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之「眼」護興安——記根河林業局森林防火瞭望員

2020-12-17 正北方網

李玉春(右一)和同事李海林前往瞭望塔進行值守 張旭 攝

張旭 吳少卿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莽莽林海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堅定的信念、不變的初心和真摯的情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駐守在林海的至高點,甘當護佑綠水青山平安的「眼睛」,他們就是森林防火瞭望員。

二十五載光陰護林海

現年53歲的吳雲龍,從1992年參加工作開始就在根河林業局約安裡林場從事生態保護工作,最初他是護林隊員。1995年到約安裡林場秀水防火瞭望塔駐守,2000年被調到北約二支線341防火瞭望塔繼續從事防火瞭望工作。

歲月的留痕和長期山風的吹拂,使他兩鬢斑白、皮膚黝黑,看起來比同齡人略顯滄桑。

從根河林業局局址出發到341防火瞭望塔需要走74公裡的林區簡易公路,20多公裡的林區支線道路,2.5公裡左右的山路,全程不到100公裡的路程需要近3個小時。

每年一到防火期,吳雲龍和同事就前往瞭望塔駐守,每次值守期為15天,家裡的任何事情都顧不上。這一幹就是25年。

「剛到瞭望塔工作時,家裡人也不理解,都希望我能留在山下工作。但我覺得,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幹,做為土生土長的林業人,只要是對這片林子有益的事,都值得咱去幹。」吳雲龍憨厚地笑著說。

久而久之,家人漸漸從不理解到認同和支持,這使吳雲龍心生欣慰,工作更有動力。

「原先我們住的是『木刻楞』房子,漏雨、透風。現在林業局給我們修建了磚房,工資待遇也在逐年提高,生活、工作環境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對於我們來講,這裡就是第二個家。」吳雲龍說。

因為疫情和天氣的原因,今年吳雲龍和同事登塔時間比往年稍微晚一些。談及未來,吳雲龍說,只要在這個崗位上一天,就要認真負責,用自己的努力換取這片林海的綠色永駐。

履職盡責做表率

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共產黨員衝鋒陷陣的身影。

「我覺得幹什麼不重要,能把活幹好才最重要。」約安裡林場黨員李玉春這樣說道。

李玉春是吳雲龍的同事,今年51歲,1986年參加工作,先後幹過林場後勤、J50集材司機和管護員,2016年成為一名防火瞭望員。他是約安裡林場北約二支線341防火瞭望塔上唯一的一名黨員。

從2003年入黨至今,李玉春始終在林業一線工作。無論什麼工作交給他,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評價就是2個字——靠譜。

雖然到瞭望塔工作時間較短,但李玉春憑著謙虛好學和踏實肯幹,很快就熟悉了瞭望工作。

寂寞值守,山林為伴。在常人看來寂寞、枯燥的瞭望塔生活和工作,在李玉春心中卻別有一番味道。

「塔上離家遠,沒電沒信號,很多人都不願意來。但活總得有人去幹,我是一名黨員,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讓我幹啥我就幹啥。而且作為守護森林的『眼睛』,我覺得這份工作十分神聖,每當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森林時,我的心情就豁然開朗,覺得什麼都值了。」李玉春說。

對此,開拉氣林場大白山瞭望員趙世明感同身受。「剛來的時候,挺寂寞的,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工作。時間一長,都不願意話說了。」趙世明坦言。每到想要放棄時,他就提醒自己,堅守瞭望崗位,換回一片林的平安,值得堅持下去。

趙世明曾經幹過小工隊隊長。停伐後,他轉入森林管護崗位,由一名「砍樹人」變成了「看樹人」。

去年秋天,林場領導找到趙世明,問他願不願意從森林管護員調整到瞭望員的崗位。

「當時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趙世明回憶說,「國家需要木材時,我們就採伐;國家要保護生態,我們就響應號召,看護好這片大森林。」

將堅守升華為熱愛

牟春生所在的大白山瞭望塔距離局址79公裡,海拔1451米,是根河林區最高的瞭望塔。

4月26日,是牟春生和同事上塔換防的日子,3人背上一周的給養,已經記不清多少次踏上瞭望之旅。

牟春生說,通往瞭望塔的山路有5.3公裡,每次爬山走快點也需要近2個小時左右,山高坡陡,為了減輕負擔只能帶一周的給養,即便是這樣,每次仍然覺得很累。

53歲的牟春生從2000年大白山瞭望塔投入使用,就在這裡工作,周圍的同事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他卻將最初的堅守升華成了熱愛。

「瞭望工作對於保護森林至關重要,我們通過瞭望能夠及時發現火災情況,第一時間報告給森林防火指揮部,確保及早發現、及早撲滅,把森林損失降到最低。」牟春生介紹道。

中午11時,在一輪瞭望結束後,按照根河林業局森林防滅火會晤機制,牟春生拿起對講機向局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瞭望情況。

巍巍興安綠無垠,初心不改護林海。在根河林業局生態功能區內共有19座防火瞭望塔,像吳雲龍、李玉春、趙世明、牟春生一樣的森林防火瞭望員共有79名,他們肩負著根河林業局632,424公頃生態功能區的防火瞭望工作。他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生態環境,用愛綠、護綠的初心擔負起守綠、增綠的使命,只為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山更綠、水更清、林更美。

牟春生(右一)和同事正在進行瞭望 張旭 攝

吳雲龍正在瞭望森林 張旭 攝

相關焦點

  • 圖強林業局工會深入防火瞭望塔看望慰問瞭望員
    7月15日,林業局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郭志翔深入奮鬥森林資源管護區圖06瞭望塔、育英森林資源管護區圖14瞭望塔看望慰問瞭望塔值守人員,並為他們送去了罐頭、肉類、禽蛋、蔬菜、水果、書籍等慰問品。林業局工會、奮鬥、育英森林資源管護區相關人員陪同慰問。
  • 新林管護區防火瞭望員「準備之冬」
    為做足做好「準備之冬」工作,解決瞭望員在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近日,新林林業局新林管護區利用冬季閒暇時間對瞭望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培訓中,系統的講解了林火監測、林火定位、火情報告、煙霧識別、瞭望觀測技術規程、識別地形圖等相關知識。
  • 大興安嶺新林林業局開展保護野生興安杜鵑和野生動植物專項檢查行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3日訊 近日,大興安嶺新林林業局開展保護野生興安杜鵑和野生動植物專項檢查行動。專項檢查行動開展以來,駐新林林業局局森林資源監督辦聯合林業局資源科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先後來到新林林場東崗檢查站、入山道口,林海管護區西崗、林碧線2.5公裡處支岔口,宏圖入山道口,塔源管護區等多地對保護野生興安杜鵑和野生動植物情況進行實地檢查。要求各單位要對非法採集野生興安杜鵑枝條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形成保護野生興安杜鵑濃厚氛圍。
  • 新林林業局防火辦組織瞭望員開展增收創效活動
    新林林業局新林林場防火瞭望員一年之中有8個多月在深山密林深處工作,他們每天有1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塔上監測瞭望施業區的每一處地塊,確保著林場施業區內有火情火警能在第一時間內發現並組織撲救,將損失降到最低,晚上視線看不清了才下塔回到塔房吃晚飯,晚上睡覺時數字對講機也要開機,火險緊要期時
  • 守望在興安之巔——呼中區瞭望人員上塔記
    「鏟雪的時候注意點腳下,雪太深別崴了腳,夠寬車就能開上去了」、「兄弟們,累了的上車休息休息,車裡有麵包,餓了的拿著吃點,再有一兩公裡就到了」……在「興安之巔」大興安嶺森林深處,一支特殊的隊伍打破了山林裡的沉靜,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只為將防火瞭望員儘快護送到工作崗位
  • 林業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昱深入加格達奇林業局興安冰雪...
    12月23日,林業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昱深入興安冰雪樂園就園區項目進展及開園籌備情況檢查調研。加格達奇林業局黨委書記張永剛,黨委副書記、局長劉憬明,黨委委員、宣傳部長周清春陪同檢查。陳昱一行實地察看興安冰雪樂園園區內各景點、設施建設情況,聽取了相關工作人員匯報,對冰雪樂園項目建設給予高度肯定,要求各相關單位部門要集中力量,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落實責任,攻堅克難。要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保證項目的施工安全,各單位各部門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切實增強聯動協作意識,上下溝通,左右協調,確保各項工作銜接緊密、運轉有序、紮實推進。
  • 森林防火瞭望員曹起雲的「高塔」堅守
    他們是平凡而又特殊的一群人——森林防火瞭望員。喇叭溝門滿族鄉裡共有兩座瞭望塔,其中一座在北京最北的一個村——帽山村。這天,在帽山村最北邊山坡上瞭望塔值守的是曹起雲。老曹今年57歲,布滿溝壑的面龐稜角分明,有點像遠處的山稜,粗糙的手掌,看上去比同齡人年長不少。今年已經是老曹做瞭望員的第6個年頭了。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雅克薩城下炮聲急》--韓家園林業局黨委委員...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雅克薩城下炮聲急》--韓家園林業局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高志剛薦書 2020-06-11 0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奮鬥 我幸福 | 愛崗敬業的防火瞭望員林永久
    他是森林的「眼睛」,用雙眸守衛著每一寸土地;他是大山的守護者,用孤獨、責任詮釋著對崗位的奉獻,用堅守、執著把莽莽群山融進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大勃吉林場防火瞭望員——林永久。 林永久,男,漢族,1958年2月出生,1975年參加工作,現年60周歲。
  • 加格達奇林業局召開第五屆興安冰雪樂園主題吉祥物徵集活動評審會
    12月6日,加林局在視頻會議室組織召開第五屆興安冰雪樂園「主題、Logo、吉祥物」創意設計有獎徵集活動專家評審會。  林業局文旅負責人和相關工作人員參加評審會,為保證評審的公平、公正,林業局特別邀請法律顧問和紀委工作人員全程監督。
  • 時代的記憶:最後的伐木工人(根河林業局薩吉氣林場901伐木工隊)
    點擊藍字「根河」關注我們定期推送根河美景,同城活動,吃喝玩樂,資訊八卦;關注林區轉型,關注掌上根河
  • 興安之巔——張松柏
    進入克什克騰旗境內黃崗梁一帶達到極致,主要高峰均在2000米以上,成為大興安嶺地勢最雄渾的區段,也只有這個區段才能真正代表大興安嶺的巨大山系,也是蒙東地區海拔最高的區域,是名副其實的蒙東屋脊,興安之巔。
  • 三明市林業局推行「雙網雙線」 紮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今年以來,三明市林業局針對森林防火新形勢,圍繞預防下工夫,著眼實效建機制,探索總結了「雙網雙線」森林防火工作新機制,形成「宣傳+巡護」兩張網、「政府+部門」兩條線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激發基層活力,打通森林防火工作「最後一公裡」。
  • 大山的眼睛:記林區防火瞭望員張文浦
    【大山的眼睛 ——白山市五間房林場瞭望員張文浦的故事】記者 祖維晨    林區防火瞭望員,相信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職業。瞭望員們長年與深山和樹林為伴。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重複著同樣的工作。
  • 興安歷史人物之乾隆年間知縣黃海的故事……
    老翁笑道:「這就是馬援將軍的偉大之處了。漢代時馬援被皇帝拜為伏波將軍,南下平定交趾路過興安,見靈渠年久失修,不利通航,便督率士兵修渠,使靈渠暢通無阻,兩岸溝渠灌溉水源也充沛了。」黃知縣似有領悟:「是啊,當地百姓的生活過得好,就會知道感恩的。「是的,馬援將軍為興安做了很多好事,他還建了一座馬氏橋。原來的馬氏橋只是洩洪道,類似於洩水天平,上面沒有橋。
  • 桂林興安美食小吃,舌尖上的興安
    「興安豬腳粉,吃了好爽神」。自上個世紀80年代始,興安豬腳米粉得到了當地食客和到興安商旅客人的追捧。每當早餐時段,該縣的豬腳米粉店,往往是人車絡繹,食客人頭攢動,或站或立或蹲,端碗嚼豬腳吃米粉以飽口福,成為興安縣城每天都要響起的一首晨曲。  作為桂林米粉家族中的一員,興安豬腳米粉可謂是其中的豪放派。
  • 綽爾林業局:繪綠色圖畫 寫生態文章
    時下,走在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綽爾林業局的生態功能區內,處處是和諧美麗的生態畫卷。今年以來,綽爾林業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生態立局、護建同步,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實打實落筆,寫好生態保護建設大文章。
  • 【興安文化】興安民間的食俗文化
    以興安鎮每天的早餐市場而論,早餐吃麵條、包子之類的麵食人群,遠遠低於去米粉店吃米粉的人群。不論是興安本地人,還是外地來興安的人,寧願到米粉店排隊等候吃上一碗米粉,也不會隨便吃碗麵條或買幾個包子做早餐,可見米粉魅力之大,流行之廣,在興安地域始終佔據著主流地位。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2005年來興安報導魅力名鎮時,還專門到興安鎮的米粉店品嘗桂林米粉。
  • 採冰、造雪、塑形……興安冰雪樂園緊鑼密鼓建設中
    12月10日,記者在加格達奇甘河國家溼地公園鹿鳴山下看到,興安冰雪樂園施工現場正在加緊施工中。正在作業中的工匠師傅正喊著高亢有力的勞動號子,大型機械車輛嗡嗡作響,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偌大的冰雪樂園內超長刺激的冰滑梯,獨具狩獵和遊牧少數民族風情的撮羅子雪屋,興安驛站、知青故鄉等迷你興安地標雪雕群,巴斯光年、唐老鴨、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等迪士尼卡通元素的雪雕群雛形初現。
  • 我們都是根河人
    根河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一個縣級市,是蒙古語「葛根高勒」的諧音,意為「清澈透明的河」。位於大興安嶺北段西坡,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河市境內群山綿延,河流縱橫,林海浩瀚,民俗風情濃鬱。根河市擁有獨特的森林景觀和生態體系,對崇尚自然和探險者具有極大吸引力。