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於教師節造訪北京師範大學,並提出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的觀點。所以說,不管考試如何改革,我們的漢語言文學始終是備受推崇的部分,今天手把手教大家一些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
一、首先要知道語文學習需要積累。
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文水平的提高,厚積而薄發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剛進入七年級的時候,可以準備一個較厚的積累本,然後編上目錄,分成以下幾大塊:
1.字詞,易錯字詞積累。
2.名言警句、優美片段、古詩詞積累。
3.名人故事、啟發心靈的益智故事積累。
4.閱讀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積累。
5.平時看書讀報時所產生的思想火花積累。
6.病句修改積累。
7.文言實詞積累。
8.平時對大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積累。
9.名著閱讀積累。
這種做法,符合溫故知新的道理,可以防止小猴掰玉米的結果發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星期一定抽出時間,研讀自己的積累本。
二、如何識記字詞。
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怎樣才能更好的識記字詞呢?大家不妨按以下程序進行:
1、識記詞的注音、字形、意義及生成義。舉個例子,「莽」字,注音是莽(mǎng), 本意是一隻犬鑽到了草中間,上面是草,下面也是草,形容草木茂盛。後來,生成廣大,遼闊之意。還有粗魯,冒失之意如:~漢。
2、再看它在文中是如何運用的。
3、用字詞造句。一定要在了解了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之後,進行造句,恰當的把這個字詞用上。
4、聯詞成篇。一課的詞學完了,或一單元的詞學完了,把它們統統用一篇文章聯結起來,而且要想像合理,語句通順。如果按這個程序走一遍,通過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這個字詞,你一定能夠掌握住,但別忘了及時複習。
三、要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語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閱讀能力的提高,那麼怎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呢?閱讀是不是有規律可循呢?其實閱讀是有規律可循的。
(1)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學會科學的思考。
首先要認真的讀一遍,按順序思考以下幾問題:
1、文章寫了什麼?
2、怎樣去寫的?
3、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4、如何理解「為什麼這樣寫」?
經過這四個程序足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理解文章。
(2).要養成讀書批註的好習慣。
無論讀課內的還是課外的文章,都要學會批註,養成讀書就批註的好習慣。舉幾個例子:當我們讀書遇到好的句子,我們不妨把它圈住,寫出自己圈出它的理由。讀書時,如果你有不同於作者觀點的地方,不妨也圈住,寫出你的觀點,並寫明理由,為什麼和作者的觀點不相同。還有你讀了一篇好的文章後,一定有許多觸動你心弦的地方,許多感悟,這時你會有不吐而不快的感覺,那麼就及時的把它記下來,這樣知識才是自己的。
(3)讀書時,大家還要做到,心中有編者,心中有作者。
大家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編者為什麼要把這篇文章編入課本,目的是什麼,想讓我們掌握什麼知識點,培養我們什麼精神,這就是心中有編者。在我們讀書的時候還要考慮作者,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要看作者想要懷念什麼,讚美什麼,批評什麼,表達什麼,諷刺什麼。如是議論文,看作者的觀點是什麼,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是說明文,作者想要說明的被說明對象的特徵是什麼,事理是什麼。這樣一來,至少說,我們做題的時候,大方向我們把握住了,答題時我們就不會跑題。這就是心中有作者。
(4)學習語文要善於聯想,總結。
學習語文要做到「八方聯繫,魚翔潛底」,舉一個例子,當我們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一首詩的最後結尾一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時,我們就要想起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最後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效。另外我們還要善於總結做題規律。
(5)掌握一些語文術語和積累一些做題方法。
如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修辭方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排比等,說明方法包括: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論證方法包括: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雖然有些本質是相同的,但術語的說法不同。舉個例子:比喻在修辭方法裡叫比喻,在說明方法裡叫打比方,在說明方法裡叫比喻論證。千萬不能混淆。
您看此文用了 · 秒,
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喲~
小夥伴們,轉發並收藏吧。且行且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