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專家:可能是生活條件更好了

2020-12-16 硬派科技

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專家:可能是生活條件更好了

來源:快科技 2020-11-03 11:24:05

眾所周知,人類屬於「恆溫動物」,正常體溫都會保持在37℃左右。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似乎全球人類的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除了美國和英國,那些偏遠落後地區的人體平均體溫也在不斷下降。

在2017年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分析超過3.5萬名患者的25萬條體溫記錄,發現英國人的平均體溫為36.6℃,比「正常」平均體溫37℃下降不少。

此後,來自美國的一項研究同樣與英國的研究相呼應,指出發達國家人體平均體溫(36.4℃)比前工業化時代的人體平均體溫低了1.6%。

由於英國和美國都是屬於發達國家,因此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其他地區的人體平均體溫,以分析是否這些地區人體體溫也在不斷下降。

為此,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科學家從2002年開始,對玻利維亞的一個土著部落齊曼內人(Tsimane)的體溫進行了長達16年的分析研究。

該研究共分析了5500名成年人的大樣本和大約18000次體溫數據,還同時考慮了諸多其他可能影響人體體溫的因素。

結果發現,在2002年研究開始時,齊曼內人的平均體溫為37℃。但是在僅僅16年的時間裡,他們的平均體溫已經下降到36.5℃(女性36.53℃,男性36.57℃),每年下降了0.03℃。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人類學家麥可·古文(Michael Gurven)說:「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齊曼內人體溫的下降水平與美國近兩個世紀以來下降水平幾乎持平,但是下降原因仍不得而知。」

研究人員表示,由此可見,體溫下降並不是高收入國家的產物,在醫療保障水平較低的農村和熱帶地區也同樣存在。通過在齊曼內的研究,我們將會有新的發現。

研究人員推測,目前體溫下降的主要原因或許是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的緣故。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完善的現代醫療服務和生活環境,使人們更少的發生感染。隨著空調和暖氣的出現,也不需要人體過多地通過自身去調節溫度。

而對於一些條件較為落後的地區,雖然他們的醫療服務仍然較為落後,但是也有所改善。並且生活條件也在逐漸提高,正在不斷獲得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古文表示,目前對於人體體溫正在下降的真正原因還不得而知,但是生活條件和醫療服務帶來的改善顯而易見。當然,還需要對世界各地更多的人群進行研究,才能更準確的了解我們的體溫下降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體溫37℃,或在發低燒……研究發現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因為,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不斷受到懷疑。近日,發表在《eLIFE》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表明,現在我們的體溫正在穩步下降。生活在19世紀末的人體溫略高一些。例如,在本世紀初出生的男性比19世紀初出生的男性體溫要低0.59攝氏度,這意味著每十年穩步下降0.03攝氏度。女性的體溫變化降幅也差不多,自19世紀90年代以來下降了0.32攝氏度。
  • 人類體溫在下降,而全球在變暖,這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
    除了體溫下降,我們還知道全球的氣溫在升高,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溫室效應的加劇,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那麼下降了體溫和變暖的氣候之間有什麼關係?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我們正在變得「涼涼」?
    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人體有大約60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細胞可以識別體內的異物,並做出相應的免疫應答。體溫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就能更加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扼殺在搖籃裡。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但是,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 很多朋友都知道,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 人體體溫指的是人體內部的溫度,例如腹腔、胸腔、直腸、口腔、大腦等的溫度,而非體表皮膚的溫度。「包括人類在內的恆溫動物體溫都維持在三十幾攝氏度,這可能與地球的溫度有關,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我們為了在地球上世代生存,適應地表溫度是一個最起碼的條件。正如愛斯基摩人能忍耐北極的寒冷,而剛果人對日復一日的暑熱早已習慣。」龐莉說。
  • 人類體溫在下降,保暖超重要!專家曝光穿「保暖內衣」3要點!
    連日氣溫下降加上溼冷天氣,大家真的都冷到了,紛紛套上保暖衣物,其中「發熱衣」被許多民眾視為保暖聖品,不過你真的有穿對嗎?專家替大家解惑「正確的保暖觀念」以及保暖Tips,同時也公開了「如何正確穿發熱衣?」3項要點。
  • 涼涼|「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37℃是個美妙的溫度,人類在這樣的平均體溫下,活蹦亂跳地生存著。但是如果超出或低於這個溫度太多,那你可能就要面臨「生命危險」啦!為什麼「37」能從無數個數字中脫穎而出,和我們的身體健康緊緊聯繫在一起呢?
  • 你的體溫還有36度8嗎?研究表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
    研究表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但是近期科學家卻發現人類的體溫正在持續下降,成年人的體溫大概下降了0.4度,雖然被很多人所忽視0.4度也不是太大,但是卻會給身體帶來不可預知的危害。體溫高的好處還是有很多的研究,發現體溫每升高一度,免疫力可以提高6倍左右,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蝙蝠的免疫力要比人類高出很多,所以蝙蝠幾乎是百毒不侵,連癌症都怕。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 你了解人體體溫嗎?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每個個體的基礎體溫是不一樣的,因此,相同的溫度,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正常的體溫不會引起不適,而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是發燒。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專家張青松:如果排除測量有誤,確實有一部分人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不是病態。
  • 只要體溫不高就沒事?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2月6日,武漢開啟全民測量體溫。最近,「在線問診」後臺監測到,超過800條的市民提問:「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針對市民對體溫的諸多疑惑,記者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
  • 只要體溫不高就沒事了?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2月6日,武漢開啟全民測量體溫。最近,有很多人關心:「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針對大家對體溫的諸多疑惑,記者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
  • 武漢全民測體溫,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小川教授表示,雖然沒有體溫下降上升後,免疫力隨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體研究,但是,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 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越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 人能像蝙蝠一樣,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近日,網上盛傳:「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自19世紀以來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體溫上升1℃,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可信嗎?
  • 《睡眠革命》:現代生活正在剝奪人類的「晝夜節律」!
    你身邊的睡眠專家,關注我們,美夢香甜~「睡眠」本是一個伴隨人類產生的自然過程,而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造光、電子產品、新科技、上夜班、安眠藥、差旅,正在剝奪我們的這一自然過程!歷史規律顯示:睡眠已經越來越不被人們所重視,人類的睡眠時長也在不斷地減少,而由睡眠因素導致的各種健康問題卻一直不斷地湧現出來。可以說,關於「睡眠」的課題,人類真的已經不能不關注了,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睡眠革命》這本書是你的首選!
  • 體溫升高真可以殺滅病毒? 為何我的體溫達不到37.3℃
    ●體溫的確和免疫力有關,但它升高只是人體白細胞出動的副產物罷了●高體溫不僅不是「幫手」,還有可能成為「殺手」生活中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體溫和免疫力直接相關。因為病毒很難在37℃以上環境中存活,所以提高體溫可以殺滅病毒。馮萍認為,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體溫的確和免疫力有關,但打敗病毒的並不是它。
  • 最近天天測體溫才發現: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他們研究了美國的相關數據,發現自19世紀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朱莉·帕森內特37℃標準體溫怎麼來的?1851年,德國內科醫生卡爾·萊茵霍爾德·奧古斯特·溫德利希在萊比錫市收集了2.5萬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這些體溫數據從36.2℃到37.5℃不等。
  • 專家表示:正常範圍內 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武漢市2月6日開展全民監測體溫,全面排查新冠肺炎以來,市民對體溫呈現史無前例從未有過的關注。  體溫,是衡量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們知道,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慢性病還是急性病,進入醫院醫生做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測量一下患者的體溫。身體不舒服了,我們也會測一下自己的體溫。2月9日,針對市民對體溫的諸多疑惑,本報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
  • 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
    文/行走天涯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曾幾何時,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的正常的體溫數值是在37℃,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快速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原來自己的正常體溫並不是37℃,而是36.7℃。這對於不少人來說就一頭霧水了。
  • 為何我的體溫達不到37.3℃
    ●體溫的確和免疫力有關,但它升高只是人體白細胞出動的副產物罷了●高體溫不僅不是「幫手」,還有可能成為「殺手」生活中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體溫和免疫力直接相關。因為病毒很難在37℃以上環境中存活,所以提高體溫可以殺滅病毒。
  • 體溫恆定才正常,低體溫也有害,術後急性低體溫如何復甦
    我們跨界集成現代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眾多奇點科技,以體溫管理為核心,專注創新新尚醫學艾灸,助力都市群體回歸太陽溫潤生活方式,趕走低體溫,驅離寒溼淤,讓健康樂活相伴每一天。 我艾太陽,因艾生愛!讓每個生命因艾充滿陽光! 經過漫長的進化之後,人類擁有了溫血動物獨有的精確恆溫調節和控制能力,通過類似於空調控制器一樣作用的「體溫調定點」機制,始終保持體溫的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