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韓國首爾市市長死亡的消息佔據各大新聞網頭條。
樸元淳在遺書中寫道:「向所有人致歉。感謝陪伴我生命的所有人。給家人只帶來痛苦,我一直感覺對不起。(將我)火葬後,請撒在父母的墓地。」他在遺書結尾寫道:「大家安好。」
樸元淳生於1956年,已是一位64歲的老人,死者為大,我不想去議論死者的生前過往,我只想就死者遺言中提到的「痛苦」二字分析,到底是什麼痛苦,讓他選擇與大家再見。
恰好是這一天,這本名叫《殺死樸元淳》書出版的時候,樸元淳選擇自殺,是否這本書的書名存在著心理暗示,讓死者產生厭惡和輕生的情緒?我總覺得這件事是有些關聯的。
《殺死樸元淳》這本書的實際內容其實和書名「殺死樸元淳」正好相反。該書不僅不是要攻擊樸元淳,反而要說明他是成為下屆總統的適當人選。
「只有樸元淳最透明,最具獻身(精神)、最具進步性的思考,能夠帶領陷入危機的韓國從房地產投機世界的泥潭中走出。」該書作者黃世淵在書中這樣寫道。
但是,此前樸元淳曾經向他的支持者表示過,無意於競選總統,他只想專心於市政工作,把首爾打造成世界上最好的國際都市,讓市民在這裡幸福安康。
去做一件違背個人意願的事,是很痛苦的,這是你我都知道的,市長也是人,還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在我們中國,「尊老」講的是尊重老人的意願,「孝敬」指的是順從老人的意願做事。
這本書的上市,必定會引導輿論導向,引導民意,聚眾人之力把他推向競選總統的道路上去。這是違背他意願的事,是「痛苦」的事,是情願去死也不願意做的事。
於是,清晨他選擇獨自一人,離開眾人,背向而去,來到一處僻靜荒涼的地方,完成對自己的救贖。他不能如大家所願去做,所以「對不起」了。
至於前幾天所謂「性騷擾」的指控,我認為不過是某些人威逼他就範的伎倆罷了。
我曾經記得有部電影裡面講過,從日本到南洋的婦女死後的的墓碑是背向日本方向的,因為離開日本到南洋去賣身,是違背她們意願的事,是痛苦的事,是死了都無法原諒的事。
最後,說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樸元淳樸市長的女兒及家人節哀、安康!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鄙人文筆笨拙,如有不敬,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