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攻」作何解釋?理解成「攻擊」就錯了

2020-12-16 舊話重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華文化薪火相傳幾千年,雖源遠流長,但也歷久彌新,每個時代,都會有人對傳統文化進行新的解讀。

不過,想要將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意義,不僅需要創新意識,還要以透徹了解傳統文化為前提,不然新的解讀就會貽笑大方。

比如常見成語「曾幾何時」,就容易被人們用錯,不少人都望文生義,將其理解為「想當初」或「在以前」等等,但其實它的正確理解,應該是「時間過去沒多久」。

玉器

「曾幾何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祭盛侍郎文》,距今不過1千年左右就常被用錯,那些更久遠的成語,豈不是更加容易讓人望文生義?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來自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年代,成語中的「攻」字,就常會被理解錯。

01小雅·鶴鳴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攻」字一般是「攻擊」之意,因而人們常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錯誤解釋成「其他山上的石頭,可以擊碎我們的玉石」,言外之意就是「別人比我們好」,頗有「外來和尚好念經」的諷刺意味。

然而,此成語中的「攻」字,並不應該這樣解釋,若想更清楚地理解其含義,需要追根溯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語出《詩經·小雅·鶴鳴》,它在詩歌中的原句是: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鶴鳴》全詩

整首詩雖年代久遠,但理解起來並不是很困難。《鶴鳴》總體可以分為上下兩章,每章9句,兩章在語言、格式、修辭等方面比較相似,兩章所描述的事物變化也不大,都是從自然風景,描述到園林風景。

總結下來,這是一首讚賞人造園林的詩歌:詩人曾四處遊歷,聽過幽幽沼澤中的仙鶴鳴叫,見過深深水潭中的遊魚嬉戲,但來到人造園林中後,還是愛上了這裡。園中的人造風景,其製作材料來自於自然,其風格也是對自然的借鑑模仿,真可謂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因此,詩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含義就很好理解了,意為:用別處山上的石頭,磨礪自己的玉石。而「攻」字就有「加工、磨礪」之意。

《詩經名物圖》中的鶴

02不同解讀

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同時又是儒家「六經」之一,《詩經》在歷朝歷代都會被重新解讀,文人們對這首《鶴鳴》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同時也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

漢代《毛詩序》在談到《鶴鳴》時就稱,這是一首「誨宣王」的詩歌,認為它不只是在說修園林的事,而是借物明理,用建築師借鑑自然建園林之事,教誨周宣王要「虛心納諫」,如此才能成為更好的君王。

宋代朱熹的解讀更為複雜,他認為這是一首「勸人為善」的詩歌,還說《鶴鳴》有四個比喻,分別代表四種品德,「鶴鳴」代表著「誠」,「魚潛」代表著「定」,「樹檀」表示「憎惡」,而「他山之玉」表示「知其善」,即代表善良。

《詩經名物圖》中的魚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詩歌中的「鶴」「魚」均是指隱居的「賢士」,而《鶴鳴》一詩實則是一首隱詩,詩人作詩是希望國君能發現自己。

很明顯,在眾多不同的解讀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含義也更加深刻了,他不僅僅是在說「加工玉石」,而且還引申出「借鑑學習」之意。

03加工磨礪

《鶴鳴》一詩距今年代久遠,詩作者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每個讀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是,成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的「攻」字,本身是有著「加工、磨礪」之意的,而非現代語言中的「攻擊」之意。

當然了,「加工、磨礪」的不僅僅可以是石頭,也可以是人的能力或品格。雖然《鶴鳴》主題眾說紛紜,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疑只有這一個正確的解釋,即:別處山上堅硬的石頭,可以用來打磨玉器。成語的引申意義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比喻虛心學習他人長處,也可以比喻招納賢士等等。

你覺得該如何去解讀《鶴鳴》這首詩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這種在流傳過程中,誤傳了一個字,讓大家理解錯的情況我們也尚且能接受。但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明明是諷刺朝中大臣逾越禮制,用皇帝才能用的樂制,如今卻常被人用來誇人彈得好、唱得好。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詩聖這個詩寫得太含蓄了,諷刺意思從字句上根本看不出來,用錯了也是能接受的,沒什麼不對。
  • 企業文化牆標語創意設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圖源:眾圖網(www.ztupic.com)不知道大家對於以上介紹的有關企業文化牆標語創意設計素材有何看法。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可以採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過大家還是要特別注意,在具體使用各種素材時,要特別注意版權問題,避免因為自己的一些小的疏忽,給自己或者企業帶來一些完全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大家對於版權問題都是非常重視的,特別是各種圖片設計素材)。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鑑美國農業的秘密武器,中國農業開始轉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今,中國也意識到了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性,並借鑑美國經驗邁出關鍵一步,全國各地都開始了農業升級轉型的變革!比如魔都上海,就在浦東率先落地了全自動活體蔬菜栽培系統,該套系統集播種、育苗、移栽、生產、採收功能為一體,生菜從移栽到採收僅需15-28天。
  • 讀書筆記(2):「攻乎異端」的幾個解釋
    「攻乎異端」的幾個解釋文/徐強書摘: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為政》)讀後感:對這句話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略舉今人數解為例:(一)楊伯峻《論語譯註》:「攻」意為「批判」,「異端」指「不正確的議論」,全句是說,批判那些不正確的議論,就能消滅禍害。近似的解釋是,攻擊異端邪說,禍害就可以消除。
  • 杜甫《登高》:「渚清沙白鳥飛回」的「渚清沙白」,作何解釋?
    應該作何解釋?當年的我們或許不太在意,今天想要去尋求其中確切的意思,卻發現翻遍了資料,依然找不到有關這一句唐詩的確切注釋。仇兆鰲《杜詩詳註》,先引述王褒詩「對岸流沙白」,次引述《楚辭》「鳥飛還故鄉」,然後釋曰:「此聯每句各包三景。」 這樣的評語當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問題卻在於,「渚清」何意?「沙白」何意?
  • 本臺新聞綜合頻道《九江新聞》欄目今天起推出《他山之石》專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貫徹落實市委書記林彬楊的講話精神,《九江新聞》欄目從今天起推出「他山之石」專欄,不定期推出報導,介紹省內兄弟城市和沿江同類城市加快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報導內容包括項目建設、工業發展、城市建設、脫貧攻堅、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從而進一步拓寬我們的視野,在橫向比較中比出信心、比出壓力、比出鬥志、比出幹勁,為創新思路幹事創業、推動九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經驗借鑑。
  • 「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海」字,到底該作何解釋?
    =01=關於這個「海」字,我們容易被當下「海」字的涵義所擾,古人的「海」字跟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海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看兩個句子:第一個句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先體會一下這個「海」字,接下來,我們馬上作解釋。=02=《說文》中對海字的解釋是這樣的:「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 「海」指的是「天池」,那麼何為「天池」呢?
  • 瀾的強化普攻為何會有兩種攻擊距離?頭像鎖敵的妙處瀾迷務必知曉
    這篇文章要闡述的,是關於瀾二技能強化普攻的相關細節。01瀾的強化普攻有何特殊之處?03為什麼頭像鎖敵會擁有額外攻擊距離?對此官方並沒有給出明確回答,但細想之下,其實無非也只有兩種解釋。官方默認設定從何說起?我們都知道,對於任何一個英雄來說,在使用普攻/技能追擊敵人時,普攻/技能的攻擊距離要低於正常普攻/技能射程。舉兩個例子來說。
  • 何為「中庸之道」,《中庸》之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現在作何理解?
    本文由作者金錢還可以掙創作,何為「中庸之道」,《中庸》之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現在作何理解「中庸」作為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種思想,很多人對「中庸」的理解不是太透徹,很多人在一看到中庸這個詞的時候,很容易的就斷章取義,認為所謂的「中庸之道」,就是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不作為,甘心平庸;這就是
  • 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所以,在成語這方面要是不認真學習,就會導致一些成語的解釋弄混淆掉。今天魔方小編為同學們整理了一些容易被解釋錯的成語,趕緊收藏起來。 1.七月流火 【解釋】 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中的「攻乎」何意
    錢先生把「攻」譯為專向反對,是專攻的意思,和傅先生把「攻」翻譯批判是同樣的意思。姑且不論對立面的立場是對是錯,我們應該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允許不同的學說、流派爭鳴,這樣不僅對我們的學習還是對品行的修煉都有好處。異端不是極端的反動,它只是一個事物的另一面,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 他山之石可攻玉 張本智和另闢蹊徑 求突破玩出新花樣
    大概是張本智和到底還是中國人出身,因此十分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這才為求突破想起將拳擊和桌球結合起來,不得不是,他也是另闢蹊徑玩出了新花樣了。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千順陪您了解各國金融監管科技要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此,《千順》陪您了解境外金融監管科技動態、學習金融監管科技知識!【美國在線借貸平臺Upstart向SEC提交IPO申請】2020年11月5日,美國在線借貸平臺Upstart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今日筆者在學校餐廳吃飯,聽到鄰座幾個學生在聊天,突然聽到一個嗓門比較大的男學生說「XXX已經是昨日黃花,根本不值一提」,筆者一聽「昨日黃花」這次,頓時疑惑起來,自古以來都有「明日黃花」的說話,哪怕是書面上也有「明日黃花」這樣的詞語,但是「昨日黃花」這個此,筆者卻有些疑惑,什麼時候出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臺灣人眼中值得驕傲的大陸脫口秀節目《邏輯思維》
    宇程兄就勸我們「當上癮已成事實,過癮就是義務」。當時兩季加起來有七八十幾集吧,至從看了第一集後,每天都要看上一集,一天沒看「羅輯思維」就覺得那天少了什麼似的。當花了三四個月每集都看完了後,只能等待每週五的最新節目(迄今已122集了),那段時期還真感到失落。什麼是「羅輯思維」呢?
  • 「何有於我哉」到底該怎樣解釋
    譯本我選用了現當代三位大師的解釋,「何有於我哉」錢先生均解釋為這事於我有何難呀,楊先生和傅教授解釋相同,都是說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二種解釋,篇章的意思就相差遠了。我們先看前一章,「何有於我哉」如果解釋成「這些對我有何難呀!」,那麼本意的精神就是孔子對自己「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自認為做得很好,是自我肯定與自信的表現。這樣譯法完全沒有問題。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君子要追淑女,很多人天天念卻理解錯
    但總有調皮的孩子拿出陶淵明的一句詩來說事,他們表示五柳先生都說「好讀書,不求甚解」,人家照樣成了文壇巨匠。然而就連這句話的真意他們也理解錯了,這句話應該結合後兩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起來讀。陶淵明是說自己讀書不逐字逐句理解,而是通過整體融會貫通來領會。大家不要小瞧瞭望文生義的危害,很多時候理解錯了、讀錯了,都是要鬧笑話的。
  • 應該「攻擊」異端還是「攻讀」異端?爭了兩千年!
    第二篇第16章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攻:擊也。形聲字。從工從攴,本義是攻擊,與守相對;如《左傳-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後引申為抨擊;還可引申為製作,加工,治理。如:「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