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麼?」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這個故事,你看懂了麼?
讀《認知覺醒》之前,我似懂非懂;讀過《認知覺醒》之後,我恍然大悟。這就是在強調專注力的意義。這個故事來自一本書《認知覺醒》。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是自媒體人,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等多家媒體爭相轉載。這本書經歷三年時間完成。
周嶺在自序中談到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來自一場意外,身邊兩位好朋友的命運軌跡發生改變,這讓他警醒。他捫心自問,如果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現有的一切都被「剝奪」,還會擁有什麼?還曾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麼?
2017年的周嶺,已經36歲,在不被很多人看好的年齡,毅然開始探索,真正發自內心渴望改變。他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主要來自認知能力上的差異。認知影響選擇,選擇改變命運,只有讓大腦認知變得清晰,才能從混沌到警醒,從迷茫到清晰。
為此,周嶺慢慢揭開了「願望覺醒」.和「方法覺醒」的秘密。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隨意翻看任一章節,把它當作工具書,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時常回顧、思考和實踐,相信都會給自己帶來覺醒的改變。
《認知覺醒》分上、下兩篇,共八章內容。
上篇:內觀自己,擺脫焦慮
下篇:外觀世界,借力前行
上篇的關鍵詞是大腦、潛意識、元認知;下篇的關鍵詞是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力、人生五件套。在諸多關鍵詞中,對我最有吸引力的關鍵詞是:元認知,被作者稱為人類的終極能力。
一、普通認知與元認知的區別
仔細觀察優秀的人,他們幾乎都有共同的特點,他們比普通人前進的快,按作者的說法就是「飛」著前進。絕大多數人意識不到自身也隱藏著一對翅膀,只有喚醒人類的終極能力——元認知,才能讓這對隱形的翅膀飛動起來。
作者認為元認知能力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反思能力,這種能力是人類獨有的,也是我們成為萬物之靈的根源。人類大腦的進化,使得我們具備了極強的感知和思考能力,從而可以理智的生活。而其它動物只能依靠本能和情緒生存。
人的思維好比一把錘子,不但能釘釘子,還能複製出另一把錘子來錘打自己。這就是元認知能力和普通認知能力的差別。在元認知能力的世界裡,也是有層級差別的,唯有擁有高級別的元認知的人才能勝出。
當然,元認知也分為兩大類:被動元認知和主動元認知。
從被動到主動是一個轉折點,作者在書中寫道:你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進而意識到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進一步糾正那些並不明智的想法,最終做出更好的選擇。反觀自己的思考,做出選擇,不同選擇的累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二、獲取元認知能力的四種方法
知曉了元認知的概念,還遠遠不夠,作者在書中給出獲取元認知能力更為系統的方法:
第一,學習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經歷
「終身學習」的理念並不新鮮,卻是提升元認知能力的可行方法。從書籍中獲取前人的智慧,通過刻意練習後,掌握更多更深的底層規律,就能幫助我們從無知中跳出來,做出更加正確的選擇。
學習的過程也是直接觀察自我的過程,一個「原始自我」和一個「現代自我」相互博弈,通過不斷學習指導「現代自我」取得勝利,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強。
第二,自身的經歷更是一種獨特的財富
每天的生活像水一樣流逝,如果不做停留,很難攫取生活中的智慧,反思復盤可以讓我們有機會思考可以獲得的經驗及教訓,下次遇到問題時可以吸取經驗教訓。
我認為每個人的經歷都是唯一的,不同的經歷造就不同的人生,不妨在每天給自己留出一段反思復盤的時間,想一想這一天的得失,長此以往,人生必將不同。
第三,啟用你的「靈魂伴侶」
如果說學習和反思是靜態的,那當下,動態的自己如何主動運用元認知呢?作者說,很簡單,啟用你的「靈魂伴侶」。讓他時刻監控你的一舉一動,如同電腦系統裡的殺毒軟體,監控你的每一次操作,一旦發現可疑文件立即發出警報。
我理解「靈魂伴侶」就是心中的另一個小人。經常聽人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兩個小人,他們經常打架。「我們總是這樣,一開始只想找一根繩子,最後卻牽出一頭大象。」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經常有這樣的場景再現:有時候拿起手機,只是想看一下重要信息,卻在不知不覺中點開了一個又一個小紅點,時間無端地流逝,最重要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就到了一天結束的時間。
如果有個「靈魂伴侶」在旁審視自己的行為,不斷給自己提醒,告訴自己這個事情可做可不做,還是忍一下,等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再說;不盲目做那些容易做但卻不那麼重要的事情,過幾年回頭看,人生會大不同,曾經的煩惱根本不值一提。
第四,冥想
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很多,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冥想。
冥想就是那種只需要靜坐在某處,然後放鬆身體,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中的行為。簡單來說,冥想就是靜坐,持續關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冥想帶來的持續關注,可以幫助大腦做健身操,通過持續鍛鍊,大腦可以直接提升元認知能力。
在冥想過程中,覺察到自己走神了,只需將注意力拉回來,不斷練習,就會一點一點增加關注力時長。我選擇每天清晨醒來第一時間做冥想練習,每次持續時間15分鐘。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堅持冥想靜坐時間。
作者在文中給大家一句忠告:想擁有和掌握元認知能力並不容易,需要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用不了多久,你會發現,自己慢慢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前文開篇說的故事,就是冥想練習要達到的意境,「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三、成為自己人生思維舵手的三個能力
作者認為元認知能力就是覺察力和自控力的組合,從實用角度講,元認知能力可以定義為:自我審視、主動控制、防止被潛意識左右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很天然被潛意識左右,早上醒來總是不自覺習慣性拿起手機,不假思索不需要思考。而這個時候,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起床、穿衣服、洗漱等,一切收拾的有條不紊後再打開手機查看信息。
把時間的長度拉長到一天,很多人會在一天臨近結束時,發出靈魂拷問:我這一天都幹了什麼?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沒做多少,亂七八糟的瑣事卻做了一大堆!
你是否被書中列舉的這些現象擊中?看到這一段內容,我是頻頻點頭。
作者總結道:從當下,到每天,再到一生,我們都天然被潛意識左右著。
那有沒有改變的可能,讓我們擺脫潛意識,無法自控的怪圈?
作者給出了3種方法:
1、針對當下的時間,保持覺知,審視第一反應,產生明確的主張;
2、針對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時刻明確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針對長遠的目標,保持思考,想清楚長遠意義和內在動機。
元認知能力強的人,總是會將當下的注意力,控制在自己既定的日程目標上,能夠自我審視,自我控制,不隨波逐流。
《認知覺醒》共引用了44本專著文獻和其它多處資料,是一本乾貨滿滿的書,無論是內容的知識深度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都給人以啟發,讀來醍醐灌頂、受益匪淺。在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幫助下,這本書得以面世,是作者的渴望,更是讀者的福氣。「現在」永遠都是最好的時機,踏上覺醒之旅,就從翻開這本書開始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