是最大的。然而,能夠評為元帥軍銜,除了戰功以外,資歷以及在革命戰爭年代所擔任的職位也很重要。所以,並不是說你戰功顯赫,才能夠評為元帥軍銜的。
  • 開國將領中共有十位獨臂將軍,但是後來成就最大的,卻是這位中將
    說到獨臂將軍,在開國上將中就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戰將,他就是一位獨臂虎將,同時也是天下第一軍首任軍長,這位虎將就是賀炳炎。為解放戰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也是一位見了長官不用敬軍禮將軍,因為這項特權是毛爺爺允許的。
  • 最會對親的開國少將,三個親家分別是開國元帥、開國上將和中將
    王英高就是這樣的士兵,可惜的是在他的軍旅生活中罕有機會能身先士卒,更多是在後方動員指揮,但他仍嚴於律己,最終獲得少將的榮譽。除卻他個人成就,他的教育能力更令人嘆服,他的幾位兒女都極為出色,也因此成功分別與開國元帥、中將、上將結為親家,成一段佳話。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且聽在下一一到來。第一個是紅四師,這是紅三軍團的主力師。師長是洪超,歷史應該記住洪超,他當過朱老總的警衛員,是中央紅軍長徵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在突破國民黨的第一道防線時,洪超不幸壯烈犧牲。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尉官,一共授予了六十多萬名將軍。這其中就數尉官和校官的人數最多,校官是3.2萬多人,尉官是49.8萬多人。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
  • 特工上將與特工中將,分別是指哪兩位將領
    可能了解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位特殊上將,他就是李克農。能被授予開國上將的將領,在革命戰爭年代,都是領兵打仗的將軍,或者是部隊政委工作的人員才有資格被授予上將軍銜。就連當時毛爺爺都說了,不在部隊工作的人員,不授予軍銜。
  • 開國上將中最特殊的一位,兩次授予上將,三個兒子取名虎、豹、獅
    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位在30多年後成為了最特殊的一位,眾所周知,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直到1988年再次實行軍銜制,這一年,一共有17位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排名第一的叫洪學智,他是我軍中唯一一位被兩次都授予上將軍銜的特殊人物,人稱「六星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