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修身篇論說:根是植物的基礎,心是修行的基礎

2020-12-09 易無形國學新語

聲妓暮景從良 半世煙花無礙 貞婦白頭失守 一生清苦俱非 觀人觀其後半世 謂真理也 君子偽善 無異於小人肆惡 君子變節 不若於小人自新 心中常守圓滿 世事自無損缺 心中常至公平 人情自無陰側

【釋義】

賣笑陪唱的女人,到了晚年能夠脫離賣笑的生活,從良嫁人好好的生活,那麼,她從前的賣唱生涯就不是大過錯了;一個貞潔的婦女,到了晚年失去貞潔,那麼,她大半輩子的堅守清苦就是白費了。

所以,看一個人的品性是否良好,主要看他是否能守住晚節,是否能做到始終如一,這句話可謂是很有道理的。

假裝賢德的偽君子,與陰險狡詐、作惡多端的小人是沒有什麼區別的;而正人君子由於某些原因改變自己的端正品性,那麼,他的這種行為還不如一個改過自新的小人。

一個人的內心時常保持圓滿和諧,世上的一切事物也就沒有缺陷;一個人的內心時常保持公正豁達,在任何人情世故上自然沒有陰險詭詐。

【論說】

有些人因為環境因素,或許在年輕的時候做的事情不太光彩,但是到了晚年能夠自悟改錯,甚至多做善事;那麼,也算是他將功補過了,在別人談論到他的事跡時,依然會為他豎拇指。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有些人堅貞了大半輩子,卻因為環境因素而丟失了氣節,只能說他心志不堅,最終沒能把持住心底的慾念。所以說,一個人的品性是否良好,關鍵還要看他是否能始終如一。

所以說,一個正人君子因為環境因素而改變氣節,遠遠不如一個能夠改過自新的小人。最起碼由於自己曾經是有過正確思想的,到最後由於變節而遭遇碰壁後,最終只會留下長期的自我譴責心理,如影隨形的時刻折磨著自己。

我們在為人處事中,不要對事物抱有埋怨心理,不要抱怨老天不公,也不要抱怨別人對你不好,只要我們的心裡時常保持圓滿的心態,世事自然也就會和諧,因為一切的不好心理都是發自人的內心。

自己心裡保持公正,也就看不到別人的陰險詭詐,他詐隨他詐,我們一笑而過何不快哉!詭詐的人最終會受到心理慣性的懲罰。

淡泊賢士 多為濃重者所疑 儉約之人 必為偽妄者所忌 君子於此 不可少變其操守 不可太過於鋒芒 心誠之人 可融雪化霜 鐵杵磨針 虛偽之人 徒具形骸 元神不在 故而予人所不喜 獨處而自愧也

【釋義】

一個淡泊名利的賢德之人,一般容易受到那些追逐榮華的人猜疑;一個節儉約束的人,一般很容易被那些虛偽的人說東道西,坦蕩君子遇到這種境況,不可改變自己的氣節,但是也不能太過表現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即是要懂得內斂自己的光芒。

心誠即有大毅力的人,在任何處事中可以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精神境界。所以說可以融雪化霜,鐵杵磨針。

虛偽狡詐的人,猶如一具會動的軀殼而已,靈魂早已不在了。所以,與人相處的時候,人家也不喜歡他,冷落於他。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會在心裡感覺慚愧。

【論說】

在人情世故上,一個淡泊名利、節儉約束的人,往往容易被那些功利主義的人猜疑,特別是與其在一個屋簷下共事的環境中,就更容易讓他們覺得你的行為是擁有目的性的。

所以,免不了他們私下裡說東道西,當遇到這種情況時該怎麼辦呢?當然不能因為環境因素而讓我們趨炎附勢,以及改變初心。

我們只能適當的收斂自己的光芒,即是開通智慧讓自己在那些人年前看起來並沒有那麼有才能,當然,這種方法只能靠智慧的你隨機應變了。

誠心是非常可貴的,為什麼說誠心的人可以融雪化霜、鐵杵磨成針呢?俗話說心誠則萬事靈,心誠的人是肯定有大毅力以及有大恆心的人,所以,經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很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都將有可能做到。

虛偽狡詐的人在處事當中,人們總能察覺他的面目,所以人家也不愛搭理於他,正所謂「失道者寡助!」這樣的人在與人交際中自然就會多有碰壁,由於行虛偽狡詐的心思,自然會有能力感知到愧疚所在。

皓日青天 疾變為電閃雷鳴 狂風驟雨 疾化為晴空萬裡 可見天道何曾凝滯 太虛何曾蔽障 故人之心意 當如是也 青天節義暗室修 乾坤經綸慎修來 德為才之主 才為德之輔 有德無才 可以補來 有才無德 宛若苟活 德為道之基 基不固而樓不久也 心為行之根 根植不牢而葉不盛也

【釋義】

晴空萬裡的良好天氣,會迅速的變成電閃雷鳴的惡劣天氣;狂風驟雨的惡劣天氣,也有可能突然變成晴朗的好天氣。可見自然規律從來不曾停止運動的變化,天幕也從來不曾閉塞過。

所以,人的心理也要像大自然的運動規律一樣隨時變化,不能因為受到某些環境因素的阻塞而不懂機變。

光明坦蕩的氣節,是在隱蔽的地方修煉出來的,扭轉乾坤的才智,是從小心謹慎,如走薄冰的心性中錘鍊出來的。

一個人的品德是最主要的,而才智是品德的輔助大臣。有品德而才智欠缺的人,可以通過學習感悟來彌補;而有才無德的人,只會用他所謂的才智來行惡,所以,這樣的人相當於苟活於世。

品德是自然萬物運行的基礎,基礎不牢固,再宏偉的城樓也不會堅久。一個人的心性就是行為的基礎,即修心就是修行,猶如植物的根部沒有得到充分的養分,那麼,它就不會長的茂盛。

【論說】

自然萬物時刻都是在運動變化的,它不會因為某些自然災害而停止運動。猶如我們人類在處事中,也要擁有同樣的規律,不要因為遇到一些困難就有所膽怯的心理。

所以在處事中,智者懂得效法自然,懂得隨機應變。任何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困難存在就一定有化解之法。

有德行的人是內心堅定、謙虛謹慎的人,所謂千錘百鍊出深山,沒有堅韌的心性是難以對抗塵世中紛紛擾擾的。很多人只看到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殊不知成就的背後埋藏著多少艱辛。

良好的德行才是成功的關鍵,歷史上多少人傑因為把持不住心中的慾念而最終功虧一簣,又有多少人傑因為能夠把持心性而最終功成名就,我們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我說,人心就是修行者的根,猶如植物的根,猶如城樓的地基,想要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真人,必然要懂得首先修煉心性。

〖參考資料:明著《菜根譚》〗

〖圖片來源: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菜根譚》修身篇論說:得意的時候,不要忘記失意時的痛苦
    慈悲之心人皆有 菩薩屠夫心無異 處處皆是真仙境 金屋茅簷非兩域 不外乎心有蒙塵 故而兩兩相望 俱是咫尺千裡也 臟腑受疾則耳目不聰也 疾受於內而人所不察 必發於外而人所諸見 故君子欲無過於昭昭 必先無失於冥冥也【釋義】慈悲的心人人都有,就此而言,慈悲的菩薩與殺生的屠夫是沒有分別的;到處都是修身的寶地,就此而言,瓊樓玉閣與簡陋茅屋是沒有分別的。
  • 盤點那些藏在菜根譚中的寶寶好名:個個正心修身、明心見性
    《菜根譚》作為一本明心見性、正心修身的奇書,能夠彰顯出名字的哲學內涵。今天江南易林和您分享的,就是200個出自《菜根譚》中的寶寶名字,希望寶寶能夠借著名字中的美好寓意,獲得奮發向上的力量。恬雨出處: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修身-菜根譚「恬雨」選自《菜根譚-修身》,這句話說的是心境平和的人,能夠在狂風暴雨中欣賞到風平浪靜的美好風光。所謂風景自在人心,真正的美景來源于堅強的內心。
  • 《菜根譚的智慧》處世篇。退既使進 與就是得
    《菜根譚》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400多年來廣為流傳歷久不衰,人們對其評價頗高,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又謂「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菜根譚》不圇於一家之見,而熔儒、釋、道三家思想與一爐,以儒家的入世思想為經,佛家的出世思想與道家清淨無為思想為緯,從提高人的素質和品位入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做人、處事、修身、養性的方法體系。其語言精警、文辭雋永、含義深邃、易懂好記。正是因為《菜根譚》中的這種智慧,使其有別於其他消極避世、空疏玄談的勸誡箴言書。
  • 國學菜根譚起名:160個志存於心、智慧響亮的名字,個個新穎
    《菜根譚》是一部對人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潛移默化力量的語錄集,分為修身、應酬、評議、閒適、概論、補遺這六個部分。其內容多數是一些為人處世的警世格言,有一些家庭甚至每天朗讀《菜根譚》十分鐘,作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可見其明心見性的作用。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在忠孝的基礎之上!
    「忠孝」也是一個人立身之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在忠孝的基礎之上。以至於修行人能夠開悟證果,能不能作佛、作菩薩,也都是建立在忠孝的基礎之上。假如他忠孝做到百分之百,事實上,他是人中的佛。十法界依正莊嚴,人中有佛菩薩,人中也有地獄、餓鬼、畜生。
  • 修行,正心,修身,治病
    有很多人認為,看懂了我的文章,心定本源,一念無我,就可以了。這就是修行了,這就可以了,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毛主席說過,如果要想知道梨的味道,唯有親口嘗一嘗,想是無法想像的,紙上談兵與實際,是天差地別的,如果可以換位思考,如果可以假如,這個世界就沒有窮人與病人了。窮人假如能有富人的思維,窮人還會窮嗎?病人假如有真正的大醫精誠之德,患者還有病嗎?所以看微博,只是一個字面上的簡單的理解,與我的本心本意欲表達的思想,還差的太遠。
  • 國學菜根譚取名:240個菜根譚裡聰明上進、奮發自強的名字
    意白出處:白雲意懶,偏來僻處媚幽人-閒適-菜根譚「意白」選自《菜根譚-閒適》,這句話的意思是:白雲慵懶,偏要去僻靜的地方與人相會。這是一種愜意美好的生活。本文由江南易林寶寶起名原創欣為出處:向三時飲食中諳練世味,濃不欣,淡不厭,方為切實工夫-修身-菜根譚「欣為」選自《菜根譚-修身》,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日三餐中可以學習體驗人生百味,如果飯菜味濃而不欣喜,清淡而不厭棄,就有了紮實的處世功夫
  • 修行的基礎是什麼?你打好基礎了嗎?基礎三之兩套生命系統
    很多人會問,像有的人腦子不好使,即榆木腦袋,那是不是正合適修行呢?不是的,大家不要想像,你還沒修就能到達很牛逼的一個狀態,這是不可能的。那麼,你就要讓榆木腦袋變成一個八面玲瓏的腦袋。這種人對於修行來說,要是他能管得住自己,讓大腦能為己所用,即超越了大腦,成為了大腦的主人。但我們仍然在用大腦來修行,這樣就會很快耗幹身體的精氣神,你會是那樣的一個身體狀態。那麼頭腦要怎麼辦呢?因為頭腦其實本是靈性的工具,我今兒用你,你起來幫我幹活;我今兒不用你,你就原地待命。大腦要非常好使,比如見著你身邊的10種人,你知道什麼樣的人就用用什麼樣的方式去交流。
  • 菜根心譚第1講:立德修身的高處立、平處坐、低處行,怎麼理解
    第1講說的是第一章的立德修身——高處立,平處坐,低處行。本篇正文約3100字,請注意悅讀時間。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貼切地說明了:世間的一切事物總是以矛盾的方式存在。如何在矛盾中獲得平衡,在平衡中持續前行,這就是我們用一生去探索、尋覓和發現的人生答案。
  • 五蘊,六根,四聖諦,十二因緣——聊聊小乘佛法的那些基礎概念
    《紅塵說禪》系列第33篇大家都知道佛教又分為大乘和小乘兩大體系,其中大乘也被稱為北傳佛法,主要指的是我國以及日本朝鮮等區域,而小乘佛法也被稱為南傳佛法,指的是印度,泰國,越南以及我國的雲南等地區。所以這一篇文章紅塵君就來簡單的談談小乘佛法的那些基礎和核心概念——五蘊,六根,四聖諦,十二因緣,這其實同時也是大乘的基礎,從「自度」這個維度來說,兩者其實並無太大區別。
  • 見地、基礎、明師
    比如曹洞提倡的是默照,是「攝心靜坐,潛神內觀以悟道」的觀行方法。而臨濟參究的是話頭,循著話頭一路追索下去,直接體認念頭沒有生起時的狀態。後來,這些方法因為沒有善知識指導,就漸漸沒落,徒有其表了。默照呢,在那裡照得渾渾沌沌,一片漆黑。參話頭呢,乾脆就變成念話頭,念來念去,就是念不出個究竟。怎麼辦?一方面,要創造得遇善知識的因緣;一方面,要奠定修學基礎。
  • 國學寶寶起名:用菜根譚為寶寶取一個文藝雅致、才智雙全的美名
    《明心寶鑑》裡有一句話:「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心若安,自然萬事可成。縱觀古今成功人士,幾乎都是心性穩重之人,能守得繁華、耐得寂寞。家長朋友如果希望自己的寶寶事業有成、人生美滿,不妨賦予名字一個堅強奮鬥的內涵,讓寶寶從中獲得勇氣與力量。
  • 瑜伽是靈魂的科學,是宗教的基礎,所有宗教修行道理在《瑜伽經》
    苦行是後來命名為瑜伽的修行實踐的組成部分,也可以說,苦行是瑜伽修行的原初形態。瑜伽修行的早期形態見於《奧義書》(Upaniad)和《摩訶婆羅多》(Mahābhārata)。《奧義書》的成書年代在公元前七八世紀至公元初。《摩訶婆羅多》的成書年代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4世紀。《奧義書》的核心內容是探討世界的終極原因和人的本質,最終結論是「梵我同一」。
  • 《菜根譚》修身之十六:空我不空,不空也空
    若為義理,則心體皆空。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執念,故而修。無論是修心或是修身,都是在修剪掉不需要的,讓自己的心靈或身體更加的純淨。修心與修身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健康的體魄是修心的基礎,修心之時可修剪掉繁雜的欲望,如食色等,如此可以淨化其身。
  • 《菜根譚》:讀懂2句話,人緣想不好也難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菜根譚》是明代奇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就像一顆瑰麗無比的明珠。「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是《菜根譚》書名的來歷,意思就「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
  • 菜根譚: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都懂得自我救贖!更容易出人頭地
    "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撥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菜根譚裡包含很多人生智慧,但最讓人深省的便是苦難的智慧。因為菜根譚的作者洪英明就是一個從苦難中磨練出來的人,他的一生歷經風雨,最終頓悟了人生真理,選擇隱居,寫下《菜根譚》。人生讀一讀《菜根譚》,你的格局會更高。
  • 《菜根譚》憑什麼在日本社會掀起研究熱潮,並讓全世界趨之若鶩
    你知不知道我高考數學可是110分——滿分120的情況下,唉,不說了,你難道沒看到我早已淚流滿面)的票數通過了首篇是菜根譚的決議。為了平衡我和水哥兩顆風中凌亂的心,色哥開解我們,「這樣吧,為了表示我們是公開公平公正的決議,在譚的前面加多一個心字,這能顯示出我們是心學踐行者的初衷,而且(還來),心者,新也,新也可以看作今,今,諧音就是金,也彰顯出我們是金融從業者。」
  • 《菜根譚》教你看透人性:人總是做著最壞的事,卻說著最善良的話
    而在人性現實方面,總結的尤為出色的一本書,就是《菜根譚》了,它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之一」,裡面有很多推心置腹的處世言論。而起名《菜根譚》,一說是因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只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也有人說,「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
  • 新生兒取名:精選菜根譚中的女孩名字,簡單大方又洋氣!
    《菜根譚》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融合了處世哲學、生活藝術等等。反覆閱讀,能讓人受益頗深,有著振奮人心,使人奮發向上的力量。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解析indigo物質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對高效利用板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