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清楚初中生對背誦有多反感,也許很多剛進入學第一年的學生都覺得自己能接受,在小學背誦文章是很容易的。 但初中畢業後,大段地背誦並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光記住還是無用的,還是要理解和使用一些修辭、文體表達等。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背得容易、記得又快速,又能夠通過實際需要掌握文中知識點呢?那就得用記誦法了,但是記誦方法並不是大家想得那麼這個簡單,它還是有很多門道的。
01什麼是記誦法
許多學生認為,死記硬背也沒有太大的幫助,直接給予了否定。事實上,在中學階段,記憶是學習語言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不僅僅是小和尚念經式的背誦課文,更重要的是通過熟悉背誦,可以形成整個文章的深刻感悟,體會作者的中心意思表達和欣賞語言的魅力給心靈帶來的美麗。而且,對於一些經典之作,如果用背誦的方法,可以收穫更多。
02用記誦法來理解作品
背誦大量的經典作品,包括作品的語言,藝術技巧,作品的思想內容等等,這些內容將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經常聽到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指的是經過反覆記憶,深深的感悟作品,從而提高閱讀能力,自然自己的文學成就也有所增加,寫好文章是就容易了。
因此,在初中教育階段的教學中,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畢業生應熟記一百篇優秀的散文、一百篇經典的文言文、一百首經典的古代詩詞。在這裡要提一個生活趣聞,據說著名的數學家楊振寧先生在《光明日報》上答記者問時,特別提到少年時在讀初二時,父親要求他背熟《孟子》全書的事,他自認為從背誦全書這事中受益法匪淺,讓他領悟到自己人生的哲理,以便於在他日後遇到的難題的攻克中,給予了精神上的鼓勵,所以他很佩服他父親的高明。
03學好文言文必須背誦
如果你不熟悉它,你就不能很好地學習和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 要學好中文必須掌握它。 古人強調「好書不厭百回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也就是說,熟記朗誦,爛熟於心,這才是真理。
尤其是記誦法是經典的學習古文的重要方法。大家都知道,初中生缺乏學習中國古代詩詞的語言環境,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重複這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直到讀到銘記於心為止,通過背誦的過程,也正是用自己的嘴來表述,而不是作者的話,這樣會讓讀者更接近作者的思路,所以很容易把自己進入創作環境的語言,理解當時的語言環境,可以很好地理解的話的含義,真正讀懂理解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