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工藝品與祝福話語。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記者 張天野 通訊員 姜妍)近日,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以下簡稱文新院)為喚醒非遺記憶、探索竹編文化魅力,組織21名志願者,在這個寒冷冬日赴一場「竹編之約」。
志願者在觀賞望城皮影。
「在此之前,我從未如此近距離了解過非遺文化,感覺它們離我太遠,然而並非如此。」文新院一位20級志願者說道。她一次次在展館前長久駐足,當製作出專屬竹編製品時,她寫下自己的新年心願,用影像記錄這獨特的時光。非遺,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詞似乎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實際上,它同其他文化一樣深刻在我們的記憶中。
走進竹編·活動印象
因此,文新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特意舉辦了本次活動,精心策劃並積極號召志願者參與。「看到群裡有招募非遺活動志願者的信息,我心動不已,立刻報了名。」第一位報名的志願者笑著說。40分鐘的車程後,志願者們到達雨花非遺館並留影紀念,隨後進館參觀。湘繡、女書、皮影戲、東道汝窯……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符號緩緩鋪展開來。「在這裡,好像時光都變慢了一般。」志願者劉希感嘆道。
志願者親手製作竹編工藝品。
參觀過後,志願者們一同前往竹編技藝傳習所開展體驗活動。傳習所內琳琅滿目的竹編工藝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每一處交錯的紋路都飽含匠人精度,每一道削、鎖、釘、扎的工藝都深藏匠心底蘊,或長久駐足,或攝影留念,大家放緩了平日裡匆忙的步伐,安靜地觀賞這滿載匠心的大自然的饋贈。體驗活動是親手製作竹編製品。「呀,又散了。」「這根怎麼總是插不進去」……大家的抱怨聲此起彼伏,忍俊不禁。反覆摸索、嘗試,最終每位志願者都在老師指引下製作出了專屬的竹編工藝品,切實體會了竹編製作的精巧工藝。大家還用彩筆在自己的竹編製品上繪上圖案,留下筆跡,寄託美好願景。
活動結束後,志願者的一句話令人動容:「手中的竹籤給我最自然的溫度,我仿佛走進了匠人的世界,周遭的喧囂不屬於我,手中的竹籤才是這段時光的全部,在如今的快節奏時代,這般積澱難能可貴。」
撫今追昔·遙寄憂思
湖南省第四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爾牧來思,何蓑何笠。」刀鋒輕微抖動,竹片徐徐漸進,細工慢活,編竹成器,竹編工藝品具有高度的審美與實用價值,更飽含深刻的文化內涵:天人合一的造物觀。21世紀以後,竹編工藝因失去市場競爭力而滑坡,這門古老手藝也陷入了失傳的窘境。歷史長河裡的竹編技藝,正呼喚著新時代的溫情回歸。
「守護·傳承·發展」真人圖書館項目是以非遺傳承為核心,多方面文化普及為補充的文化類志願活動。項目目前已開辦六期,始終致力於用新時代的敘述方式講好傳統技藝的中國故事,曾獲湖南省第四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並於2020年11月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竹編於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走進竹編文化,喚醒非遺記憶,這是本次「守護·傳承·發展」真人圖書館活動的出發點和文化歸屬。
砥礪前行·不忘使命
志願團隊合影留念。
活動接近尾聲,志願者們仍和老師不斷交流、觀賞竹編工藝品。返程的車上,黃啟豪同學在手機備忘錄裡輸入了這樣一段文字:「走出非遺館的那刻,我回到了現實,驚覺非遺傳承的急迫,可我們對非遺知之甚少,更難提傳承。」竹編只是千千萬萬迷失在發展浪潮中的傳統技藝的縮影。如何傳承好傳統非遺文化,是「守望·傳承·發展」真人圖書館項目孜孜以求的時代命題,更是華夏兒女肩負的歷史使命。
響應文化自信號召,充分踐行立德樹人的社會主義教育根本任務,並立足學院特色,厚植傳統文化之魂,真人圖書館項目第七期主題活動畫下了完美的句號。「真人圖書館活動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非遺製品,更能切身體會它的魅力。」
砥礪前行,培育傳統文化的時代基因,是真人圖書館項目堅定的前進目標;把個人實踐融入傳統文化的發展之中,是中南學子的不竭動力和遠大理想。青年是文化傳承的火苗,真人圖書館活動不僅呼喚青年學子文化使命的回歸,更希望非遺文化得到創新性發展,重回大眾視野,作為文化印記深深烙在我們心中——而這號召所有人為之努力,共同在文化脈搏上擊打出鏗鏘有力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