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發 | 一張圖看懂《敦煌樂器》

2021-02-08 北京伯璟

2018年,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與敦煌研究院合作開啟項目——仿製敦煌壁畫樂器,並進行延伸開發。數十年專注於敦煌壁畫樂器仿製與開發研究的專家鄭汝中老先生貢獻出了自己的全部研究成果。

從春末到初秋,從上海、揚州、北京、蘭州到敦煌,200餘件樂器在鄭汝中為代表的專家學者和樂器製作師傅們的共同努力下,一點點製作成型。

影片以紀實採訪和影像資料為主,生動展現了敦煌壁畫中眾多樂器的前世今生。

 上集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窟內的壁畫中繪製了大量古代樂器。從北涼、北魏一直到西夏、元,各種樂器圖形的繪製延續了十個朝代,連續近千年,留下了中國也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同時也是獨一無二的珍藏。

為了打開這個沉默又珍貴的音樂世界,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鄭汝中等研究專家就開始致力於對這些樂器圖形進行研究,既展現中國樂器的發展演變歷程,同時也嘗試著將樂器復活,使其從圖形變為可演奏的實物。

琵琶、花邊阮、彎琴、篳篥等在壁畫中塵封了數個世紀的樂器在研究專家和樂器製作工匠的努力下,重新奏出了樂聲。

 下集 

雷公鼓、方響、胡琴、箜篌,這些慢慢甦醒的古樂器,每一件都凝聚著樂器研發者對於重現昔日音樂世界,重奏盛世華章的想像。但對於它們的研究和製作者來說,要把壁畫上的圖案變成具有實用價值的樂器,最重要的不是思古之情,而是要有創新的思想。

因此這批敦煌仿製樂器不是一味的復古,而是在設計製造的過程中,加入了很多當代製作手法。此次敦煌壁畫樂器的仿製與開發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古樂器的魅力和千年傳承也藉此得以呈現。

敦煌樂器的重現,不僅是手工製作的巔峰時刻,跨越歷史長河,它們將用於敦煌古樂的演奏演出,重現千年前空山凝雲般的敦煌音樂盛景。

9月23/24日  20:00  CCTV-10

9月25日  00:00  優酷全網獨播

製片人 | 李東珅

監製 | 趙啟辰  蕭屺楠

導演 | 李樂

 撰 稿 | 孔麗麗  常夏  滕飛  李樂

學術顧問 | 朱曉峰


出品單位

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

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聯合攝製

甘肅絲綢之路文化創意工場有限公司

甘肅伯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寧波正行文化傳媒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攝製單位

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行業推廣 | 紀錄中國

相關焦點

  • 敦煌壁畫中的樂器
    從敦煌遺書的大量經卷和藏經洞發現的「敦煌曲譜」來看,異域風格、文化的多樣性正是敦煌音樂的本體特徵。1. 琵琶彈撥類樂器中,當屬琵琶這件樂器最有代表性。僅在莫高窟中所繪製的數量就多達700餘件。無論在小型樂器組合、大型經變樂隊,甚至不鼓自鳴中,都能尋見它的蹤影。
  • 馬玉華筆下的敦煌樂器
    2018年8月27日,馬玉華正在為參加「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的敦煌仿古樂器做裝繪工作時,與來敦煌研究院做調研的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陳青進行交流。 2018年8月,馬玉華正在為參加「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的敦煌仿古樂器做裝飾彩繪工作。
  • 敦煌壁畫中的那些稀奇樂器~
    琵琶。彈撥類樂器中,當屬琵琶這件樂器最有代表性。僅在莫高窟中所繪製的數量就多達700餘件。緣於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阮鹹善彈這件樂器,因而得名。形制上,共鳴箱呈正圓形。項長,四弦,十二品柱。它與五弦琵琶有著極其相似的命運。唐朝以後開始逐漸失去主流地位,之後被宋代的月琴所取代。然而,敦煌壁畫中卻留下了大量它的身影。有的琴體飾以花紋重彩,有的琴體卻形似花瓣。圖為西魏第285窟南壁。(圖片來源:外灘畫報)
  • 天籟敦煌——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掠影
    」展出敦煌壁畫仿製樂器117件,並配合小型展演。敦煌壁畫樂器的仿製和敦煌壁畫樂舞復原展示,也是一項具有國際文化標誌性的工程,是敦煌研究院最具特色、最有分量、最有影響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取得的成績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和讚譽。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需要在以往研究和仿製的基礎上,進行新一批敦煌壁畫樂器的仿製,可以搶救性地記錄下敦煌壁畫樂器與敦煌樂舞方面的最新和最科學、權威的成果,更好地展示敦煌壁畫中古代樂器和敦煌樂舞文化的博大精深。
  • 從圖像到樂器,敦煌壁畫「復活」啦!
    2019年,在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上,琵琶、箜篌、篳篥、胡琴、鼓、琴、瑟等來自敦煌的聲音迴響在市政大廳禮堂。身著彩裳、手持古樂器的演奏者們仿佛穿越時空,將敦煌壁畫中描繪的音樂盛宴帶到了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這些樂器正是莫高窟壁畫中所描繪的樂器。
  • 敦煌壁畫中的那些稀奇樂器究竟是什麼?
    接下來關於吹奏類樂器,不妨先從下面這幅中唐第154窟北壁的報恩經變圖開始。豎笛、橫笛在第二排,左、右兩身樂伎分別吹奏豎笛和橫笛。在吹奏類樂器中,橫笛的地位和琵琶一樣,始終穿聯在近千年的歷史脈絡中。從敦煌所繪的歷代橫笛來看,笛身規格、挖孔數量以及演奏方法都並未統一。有意思的是,在唐代大型經變畫中,橫笛的地位似乎無可取代。作為樂隊中必不可少的高音樂器,有時甚至會被連用數支。通常與橫笛相對出現的還有豎笛。
  • 敦煌壁畫中的那些樂器究竟是什麼?
    初唐 第220窟 南壁相比古琴,古箏的塵世性則是在順應歷史中形成的。最初為五弦,逐漸遞增至唐代,形成十二弦與十三弦箏並存的格局。近代箏的弦數則多達26根,甚至能實現自由轉調。它的形制與豎笛十分接近。如果不仔細分辨的話,容易產生混淆。相較笛身,略短,稍細。一端有哨嘴,按指位置偏上方。9. 豎笛和橫笛
  • 生花妙筆點染樂器神韻,敦煌圖案再現華美篇章
    有音樂的地方樂器當然不可或缺,它不僅是古人心中供養天國神靈的必須,也是民俗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半個世紀以來,敦煌研究院音樂專家潛心研究,成果斐然。此次通過與鄭汝中先生的合作,以及美術所藝術家們的共同努力,繪製了三十餘件敦煌壁畫仿製樂器,樂器上的精美圖案與紋樣,都凝結了美術所藝術家們豐富的想像力,是兼具了不可複製與匠心獨運的設計創作。
  • 古老「敦煌樂器」穿越千年蘭州「發聲」
    同時,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被甘肅大劇院聘請為榮譽藝術顧問,助力甘肅音樂事業發展,今年9月,這批「復活」的古樂器將亮相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又見國樂》最令觀眾動容的不僅僅是美妙的國樂樂章,更是由甘肅著名音樂學者席臻貫先生根據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千年古譜——敦煌琵琶譜以及莊壯先生研究指導的敦煌壁畫復原樂器,以全新的舞臺藝術形式向觀眾展示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主創團隊根據敦煌莫高窟壁畫裡的樂器原型復原了直嘴笙、葫蘆琴、雁型排簫等樂器,並配以唐代的樂譜進行演奏,極具視聽盛宴。
  • 塵封千年,古樂器從敦煌壁畫中「躍然而出」
    敦煌壁畫中的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以及時間跨度和延續性方面,都是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敦煌壁畫中的樂器都是民間工匠製作的,一直延續到現在。但在樂器製作傳承中,有好多樂器製作技藝都已失傳了。有些樂器製作技藝雖然在敦煌失傳了,但在中原其他地方傳承著。如琵琶、古箏,排簫等樂器。敦煌現在能製作的樂器有陶壎、二胡、三弦、大鼓、腰鼓。
  • 敦煌古樂器「飛」出壁畫亮相蘭州
    原標題:敦煌古樂器「飛」出壁畫亮相蘭州   日前,「千年敦煌·匠心演繹」俄羅斯畫家畫敦煌系列油畫與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在蘭州開展,箜篌、鳳首阮、葫蘆琴、蓮花琴、瑟、雷公鼓這些敦煌壁畫中的古樂器走出壁畫,吸引了大批參觀者。
  • 從敦煌壁畫上「走」下來的樂器是怎樣的
    敦煌莫高窟你進到每一個洞窟裡基本上都能發現一些與敦煌樂舞相關的圖像,各種各樣的樂器,大概在5000件上下。其實在全世界現存的這些遺蹟裡面,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敦煌這麼多。 在研發團隊不懈的探索之下,一件又一件的樂器從壁畫上走了下來......
  • 聊聊已經消失的敦煌古樂器,樣樣都美到哭!
    據統計,壁畫中有音樂題材的洞窟236個,共繪有各種類型樂隊約500組,有各種類型樂伎約4000身,共出現各類樂器44種,4500多件。這些數字表明:在世界壁畫史上,就以反映音樂事物而言,無論在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以及時間跨度和延續性方面,敦煌壁畫都是無與倫比的。今天就先簡單介紹幾件樂器,如果大家覺得感興趣,我們將持續更新。
  • 這些消失的敦煌古樂器,樣樣都美到哭!
    據統計,壁畫中有音樂題材的洞窟236個,共繪有各種類型樂隊約500組,有各種類型樂伎約4000身,共出現各類樂器44種,4500多件。在世界壁畫史上,就以反映音樂事物而言,無論在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以及時間跨度和延續性方面,敦煌壁畫都是無與倫比的。在彈撥類樂器中屬於代表性樂器,琵琶二字早在漢代就有文獻記載,最早寫作枇杷或批把,後在字形上與琴瑟連類,故書為琵琶。
  • 央視紀錄片《敦煌樂器•樂從畫中來》,展現了龍鳳文物樂器複製實踐
    紀錄片《敦煌樂器•樂從畫中來》,用敘事性和故事性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敦煌壁畫樂器由圖形成為設計圖紙
  • 中國民族樂器第一品牌 :「敦煌」飛天 「文化」是核心
    原標題: 中國民族樂器第一品牌 :「敦煌」飛天 「文化」是核心敦煌樂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一個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品牌,是毫無爭議的中國第一,圈內人都知道,中國中央民族樂團就認「敦煌」。值得一提的是,張建平的家族史,可以說就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和敦煌牌的歷史。解放前,張建平的大伯張文龍在上海開了一個作坊製作民族樂器,後來,張建平的父親張龍祥來到上海投奔哥哥,兩人此後又各立門戶製作京胡和二胡,1956年公私合營,在豫園,上海的86家民族樂器製作坊合併而成上海民族樂器合作社,其中就有張家的兩個樂器作坊,這正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前身,敦煌品牌也隨之問世。
  • 【國家宣傳周】一張漫畫圖看懂,憲法是什麼?
    【國家宣傳周】一張漫畫圖看懂,憲法是什麼?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國家宣傳周】一張漫畫圖看懂,憲法是什麼?》
  • 《登場了敦煌》汪涵領銜探索壁畫樂器,錢正昊野孩子合作敦煌彌音
    在近期的綜藝節目中《登場了敦煌》算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個,在這檔節目中汪涵率領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組成敦煌探索團,他們攜手每一期的飛行嘉賓從多個方面探索敦煌的魅力和文化。並且以這種方式傳遞給觀眾精神上的薰陶。
  • 反彈琵琶樂古今——馬成虎的敦煌壁畫樂器復原故事
    2018年甫一上任,他就接到了一個「穿越」任務——復原敦煌壁畫中的樂器。自公元366年開始營建的敦煌莫高窟,被稱為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據專家統計,敦煌壁畫中的樂器數量有6000餘件。反彈琵琶伎樂天是很多人心中的「敦煌模樣」。「要讓壁畫中的樂器『活』起來,既需要潛心研究的專家,也要找到能把樂器做出來的好匠人。我們要做轉化成果的『橋』。」馬成虎說。
  • 一張圖看懂如何快速反擊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張圖看懂如何快速反擊,希望大家喜歡!以幫助球員提高比賽的攻防轉換中的能力,我們現在開始:信息圖表:圖1必須謹記的四件事:圖2圖3-貝爾1.如果奪回球權的隊員身前有足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