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八路軍一一五師進入河北阜平建立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這裡有戶範姓人家是該地區遠近聞名的抗日大家庭:父親範成兒是村委會第一任主任,二叔範茂如是基層交通站站長,五叔範穎高也是地下黨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範家兒女先後走上革命道路。
範家有女初長成,範景新、範景明,範景陽姐妹三人先後走了革命之路,也因此各自獲得了一段美好的婚姻,而他們的丈夫後來都成為開國將領,範景新的丈夫王平將軍,範景明則和王宗槐將軍結婚,是而範景陽也和易耀彩將軍結婚,三位將軍因此也成了連襟關係,不得不說命運真的很奇怪。
那麼這三位將軍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他們又是怎麼相戀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王平和範景新
王平出生在湖北,1930年參加紅軍,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
在戰場上王平將軍常常身先士卒,指揮部隊頑強戰鬥,抗日戰爭時期,王平參與開闢、建立、鞏固和發展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工作,多次受到聶榮臻的表揚。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與夫人範景新相識,相知到相愛。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嶽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兼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北嶽軍區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後來又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授予王平上將軍銜。
王宗槐和範景明
王宗槐,江西萬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由於他吃苦耐勞,作戰勇敢,並在一次護旗衝鋒中光榮負傷,成了青年戰士學習的好榜樣。任紅三軍第七師政治部青年幹事。
1937年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全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科長,曾被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授予「模範幹部」稱號。
而他與夫人範景明的愛情故事,還是王平將軍和他範景新一同撮合在一起的,後來兩人的愛情故事被稱為延安窯洞裡走出的金婚夫妻。
解放戰爭時期,王宗槐先後擔任任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副政治委員、縱隊黨委常委。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4縱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第19兵團第63軍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易耀彩和範景陽
1930年加入紅軍,從一名基層戰士做起,一路升為幹事、連指導員、軍委一局科員;抗戰時期,他擔任120師旅部作戰科科長、營長、團長、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時期,他擔任了軍區參謀長、晉察冀野戰軍旅長、縱隊副司令員、副軍長。新中國成立後,他從陸軍轉任海軍,1955年授予他少將軍銜。
易耀彩、範景陽是「先結婚後戀愛」的「典型」,是被組織上分配結的婚,但是卻沒有絲毫影響,二人風風雨雨四十多載,也算是一對金婚夫婦。
幾十年以來,三位將軍和範家三姐妹一直守口如瓶,致使他們極具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鮮為人知。如今三位將軍已先後離世,他們的烽火情緣被斷斷續續回憶起來,風雨人生中的信念與堅持,讓人感慨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